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S303公路边坡崩塌灾害多发,严重影响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查明S303公路边坡崩塌灾害体发育特征及其危险性评价刻不容缓。通过资料收集与实地详查,共发现潜在崩塌灾害体56处。经过统计分析,总结了S303公路边坡崩塌灾害体的发育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横向对比确定了S303公路边坡崩塌灾害体危险性评价指标。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确定了各指标权重,构建了S303公路边坡崩塌灾害体危险性评价体系,并对56处潜在崩塌灾害体进行危险性评价,为公路边坡崩塌灾害调查提供了思路,为S303公路边坡崩塌灾害的预防与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综合分析影响震后崩塌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首先,选取了较为系统的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对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了计算,其次,建立了震后崩塌危险性等级评价模型,评价了S303线映秀—卧龙段K07+100~K07+400处震后边坡的危险性。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评判结果与选取崩塌实际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3.
黄土地区公路边坡降雨失稳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黄土地区公路边坡降雨失稳灾害的预测预警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和理论分析,研究了黄土地区公路边坡降雨灾害危险性初步判别的标准;在分析公路边坡稳定性主要影响因素(边坡结构、边坡形态和植被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黄土地区公路边坡标准坡型的模型;以标准边坡坡型为基准,根据边坡失稳资料和降雨数据,建立了公路边坡抗灾能力评分表和评分标准。由此提出了适合于陕北黄土地区(包括砂黄土地区和典型黄土地区)公路边坡降雨灾害预测预警的抗灾雨量法,可以针对某个具体的黄土地区公路边坡的降雨灾害进行工点失稳预报。工程应用表明抗灾雨量法可操作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白奇玉  王斌 《地下水》2022,(1):187-190,227
独库公路巩乃斯至库车段(K774~K1080)沿途崩塌灾害频发,对公路和行车造成极大的危害.本文通过现场详查以及资料收集,统计出沿途路段的典型崩塌分布,并从岩性、坡度、结构和气候四个方向作为研究区崩塌的成因进行分析.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对沿途276处崩塌点进行风险分级,其中:一级(重大)的风险点共有13段,约...  相似文献   

5.
公路崩塌灾害等级划分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崩塌灾害等级划分是进行灾情预测和制定应急预案的重要依据。不同领域由于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崩塌灾害等级划分时采用的主要指标及方法也各有不同。本文针对公路的特点,结合公路交通运输的实际情况,选择崩塌规模与交通量作为评估公路崩塌灾害灾情大小的主要参数和灾害等级划分指标。根据崩塌规模和交通量作用于公路的规律,通过理论研究,建立了崩塌灾害评估指标的分级标准。最终建立了公路崩塌灾害灾度计算公式,提出了以灾度大小作为公路崩塌灾害等级划分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以G109国道门头沟段崩塌灾害隐患为例,提出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山区公路崩塌灾害隐患进行稳定性评价。根据山区公路发生的崩塌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难以定量化估计的情况,将损失大小用危害程度来代替。应用层次分析-模糊数学评价方法,对崩塌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7.
黄土边坡是黄土地区公路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对已有边坡进行全面系统地调查研究,从工程类比和理论计算两方面完善边坡的稳定性评价方法。文中以甘肃华池县新南公路K2+430~K2+630路段路堑边坡为例,利用圆弧法中的条分法及简化毕肖普法对黄土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对比了各个方法的适用条件以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在滑坡的易发性、危险性和风险评价中,评价指标的选取和定量化是非常关键的。目前国内外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利用GIS工具提取地形、岩性、距河流或断层带的距离、土地类型、植被、降雨、河流密度等因子进行分析和计算。这些指标在滑坡易发性和危险性区划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有一些局限性,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不能针对不同的滑坡类型提供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二是提取的这些因子中在区域上有些是共性因子,如岩性、降雨等;三是尚未建立一个完整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本次研究专门针对陕西北部地区广泛发育的一种称之为"黄土崩塌"的滑坡类型,运用国际上流行的滑坡风险管理理论,确定其风险评价总体指标体系;基于大量野外调查数据的统计规律,分析了黄土崩塌危险性的主要来源和影响危害性的主要因素,从失稳可能性评价指标、崩塌强度评价指标、承灾体评价指标和易损性评价指标4个方面共确定了16大类36个评价指标。该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为进一步的陕北黄土地区斜坡单元崩塌灾害风险评价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延庆县玉海路是通往玉渡山自然保护区的必经之路,由于其大部分为开山路段,存在大量不稳定边坡;公路沿线边坡缺乏相关配套的灾害防治工程,经常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本文介绍了玉海路沿线崩滑灾害特征,综合评价了其灾害危险性,进行了公路危险性分段,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针对贵州省倾倒式崩塌的特点,选取对灾害发生具有控制性或影响较大的且易于在野外采集的因子(坡度、岩体结构、凹腔状态、主控结构面倾角、卸荷松弛、后缘裂缝贯通程度和基座软硬程度)作为识别指标。基于岩石工程系统RES方法,通过人工神经网络BP模型构建指标相互作用关系矩阵,研究指标间相互作用对潜在崩塌稳定性的影响,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就评价指标对整体稳定性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旨在为潜在崩塌的野外简易识别奠定基础。研究发现,岩体结构、后缘裂缝贯通程度对潜在倾倒式崩塌的影响很强。   相似文献   

11.
