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1 毫秒
1.
煤中硒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中国煤中硒平均含量高于美国煤和世界煤。中国燃烧型硒污染比较严重。本文总结了煤中硒的分布特征、赋存状态、成因、迁移转化和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以淮北煤田二叠纪5、4煤层15个煤样品为研究对象,对样品在815℃下进行灰化,并采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对煤灰中成分进行测定,采用X射线衍射(XRD)对原煤以及灰化后的样品中矿物质成分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煤中矿物质种类及影响煤中矿物质的主要因素,分析了煤中矿物质在815℃灰化前后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煤中矿物质种类受多种因素影响,灰化过程中矿物质的种类、含量会发生改变,且部分矿物在高温作用下发生变化,重新组合,形成相对较稳定的新矿物,从而为今后煤灰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论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煤中硫的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燃烧过程中,煤中硫会以硫氧化物等形式释放出来,污染大气以至形成酸雨,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本文在对中国煤中硫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并分析了中国煤中硫在不同地区、不同煤层和不同形成环境中的含量与分布规律,阐述煤中硫形成的地质成因和影响因素.以及育机硫、无机硫和元素硫的赋存状态.概述了煤利用过程中硫的转化机理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对煤中硫的研究趋势和今后研究方向与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测井解释煤层中矿物质含量的工作大约始于60年代初。由于测井技术的不断发展,解释水平提高很快,在解决煤质实际问题方面已迈出可喜的一步。 测井解释煤层中矿物质含量的方法,以往习惯上称为测井解释煤层灰分。灰分是灰分产率的简称,它是指煤层在规定条件下完全燃烧后残留物的产率。这些残渣是煤中矿物质经过氧化、分解而来,已与原来煤中矿物质不完全相同。因此,灰分和矿物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矿物质在总量上约等于灰分的1.15倍。灰分产率是随试验时的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和通风条件  相似文献   

5.
燃煤过程中有害元素转化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综述了煤中有毒、有害元素经燃烧之后的存在形式与去向,元素在燃烧过程中的热解释放行为及其转化机理;强调煤中无机组分为主要存在许多有毒、爱元素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来,然后再分异扩散到各种燃烧产物之中,地民人体廷民危害;指出今后研究不仅限于煤中有毒、有害元素的形成机理,更应侧重对燃烧产物中毒、有害元素的分异与去除方法作进一步的研究与试验,力求使燃煤对环境与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6.
1 概述 煤的反应性是煤的重要工艺性质之一,它与煤的气化和燃烧有密切的关系。它是评价气化、动力以及冶金用煤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研究煤的反应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以往,研究煤的反应性主要侧重于煤的有机组成部分,诸如煤的变质程度;煤的组成结构;煤的有机显微组分;煤及焦炭的表面微孔结构,以及煤经焦化后其光学各向异性组织的发达程度等等。而对煤中矿物质对煤的反应性的影响,则未引起足够的注意。特别是在国内尚未见到有关的报导。但是,国外不少学者对煤中矿物质,特别是某些金属化合物对煤反应性的影响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他们通过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手段,研  相似文献   

7.
中国煤中硒的环境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硒是煤中易挥发元素之一。伴随煤炭的开采、利用,煤中硒可能进入环境并引起环境质量的变化,影响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本文在全面综合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煤中硒在不同省份、不同成煤时代中的含量及分布规律,总结了硒在煤中的赋存状态、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概括了煤在燃烧和淋溶过程中硒的迁移转化及其环境影响,指出中国煤中硒的含量在不同煤田、不同成煤时代及不同变质程度的煤中,含量差别较大,全国平均值约为5.60 mg/kg。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东胜煤田延安组煤的两种主要成煤模式,结合煤质分析数据,探讨成煤环境条件对煤质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河流成煤模式的煤层,煤岩类型以暗淡型为主,煤中富丝质组,煤层中矿物质含量较高,灰分含量多大于10%,煤类以不粘煤为主。湖泊三角洲成煤模式的煤层,煤岩类型以光亮煤和半亮煤为主,煤中富镜质组,煤层中矿物质含量低,灰分含量少于10%,煤类以长焰煤为主。经对比两种成煤模式煤的工艺性质,认为富丝质组煤利于气化、动力燃烧、制吸附剂,富镜质组煤则首选液化和配焦。  相似文献   

9.
晋北-宁北煤中痕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仪器中子活化 (INAA)、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ICP- AES)和原子吸收光谱 (AAS)等方法测定了晋北-宁北一线 5对矿井、 2个露天矿、 5个电厂和 3个洗煤厂煤中环境敏感性痕量元素的含量;通过与中国土壤、其他地区煤以及世界范围煤中痕量元素含量进行对比,总结了研究区痕量元素的分布、富集特征,得知部分地区煤中 Hg、 Cd和 Se的含量较高,在燃烧利用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通过分析痕量元素与灰分、挥发分的相关性以及痕量元素间、痕量元素与 Al、 Fe和 Sp的相关、聚类特性,探讨了痕量元素间及其与矿物质间的亲合性及赋存特征.  相似文献   

