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奈曼旗土地沙漠化系统动态仿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孟春 《地理学报》1991,46(1):84-92
本文应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奈曼旗土地沙漠化动态仿真模型。奈曼旗土地沙漠化系统由种植业、林业、畜牧业、草地和人口五个动态子系统构成。本文根据土地沙漠化系统中正负反馈关系,建立了系统流图和构造方程,并经仿真运算,就农林牧土地利用构成的三种不同方案,对到2040年该旗沙漠化发展趋势分别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西藏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西藏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开展西藏土地利用综合分区研究.依据2004年西藏土地利用数据,在全面分析西藏土地利用结构类型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地域一致性,建立土地利用结构、经济指标体系,运用多元统计软件SPSS的系统聚类分析法,将西藏土地利用划分为藏中综合发展区、藏东农林牧区、藏南农牧区和藏北牧区,并综合分析评述了各分区土地利用现状、经济发展特征及土地利用功能与方向.  相似文献   

3.
石羊河流域农业生态经济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羊河流域不同地段的自然生态环境、具有不同的农林牧生态适宜性。本文以流域为基本单元,根据流域农业生态经济区划的原则,将石羊河流域划分为3个生态经济区、9个亚区和20个小区。  相似文献   

4.
尼玛扎西 《地理研究》2000,19(4):407-141
运用农牧业经济的指标,结合自然生态因子,运用GIS技术对西藏食物生产系统进行区划。结果分为农区、半农半牧区、牧区和农林牧区四个分区。并详述了4个分区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河套平原的生态环境整治与农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套平原地平土厚,光热充足.水资源丰富.农业历史悠久,是我国西北干旱区的主要灌溉农业区.为了建成粮.油、糖生产基地,在战略上:①以降低地下水为中心的盐碱地综合治理;②以农为主,农林牧结合,调整农业布局与结构;③建立科学的耕作制度,扩种绿肥、粮草轮作;④种树种草,营造农田防护林,建立新的农业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结构多目标优化遗传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数学方法难以有效解决土地利用结构多目标优化问题,针对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多目标性和遗传算法在多目标优化求解方面的优势,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目标函数建立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数学模型,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模型求解.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详细介绍了具体应用过程,得出了4个可行方案,对方案进行论证择优,选出满意的最佳方案,证明采用遗传算法进行土地利用结构多目标优化求解是科学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渝鄂湘黔接壤区正逐步成为我国中部重要的农林牧产品生产基地。发展该区商贸业,可促进大批量农林牧产品出口和第三产业发展,刺激消费市场,促进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当前,对接壤区的产品应按不同市场剪影,分门别类采取不同措施,组织产品开发,提高产品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同时,应采取多种形式的营销手段,促进产品对外倾销,拓展产品市场。  相似文献   

8.
发展广东复合农林业避免农业土地的荒漠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农业活动导致了生物多样性丧失和自然生境变化,引起了土壤侵蚀,进而导致土壤荒漠化.复合农林业可避免土地荒漠化并减少农业活动中的主要环境风险.据调查,广东省复合农林业生态系统类型约500余种,极具多样性,主要有农林系统、林牧系统、农林牧系统、林渔系统、林农牧渔系统、林农虫系统和旅游观光型农林系统等.广东省土地总面积的2/3是丘陵地,以复合农林业生态系统的运行模式调整农业结构,优化资源和生产要素的组合,可以提高区域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的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云南元谋土地荒漠化特征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元谋地区由于青藏高原隆起而产生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强烈干扰而形成的土壤加速侵蚀,使土地荒漠化加速发展,主要表现在土地资源不断被蚕食和土壤退化而导致的土地质量下降,最终使土地荒废.因此,控制人口增长,调整区域农林牧结构布局,增加地表覆盖度,是控制区域土地荒漠化发展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波动性生态脆弱带的特征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孙武 《中国沙漠》1997,17(2):199-203
波动性生态脆弱带是生态脆弱带的基本类型之一,跃变性是波动性的实质,降水的高变率与人类活动的保守性、稳定性的尖锐矛盾是形成脆弱的主要原因。牧草、粮食的放大性是对降水波动性的进一步体现,波动性是对农林牧土地利用结构,经济水平,人口超载状况的综合反映,是度量脆弱度的实用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全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前人研究成果分析总结的基础上,介绍了大气温室气体含量增加、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等全球变化的事实,认为全球变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的变异,但人为活动也是不可忽视的主要原因.从水热平衡失调、气候异常、海平面上升、快速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方面探讨了全球变化对农业生态系统中粮食种植、畜牧业生产、农业自然灾害的影响,森林生态系统、水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以及全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的地域差异,不同生态系统对于全球变化响应的变化.最后探讨了今后研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相似文献   

