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位移保护下力-控制拟动力试验方法的原理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本文提出了大刚度多自由度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的拟动力试验技术新方法,即以力控制方式为基础的力-位移混合控制方法。这种新方法能实现大刚度多自由度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的拟动力试验。  相似文献   

2.
高阶单步力控制拟动力试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高阶单步力控制试验方法,提出了减少试验误差的若干处理技术,进行了三层底部框支配筋砌块短肢砌体剪力墙足尺结构的拟动力试验,实现了大刚度多自由度复杂结构拟动力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足尺拟动力试验可以很好地反映结构在真实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而采用力控制试验方法在结构恢复力特性进入下降段之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结构拟动力试验力控制实现技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研究了大刚度结构拟动力实验的有关技术问题,基于结构动力分析和电液伺服作动器工作原理,阐述了作动器在力控制方式下实现大刚主结构拟动力实验的可行性,提出了减小实验误差的若干处理技术。通过作者所完成的四个自由度1:3钢筋混凝土结构模型拟动力实验,说明所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大刚度结构力控制拟动力实验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由于受到拟动力实验加载系统和量测系统精度限制,对大刚度结构采用位移控制的拟动力实验方法已失效,本文提出了适用于大风度结构的力控制拟动力试验方法,阐述了方法的原理与步骤,并用实验实例验证了该方法是可行的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变形控制的设计方法,基于位移的动力反设计是实现结构合理化和理性化设计的有效手段。利用反问题的解法结合刚度设计的思想,形成了反设计的方法。本文从刚度设计和反设计的概念出发,介绍了单自由度系统和多自由度系统的动力反设计,并由此分析最后给出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动力反设计的公式。  相似文献   

6.
根据砖砌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主要表现为剪切破坏的特点,采用子结构拟动力试验技术配筋砌体记房屋结构进行了抗震试验研究。可以改善砖砌体结构在极限荷载后的性能,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7.
隐式时间积分方法的拟动力实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采用隐式时间积分方法实现的拟动力实验。目前拟动力实验中所用的时间积分方法是显式条件稳定的,所以时间步Δt的选择受到试件刚度和自由度的限制,对于刚度大自由度很多的试件需采用很小的Δt,而Δt太小将造成实验累积误差增大,实验结果失真。隐式时间积分方法是无条条件稳定的Δt的选择不受试件特性的限制,可以比显式算法的稳定极限大很多,从而拓宽了拟动力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钢筋混凝土框架砖填充墙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本文介绍了一个1/3比例框架填充墙结构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了结构动力特性与反应特征,提出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砖填充墙结构层间刚度与抗力的简化估计方法和公式,同时进行了多层框架填充墙结构的弹塑性动力反应分析并结合试验模型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对于大型复杂结构的实时(拟动力)子结构试验,更适宜用无条件稳定的逐步积分方法。隐式逐步积分方法通常是无条件稳定的,然而需要复杂耗时的迭代求解非线性方法。为了避免迭代过程,等效力控制方法用反馈控制求解非线性方程,使隐式逐步积分方法在实时子结构试验中的应用成为可能。本文首先以平均加速度法为例介绍等效力控制方法的原理、关键参数的选取;然后介绍基于等效力控制的能量守恒子结构试验方法和隐式中点法;最后介绍这些方法在以防屈曲支撑阻尼器为试件的单自由度简化结构、以磁流变阻尼器为试件的海洋平台结构的实时子结构试验,以及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和框支配筋砌块短肢剪力墙结构拟动力试验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这三种等效力控制方法都具有很好的精度,等效力控制方法相对于中心差分法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砌体结构的震害现象表明楼层侧向刚度不均匀分布是造成其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开展楼层侧向刚度变化对结构易损性的影响分析。以3层和6层砌体结构为例,采用等效多自由度层间剪切模型,基于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定量研究了竖向刚度不规则性对砌体结构易损性的影响。以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为地震反应参数,借助增量动力分析及回归拟合方法,建立了基于峰值加速度的结构易损性曲线。通过改变楼层的侧向刚度值来模拟薄弱层,研究了楼层刚度变化对结构不同破坏状态超越概率的影响。通过改变底层与二层的侧向刚度比,分析了底部刚度突变对结构不同破坏状态超越概率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与规则结构相比,当刚度突变位于结构底层时,在地震作用下结构易损性相对较高;随着底层与二层的侧向刚度比从0.5增大至1.2,结构易损性逐渐降低。当刚度比为1.5时,结构薄弱层由底层转移至二层,结构整体易损性增加;当底层与二层侧向刚度比小于1时,结构倒塌易损性要显著高于规则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