10.
煤中有害微量元素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前人资料的分析总结,系统探讨了煤中Ag等26种有害微量元素的赋存状态。研究结果表明:煤中有害元素或多或少都与无机质、有机质有联系,只是联系程度不同。有些在地壳中被认为彼此关系不大的元素,在煤中却密切相关。煤中B、Be、Br等主要以有机相赋存,其它有害元素主要与矿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11.
煤系中广泛存在与煤炭成因具有紧密联系的多种矿产,按照其特性和用途可分为煤系能源矿产、煤系金属矿产、煤系非金属矿产,其中一些矿产的经济价值甚至远远超过煤炭资源本身。但由于种种因素制约,长期以来忽视了对煤系矿产的综合评价和勘查,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通过对煤系矿产资源概念的厘定、煤系矿产赋存特征及资源分布特征的分析,提出了煤系矿产资源研究及勘查开发方向,为我国煤系矿产资源的综合勘查开发提供基础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Man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may arise during coal min-ing and utilization. Among these prob1ems, much attention hasbeen paid to S(), and NO. emission during coal combustion.But the environmental effects produced by hazardous elementsduring coal mining and utilization are also important and de-serve to be studied (Goodazi, 1995; Finkelman, 1993; Valk-ovic, l983). For example, when coal wastes are used for landreclamation, the harmful elements in them may pollute water,soil an…  相似文献   

13.
煤炭勘查区实行多资源多矿种综合兼探,一是与煤共伴生矿种的勘查,二是与煤不同地质时代的层叠型矿种的勘查,实现气、液、固态矿种的三维立体式综合勘查。河北平原区煤炭勘查以石炭-二叠系煤层为主,其上覆盖有多时代的地层且含矿丰富,建议利用煤炭勘查钻孔同步进行多资源多矿种统一勘查,或煤铝兼探、煤铀兼探、盐卤兼探、煤层气页岩气兼探、热气兼探等,以拓宽煤炭地质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4.
贵州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地区煤的矿物组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低温灰化(LTA)和X衍射粉晶分析(XRD),结合带X光能谱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X)等方法研究了贵州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地区煤的矿物组成,计算了各矿物的相对含量,初步探讨了煤中主要的含砷矿物。   相似文献   

15.
晋城市城区西上庄乡张岭村地下煤层自燃发生后,对周围矿井的安全生产、地表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农作物的生长、村民的生产生活等形成了严重的威胁。本文介绍了地下煤层自燃火场的地质环境和分布状况,论述了自燃火场的勘测、火场范围的圈定、火场灭火的施工方法以及灭火效果的评价。提出了在煤炭开采中注重统一管理,合理规划,杜绝私挖滥采,防止由此而产生的资源浪费和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16.
氟是煤中有害元素之一,燃煤型氟排放造成的污染已经对人类的健康安全构成威胁。研究煤中氟赋存状态及其沉积环境,对掌握高氟煤分布规律及控制燃煤造成的氟排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沁水煤田内6座煤矿15号煤样品的分析发现:煤中氟含量与灰分显著相关,与黄铁矿硫、有机硫无相关关系,表明煤中氟主要以无机物形式赋存,且与含硫矿物无关;与钾、镁、硅、铝等元素含量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表明氟有可能的主要赋存形式为金云母、氟金云母等矿物,以及以吸附存在于高岭石、勃姆石、伊蒙混层等黏土矿物中;与钙、磷元素含量无显著相关性,表明氟不以氟磷灰石、含氟羟基磷灰石等矿物大量赋存。此外,通过对沁水煤田15号煤的沉积环境分析发现,弱还原环境、较低盐度、偏酸性、较强的水动力条件有利于该区域煤中氟的富集。  相似文献   

17.
海陆过渡相煤系泥页岩广泛分布,具有良好的天然气资源潜力。以淮南煤田煤系泥页岩为研究对象,运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对淮南煤田煤系地层泥页岩的矿物学、岩相、储层特征等方面进行相关测试,并探讨了泥岩岩相对页岩气储集空间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淮南煤田煤系泥页岩矿物成分中黏土矿物含量多、自生非黏土矿物相对较少,致使岩石脆性降低并对压裂裂缝产生具有负效应,但部分菱铁矿的存在可能起改善作用;存在花斑状高岭石泥岩、浅灰色高岭石泥岩、鲕状泥岩、暗色泥岩、粉砂质泥岩等5种岩相。泥页岩储层裂缝包括层面剪切缝、有机质演化异常压力缝、层间页理缝、构造裂缝等宏观类型和与石英和高岭石有关的微裂缝类型;泥页岩孔隙包括化石孔、粒间孔、粒内孔和晶间孔及可能的有机质孔等类型,为页岩气赋存提供了储集空间。不同沉积环境下的泥岩岩相不同,进而决定了矿物成分特征与有机质相对含量,对泥页岩储集空间起主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The Production and Release of CFCs from Coal Combustio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destruction of the ozone layer in the atmosphere caused by industrially synthesized CFCs has aroused greatest concern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but the CFCs formed from burning of coal containing fluorine have not been recognized by the world yet.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condensed the gas through cold traps and used the GC-MS to measure the gas composition, and found that the content of CFC-12 in the smog from coal combus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background value of the local atmosphere. This proves that CFC-12 is formed in the process of coal combus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a new source of non-synthesized CFCs.  相似文献   

19.
煤中矿物可以影响煤储层物性,进而影响煤层气的开发。运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沁水盆地南部煤中矿物的种类、含量和赋存特征。基于煤储层的平衡水等温吸附实验和压汞实验,研究了沁南地区煤中矿物对煤储层吸附性能和孔渗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柿庄北区块3号和15号煤平均矿物含量分别为10.68%和12.81%,且15号煤硫化物含量较高。扫描电镜下可观察到充填煤储层胞腔孔、粒间孔隙和微裂隙的方解石、黄铁矿、高岭石和石英。孔隙度和渗透率以及兰氏体积和煤中大中孔比例均随灰分产率的增加而减小,表明煤中矿物的存在会降低煤储层的吸附性能和孔渗性能,煤储层中矿物充填主要影响煤的大中孔和裂隙,影响煤层气在割理和裂隙中的渗流,导致孔隙度和渗透率下降,而少量粘土矿物充填微孔可导致煤的吸附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