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岗岩区单元—超单元填图方法,是英国学者皮切尔教授在秘鲁海岸岩基段地区,通过几年的详细研究之后提出来的一种新的填图方法,它在国际上引起强烈的反响。近两年来,我们分队在承担福州地区1:5万区调工作中,对魁岐岩体南半部首次试用这种填图方法,取得了一些经验和较好的效果。现已初步查明魁岐复式岩体(超单元)是由钾长花岗岩、极细粒碱性长石花岗岩、碱性花岗岩、似  相似文献   

2.
福州复式岩体的组成及其演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关郭泉 《岩石学报》1991,7(2):81-88
本文用岩石学、岩石化学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诸方面资料,论证了福州复式岩体具有由M型→I型→s型→A型的演化规律。晚阶段的魁岐岩体和笔架山岩体是在岩浆分异演化晚期与幔源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而非典型的或单一的幔源岩浆所形成的A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3.
福建魁岐晶洞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魁岐晶洞花岗岩具有高Si、高碱、低Ca、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为典型的A型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分析显示,魁岐小晶洞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在101.7±2Ma和97.3±0.77Ma之间,而大晶洞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在93.6±1.5Ma和92.0±1.3Ma之间,表明它们是晚白垩世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锆石原位Hf同位素分析显示,大晶洞锆石的εHf(t)分别为+1.45和+1.21,锆石二阶段模式年龄平均值为1064Ma和1078Ma,说明该类岩石是幔源岩浆底侵导致下地壳熔融的结果。以上研究成果表明,魁岐晶洞A型花岗岩形成于库拉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诱发其上的大陆岩石圈板块伸展的构造环境。因此,其原始岩浆是新元古代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并伴有地幔物质的加入。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东部A型花岗岩有代表性的碾子山、山海关、崂山、苏州以及魁岐岩体的Nd-Sr-O同位素地球化学组成进行了系统研究。经过筛选的全岩Rb-Sr等时线拟合结果表明,基本未遭受岩浆期后大气降水交换的苏州和魁岐Rb-Sr等时线年龄分别是108±10Ma和109±5Ma,它们代表岩浆冷却结晶时代。其它遭受热液蚀变较为显著的碾子山、山海关以及崂山岩体Rb-Sr等时线年龄的地质意义不明确。全岩εNd(t)、(87Sr/86Sr)0以及锆石δ18O综合示踪研究表明,中国东部A型花岗岩可能起源于曾经历过高温海水热液交换的再循环下部俯冲洋壳的部分熔融。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碾子山、山海关以及崂山等岩体所表现出的εNd(t)-δ18O脱耦变化与大洋沉积物析出流体与下覆辉长岩洋壳之间不同程度的交代有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东部A型花岗岩统一的成因模式,并对其地球动力学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浙闽沿海地区Ⅰ型—A型复合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及成因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邱检生  王德滋 《岩石学报》1999,15(2):237-246
以鼓山-魁岐,青田和普陀山桃花岛三个典型岩体为例,系统研究了浙闽沿海I型-A型复合花岗岩体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岩体中Ⅰ型与A型花岗岩在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上均存在明显变异。总体而言,A型花岗岩较之I型花岗岩富硅,富碱,贫钙,镁,铝,并具偏高的Rb/Sr,Rb/Ba,Ga/Al和偏低的LREE/HREE比值及显著的铕负异常。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南部福州花岗质杂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Martin  H Bonin  B 《地球化学》1991,(2):101-111
中国东南部福州复式岩体主要由两个岩套构成:(1)钙碱性岩套(丹阳岩体、福州岩体)侵位于约105—100Ma前(Rb-Sr年龄)。这些花岗岩显示了有斜长石和角闪石分离的分异作用。Sr和Nd同位素证据说明老地壳物质在岩浆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2)碱性岩套(魁岐岩体、笔架山岩体)侵位于90Ma前。这个岩套主要由超溶线过碱性花岗岩组成。这些过碱性花岗岩的岩浆分异作用很微弱,特征是稀土含量高。Sr和Nd同位素资料表明,在岩浆形成过程中地壳物质带入未起重要作用。 由岩石成因研究可见,福州复式岩体是逐渐连续侵位于地壳上部。钙碱性岩套是侵位于俯冲带的典型岩套,而碱性岩套则与较大的地壳深断裂有关。  相似文献   

