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研究豫西地区并涉及中朝准地台原生金矿床,初步确立了原生金矿的成矿模式:中基性火山岩(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及其变质产物(太古界绿岩)是金的矿源层。在燕山晚期,由中基性火山岩经混合岩化、深部重熔、交代作用形成的花岗岩浆期后热液,使矿薄层中的金活化、迁移、富集,在有利的构造部位沉淀成矿。金最有利的成矿部位是燕山晚期花岗岩体的内部及其与中基性火山岩的外接触带中。  相似文献   

2.
八家子铅锌矿田位于华北地台之燕山台褶带内之辽西台陷南部边缘,靠近山海关隆起。地层为燕山型中、上元古界、侏罗系,中生代花岗岩为印支—早燕山期碱厂“S”型同运动似斑状花岗岩超单元、燕山中晚期圣宗庙“Ⅰ”型花岗岩两个序列。构造应变图形复杂可分为印支期褶皱推覆构造系统,燕山中期出现的裂谷盆地和正断层系组成的伸展构造系统,燕山晚期形成的逆冲推覆构造系统,燕山末期出现的走滑构造系统。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沿八家子盆地东缘和北西缘分布,控制铅锌矿床的就位与分布,为成矿期构造。八家子铅辞矿床为矽卡岩型热液矿床,与圣宗庙“Ⅰ”型花岗岩超单元有成因联系,特别是与晚期岩浆热液活动密切相关,受逆冲推覆构造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老牛山杂岩体位于华北陆块南缘,由晚三叠世(印支期)和晚侏罗世(燕山期)花岗岩组成。在野外地质和岩相学观察的基础上,对老牛山杂岩体中的黑云母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期不同岩性的黑云母成分变化不大,具有富Mg、Ti、Al、K的特征;黑云母主要是镁质黑云母;自印支期到燕山期黑云母的成分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主要表现为TiO2、FeOT和Al2O3含量有所升高,而MgO含量逐渐降低;印支期花岗岩中黑云母结晶温度在600℃~700℃之间,结晶压力为0.98~1.95kbar,相应的侵位深度为3.72~7.38km;燕山期花岗岩中黑云母结晶温度在650℃~700℃之间,结晶压力为1.47~2.01kbar,相应的侵位深度为5.55~7.61km;老牛山杂岩体属于同熔型(I型)花岗岩,具有壳幔混源成因的特征,但花岗岩类成岩物质来源略有不同,印支期花岗岩较燕山期花岗岩的源区物质组成,可能幔源物质更多一些。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元论的观点,讨论了潼峪金矿含金石英脉的成因。燕山期小秦岭处于大陆边缘活化带,断裂、岩浆活动十分强烈,形成了高热流环境。燕山期花岗岩侵位浅,裂隙系统提供了良好的循环通道,加上丰富的地下水条件,在花岗岩热力作用下,受到加热的下降雨水和来自花岗岩的高温富碱流体是围岩中的金和有关成矿元素活化迁移的有效介质,在中深条件下形成了石英脉型金矿,在浅成条件下形成了蚀变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5.
南召地区九峰垛南侧熊沟、黑虎庙、崇兴寺一带上侏罗-下白垩统砂砾岩中发现大量熊耳群火山岩砾石,证明该区头道河-杨树庄断裂带,可作为我省槽台界限通过的具体位置;证实了伏牛山花岗岩体是燕山晚期岩浆作用所形成;以及燕山晚期以前秦岭褶皱系与华北地台就已连为一体,且其地形为北高南低,这样才能使被剥蚀的大量熊耳群火山岩砾石被冲积到九峰垛南侧的熊沟、黑虎庙、崇兴寺一带。而且该地区大量熊耳群火山岩砾石的存在和发现,对研究整个东秦岭及华北地台区的构造演化有着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6.