证据权重法评价模型作为一个客观的系统,它可以对不同因素的权重值进行计算,且分配权重过程客观,可以区分不同因素对于崩塌敏感性的影响。为了了解不同因素对崩塌的敏感性,本文利用已经发生的崩塌灾害的信息,以湖北省巴东县沿渡河镇为例,选取了106个崩塌点,采用证据权重法,通过ArcGIS软件对坡度、坡向、到断层的距离、到水系的距离、到公路的距离以及地层岩性等6个基本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其中随机选取78个崩塌点作为训练集用来建模,另外28个崩塌点作为测试集对评价结果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影响崩塌的6个因子中,崩塌点到公路的距离的敏感性最大;崩塌敏感性高的区域呈线性分布在道路及河流附近,极高敏感区和高敏感性区占整个研究区的15.27%,测试集中有22个崩塌点分布在该区域内,即78.58%的崩塌点被正确评价,与现场调查结果相吻合,所得到的崩塌敏感性图对于防灾减灾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汶川地震后,公路岩质边坡结构面发育,极易失稳形成崩塌。从发育的多组结构面中选取典型的结构面作为形成崩塌的控崩结构面,并通过对结构面所处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得出控崩结构面的选取原则;考虑控崩结构面与边坡临空面的空间位置关系,运用赤平投影解法重点分析一组和两组控崩结构面与边坡临空面的图解关系;将震后公路边坡发生崩塌分为三种类型:滑移式、坠落式和倾倒式,结合边坡岩性、坡形、坡度、坡高等因素,得到了震后公路边坡崩塌三种类型的判据;将其应用到汶川地震后映秀—卧龙公路沿线边坡发育的典型崩塌中,得出的崩塌类型与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13.
基于边坡分级系统的滑坡风险评价,适用于公路或铁路沿线或一定面积范围内多个滑坡的风险评价和对比,为滑坡防治优先排序提供依据,国内目前使用该方法的还较少。黄土滑塌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具有共性,而制约滑塌发生的主导因素又有其个体差异性,因此评分分级法不失为一个评价黄土滑塌灾害风险的好办法。本文选取了陕西省延安市东北部一个约3.2km2的黄土沟壑区为研究对象,参考国外铁路公路沿线的岩崩分级系统及香港土质边坡分级系统,结合黄土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前期已有的评价指标和权重研究的基础上,使用水文法划分评价单元,对危险性的22个评价指标划分4档评分标准,对危害性的15个评价指标划分5档评分标准,综合危险性和危害性评定结果,设定风险分级矩阵判定表,由此设计了黄土滑塌灾害风险评分系统。运用该系统完成了37个黄土斜坡单元的风险评分和分级,评价结果表明,各单元黄土滑塌灾害风险高、中、低、很低的分布并无明显规律,仅与局地的地质条件和承灾体分布有关; 风险分级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现象,即"风险高"和"风险很低"的面积较少(占27%),而处于中间状态的"风险低"和"风险中"的面积较多(占73%)。该分级系统适用于黄土滑塌类地质灾害的风险半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4.