12.
应用ESDA并结合标准差指数(S)、变异系数(V)等方法,从空间相关的视角分析新疆各县市农林牧渔业人均产值的空间差异。结果显示:以农林牧渔业人均产值来计算的新疆县域间的农林牧渔业人均产值呈现北疆高于东疆、南疆的空间差异。2003-2012年间:新疆县域农林牧渔业人均产值的空间自相关测度Moran's I呈曲线性增减态势,表明农林牧渔业人均产值的空间集聚性呈曲线性波动,但农林牧渔业人均产值的年增长率逐年上升。从局部自相关分析来看,区域间呈现两个极端化较为明显,说明新疆农林牧渔业人均产值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13.
宁夏盐池县沙边子研究基地沙漠化土地的整治和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夏盐池县沙边子沙漠化土地整治研究基地位于毛乌素沙地西南部半干旱农牧交错区。1985年, 我所与当地政府协作进行沙漠化土地整治的试验研究工作。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 以牧为主, 农林牧结合多途径开发利用农业资源的发展方向, 进行综合整治规划, 采取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科学利用地下水资源, 对不同的土地类型因地制宜采取整治措施。经三年来的实施, 初步建立起高效人工生态系统, 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了改善, 发展了生产, 改善了环境, 增加了收益。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类型划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郭焕发  姚建衢 《地理学报》1992,47(6):507-515
农业类型是系统反映农业分布差异特征的农业生产地域综合体。我国农业生产条件复杂,地域差异显著,类型分布多样。本文按照土地利用、产值结构、集约程度、产出效益、商品化特征和农业自然条件等方面的依据指标,将全国划分为12个一级类和122个二级型。  相似文献   

15.
构建农业地域类型的辨识指标体系,采用农用地动态度、农用地优势度、重心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1996、2000和2009年106国道沿线样带区农业地域类型的时空格局、演进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 研究区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呈现北高南低的梯度分布规律,并在样带中南部形成“低谷区”。② 农用地结构、利用程度与方式变化显著。耕地减少326.17×103 hm2,北部快于南部地区,山地丘陵区快于平原农区;园地和林地逐渐向优势区集中,牧草地总体变化不明显;垦殖指数有所下降,耕地承载人口压力日益增加,水浇地面积比重大。③ 农业仍然是主要部门,其次为畜牧业、林业和渔业;果品、蔬菜生产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样带区东部平原县农业优势高于西部山地丘陵县,而牧业比较优势则是西部高于东部,林业比较优势呈由南向北逐渐增强的态势,南部渔业优势突出。④ 农业投入产出效益逐年递增,且有加速趋势。⑤ 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演变受自然资源禀赋、人口变化、经济增长、技术革新和政策体制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但各时期的主导驱动机制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16.
尹东 《山地学报》2005,23(3):348-352
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方法,综合考虑自然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分析并提出陇南山区白龙江流域各垂直气候层中农业各部门的优先发展顺序,为山区大农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户为单位的库伦生态经济圈作为毛乌素沙地牧区最基本的生产单位,与沙地生态系统稳定和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基于鄂托克前旗1986年和2020年户库伦土地利用数据及390户2020年生态经济问卷调查数据,阐明户库伦土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布规律及不同价值背景下经济圈结构模式、效益和农牧民生计行为的一般特征。结果表明:户库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正态分布模式,为0~4.5亿元,其中中低(50万~300万元)及中高(300万~700万元)价值户库伦在全旗所占比例最高(59.04%、23.17%);低(0~50万元)及高(700万元以上)价值户库伦数较少(12.43%、5.36%);库伦生态经济圈均为以畜牧为主、农林为辅的农林草畜复合生态产业发展模式,经济效益随库伦土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而增大;农牧户消费支出结构具有相似性,农牧业生产投入、礼节性支出和交通费用支出比例较高,占比分别为37.92%、22.71%、13.28%,且随着收入增加渐增;近35年区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极大地提高了农牧户经济效益和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8.
西安市南部为秦岭山脉北坡,经济封闭落后,与西安市区形成鲜明对照。本文据山区土地,气候、林特和水资源特点提出用生态学的观点建设山区;以林为主,林牧农并举,建立生态型大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采矿业、旅游业、乡镇企业和商品生产;产业结构应采取林牧-工业型。加强山区与平原区的横向联系,走服务城市,富裕山区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Protected areas are essential for conserving biodiversity, and these lands have traditionally been set aside for this purpose alone. However, the increasing global demand for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commodities creates conflict and tradeoffs between dedicating land for conservation versus food production. Efforts to set aside new lands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re compromised by the globally rising demand, creating trade-offs between lands dedicated to conservation versus food production. Ecosystem services are the benefits that humans obtain from ecosystems. Recent studies suggest that protected areas provide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that can be used to build political support and raise funds for conservation. We analyzed the capability of current protected area networks in the semi-arid region of Spain to provide intermediate regulating services (habitat preservation for threatened species, climate regulation, erosion control and water flow maintenance) to support the final provisioning service of cultivated crops to support local communities. We found that existing networks of protected lands supply considerable quantities of ecosystem services, in particular carbon stocks and groundwater recharge.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systematic analyses of ecosystem services gaps in protected area planning could contribute substantially to safeguarding ecosystem services and biodiversity jointly. However, our study also reveals substantial differences in intermediate ecosystem services supplied by different of protected areas networks, with category VI areas (Natura-2000 sites) generally showing the highest potential for ecosystem services supply. This 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Natura-2000 sites for preserving regulating services in the European semi-arid reg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