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用海藻磨碎液进行海湾扇贝促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阐述了在海湾扇贝人工育苗中,用海藻磨碎液代替单胞藻类进行海湾扇贝促熟的研究。两年的生产实践已证明海藻磨碎液完全可替代单胞藻促使亲贝提早成熟,这将为扇贝育苗中饵料的开发利用开创了一条新途径,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
光合细菌在海湾扇贝人工育苗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光合细菌是一类组份较全且营养价值较高的细菌。在缺氧弱光条件下,具有处理低分子有机物、净化水质等显著功效。本研究利用了光合细菌所具有的独特生理功能和生态习性,在海湾扇贝人工升温育苗过程中,以单胞藻为基础饵料适当添加光合细菌,增强了海湾扇贝整体营养水平和改善了育苗水体生态环境条件,促进了亲贝性腺发育,提高了幼虫生长率。亲贝性腺指数平均日增长达2%以上,幼虫日平均增长13.85μm,同时,光合细菌可降低  相似文献   

3.
海湾扇贝浮游幼虫适宜饵料种类和密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用6种不同种类和不同密度的单胞藻作为海湾扇贝浮游幼虫的饵料,进行对比实验研究,从而提出了海湾扇贝浮游幼虫期最适宜的饵料种类与密度。  相似文献   

4.
大型藻酶解单细胞用于贝类育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海藻工具酶将紫菜和裙带菜解离成单细胞作为饵料对海湾扇贝亲贝和幼体、魁蚶亲贝和皱纹盘鲍稚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海湾扇贝亲贝全喂紫菜细胞其效果与喂全微藻的效果相近,亲贝都能成熟,排放精卵和正常胚胎发育。微藻与紫菜细胞混合投喂可加速性腺发育,性腺指数较高。全喂紫菜细胞能够满足幼体的生长发育和变态。但变态率、生长率较全喂微藻和混合投喂的低。(2)紫菜细胞和微藻分别或混合投喂魁蚶亲贝,都能满足亲贝的性腺发育,进行正常受精、孵化和变为D形幼体。(3)用裙带菜细胞投喂稚鲍与人工配合饵料比较,能显著提高稚鲍的存活率。研究表明。由大型藻生产单细胞饵料,在海产动物育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从1988年3月—1989年6月对海湾扇贝大面积、高密度人工育苗的试验。在亲贝升温促熟时采用6.5—15℃、15—18℃、18—21.5℃三个升温阶段,上述三个阶段升温幅度依次为每日0.5—1℃、1—1.5℃、1.5—2℃,每次升温达高限后,稳定培育2天,23—28天左右成熟产卵。幼体培育密度8—17个/毫升;前后期饵料分别以球等鞭金藻和塔胞藻为主;适量换水;为保持幼体生活环境的稳定,在幼虫各变态期不增加或减少换水量、充气量、投饵量;整个培育过程连续充气;土霉素和青霉素混合使用。1988年和1989年平均每立方米水体分别育出壳高500—800微米的稚贝205万粒和528万粒;壳高0.5厘米的商品苗35万粒和79万粒。  相似文献   

6.
光合细菌在海湾扇贝工厂化育苗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年2月6日-4月10日,在青岛市崂山区海水育苗场80m3水体育苗池中,进行了几株光合细菌混合菌液作为海湾扇贝(Argopectonirradians)幼体及稚贝培育期水质净化剂及辅助饵料育苗生产试验,取得了显著效果。浮游幼体生长速度提高了18.3%,浮游期成活率提高20.3%,幼本提前30个小时出现眼点,稚贝变态率提高14.5%,产量提高94%。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海湾扇贝(Argopectenirrdians Lamarck)的人工育苗期呈逐年提早趋势,使得该种贝的自然年积温增加、性腺逐年提早发育,从而使得海区越冬贝(成贝或亲贝)于1月中旬至2月底提前消耗体内的能量;另一方面,此时海区中可食饵料贫乏、水温低、水环境恶劣及贝的摄食能力差。这种内耗外扰的矛盾,致使亲贝的体质和抗病性变得低差,造成了养成后期成贝或亲贝的大批量死亡,使得育苗用亲贝变得紧张、价高,额外增加了育苗的成本。使用这种体质差的亲贝(经常携带疾病)进行育苗,极大地影响了贝苗的质量和育…  相似文献   

