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山东省玲珑金矿田深部资源第二富集带的研究和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开展构造变形岩相形迹地质方法填图,确立矿田NEE、NE和NNE三组方向的构造蚀变矿化带的成矿和控矿的构造分布模型,用构造校正方法 测算玲珑-焦家式金矿典型矿田的成矿深度。玲珑金矿田四期成矿的深度分别约为3 454.97 m(213 Ma),1 914.42 m(100.28 Ma),1 090.97 m(80.67 Ma)和720.55 m(71.86 Ma)。在地物化资料基础上开展综合预测,预测了3组方向构造蚀变矿化带深部第二富集带的赋存深度、富集金矿的概量。胶东金矿深部存在第二富集带已被地勘部门和矿山近10年的深部地质勘查工程所证实。胶东金矿深部第二富集带揭露数百吨新增储量的事实还表明,中国东部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有关的金属矿,主要和燕山期基底逐渐上隆及反钟向区域压剪的大地构造环境有关,其大型矿山深部发育深部第二资源富集带的现象可能是普遍的。  相似文献   

2.
论太行山构造岩浆带的岩浆来源及其成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牛树银  董国润 《地质论评》1995,41(4):301-310
本文以太行山构造岩浆带及其东西两侧断陷盆地的地质特征及深部探测资料为依据,探讨远离俯冲板内构造岩浆带中岩浆的成因、来源及侵位机制。提出了韧性流变-岩浆隆起模式。认为在区域构造应力场和地幔位势差、密度差的控制下?隆升的造山带剥蚀物向两侧断陷盆地搬运,而中下地壳则沿深部向山根缓倾的韧性拆离带迁移到造山带的深部,并在拆离剪切作用及流体的参与下形成深熔岩浆,这种深熔岩浆,在沿陡倾剪切带上侵过程中,不断与中  相似文献   

3.
岩体与金矿的关系——以李坝式金矿为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金矿床、矿点往往围绕岩体分布 ,而中酸性岩体与金矿床的关系已引起众多勘查学家的重视。通过在李坝金矿床的工作和研究认为 :岩体与金矿床是同一构造—热事件的产物 ,其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地壳 ,成矿流体在构造带热梯度场的驱动下构成环流热液 ,并由深部地层水、大气降水和岩浆水共同组成 ,在深部通过水—岩相互作用汲取成矿物质向上运移到构造减压带后 ,载金物质卸载成矿 ,形成了特定的围岩蚀变。  相似文献   

4.
矿田是强调时间、空间、建造和构造成因上相紧密联系的一组矿床。矿田建造、构造和成矿作用标志及成矿动力学过程相关的综合研究是矿田地质研究的核心。前人对岩浆热力构造、类型划分和深部找矿预测的研究较少。岩浆热应力构造是指受岩浆热力作用影响或控制,与成矿期岩浆侵入或火山喷发活动有时空联系,形成于岩浆岩体中或围岩地层中或远程热力作用影响区的一系列与成矿有关的热力和热应力构造类型。文章在矿田地质学指导下,划分出五类岩浆热力构造类型,力图建立以岩浆热力构造为基础的构造研究、类型划分和深部找矿预测新方法。以近年实际调研工作为基础,选择青海祁漫塔格矿带景忍—虎头崖多金属矿田为例,建立印支期岩浆侵入成矿模式,厘定了岩浆热力构造的识别标志。在矿田建造与构造调研及构造岩相填图基础上,填制了该矿田岩浆热力构造类型分布图,以印支期中酸性侵入岩、花岗斑岩、夕卡岩带、大理岩带、古生代和新元古代碳酸盐岩有利岩性岩相层位和侵入接触带、断裂破碎带叠加热液蚀变带等构造发育地段为标志,圈定了该区成矿富集中心。研究剖析了该区花岗斑岩和夕卡岩型两类矿床特征,认为不同方向断裂控矿特征不同,近东西向和北西西向断裂控矿显著,晚三叠世岩浆侵入作用是该区多金属大规模成矿的主要内因,印支期岩浆侵入作用与各时代碳酸盐岩接触带形成了岩浆热液交代型矿田。目前海拔高度以夕卡岩型和热液型多金属矿床为主。中深部寻找斑岩型多金属矿床的潜力较大。此对该带矿田地质研究与找矿突破有引导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岩浆侵位是由地壳深部到表壳动力作用的复杂过程,初始是深部构造发动岩浆形成的过程,继而是岩浆侵位至表壳的构造动力作用,最后是形成各种控矿构造样式的岩浆侵入接触构造体系.  相似文献   

