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云南建水荒田铅锌矿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铅锌矿赋存于下二叠统灰岩与上二叠统玄武岩之间玄武质、灰质角砾层中,与早二叠世海相火山喷发玄武岩有关的火山沉积—岩浆期后热液叠加改造矿床,后期构造对矿床富集有一定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2.
彭省临  刘亮明  王增润 《矿床地质》1998,17(Z4):697-700
位于澜沧裂谷中部的老厂矿床是一个与海相基性火山岩密切相关的Pb- Zn-Cu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它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特征决非简单的海底火山喷流沉积成因就可以解释的。研究认为它是随澜沧裂谷的形成演化而经多种成因机制叠加形成的多因复成矿床,其成矿演化经历了3个主要的阶段:石炭世裂谷裂陷期的海底火山喷流沉积阶段;晚二叠世一晚三叠世的裂谷封闭期的构造-热液改造富集成矿阶段;早侏罗世后的构造-岩浆活化期的岩浆热液叠加富集成矿阶段。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尕龙格玛铜多金属矿床成因,选取金属硫化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探针进行矿物学分析研究。结合矿床地质特征,为该矿床成因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该矿床成矿阶段可划分为火山沉积热液期和中温热液硫化物期,并进一步细分为热水沉积-黄铁矿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碳酸盐阶段、铜铅锌-硫化物阶段和闪锌矿-碳酸盐阶段等五阶段。不同成矿阶段的黄铁矿标型特征表明其分别具有火山喷流沉积、火山热液改造和岩浆热液等不同成因。该矿床经历了早期火山喷流沉积,形成火山沉积(热液)矿化;中期受较大范围的火山热液充填交代;后期中酸性岩浆侵入引起的中温岩浆热液矿化,沿着断裂构造上侵,在前期矿化体中叠加成矿。  相似文献   

4.
夏冬 《地质与勘探》2018,54(1):41-51
新疆鄯善阿奇山铅锌(铜)矿位于东天山造山带西南缘。为探讨其矿床成因,在分析矿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矿体、矿石、典型矿物、蚀变分带及矽卡岩等进行了研究。结合成矿阶段划分、物质来源、同位素分析及小东山花岗斑岩锆石U-Pb定年数据,表明成矿与区内同源幔源岩浆作用及早石炭世雅满苏组矿源层关系密切,早石炭世花岗斑岩(331.5±2.0Ma)引起了雅满苏矿源层元素初始活化、局部富集,并提供了部分矿质,后期叠加了与小东山火山机构有关的受近东西向断裂构造控制的火山期后热液-交代充填成矿过程。综合上述信息,认为矿床受断裂构造控制,是与幔源岩浆岩有关的火山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5.
海南石碌铁钴铜矿床成因及其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南石碌矿床是以富铁矿为主,并伴生有钴铜等矿产的著名大型矿集区。通过对该矿床控矿地质条件的再认识,并对其成矿物质来源、岩浆活动与成矿的关系、成矿时代进行了讨论,认为铁钴铜等物质来源很可能来自原始火山沉积地层石碌群中,后期区域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对其形成起重要的改造富集作用,初步定义其为火山-沉积变质+多期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该矿床成矿模式概括为:1)新元古代海底火山喷流沉积期,奠定了铁钴铜等成矿物质的基础;2)加里东—海西期的变质改造成矿期,形成了沉积变质型贫矿体;3)印支—燕山早期热液叠加改造富化期,石碌矿床发生了重要的改造富集作用,形成了富铁矿体;4)燕山晚期热液叠加改造富化期,对原来矿体进行改造富集,并形成了脉状、角砾状铁矿体及伴生的铜钴矿体。  相似文献   