矿区位于华北地台与秦岭褶皱带的接合部位,属著名的豫南萤石矿成矿带。矿区北西向、北西西向、北东向构造发育,北东向断裂是本区萤石矿的赋矿构造。通过工程揭露,区内圈出K1、K2、K3三个萤石矿体,矿体形态呈脉状、透镜状。初步研究认为该矿床属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萤石矿床。燕山晚期花岗岩体、发育于碳酸盐岩中的北东向构造破碎带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7.
汝阳南部铅锌矿位于华北古板块南缘的车村—鲁山大断裂北侧,属伏牛山多金属成矿带,崤山一外方山铅锌铜成矿区付店铅锌成矿亚区。该区铅锌矿成矿分王屋山期和燕山期两个成矿期。区内主要矿床(点)分布受燕山晚期花岗岩制约,铅锌矿床(点)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熊耳群鸡蛋坪组二、三段火山岩和王屋山期中酸性小岩体是有利的赋矿围岩。笔者认为区内主要的热液充填交代型铅锌矿,是燕山晚期含矿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的含矿热液复合成矿,成矿机制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8.
北秦岭东部及华北板块南缘由多条断裂以及韧性剪切带分割成不同块体,这些块体中分布着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花岗岩。在前人关于该区花岗岩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归纳和分析了研究区古生代以来花岗岩体的时空分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属性。研究表明这些花岗岩可分为3个时期: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加里东期花岗岩为准铝质到弱过铝质的钙碱性系列,具大陆弧花岗岩特征;印支期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地球化学特征与后碰撞阶段花岗岩较为相似;燕山期花岗岩表现为从早到晚由高Sr低Y型埃达克质岩向A型花岗岩转变为特征。本区花岗岩的这种时空分布特征暗示了该区构造演化经历了加里东期俯冲造山、印支期碰撞造山以及燕山期陆内构造等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9.
辽东复县和鲁西蒙阴金刚石原生矿带产于中朝准地台的胶辽台隆次级凸起与凹陷的衔接带。胶辽台隆自晚前寒武纪以来,经历了扬子、晚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等构造岩浆旋回,并在地台多旋回升降运动中,由于地壳产生减薄和水平引张作用,使富镁铁橄榄岩浆沿岩石圈断裂反复上涌,充填于基底断裂和盖层断裂中,形成了金伯利岩管和岩脉。依此,金刚石的成矿作用可划分为4个旋回;前寒武纪成矿旋回;加里东成矿旋回;华力西成矿旋回;燕山成矿旋回,其中以晚加里东—华力西成矿旋回和燕山成矿旋回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某钼矿构造特征论述,说明地质构造是该矿床形成的先决条件.该矿区构造变动频繁,燕山晚期花岗岩浆活动强烈,对于钼矿床成矿条件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1.
东昆仑石灰沟金矿的花岗岩成矿作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石灰沟金矿地质特征,通过对花岗岩类型划分与构造环境的分析,认为该矿区花岗岩体岩石类型以碱性花岗岩为主,属铝过饱和系列,为A-S混合型花岗岩,起源于地壳与地幔的混熔,是造山带深成活动的产物,形成时代为晚华力西期—印支期,说明金的成矿属于岩浆演化最后阶段的产物,成矿时代应属于印支晚期—燕山早期。  相似文献   