7.
在雅鲁藏布江-噶尔河一线以南,中印、中不、中锡和中尼边境以北的我国境内喜马拉雅地区,广泛出露着第三纪花岗岩类。它们以中-小型的岩体为主,零星断续地大致沿着喜马拉雅山系的总走向分布,构成一条范围广阔延伸千余公里的喜马拉雅第三纪花岗岩带。根据岩体的地质特征和岩石类型又可将该岩带分为二个带:高喜马拉雅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带和藏南低分水岭片麻状二云母花岗岩带。  相似文献   

8.
华南四种成因类型花岗岩类岩石化学特征对比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华南花岗岩分为如下四种成因类型。1.幔源型花岗岩,与晚元古代蛇绿岩套共生,以花岗闪长岩为主,ε_(Sr)通常为负值(-29.8,N=11)。2.改造型花岗岩,以普通花岗岩为主,ε_(Sr)大于120(平均216,N=64)。3.同熔型花岗岩,以二长花岗岩为主,具中等ε(Sr),值(平均为46.9,N=42)。4.A型花岗岩,可进一步分为魁岐亚型和黄梅尖亚型,前者以富硅、富碱的钾长花岗岩为主,后者以石英正长岩为主,其ε_(Sr)值与同熔型的相似。文中给出四种不同成因花岗岩的平均化学成分并讨论其相互区分的某些岩石化学准则。  相似文献   

9.
魁岐2号隧道位于福卅I国际机场高速公路二期工程A3标段,隧道跨度达到19.9m,中间岩柱最小净距为11.7m,为国内首座双向八车道小净距隧道工程。针对魁岐2号隧道工程的特殊性,利用离散单元法对节理岩体中特大断面小净距隧道的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根据可靠度理论,通过对魁岐2号特大断面小净距隧道中间岩柱的可靠性分析发现,对于特大断面小净距隧道,中间岩柱最薄弱的部位主要集中在岩柱上部,因此,埘于特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过程中宜重点对岩柱上部进行加固处理。同时,根据不同围岩级别中中间岩柱的可靠度值显示,魁岐2号特大断面小净距隧道的净距取值基本上是合理的,整体上二能满足稳定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在浙东沿海地区存在一条北北东向线型展布的、规模可观的富碱侵入岩带,岩带由碱长花岗岩和碱性花岗岩组成。其岩石地球化学特点是高硅(SiO2>76%)、富碱(N_2O K_2O>8.2%)、低铝(Al_2O_3<12.5%)、贫钙镁(CaO<0.4%、MgO<0.2%)、富集Rb、Th(U)、Nb(Ta)、Zr、Zn和Ga等元素;稀土元素模式曲线具缓右倾“V”字形,铕亏损强烈。上述地球化学特征与福建魁歧碱性花岗岩基本一致并类似澳大利亚东南Lachlan褶皱带A型花岗岩。研究表明,该富碱花岗岩带是燕山晚期岩浆演化后期产物,受区域深断裂控制,即可能是处于活动大陆边缘的深断裂在拉张条件下由深源富碱岩浆上侵而成。  相似文献   