6.
夹皮沟-海沟-金城洞构造岩浆(杂岩)带为吉林省重要的金成矿区带,海沟金矿位于该构造岩浆(杂岩)带的中部,其经过古生代和中生代多期岩浆平行贯入与早晚不同性质断裂(韧性与脆性)以及不同样式构造(环形、弧形与线性)的叠加混合,这些地质事件与金矿成矿关系极其复杂。同时,海沟金矿深部成矿预测也已成为当务之急。笔者试图通过地球物理方法,如磁法、重力、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剖面分析对应分析海沟金矿表层-浅部、中部以及深部地球物理场异常特征。由于海沟金矿表层及浅成控矿构造为韧-脆性构造转换部位和脆性构造,中层控矿构造指受绿片岩相韧性剪切带控矿,深层控矿构造主要为受角闪岩相韧性剪切。因此,不同深度地球物理场特征是控制金矿鉴别标志。磁低缓正异常中局部高异常尖峰定位层及浅成控矿构造,重力正负异常梯度带定位中层成控矿构造,陡峭低阻异常带定位深部控矿构造。由深至浅的控矿构造反映出大陆张裂、隆滑和拆离构造等多种大陆壳动力学机制转变过程中的地球物理场特征的变化。最后通过对比典型金矿带地球物理特征,对深部及外围是否存在该类型金矿床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7.
鹦歌岭白垩纪红盆中的韧性剪切带由糜棱岩系列岩石组成,发育线理、面理和褶皱构造,具有拆离活动的运动学特征。变形差应力变化在27.2~66.2 MPa之间,变形温度高于500℃.近垂直的挤压和近水平的伸展显示剪切带的形成与深部岩浆上侵作用有关,对进一步认识海南岛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以及岩浆侵位机制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8.
粤东北仁差盆地麻楼逆冲推覆构造特征与铀成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仕珠  赵巍  郑明良  陈祝海 《铀矿地质》2010,26(5):283-287,312
仁差盆地为中新生代陆相火山岩断陷盆地(K2-E)。区内构造岩浆活动强烈且频繁,特别是晚期火山活动强烈,形成铀钼多金属矿的含矿主岩——酸性火山岩。麻楼构造带是一条东西向长期活动的构造岩浆活动带,也是一条线型火山喷发带。经过近期的勘查研究,笔者认为麻楼构造(F1)是一条逆冲推覆构造。该构造早期控盆、控岩,晚期控矿。目前在构造带的深部发现了较好的工业铀矿体,预测在500~1500 m的深部找矿空间存在大、富铀矿体。  相似文献   

