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垃圾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要求.有效评估城市垃圾场存量垃圾填埋量,提升处理技术,减少垃圾污染是城市管理部门首要解决的问题.由于早期垃圾场采用深挖填埋式,且建立时间较长,很难获得垃圾填埋数量.通过调查雷达卫星存档数据,利用InSAR技术得到不同时期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进而计算得到哈尔滨市某垃圾场历史存量垃圾数据.  相似文献   

2.
一提起垃圾场,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污水横流、臭气熏天。中国自上世纪80 年代初进行城市垃圾处理以来,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大大提高,国际上广泛采用的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和再生循环利用等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在中国逐步得到应用。目前,全国大部分主要城市都建起了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有关专家对中国的垃圾对策提出了积极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建筑垃圾的长期堆积和不科学管理,将引发各种生态和社会问题,进而严重影响城市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在固体废弃物信息识别研究中,因未顾及建筑物与建筑垃圾之间纹理特征的差异,在分类过程中会出现两者混淆现象。针对此问题,数学形态学算法能够突出建筑垃圾灰度强度特征,进而结合各类地物在形态、光谱、几何和纹理等特征差异,实现面向对象多特征的建筑垃圾信息提取。以北京房山区保合庄为例,采用WorldView-2遥感影像开展研究,通过建立混淆矩阵和可分离性评价指标,对建筑垃圾识别结果进行精度评估,总体精度OA达到96.6%,可准确分离建筑垃圾与建筑物,两者分离性为1.000,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建筑垃圾与建筑物混淆问题,在建筑垃圾信息提取方面具有可靠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垃圾数量日益增加,垃圾站的选址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在社会、自然环境、经济和交通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层次分析模型(AHP),建立垃圾选址的指标体系,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关系。运用GIS的空间分析能力,以阜新市细河主城区为例,建立了基于GIS技术的垃圾中转站选址方案。实验表明:该方法不仅考虑了城市地理环境的复杂性,还深度地探究了影响垃圾中转站选址的重要因素,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参考性。  相似文献   

5.
城市早期垃圾场采用深挖填埋式,且建立时间较长,工程勘察钻孔取样方法获取垃圾填埋量成本较高,并且 填埋量计算精度随钻孔布设密度增大而提高。以哈尔滨市某垃圾场为研究对象,使用8景欧空局的ERS卫星数据 和11景Envisat卫星数据,采用InSAR技术得到不同时期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进而计算得到垃圾场历史存量数 据,并与历史台账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满足存量垃圾的测算需要,为城市管理部门评估垃圾对周 边环境影响,减少垃圾污染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钟翠萍  靖常峰  杜明义  刘思君 《测绘科学》2021,46(4):142-149,185
针对现有城市公共设施选址模型较少考虑具体城市特色和服务设施运行现状这一问题,该文提出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改进潜能模型和免疫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在评估研究区垃圾楼可达性的基础上,利用GIS空间分析进行初步优化,并构建双目标免疫优化模型再次优化.研究表明:西城区7个街道之间可达性空间差异较大,可达性较好的区域分布在研究区中下部;现有垃圾楼数量不能满足居民需求,拟在可达性较差区域增加9座垃圾楼;经两步优化后,在原有垃圾楼布局不变前提下,研究区居民点平均可达性提高34.50%,7个街道平均可达性标准差下降了 58.18%,表明该方法在提高垃圾楼整体可达性的同时也促进其空间布局的均衡化.  相似文献   

7.
医疗废弃垃圾因其具有高危、高污染等特点,一旦在公共场所泄漏,将造成巨大危害,所以医疗垃圾清理一直是政府和民众关注的重点.本文根据医疗垃圾废弃物运输的特点,设计了基于北斗导航的5G医疗废弃垃圾监测系统,保障了医疗垃圾从医院源头至指定医疗垃圾处理点的安全运输.能有效减少医疗垃圾废弃物的无序倾倒、医疗垃圾被二次回捡使用及非法买卖、医疗垃圾清运车长时间在人员密集公共场所停放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针对单一应用遥感影像难以进行城市内部用地结构分类以及高精度城市内部用地多期空间数据叠置分析中位置误差问题建立了基于"分层分类"与"对象分割"的城市内部用地空间信息数字重建方法。实现对特大城市产业用地(住宅、商业、工业等)以及交通、水系、生态绿地等不同功能结构用地的高精度监测以及历史演变过程的重建。综合集成SPOT5,1︰1万地形图、历史地图及城市规划图等辅助信息对长春城市1905年以来城市用地信息进行分类。研究表明,在专家知识参与下人—机交互解译,集成多源空间信息对实现高精度城市用地空间信息重建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该方法不仅能提高城市用地分类精度而且能提高城市用地空间信息提取效率以及多期空间数据叠置分析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9.
针对城市公共设施的传统选址方法较少考虑空间维度因素的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多准则的城市公共设施选址模型,利用GIS多准则技术基于空间维度分析了城市自然环境和人文要素等综合影响下的公共设施选址方法,并以城市垃圾楼选址为例进行了实例应用。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充分考虑了城市复杂的地理环境,还深度探究了影响城市公共设施选址的综合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CAD与GIS集成技术在城市基础测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EPSW2008为前端数据生产平台,以ArcSDE+Oracle10g为后台数据库管理平台,通过ArcEngine 9.2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基于CAD的前端数据生产平台和基于GIS的后端数据管理平台之间的无缝集成,避免了城市基础测绘成果在数字城市应用中因数据转换而造成的信息丢失,真正实现了城市基础测绘成果"既能看,又能管"。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垃圾随处堆放的问题日益突出,给城市的环境及居民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利用遥感手段快速监测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具有及时性和高效性,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无人机高分辨率航空影像及非正规垃圾堆分布特征,提出了按地域特征勾画样本数据集提取样本数据特征,采用U-Net和Swin Transformer融合模型,以及针对性改进训练流程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信息分类研究。试验以绍兴市越城区、柯桥区和上虞区作为研究区域,利用飞马航测无人机获取航空影像数据,对比分析了本文提出的方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典型地物要素提取方法在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监测上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准确率提高了1.72倍。  相似文献   