12.
青岛小珠山花岗岩岩石谱系单位划分及其主要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汝国   《山东国土资源》2001,17(6):32-38
青岛小珠山花岗岩体为中生代偏碱性侵入岩,过去通称小珠山岩体,通过15万区域地质填图,将其划分为15个单元,划归为大店和崂山两个超单元.对各单元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应属A型花岗岩,为燕山晚期之产物.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分析,认为洞沟铜矿成矿主要与变基性侵入岩和燕山期花岗岩侵入有关,矿体产于变基性火山层间破碎带中,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型。提出了进一步找矿方向,为燕山期花岗岩分布区和变基性岩破碎带。  相似文献   

14.
通过开展1∶5万区域矿产调查,对内蒙古赤峰市塔西地区的地质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并总结了成矿规律,圈定了找矿靶区。该区处于天山-内蒙中部-兴安地槽褶皱区,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系,苏尼特右旗晚华力西地槽褶皱带,哲斯-林西复向斜的西北翼,大兴安岭多金属成矿带之西南侧。区内主要出露二叠纪及侏罗纪地层;区域构造运动强烈,以脆性断裂为主,褶皱次之,主构造线为NE向;侵入岩多岩株状NE向展布,以形成于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的酸性、中酸性花岗岩为主。区内以银、铜、铅、锌、锡、钨、铁等金属矿产为主,划分为华力西晚期、印支期、燕山早期和燕山晚期等4个成矿期,以燕山晚期矿化作用最强,以充填交代为主。通过综合分析,将研究区划分二级成矿预测区4处,三级成矿预测区4处,为该区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中南地区是我国铀矿资源的重要产地之一,几十年来,中南地区查实和探明了一批铀矿点、铀矿床。铀矿床类型以花岗岩型和碳硅泥岩型为主,主要分布在湖南、广西境内,与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有关,铀矿产的产出部位与深大断裂关系密切,与花岗岩体空间分布关系密切,铀成矿时代集中于燕山晚期和喜山早期。  相似文献   

16.
广西陆川县米场钨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陆川县米场钨钼矿区位于博白-岑溪铅锌钨锑金银多金属成矿带内,矿体产在燕山晚期黑云母花岗岩体与奥陶系黄隘组接触带中,赋矿岩性主要为矽卡岩.结合区域矿床对比,认为米场钨钼矿床属岩浆期后中温热液交代矿床.该区具有良好的钨钼成矿条件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浆源层、花岗岩浆、内生金属成矿三者内在联系的剖析论证,可以将南岭壳型花岗岩类成岩成矿的基本规律概括如下:(1)两个浆源层-前震旦系和下部震旦系;这里特别强调古老褶皱基底、浆源层和矿源层三者的一致性。(2)两类构造条件(地槽发展时期和地洼发展时期)制约的浆源层多期熔融,及与之相适应的三期主要成矿花岗岩(晋宁、加里东及印支-燕山旋迴)花岗岩的形成。(3)与三期成矿花岗岩相伴随的三期(晋宁晚期、加里东晚期,印支晚期-燕山旋迴)内生金属成矿作用。(4)一个主成矿期-以燕山旋迴(包括早期和晚期)壳型花岗岩类有关的大规模工业成矿为标志的主成矿期。在构造发展归属上,这个主成矿期正好吻合于地洼发展阶段的激烈期。这决非偶然,而是客观的地质历史发展演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方面探讨了浦北县新华铅锌银矿床的成因.认为其矿质来源与赋矿岩体--海西一印支期浦北花岗岩无关,其形成时代晚于赋矿岩浆岩.矿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矿床的成因可能与燕山期岩浆在深部的活动有关,因此认为该矿床属于岩浆热液型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众多地勘单位在中条山内进行了大量的地质勘查工作,发现多个金矿床与燕山期岩浆活动存在密切的联系。中条山西南段双对沟、三岔沟、蚕坊、照南沟等小型金矿床周围均有燕山期岩体的出现,均产于燕山期花岗岩体周围裂隙石英脉及接触带中。银洞梁金矿就是一个典型的与燕山期岩体关系密切的金矿床,文章主要探讨银洞梁金矿与燕山期岩体的关系及控矿因素。  相似文献   

20.
都庞岭复式岩体由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早期花岗岩组成。通过工作我们认为燕山早期花岩可分为第一次和第一次,其中第一次花岗岩与Sn矿成矿关系最为密切。从早到晚,花岗岩由二花岗岩→钾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钠长花岗岩,云母由镁黑云母→铁黑云母→黑磷云母;岩浆体向酸度增高的方向演化,伴随着碱度的增高,由富钾渐变为富钠;微量元素上,岩浆逐渐贫SrBa、Cl、Sc,富Li、Rb、W、Sn、Mo、Bi、Nb、Ta、F、B;从早到晚,花岗岩LRB含量和LREE/HREE、δEu值不断降低,HREE含量不断增高。本区花岗岩为地壳重熔岩浆断分异演化的产物,形成于相对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