9.
新疆额尔齐斯金成矿带的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额尔齐斯大型剪切构造带是目前阿尔泰古生代造山带内最重要的金成矿带。对其玛尔卡库里段的多拉那萨依和赛都两个剪切带型金矿床含金蚀变岩中的云母类矿物进行了 4 0 Ar/39Ar快中子活化法同位素测年 ,获得坪年龄分别为 2 92 .8± 1.0 Ma和 2 89.2± 3.1Ma,对应的等时线年龄分别为 2 93.1± 4 .8Ma和 2 91.9± 8.4 Ma,表明含金剪切带韧脆性剪切活动的时代或主成矿期为 2 90 Ma左右。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说明控矿剪切带经历了由深部构造层次的韧性变形到浅部构造层次的韧脆性变形的演化过程 ,并伴随两次构造—岩浆热事件 ,而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后碰撞伸展构造环境 ,与晚阶段的构造—岩浆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个旧超大型锡铜多金属矿床成矿多样性与深部找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云南个旧超大型锡铜多金属矿床总体表现为以燕山期多次岩浆热液叠加改造为成矿主线, 断裂构造提供导矿通道和储存空间, 岩浆热液作用于个旧组碳酸盐岩、玄武岩, 不同围岩条件以及元素化学性质不同所形成的组合分带造就了成矿多样性, 查明花岗岩体及岩性组合、褶皱与断裂构造、围岩岩性的三维空间分布是找矿预测的关键.高精度重磁结合多功能电法探测揭示岩性界面和赋矿空间, 利用断裂构造原生晕异常特征识别深部隐伏矿床是有效的找矿方法组合, 存在于已系统勘探地区外围的层间氧化矿或脉状矿、岩体与围岩接触带矽卡岩型多金属硫化物矿和岩体内部蚀变岩型锡铜多金属矿是个旧地区今后深部找矿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柳西地区自古生代以来形成的柳园-俞井子裂谷带等构造奠定了金矿床产出的地质背景、金矿成矿作用受一定的地层、构造、岩浆岩控制,不同级别和规模的构造分别控制着金矿成矿带、矿床(体)的产出,同时控制着金矿的矿床类型及成矿元素组合。找矿方向为柳园-俞井子裂谷带南北缘深大裂带及其内部次级大断裂两侧。  相似文献   

12.
初论幔柱构造成矿体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红阳  侯增谦 《矿床地质》1998,17(3):247-255
从板块构造与板块边界矿床、超大陆旋回与大陆边界矿床、地幔热点与大陆内部矿床的角度 ,阐述了幔柱构造成矿体系的基本思想、分类、成矿特征及旋回性 ,提出了热幔柱和冷幔柱两个成矿体系和地幔热柱 -热点、地幔热柱 -大陆裂谷、地幔热柱 -大洋扩张、冷幔柱 -前寒武纪硅铝壳造山、冷幔柱 -显生宙硅铝壳 /洋壳造山等五个成矿系统 ,并初步划分了矿床成矿系列 ,例举了某些典型矿床。  相似文献   

13.
辽东青城子矿集区由青城子铅锌矿床和其外围的金银矿床组成,是中国北方重要铅锌金银矿产地之一.矿集区内铅锌金银矿分布严格受含矿建造控制,铅锌矿主要赋存于辽河群大石桥岩组第3岩段中下部,而金银矿主要赋存于大石桥岩组第3岩段上部和盖县岩组下部.在成矿时代上,铅锌矿主要形成于古元古代-中生代,矿床成因属于沉积变质-岩浆热液改造型,而金银矿床形成受中生代岩浆-构造作用控制.铅锌矿床与其外围的金银矿床相伴而生,且两者具有一定的成生联系.  相似文献   

14.
湘赣边区自晚三叠世开始进入全新的陆内走滑造山作用阶段,并在白垩纪早期经历了从会聚走滑向离散走滑的转换。对该走滑断裂系统的构造解析及轴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NNE向走滑断裂直接控制了区域大规模热液铀成矿作用的发生。对走滑断裂控矿作用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拜仁达坝与维拉斯托银多金属矿床成矿构造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拜仁达坝银铅锌矿和维拉斯托银铅锌矿是同一矿田中一梁之隔的2个大型矿床,银的远景储量可超过1万t,铅锌远景储量可达600万t,其成矿作用严格受大兴安岭中南段幔枝构造控制.中生代以来,由于幔枝构造活动,导致强烈的火山喷发和大规模的岩浆侵入,不仅沟通了深部矿质迁移的通道,而且在幔枝构造轴部形成了一系列由于构造隆升及岩浆侵入有...  相似文献   

