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朱禾 《水科学进展》1997,8(3):212-219
对移植欧洲高分辨率有限区数值模式(HIRLAM)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解决了青藏高原对高分辨率欧洲模式引入中所造成的问题。利用该模式模拟了1991年江淮流域严重洪涝时期一次梅雨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并揭示了青藏高原涡与西南涡的不同特点及其对形成特大暴雨中尺度系统的影响。这对于进一步了解梅雨暴雨的形成和演变机理及其预报等有一定意义,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于龙兴  王萍 《水文》1997,(5):57-59
水阳江流域“96·7”暴雨洪水分析于龙兴王萍(安徽省芜湖水文水资源局)1996年是青弋江、水阳江水系罕见的大水年。6月底7月初,皖南山区普降暴雨和特大暴雨,致使水阳江河水暴涨,沿线许多站点都出现了超历史的高水位。宣城地区范围内的7个县(市)城区有5个...  相似文献   

3.
地震后陇南特大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2008年"5.12"特大地震对陇南地质环境和气候环境的影响,2008年和2009年两次特大暴雨引发了滑坡和泥石流特大地质灾害.本文从地质环境变化和引发特大暴雨的高空气流,分析了特大地质灾害的成因,提出了地质灾害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根据水文系统雨量站网的逐时量资料,分析1991年6月~7月江淮流域下游两次连续暴雨过程中太湖及里下河地区的雨团活动特征.结果表明,在太湖及里下河地区均有频繁的雨团活动,雨团以自西向东移动为主,且停滞较频繁,两地区的雨团活动特征存在一定差异.雨团降水在暴雨总量中占有较大比例,对洪涝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作用.雨团活动与中尺度切交线、辐合中心、辐合线等中尺度天气系统相配合.  相似文献   

5.
吴方泉  刘义国 《水文》1994,(4):54-58,39
皖西“91·7”暴雨洪水简析吴方泉,刘义国,余开成(安徽省六安地区水文水资源局)1991年6月29日~7月12日江淮之间发生了特大暴雨,暴雨中心在皖西(即六安地区)。区内吴店站雨量达1122mm,300mm雨量线笼罩面积达17700km ̄2,致使各河...  相似文献   

6.
马莲河流域"2003·8"暴雨洪水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惠俊堂 《水文》2008,28(3):95-96
2003年8月25日,马莲河流域普降暴雨,暴雨中心发生了百年一遇特大洪水,流域出口控制站出现了1956年设站以来的第二大洪水,造成了重大的洪涝灾害.通过暴雨洪水调查,分析了本次暴雨洪水特性,为研究该流域暴雨洪水灾害及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何隆邦  李光录 《水文》2012,32(2):88-90,94
2010年7月6日青海湟源地区普降暴雨,暴雨中心山根地区发生了200年一遇特大暴雨,湟源县董家庄水文站出现了2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造成了重大的洪涝灾害。本文通过这次暴雨洪水调查情况,对"2010·07"暴雨洪水特性进行了分析,以便为研究该地区暴雨洪水灾害及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南方31场特大暴雨个例的基础上,进行了地区综合,找出了特大暴雨在地区上的分布特点和规律。同时在对天气成因做了详尽分析后认为,特大暴雨都是多种天气系统影响的综合产物,急流的配合对暴雨的形成和维持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地形的影响也都非常明显。本文还试图用能量天气方法对特大暴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长江中、下游特大暴雨洪水的成功预报和科学依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菊英 《地学前缘》2001,8(1):113-121
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中国七大江河流域旱涝频繁 ,旱涝灾害和由旱涝引起的次生地质灾害十分严重 ,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几率高达 5 0 % (5 /10 )。 195 1— 2 0 0 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 9个大水年 ,几率为 18% (9/5 0 ) ,90年代洪涝的频繁程度属 2 0世纪之最 ,1998年特大暴雨洪水的时空集中强度也属 2 0世纪之最。长江的大暴雨洪水在近 10a来很频繁 ,但从气候分布几率来看 ,它毕竟是小概率事件 ,对小概率事件的长期预报具有很大的难度 ,而且暴雨洪水的长期影响因子也错综复杂 ,这就给预报带来了艰巨性。通过对降水的各种影响因子的分析研究和多因子集成预报模型的研制 ,对 19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暴雨洪水从时间、地区和量级三要素的长、中期预报都取得了成功 ,对其他 5个洪涝年也从趋势和分级两方面做出了成功的长期预报。文中重点剖析了预报取得成功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2010年7月27~28日,第二松花江支流温德河流域普降特大暴雨,致使温德河干流发生了350年一遇超历史纪录的特大洪水。依据实测资料和暴雨洪水调查成果,分析了此次暴雨洪水的特性,以及水利工程在抵御洪水中的作用,并与历史最大暴雨、最大洪水进行了对比分析,为该流域暴雨洪水灾害及防治对策研究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1.
<正>长久以来,地球历史时期大气14 C含量的异常变化都被单一归结为宇宙射线强度的变化,如太阳耀斑[1]和超新星爆发[2]等引起的14 C含量增加。2012年日本科学家在日本的雪松树轮中发现在公元774年14 C含量一年之内突然增加1.5%[3]。导致如此幅度的变化需要的射线强度需要正常射线变化10~20倍,无法用传统的太阳质子事件(a large solar proton event-SPE)或者γ射线流来解释。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台湾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所,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合作研究团队,通过高分辨率的珊瑚14 C、碳氧同位素、高精  相似文献   