黄土地区降雨导致的水毁灾害常有发生,造成严重的工程灾害和人员伤亡。对已有水毁灾害的调查和成因分析,可为防治区灾害提供经验。2021年8月中旬至10月初,在陇东陕甘边界黄土地区持续了50多天降雨,引发了大量水毁灾害,导致G211国道中断两周。文中介绍了这次降雨在G211沿线及其附近的村镇引起水毁灾害的现场调查情况,发生在村镇的水毁灾害有黄土窑洞塌陷、土质房屋和夯土围墙倒塌;发生在道路上的水毁灾害有路基外缘沉陷开裂,路基内侧边坡崩塌、斜坡浅层滑移及滑坡泥流等地质灾害。这些灾害规模小、影响范围不大;但数量多、致灾性较为普遍。文章还调查了植被对黄土斜坡稳定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针对水毁灾害,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村镇和道路建设中针对此类水毁灾害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黄土湿陷除引发路基变形、房屋开裂等工程建设问题外,还会造成地表塌陷、地下潜蚀,以及由此诱发的黄土斜坡失稳等灾害.通过对甘肃永靖县黑方台灌区典型黄土湿陷案例的分析发现,应用现行规范推荐方法对黄土湿陷量进行评价,其计算值与实际观测值间具有较大差距,计算值不足实际值的50%.由此,对现行黄土湿陷性评价中的湿陷性黄土定义、湿陷量计算等有关问题进行讨论,认为湿陷性黄土为典型的非饱和土,含水量和结构组成是影响黄土湿陷的重要因素.从非饱和土力学角度出发,应用综合反映黄土含水量和结构的参数,即吸应力,开展黄土湿陷性研究,才能真正地实现由“为什么湿陷”到“怎么湿陷”的转变,进而建立黄土湿陷的本构关系,更好地服务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6.
叶万军  董西好  杨更社  李晓 《岩土力学》2013,34(Z2):242-246
倾倒型黄土崩塌是黄土地区常见的一种灾害。根据倾倒型黄土崩塌的形成特征,分别由静力平衡条件的临界状态与塑性流动临界状态得到倾倒型崩塌垂直裂隙长度的上、下限解;根据摩尔库仑准则,得到崩塌体底面产状。由以上结果确定倾倒型崩塌体的几何特征;再根据力的平衡、力矩平衡条件,建立倾倒型黄土崩塌的稳定性判据,实现对倾倒型黄土崩塌的稳定性评价。根据发生倾倒变形的条件,建立了倾倒型崩塌体的运动学方程。通过求解,可再现倾倒型黄土崩塌发生后的运动轨迹,确定崩塌体的致灾范围。研究结果揭示了倾倒型崩塌体的形成机制,为确定倾倒式黄土崩塌治理方法及确定建设项目的安全距离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黄土崩塌是黄土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威胁着人类生产生活的安全。通过现场调查,认为黄土崩塌形成的内因主要为黄土土性特征、节理裂隙切割程度,外因主要为降雨作用、人类工程活动及生物活动。根据黄土崩塌常见的运动形式,提出崩塌体自由飞落及滚动情况下影响范围的理论公式。实例计算表明:若坡底地面水平,无论什么运动方式,崩塌影响范围为斜坡高度的0.4~0.6倍。随着坡度的变陡,崩滑距与斜坡坡高的比值也变大。当崩塌体自由飞落时,崩塌体的影响范围和碰撞点前的坡度有关。当崩塌体在坡面滑动时,崩塌体的影响范围和斜坡的坡度有关。研究结果可作为黄土地区黄土崩塌致灾范围预测方法,为黄土崩塌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边坡失稳是一定区域内的地质环境条件相互作用不断演化的结果,对边坡的稳定性评价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本文以镇江地区下蜀土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因素和评价方法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粗糙集属性约简理论得到对边坡影响较大的6项影响因素;通过建立影响因素相互作用关系矩阵,得出影响因素相互作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和重要性程度以及权重值。最后建立边坡稳定性评价指标及量化标准,并确定SII指数的计算方法及对应的边坡稳定性分级,从而形成镇江地区下蜀土边坡稳定性的综合评价方法,为该地区边坡稳定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黄土边坡降雨侵蚀特征的物理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边坡的侵蚀破坏是引起黄土地区公路边坡自然灾害的主要诱因。通过建立室内边坡降雨冲刷物理模型, 进行黄土边坡侵蚀破坏的模拟试验, 再现边坡溅蚀、片蚀、沟蚀、坍塌的基本破坏过程, 并对坡面降雨冲刷的演变过程和侵蚀机理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和分析。试验表明:在一定的降雨雨强下, 径流TSS(携砂能力)和单位面积侵蚀泥沙量随着试验坡度的增加逐渐增加, 而径流总量、侵蚀干泥沙量随着坡度的增加而相应变小。同时, 黄土边坡侵蚀冲刷过程中的主要侵蚀能力参数如坡面径流总量、汇流干泥沙量、侵蚀干泥沙量等与降雨雨强之间存在相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