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掌握地表水环境现状,对控制水体污染、利用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环境具有现实的意义,同时也是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基础工作。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水环境质量,需要全面、及时、准确的监测数据做支撑。本文针对抚顺市地表水环境的实际情况,总结了地表水环境监测工作的现状,分析了水环境监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提高监测工作效率和水平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对《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的理解,结合北京市地质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环境监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并提出了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除《办法》中的地质灾害监测.地下水地质环境监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地质遗迹监测外,其他相关地质环境监测工作主要包括活动断裂监测,土壤地质环境监测、地热与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影响监测。重大工程建设地质环境影响监测。并阐述对北京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及监测网络体系建设构想。  相似文献   

3.
刘玉忠  宋丽红 《地下水》2005,27(1):53-53,55
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文章指出了目前豫北五市地质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监测工作提出了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4.
温树影  张家权 《地下水》2007,29(2):89-91
叙述了辽宁省水资源质量状况中的地表水资源质量状况、地下水资源质量状况、水源地水质状况,辽宁省水环境监测工作状况,针对新时期对水质监测工作的新要求,提出了加强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水化学和河流底沉积踏勘是美国国家铀资源评价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项工作包括地表水、地下水、河流和湖泊底沉积的取样,由四个国立实验室负责采样和分析工作。为了协调工作,统一成果表达格式,美国能源部规定了如下的一整套标准的取样和分析格式。  相似文献   

6.
本数据集为2017年在海南省龙门市幅开展的1:50 000环境地质调查的调查信息、水文地质钻孔、地下水采样及化学成分测试结果,包含机民井点221个,泉点21个,地表水点7个,水文地质钻孔10个,进尺808.77 m,地下水全分析采样点56个。调查点符合规范要求,钻探施工质量可靠,采样过程规范,测试均由符合资质要求的实验室完成,数据质量可靠。数据集可以真实反映该时段龙门市幅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并依托调查成果,为地方圈定1处地下水后备水源地,可有效缓解季节性缺水问题,为科学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北京市开展地质环境监测的必要性,介绍了北京市地勘局对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战略:"首都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工程",总结了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对未来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提出了编制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规划、做好监测网络技术支撑工作、逐步建设和完善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质量控制是20年代的产物,起始于美国,首先用于工业生产,后来逐步推广到环境监测、食品监督等方面;水质监测规范和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中都要求各级监测组织建立分析质量控制制度,以确保监测资料的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9.
自动化监测仪在地下水水位监测中已经广泛应用,但数据冗余、经费限制、资源不合理利用等问题使人们必须重视自动监测仪器采样间隔的科学性.本文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建立采样间隔与监测精度间的关系,得出华北平原地下水监测点大致分成三类:采样间隔不宜过小,人工监测宜能满足;采样间隔、监测手段宜因需调整;采样间隔很小,宜采用自动化监测.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17,(3)
辽河三角洲处于陆地和海洋的结合部,蕴含丰富的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项目通过三年的时间,查明辽河三角洲地区主要的地质环境问题为:海水入侵、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湿地退化及土壤盐渍化。针对海水入侵,提出建立、完善地下水动态监测网,实现地下水位和水质的实时监控的对策;针对地下水超采,注重水资源合理配置,适当减少新近系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充分利用地表水资源的对策。针对地面沉降问题,提出加强地面沉降监测工作,进行地面沉降机理研究的对策;针对湿地退化与土壤盐渍化问题,提出加强湿地环境监测,完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赵连才  张威  杨静  张金萍  李鹏  金速 《地质与资源》2005,14(1):61-62,77
根据辽宁省地质、水文地质、地貌单元特征,结合国民经济建设及现代科技发展进程,辽宁省地质环境监测网点的布设从以地下水环境监测为主,逐步向地质灾害监测方向扩展,监测内容从单一的地下水监测扩展到地质灾害监测.为了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应随时调整完善全省地质环境监测网点,以国内外最新发展的3S技术为依托,以监测采集的数据为主要信息来源,进行实时环境监测、分析,实现环境监测自动化.  相似文献   