6.
澜沧老厂银铅锌铜多金属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总结老厂银铅锌铜多金属块状硫化物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重点讨论老厂矿床存在的早石炭世火山喷流沉积成矿作用、中晚石炭世火山期后喷流沉积成矿作用及燕山期~喜马拉雅山早期(中)酸性岩浆热液叠加改造成矿作用,建立老厂多因复成矿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7.
三江特提斯叠加成矿作用样式及过程   总被引:78,自引:64,他引:14  
邓军  王长明  李龚健 《岩石学报》2012,28(5):1349-1361
三江地区经历了特提斯洋的多期洋-陆俯冲和新生代以来的陆-陆碰撞;成矿主要集中在大洋生长与俯冲造山阶段以及碰撞造山主碰撞向晚碰撞的转换阶段,控制了区域喜马拉雅期斑岩型铜金矿带、沉积岩容矿型铅锌多金属矿带与造山型金矿带等。在不同时期构造环境作用下,在矿田与矿床范围内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叠加成矿作用。叠加成矿作用可划分为3种类型及9种方式:(1)VMS-岩浆热液叠加型。包括喜马拉雅期岩浆热液型矿体叠加海西期-燕山期"VMS型"矿体(老厂式Pb-Zn-Mo矿床和鲁春式Cu-Pb-Zn矿床),印支/燕山期岩浆热液型矿体叠加海西期VMS型矿体的羊拉式Cu-Mo-Pb-Zn矿床;(2)沉积-热液叠加型。包括喜马拉雅期岩浆热液型矿体叠加燕山期沉积矿源层的白秧坪式Cu-Pb-Zn矿床,喜马拉雅期建造热液型Ge矿体叠加沉积煤层的大寨/中寨式Ge矿床,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加里东期分水岭式Fe-Cu矿床;(3)多期热液叠加型。主要为喜马拉雅期与印支期两期叠加成矿作用的老王寨床式Au矿床,燕山期叠加印支期普朗-红山式Cu矿床,喜马拉雅期多期次叠加的金满Cu矿床。叠加成矿作用增加矿床的资源储量,丰富了矿种类型;但是现在仅有部分年代学与矿田-矿床尺度地质现象的某些证据,叠加矿床的矿体-矿石结构特征、形成条件与地球化学及矿物学约束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广西大瑶山地区铜金多金属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邓军 《地质与资源》2011,20(4):287-291
从沉积建造、岩浆岩、构造-岩浆活动、成矿流体性质、矿石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特征等方面分析了大瑶山地区与浅成-超浅成岩浆岩有关的铜金多金属矿成矿地质条件,认为矿床属沉积富集-断裂构造-热液(气)叠加改造型成因,可概括为矿源层形成、岩浆期热液叠加成矿、岩浆期后断裂构造热液改造成矿3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金顶铅锌矿黄铁矿Re-Os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滇西北兰坪金顶铅锌矿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铅锌矿,也是世界上铅锌金属储量超过千万吨的十几个超大型矿床之一。金顶铅锌矿床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关于其成因机制陆续提出了同生沉积-后期改造层控矿床、中低温非岩浆热液成矿、同生沉积-变形叠加成矿、喷气(热液)沉积成矿、岩溶成矿、壳幔流体  相似文献   

10.
内蒙霍各乞铜铅锌矿床成因及成矿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矿床成因的几种认识内蒙狼山霍各乞是一有一定规模的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内蒙511队和研究所曾进行了普查勘探和科研工作。对于该矿床的成因,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认识:一曰岩浆期后热液矿床(包括矽卡岩型和中温热液矿床);二曰同生沉积变质矿床(包括复生沉积变质和火山沉积变质矿床);三曰岩浆热液叠加层控变质矿床。笔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近年对霍各乞矿床的研究,认为该矿床虽表现有某些沉积特征,但不是同生沉积受变质矿床,它虽具热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铅锌矿床成矿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辽宁省铅锌矿床,根据其形成背景及物质来源可划分出岩浆热液型、矽卡岩型、陆相次火山热液型、变质海相火山热液型、变质同生沉积型、同生沉积-变质热液再造型、沉积-变质-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型、盆地热卤水型等8种类型。矿床特征显示出铅锌矿床的形成大多明显地受到了太古代绿岩带及早元古代以来碳酸盐岩地层的控制;在成因上多与优地槽环境下的海底火山活动、地壳深部的热环流作用及活化地台上的岩浆活动有关。铅锌矿床的成矿作  相似文献   

12.
闽中地区铅锌矿床辉石成分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文章在研究闽中地区铅锌矿床蚀变矿物组合的基础上,将辉石矿物的化学成分与典型矽卡岩Pb_Zn矿床的辉石成分进行了对比,认为该区铅锌矿床的辉石与典型矽卡岩中的辉石类似,为透辉石和钙铁辉石,富锰,具有远温端矽卡岩辉石的特征。因此推论本区铅锌矿床大部分类似于矽卡岩型Pb_Zn矿床,少数为受断裂控制的热液脉型矿床,是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形成的初始矿源层经变质作用、燕山期构造_岩浆热液顺层交代、强烈叠加改造或活化并重新定位的矿床。  相似文献   