12.
1962年7月22~26日,滦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一次大暴雨过程(简称“62·7暴雨),暴雨中心雨量达517.4mm,100mm雨量的笼罩面积达25815km~2,干支流洪水遭遇严重,为有记载以来的特大洪水。研究分析本次暴雨洪水过程,对滦河流域规划设计、洪水预报和抗涝防汛工作,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黄仕勇 《水文》2003,23(1):60-62
介绍了1999年6月23日至7月1日新安江水库坝址以上流域发生的特大暴雨、洪水过程和洪水调度情况,并与“96·7”暴雨洪水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1980年7月30日至8月5日,澧水流域发生了一场特大暴雨(简称“80·7”暴雨),使本流域出现了自1935年以来最大的、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本次暴雨洪水使得澧水下游及西洞庭湖区堤垸破溃,洪泛成灾,损失严重。现将澧水流域“80·7”暴雨洪水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水文》1996,(3):60-64
分析了1991年6月和7月梅雨期中发生在滁河流域的两次特大暴雨洪水过程,其最大7天滁河流域面雨量的稀遇程度分别约为20年一遇和40年一遇,滁河干流古河站以下最高水位和最大流量均超历史最高纪录。通过暴雨产汇流途径作了暴雨洪水研究,分析了水利工程在抵御洪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陕南"2002·6"暴雨洪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雷 《水文》2004,24(1):61-63
2002年6月8-9日,陕西省南部突降特大暴雨,致使子午河、旬河发生了特大洪水。分析了本次特大暴雨洪水的特性及洪灾成因,提出了关于防御局地暴雨洪水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北洛河"94·8"暴雨洪水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景效礼  宋志林 《水文》2000,20(1):56-59
1994年8月30~31日,陕西省北洛河上游降特大暴雨洪水山洪暴发,致使北洛河干支流洪水猛涨,形成该河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简称“94.8”洪水)。分析了该次暴雨洪水的成因和洪水的演进规律,可供水利、防汛和水文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35年7月上旬,长江中游发生了一次特大洪水。这次洪水是著名的“357”特大暴雨造成的,雨量集中、强度大。澧水、清江、沮漳河、三峡区间下段以及汉江中下游普遍发生了洪水灾害,灾情甚为严重。根据当年大水后的调查统计:湖北省有51个县(市)、湖南省有37个县受灾。两省灾民达1000万人以上,其中淹死的在10万人以上。洞庭湖受灾面积约350万亩;汉江中下游淹没面积约6640平方公里,襄阳以下汉阳以上成为一片汪洋。(一)洪水发展过程“357”暴雨从7月3日开始。7月4日,长江南岸澧水、清江一带的降雨强度普遍达到了高峰。7月5日至7月6日,长江以北,汉江以南地区的降雨量继续加强。7月7日起暴雨分布零乱,雨区向东北方向移动,暴雨基本结束。据资料分析,5天的400毫米降雨量等值线包围面积呈南北狭长的哑铃形,并有南北两个中心,南部中心在清江与澧水分水岭南侧  相似文献   

19.
闵江“98·6”特大暴雨洪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文》2001,21(1):57-59
就1998年6月闽江发生的本世纪内最大一场暴雨洪水的天气成因、发展过程及特性作了简要的介绍与分析."98·6"洪水是由历时17天的暴雨过程形成的,雨峰多且相互衔接,从而形成这场峰高、量大、多峰的特大洪水过程.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暴雨统计参数有关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志明 《水文》2001,21(Z1):39-42
通过优选暴雨统计参数,对暴雨参数的时空分布特点、暴雨参数随地形的变化影响、雨量与历时的关系、地形对雨量历时的关系影响以及特大值暴雨重现期进行了分析,对研究和分析福建省的暴雨特点和暴雨统计参数时空分布规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探讨了Cs/Cv 比值变化对Cv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