16.
北太行山—燕山区中生代金属矿床成矿系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石准立  刘凤山 《地学前缘》1999,6(2):297-304
太行山北段—燕山地区位于中朝板块中部及其北部边缘,以铁、铜、钼、金、银、铅、锌、铀等金属矿产为特色。中生代本区进入陆内造山作用阶段,花岗质岩浆作用及与之有关的成矿作用是克拉通活化的结果。在已研究了与花岗质岩浆作用有关的成矿系列划分、特征和控制因素等基础上,本文重点探讨了成矿系统的划分、时空结构及其控制因素,指出其作为中生代陆内造山作用的结果,明显受到两期不同成矿动力机制的控制,主要由古欧亚构造域成矿系统和西太平洋构造域成矿系统组成。根据构造应力环境,可进一步划分出5个成矿亚系统和Ⅰ~Ⅳ4个成矿系列。成矿系列或矿床具有多期性,不同时代矿床空间分布成带或集中区,三叠纪矿床主要分布于燕辽沉降带北侧,早侏罗世时以辽西为主,中侏罗世时向西扩展到冀东,晚侏罗世时则以太行—燕山西段为主,早白垩世矿床广泛分布于全区,但Ⅲ成矿系列集中等间距分布在几条NW向带中。矿床这种时空分布规律受控于中生代花岗岩类岩浆活动,而中生代造山作用决定了岩浆岩的时空分布,岩浆起源演化与成矿有关。  相似文献   

17.
ThebeltofTongchang-YinshaninDexingdistrict,20kmlongand12kmwide,islocatedinthenortheasternpartofJiangxi,inwhich3largeorefields...  相似文献   

18.
地幔流体及其成矿作用   总被引:50,自引:2,他引:50  
地幔流体及其成矿作用的研究是当前地学界倍受关注的前沿课题。地幔流体是一种以CO2和H2 O为主、同时含有一定量的溶质成分、相对富集大离子等不相容元素的超临界流体 ,具有独特的溶解和输运能力 ,主要来源于俯冲板块的脱水、脱气作用和地核及地幔脱气作用。地幔流体在许多大型—超大型金属、非金属、油气矿床和矿集区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地幔流体成矿作用主要表现为本身成矿、提供成矿物质、成矿流体和成矿热动力。地质构造背景、岩浆活动、矿床地质、矿床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均可提供地幔流体成矿作用的证据。地幔流体成矿作用的主要特征是矿床具有深大断裂构造背景、伴随幔源岩浆活动、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具有幔源性、往往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和矿集区  相似文献   

19.
云南会泽铅锌矿床构造控矿规律及其隐伏矿预测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对会泽铅锌矿成矿构造体系、构造控矿型式进行研究,认为小江深断裂带和曲靖-昭通隐伏断裂带为矿床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构造背景,矿床严格受北东向压扭性断裂控制,“阶梯状”和“多字型”构造是矿区具有普遍性的控矿构造型式,北东构造带是主要的成矿构造体系,提出麒麟厂矿床主矿体向南西向侧伏,通过工程验证新增铅锌矿金属储量近100万t。  相似文献   

20.
冀北中生代地洼期构造与银金多金属矿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北地区中生代地洼活动始于早侏罗世,晚侏罗世至晚自垩世达到剧烈期。经历了基性-中性,大规模酸性岩浆喷发及侵入和基性岩浆活动三个阶段。时空分布由南东逐渐向北西迁移。陆相火山盆地多为箕状盆地。区内发育三种银、金多金属矿床:(1)多因复成型;(2)隐爆角砾岩型;(3)陆相火山热液型。银金矿床均分布在箕状盆地扬起端与隆起区的过渡部位。矿体产于断裂构造内,与酸偏碱性侵入岩相伴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