13.
西藏工布江达县亚贵拉铅锌银矿床位于隆格尔—工布江达弧背断隆带中,其主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于上石炭-下二叠统来姑组第二岩性段内岩性转换部位。文章认为亚贵拉铅锌银矿床在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和流体包裹体特征等方面与以往认为的夕卡岩-热液脉型、喷流沉积型-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有着明显的区别之处;亚贵拉矿床应属具后生成矿的层控型铅锌银矿床。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主要铅锌矿床类型及其与锰质矽卡岩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将福建省铅锌矿床概括为五种类型,以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变质-岩浆热液改造型、沉积(火山沉积)-改造型和矽卡岩型最为重要;含锰和锰质矽卡岩化对中酸性岩体外接触带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之间层间构造破碎带内的矽卡岩矿床形成,以及晚元古代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初始矿源层的顺层渗滤交代、叠加改造和矿体最终定位均起重要作用;广泛发育的锰质矽卡岩建造与其所处的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及中新生代强烈构造-岩浆侵入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深部找矿新进展对矿床成矿模式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些典型矿床具有以下成矿模式:赣南钨矿的“五层楼+地下室”模式,云南老厂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的VMS(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铅锌矿与斑岩钼矿同位叠加模式,四川省盐源县平川铁矿火山沉积(?)-次火山气液充填-交代矿床系列模式,江苏省南京市梅山式铁矿叠加后期火山-次火山热液金矿床的成矿模式,内蒙古毕立赫金矿斑岩-构造蚀变岩-浅成石英脉型矿化成矿系列模式(?),云南个旧锡矿热水沉积叠加岩浆期后热液成矿模式。近年国内对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的新发现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对它们的成矿模式研究意义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老厂银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总结,并与相关海相火山岩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对比,认为矿床期后岩浆热液叠加特征明显,矿体直接容矿围岩为火山-沉积岩,矿床属火山-沉积岩容矿的块状硫化物矿床.为介于典型的火山岩容矿的块状硫化物矿床(VHMS)和典型沉积岩容矿的海底喷气沉积矿床(SEDEX)之间的过渡类型,其矿化特征与新疆可可塔勒铅锌矿床(伊比利亚型)相类似.  相似文献   

17.
安徽庐枞盆地何家小岭黄铁矿床特征和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家小岭黄铁矿床受控于砖桥组下段第一韵律层(J_3zh)的火山碎屑岩中,热液蚀变作用明显。矿床成因分四类:1、火山沉积型;2、次火山岩型;3、叠加改造型;4、火山热液型。硫主要来源于上地幔或深部地壳。矿床通过火山岩浆内生成矿和盆地环境外部因素综合作用形成。该黄铁矿床确定为典型中低温火山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18.
湘南的两类铅锌矿床,系指赋存泥盆系碳酸盐岩中的层控型铅锌矿床和东坡、香花岭两矿田的“过渡型”铅锌矿床,即沉积-岩浆(中-低温)热液叠加富集型铅锌矿床。作者在湘南泥盆纪有关矿产的研究中,发现了过去未发现过的几种含银矿物和辉锑铁矿以及灰硫锑矿等。现将初步研究成果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9.
云南澜沧老厂大型银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老厂银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总结,并与相关海相火山岩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对比,认为矿床期后岩浆热液叠加特征明姓,矿体直接容矿围岩为火山-沉积岩,矿床属火山.沉积岩容矿的块状硫化物矿床。为介于典型的火山岩容矿的块状硫化物矿床(VHMS)和典型沉积岩容矿的海底喷气沉积矿床(SEDEX)之间的过渡类型,其矿化特征与新疆可可塔勒铅锌矿床(伊比利亚型)相类似。  相似文献   

20.
西秦岭铅锌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实 《西北地质》1989,(3):22-30
本文对西秦岭铅锌成矿带中4个铅锌矿田的14个铅锌矿床的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和研究,重点对其矿床地质特征、同位素组成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做了探讨,笔者认为西秦岭铅锌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沉积(包括火山喷发沉积)—变质再造—岩浆期后热液叠加的复杂过程,是受岩相、断裂构造、侵入活动和区域变质作用控制的多元复成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