11.
魁岐花岗岩体晶洞中霓石、含锰钠铁闪石等晶洞矿物极为丰富,晶体形态完美,花样繁多,举世罕见,且有重要的矿物学意义。经采用经典方法精确测量研究发现:1.霓石晶体的偏锥状主要由d{131},q{692}组成(与其他研究报道不同);2.有从偏锥状→蛹状→柱状完善的宏观形态演化系列,晶体数量丰富,棱角清晰世界无先例;3.典型的双晶面依(100)的凹角式和闭合式接触双晶,种类齐全数量丰富。这是我国首次揭露十分完善的霓石晶体形态规律。含锰钠铁闪石晶形也十分完整,丰富,具有重要的矿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长乐—南澳变形变质带北起福建省长乐,经福清、莆田、晋江、东山、南至广东省南澳岛。全长500余公里,宽40~60公里,为北东向狭长带状热动力变质带,该带控制着福建—广东东南沿海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火山活动,为大陆边缘高热能带。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本带曾有4次构造热事件:第一次为加里东构造热事件,第二次为印支期构造热事件,第三次为燕山期构造热事件,形成大规模的混合片麻岩和花岗岩,第四次为喜马拉雅期变质热事件。为了解该带变质岩、花岗岩的成因和构造演化,笔者进行了福清和东山县有关样品的部分熔融实验。  相似文献   

13.
浙闽沿海地区I型-A型复合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及成因   总被引:28,自引:7,他引:21  
《岩石学报》1999,15(2):88
以鼓山-魁岐、青田和普陀山-桃花岛三个典型岩体为例,系统研究了浙闽沿海I型-A型复合花岗岩体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岩体中I型与A型花岗岩在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上均存在明显变异。总体而言,A型花岗岩较之I型花岗岩富硅、富碱、贫钙、镁、铝,并具偏高的Rb/Sr、Rb/Ba、Ga/Al和偏低的LREE/HREE比值及显著的铕负异常。两类花岗岩的Nd、Sr同位素组成均具有壳幔混熔岩浆的特点,但仍存在一定的变异。上述变异既有岩浆分异演化的影响,又有幔源岩浆卷入的贡献,在不同的复合岩体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各不相同。通过对岩石产出动力地质背景的全面分析,结合本区不同复合岩体中二类花岗岩具不同地球化学变异特点的地质事实,提出浙闽沿海I型-A型复合花岗岩是区域构造应力、断裂构造、幔源岩浆卷入和岩浆分异演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福建沿海晚中生代花岗质岩石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福建白云山、鼓山和石牛山均位于福建沿海地带,该区域花岗岩类分布广泛。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白云山、鼓山(魁歧)和石牛山地区花岗岩年龄分别为99.3Ma±1.8Ma、99.4Ma±2.3Ma和94.7Ma±1.4Ma,属晚白垩世早期的产物。花岗岩均具有富硅、富碱、贫钙镁、高分异指数等特点,属弱过铝到准铝质岩石。稀土元素具中-强Eu负异常,总体呈现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右倾“V型”模式。微量元素Rb、U、Th、La等强烈富集,相对亏损Ba、Sr、P、Ti等元素。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研究区花岗岩属典型的A型花岗岩,其中魁歧花岗岩为碱性A型花岗岩,其余地区为铝质A型花岗岩。研究表明,研究区A型花岗岩具有相似的源区组成;岩浆来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并可能有部分地幔物质参与;碱性A型花岗岩较铝质A型花岗岩可能有更多的地幔物质加入。结合地球化学、野外地质、区域背景及年龄资料综合判定,中国东南沿海2类A型花岗岩为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体系中弧后伸展环境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滇西腾冲新岐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滇西腾冲地区含矿花岗岩特征、钨锡多金属矿的成矿与成岩关系,以及花岗岩在区域构造上的意义,对腾冲新岐地区古永岩体与新岐岩体开展了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两岩体均具有高硅、高钾、富碱、富铝、低钛等特征。其CaO/Na2O、Rb/Ba、Rb/Sr值反应其源岩为富黏土质砂岩,微量及稀土特征差异表明其具有不同的结晶演化过程。锆石U-Pb定年获得古永岩体的成岩年龄为62.9±1.9Ma,新岐岩体的成岩年龄为61.9±1.4Ma,表明二者应为同时或近乎同时侵入于该地区,在形成年代上无明显界限。在区域上,两岩体成岩年龄与冈底斯林子宗火成岩年龄60~64.47Ma相当,是冈底斯东南缘对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初始碰撞的响应。  相似文献   