12.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省为单元的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已经结束,通过调查摸清了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现状,查明了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然而,调查成果存在局限性,它不能反映全国矿山地质环境动态发展变化情况。文章在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方法研究,提出了一套包括监测技术路线、监测内容与指标、监测方法、工作程序、监测组织与管理、质量控制、监测资料整理分析等内容的监测工作方法。鉴于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必要性和复杂性,提出此文与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我国西部地区进行环境地球物理监测的意义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星 《地球科学进展》2000,15(4):474-476
在介绍环境监测、环境地球物理学及其监测的基础上,分析了在我国西部建立电磁台网监测系统开展西部环境监测的必要性、可行性及重要意义,提出了环境地球物理监测的总体目标及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4.
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关系一直都是地球科学研究中关注的重点,地表水中稀土元素的迁移是一种连贯的地球化学行为,也可能受到景观格局的影响。本研究基于景观视角,对广州及周边5个区域的地表水进行采样,结合土地利用数据与数字高程数据,分析各采样区地表水中稀土元素浓度分布特征,并以各采样点为中心进行不同空间尺度的缓冲区分析,计算各缓冲区内的景观格局指数,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与冗余分析(RDA)定量研究地表水中稀土元素浓度与地形因子以及景观格局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1)地表水中稀土元素的空间分异程度与高程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海拔越高,地表水中稀土元素浓度越高,而与坡度、坡向无明显相关关系。(2)地表水中稀土元素浓度与景观格局指数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景观异质性程度越高,地表水中稀土元素浓度越低,反之景观连接度越好,地表水中稀土元素浓度越高。(3)不同空间尺度下景观格局对地表水中稀土元素浓度的影响具有明显差异,多数景观格局指数与地表水中稀土元素浓度的相关性在缓冲区空间尺度达到4000 m以上时才最显著,且在4000 m缓冲区中景观格局指数对地表水中稀土元素浓度的解释度最高。若通过景观规划对区域地...  相似文献   

15.
为查明本达铁矿尾矿库对下游地下水与地表水环境的影响,以尾矿库及其下游地下水与地表水为重点进行了区域性的野外调查采样与室内水化学分析工作。通过对采取水样的水化学分析结果进行统计,计算出各采样位置地下水与地表水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进而对现状条件下尾矿库下游地下水环境进行评价。对尾矿库下游地表水,采用河流完全混合模型计算出地表水污染的排污阀值。对尾矿库下游地下水,采用一维定浓度边界水动力弥散模型计算出下游地下水污染的排污阀值。  相似文献   

16.
郑州地下水均衡试验场的改建,是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主持的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中地下水均衡试验场的改建项目之一,由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具体负责实施。针对场地尺度均衡试验资料推广至野外生产实践核心问题,采用确定型模型(水分运移方程)和随机模型(区域性包气带参数)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拟选黄河南冲洪积区24 km~2作为野外试验场地,通过场地上有限数量的采样,标定该场地包气带参数变异性特征,并借助于区域气象资料,结合地下水均衡试验场所建土壤水分运移数学模型成果,计算区域降雨入渗补给量与潜水蒸发,为地下水资源评价、地质环境评价及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大范围土壤面状污染评价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的关系刘五英,王秀梅(晋中地区环境保护监测站)1环境监测工作的性质对环境监测工作的性质与地位的认识,是关系到监测工作及监测站发展方向、发展战略的大事。在第四次全国环境监测会议上,曲格平(1990)认为:“环境监测是执行法规标准的‘耳...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地下水监测工作历史悠久,随着时间的推移,监测点破损严重,现有监测网络已经不能满足全省地质环境工作的需求。针对地下水监测工作现状,剖析了现有监测网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下一步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优化调整方案,以供全省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方案调整借鉴。  相似文献   

19.
余倩  张宇  董听  吴光伟  李平 《地球科学》2023,(9):3420-3431
地表水-地下水(SW-GW)相互作用对砷在浅层地下水系统中的运移至关重要,但其模式和强度对地下水中砷运移的影响尚不清楚.本文针对江汉平原仙桃市沙湖原种场野外地下水三维监测试验场,开展野外监测和三维地下水数值模拟.结果发现雨季地表水补给地下水,SW-GW相互作用强度较大,地下水砷浓度升高;旱季地下水补给地表水,SW-GW相互作用强度减弱,地下水砷浓度降低.SW-GW相互作用模式与强度的季节转变导致地下水流速和流向产生季节响应.模型估算出雨季和旱季地面以下10~25 m最大垂向砷交换量分别为457.2 mg/d、191.3 mg/d,地面以下28 m处水平砷交换量分别为4 380.0 mg/d、1 385.6 mg/d.  相似文献   

20.
关于水资源量与质相结合评价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山西省为例,阐述了我国水文水资源工作中水量、水质监测及其评价工作的现状。指出虽然我国的水量监测与评价工作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在水质监测与评价中还有很大不足,在水质采样频次、评价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同时对水质采样频次、污染物输移量的计算方法、水质与水量相结合的水质评价方法及可利用水量的分析方法等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