12.
城市热岛效应是当前城市气候与城市生态环境的研究热点。研究使用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获取城市建成区信息和反演亮度温度,进而评价成都平原6个中等城市的热岛强度、热岛发育程度以及空间动态演变特征。研究发现,在"评价初期→评价中期→评价末期"过程中,成都平原6个中等城市的热岛强度前期增强、后期减弱;城市旧城区的热岛规模普遍减小,这说明,旧城区热环境有所改善,而城市扩展区的热岛规模普遍增大,是因城市扩展明显改变了地表自然环境,导致热岛效应出现,这与城市化进程的内在规律基本一致。绵阳等城市的研究成果表明,即使城市规模扩大,只要城市规划科学合理,并注重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城市热岛效应也能得到有效缓解。  相似文献   

13.
杨燕 《现代测绘》2016,(4):38-41
由LIDAR技术获取点云并处理制作的DEM成果,以其特有的高精度特点不仅能满足易涝区域数据提取,还能直观展现精确的城市地表起伏形态。结合台州市第一次地理国(市)情普查项目专题——"防洪排涝"对城市易涝区域的LIDAR点云及DEM数据提出的要求,研究了将LIDAR点云制作成为DEM技术的快速实现方法,论述了基于LIDAR DEM提取城市易涝区域数据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作为特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人口拥挤、交通拥堵、积水内涝等"城市病"问题.根据住建部开展城市体检试点工作的要求,围绕广州市2019年度和2020年度城市体检指标体系,结合时空大数据,研究了城市体检评估的关键技术,并成功应用于广州市城市体检评估工作中,为体检指标科学化评估、"城市病"精细化分析治理提供了信息化支...  相似文献   

15.
"数字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地理空间数据框架是构建"数字城市"的数据平台,是建设"数字城市"的必要保证。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是"数字城市"建造和实践的基础,文中概括了分布式技术下WebGIS的技术特点,提出基于WebGIS构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较好地解决了数字城市应用系统的互操作性和分布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首先讨论了山地"数字城市"中地形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然后提供了一种在Skyline的三维场景中,解决山地"数字城市"地形的高程失真以及山地"数字城市"地形与地面三维模型之间空间关系冲突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为了有效地实施"网格化"城市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加快城市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全面掌握城市部件的分布和现状情况。城市部件是"网格城市"的基础,高质量的数据采集是提高管理效率的根本。根据具体项目中城市部件采集工作,讨论了有效实用的、又有别于城市测绘的数字化采集方法和步骤,所获取的有效成果证明了该采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方案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朱宏斌  陆海英  盛琦  洪胜 《测绘通报》2011,(1):25-27,37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成后仍需持续进行更新维护,才能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准确、现势、权威的地理信息数据.数据更新工作属于长事务型操作,耗时较长.一日出现突发事件造成更新中断,则町能导致数据库资源的破坏与大量重复劳动.提出"断点续传"更新方案解决这一问题,在衢州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没过程中结合实例验证该方案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针对数字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的"两重视、两忽视和两匮乏"问题,提出了数据运维的概念及内容,设计和开发了数据运维平台软件。应用结果表明,软件能满足市县独立开展数据运维的需求,并显著提高数据运维的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与大陆的城市相比,台湾地区城市的历史较为短暂,至多可以追溯到明未,大部分都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之后.不过,正是由于切近的历史,这些城市留存有更多建城之初的材料,由此我们能更为详尽地追溯这些城市发端和演进的历史. 台北最初的起源并不是一座官府修筑的"城",而是两个民间兴起的市街,即"艋胛"和"大稻埕".二者与后来官方修建的台北府城一同合称为"三市街",构成了台北的雏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