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为保障被征地农民权益,妥善解决农民的长远生计问题,浙江省委、省政府较早开展了征地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多形式安置被征地农民。2002年以来,省政府先后发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征地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加快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通知》等文件。浙江省在探索多形式安置被征地农民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安置形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10种形式。一、调整承包地安置是指对人均耕地比较多,而被征用土地相对较少的村,对失地农民重新调整分配承包地,保障其生产生活需要的安置形式。如:永嘉县上塘镇浦口村,全村有耕地1000余亩,为解决被征地…  相似文献   

2.
为保障被征地农民权益,妥善解决农民的长远生计问题,浙江省委、省政府较早开展了征地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多形式安置被征地农民.2002年以来,省政府先后发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征地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加快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通知>等文件.浙江省在探索多形式安置被征地农民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安置形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10种形式.……  相似文献   

3.
征地制度改革,一直是河北省国土资源厅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反复修改,最近河北省国土资源厅代省政府草拟了一个《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促用工作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  相似文献   

4.
征地工作关系重大,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为了加强征地管理,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和长远生计,日前,国土资源部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征地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我国征地制度建设再次迈出重要步伐。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为保护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省政府决定,在有关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范围内。调整提高征地补偿标准。现通知如下:一、调整提高征地补偿标准近年来,随着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有的征地补偿标准已不能适应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根据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土地价值,决定将全省划分为四类地区,执行相应的征地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6.
《国土资源通讯》2005,(9):37-40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近年来,全省大多数地方在征地工作中严格依法行政,高度重视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切身利益,但也有一些地方随意降低征地补偿标准,对征地补偿费用监管不力,被征地农民安置不到位,截留、侵占、克扣、挪用征地补偿费用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造成群众集体上访重复上访和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为进一步加强征地管理,切实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文件精神,结合湖北实际,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依法确定征地补偿标准根…  相似文献   

7.
2005年7月,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制定片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地区片综合地价工作的通知》,通知中要求各地力争在2005年年底完成本地区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的制定和公布工作。制定和实行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是国务院提出的明确要求,是依法合理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切身利益、保障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解决当前征地工作中存在的补偿标准偏低、同地不同价、随意性较大等突出问题的重要举措。如何科学合理的确定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就成为最为关键的问题,引起了国内一些学和专家的关注。[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当前,单一的房屋安置或货币安置是我国征地补偿安置的主要方式,但是,安置房或征地补偿金又不能为被征地农民提供持久的保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规范征地程序,完善现有补偿安置办法,探索对被征地农民合理、多元保障机制,让被征地农民从社会发展中长期获益,使被征地农民长远生计有保障,让被征地农民不是“富裕一阵子”,而是“幸福一辈子”。  相似文献   

9.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04]238号)件精神,按照《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全省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和统一年产值标准制订工作的通知》(冀国土资地字[2005]28号)要求,我市各县(市)于2005年8月底开始,相继开展了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和统一年产值标准制订工作。下面是笔几点粗浅的工作体会:  相似文献   

10.
同志们: 征地涉及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转移和土地用途的变化,关系到农民的合法权益和长远生计。近年来,一些地方由于征地补偿低、安置不落实,影响了被征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由此引发的群众上访、信访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也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今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从贯彻保护耕地基本国策,解决好失地农民长远生计,保证社会长治久安出发,将研究征地存在的问题,完善土地征用制度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11.
征地补偿安置工作事关被征地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稳定。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征用土地也随之增加。如何扎扎实实地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妥善安置好被征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成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几年来,南皮县在征地工作中,始终站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严格执行国家征地安置补偿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相似文献   

12.
征地是事关农民利益的大事,征地制度则是涉及国家、集体、个人等不同权利主体的复杂制度关系。近年来,由于原有征地制度已经与现实不相适应,在补偿标准、安置方式等直接关系农民切身利益方面明显滞后,操作程序也相对缺乏透明度,从而导致上访量剧增。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各地群众上访案件中涉及土地问题占近40%,其中约60%涉及征地。征地制度改革也因此逐步展开。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可避免地征用了大量农村集体土地。各级政府认真执行土地征用的政策法规,努力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保证了经济建设的用地需求。但也有一些地方征地补偿安置不到位,损害了被征地农民的利益,由此引发群众上访事件时有发生,影响了社会稳定,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切实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维护农民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目前法律未对“公共利益”做出明确的界定,致使征地范围失控,损害农民利益,引发大量群众集体上访,影响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的问题,以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加快征地制度改革步伐”的要求作为切入点,在深入分析当前征地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制订《公益性征地目录》的必要性、可行性及设计思路,为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征地补偿安置的问题、模式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发展,征地农民补偿安置问题成为全社会持续关注的焦点。本文梳理了长期以来征地补偿安置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各地征地补偿安置的主要模式,最后提出了未来改善征地补偿安置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国土资源通讯》2007,(7):45-46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征地补偿标准争议协调裁决办法(试行)的通知浙政发[2007]7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现将《浙江省征地补偿标准争议协调裁决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07年2月14日  相似文献   

17.
杭州市是国内较早实施征地留用地制度的城市之一。所谓“留用地制度”是指政府在征用集体所有土地时,按照征地面积的一定比例核定留地用地指标,让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用于发展第二、三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安置失地农民。自1999年杭州市试行这项制度以来,给被征地农民提供了长期稳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征占农村集体土地的力度越来越大,失地农民也越来越多。如何解决失地又失业的农民安置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和最大限度地保障失地农民生活,已成为地方各级政府研究并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几年来,我们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新机制,合理解决失地失业农民的补偿安置问题,深受被征地村农民的欢迎,在实践中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9.
《国土资源通讯》2005,(18):45-46
第一条为了保护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加强对征地补偿和基本生活保障安置工作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江苏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是指国家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征收后,依法给予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补偿,并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保障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的行…  相似文献   

20.
《国土资源通讯》2009,(22):45-46
第一条 为了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规范征地补偿工作,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