16.
湖南骑田岭地区锡矿床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50,自引:9,他引:5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骑田岭地区锡矿找矿的突破,是近两年国土资源重大调查取得的重大成果。区内锡矿产于骑田岭复式花岗岩体南部以及接触带,多呈脉状产出。锡矿类型以云英岩化花岗岩型、蚀变斑状花岗岩型、蚀变构造带型为主,具有矿体厚度碱、蚀变强、品位较高、矿石利用性能好的特点。现已估算锡资源量约60万吨,还有成矿条件类似的北部及同一构造岩浆岩带的其他地区,进一步开展该地区国土资源大调查将会扩大现有的找矿成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的闽西南地区晚中生代花岗质岩体中莒舟花岗岩体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136.0Ma,133.9Ma,黑云母Ar-^39Ar年龄为132.3Ma,菜刀岐石英斑岩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117.4Ma,太华花岗岩体全岩Rb-Sr年龄为114.9Ma,都属早白垩世。莒舟花岗岩富Si、K、Rb.Th,Y含量高,铝弱过饱和,贫Sr、Ba、P、Ti、Eu,过渡元素显著亏损而具壳源型花岗岩特征,菜刀岐石英斑岩是其高程度分异演化的产物,并为锡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莒舟岩体是在岩石圈伸展的底侵作用下所形成的,岩石中有少量幔源组分加入,岩石的εNd(t)偏低(-7.21),tDM偏高(1.52Ga)。太华花岗岩体的εNd(t)稍高(-3.60--3.68),tDM稍低(1.21Ga),岩石中有较多幔源组分加入,是壳幔混合源花岗岩。过铝质壳源型花岗岩可以在与岩石圈伸展作用相关的张性构造环境中形成,壳幔相互作用对锡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祁连南缘嗷唠山花岗岩SHRIMP锆石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2,自引:8,他引:22  
祁连南缘嗷唠山花岗岩锆石的SHRIMP年龄变化于445-496Ma之间,平均为473Ma,属早奥问世。该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I型花岗岩,有关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得出,该花岗岩类似于岛弧或活动陆缘环境。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分析,该花岗岩是祁连南缘早石生代超高压变质带的一部分,它的形成与超高压变质带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宋全友  秦勇 《西北地质》2002,35(3):99-105
冈底斯构造带为措勤盆地-主要Ⅱ级构造单元。该带中、新生代岩浆活动异常强烈,形成从中性闪长岩到酸性花岗岩完整的中酸性花岗岩侵入岩带。通过对侵入岩体的岩石类型、岩石化学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认为该岩浆岩带侵入岩体主要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石英二长岩等,属钙碱性岩石系列,具“Ⅰ”型花岗岩的特征,是新特提斯洋壳沿雅鲁藏布江断裂带向北俯冲引起下地壳物质熔融向上侵入所致,为燕山晚期-喜山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华南绍兴-恩平富碱侵入岩带的厘定及其动力学意义初探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根据野外地质及室内岩相学、矿物成分和岩石化学的研究,从华南腹地厘定了一条重要的中生代NE向富碱侵入岩带-绍兴-恩平富碱侵入岩带。该岩带全长约1400km,宽100-150km,不仅发育有狭义的碱性岩(方沸黑云橄榄黄长岩、白榴黄长煌斑岩、霞石正长岩、霓辉石正长岩、黑榴石正长岩和含霓石石英正长岩)和碱性花岗岩(钠闪石花岗岩、霓辉石钠闪石花岗岩),还发育有大量的正长岩类-二长岩类-碱长花岗岩或晶洞钾长花岗岩。这些富碱侵入岩主要形成于晚中生代。绍兴-恩平燕山期富碱侵入岩带的厘定将对研究华南中生代的动力学的背景与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