8.
海湾扇贝人工育苗高产,稳产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优选亲贝、强化各期营养和严格防病及单胞藻培养中采取一次培养和抑菌等措施,是海湾扇贝人工育苗稳产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高密度采卵和分池洗卵、孵化,提高幼虫培育密度和水温,加强投饵,加大换水等技术,是取得高产的有力保障。另外,幼虫池加投光合细菌和泼洒V_(B1、V_(B12)的效果试验表明:二者皆可提高幼虫的成活率和变态率,提早出现眼点等,并对提高稚贝成活率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牡蛎养殖多采用半人工采苗的方法获得苗种。从80年代末期,特别是1990年以后,牡蛎养殖规模大幅度增加,并且随着单体牡蛎及多倍体牡蛎养殖的兴起,室内人工育苗成了获得苗种的主要途径。亲贝提早入池进行升温促熟.可以使繁殖期提前,获得早苗和大苗,从而充分利用生长适温期,加快生长速度,缩短养殖周期。升温促熟期间,亲贝需要充足的饵料以保证其性腺发育。亲贝的饵料一般为人工培育的单胞藻,但由于温度、光照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常造成饵料供应不足,影响亲贝性腺发育。为解决这一问题,作者于1994年春季在乳山市海珍…  相似文献   

10.
紫色无硫细菌在海湾扇贝育苗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红石崖水产养殖公司扇贝育苗场,用16m3水体育苗池,进行了用紫色无硫细菌Rhodopseudomonas sp.作为海湾扇贝苗期饵料添加剂的生产性试验.取得显着效果,成活率和变态率分别提高21.7%和12.8%,1个16m3水体育苗池增产稚贝6.61×107个.  相似文献   

11.
一种优良的饵料——等鞭藻3011通过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葵英 《海洋科学》1986,10(2):63-63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以从事单胞藻饵料研究的科研人员,1982年从山东沿岸分离筛选出一种新的等鞭3011饵料种,经过纯化、分类、鉴定,营养成分和生长条件等一系列的生物学研究;根据其生长规律,掌握了等鞭藻3011工厂化培养的方法。通过对海湾扇贝、中国对虾、刺参、鲍鱼、西施舌、牡蛎和贻贝幼  相似文献   

12.
目前,海珍品养殖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各国海洋生物和水产工作者都十分重视海洋饵料生物的培养研究,海洋单细胞藻类是海产经济动物人工育苗必不可少的基本饵料,除对虾、扇贝、鲍鱼、海参等幼体或终身以单胞藻为饵外,也是许多动性饵料如卤虫、轮虫等的饵料。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为了解决海洋动物幼体的饵料供应,新近又研究、分离、培养了一种耐低温的等鞭金藻8701。这种藻具有耐低温、对敌害生物抵抗能力强,饵料效果好,易于培养等优良特性。该所于1989年3月7日,邀请有关专家进行了现场验收鉴定,专家们认为:经现场镜检鉴定是一种新分离的单胞藻,现场检查在水温11℃不通气条件下生长良好,在6M~3大池接种6天,每毫升密度由47万繁殖到375万,经-5.5℃冰冻,解冻复苏后活动正常,在同样条件下,较其它同类型单胞藻活动力强。经评议认为:这一新分离的藻种和扩大培育,为对虾、扇贝等早期育苗提供了一个耐低温的适宜饵料,对对虾、扇贝培苗工作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滤食性贝类营养需求和代用饲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UTRITIONREQUIREMENTANDARTIFICIALDIETOFFILTER-FEEDINGBIVALIA:AREVIEW1997年我国海水养殖产量为7.91X106t,其中贝类为6.5X106t,占82.2%。目前,在海洋双壳贝类人工育苗过程中,使用的饵料主要是活的单胞藻,此间要涉及两个技术环节,即单胞藻的培养和亲贝的培育。对单胞藻的依赖所造成的技术困难和高成本早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为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开始研究在育苗过程中使用代用饲料或配合饲料代替单胞藻。目前对于贝类代用饲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贻贝、扇贝和牡蛎等一些重要的经济贝类。1对主要营养物…  相似文献   

14.
海湾扇贝从美国引进以后,因其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经济效益快,深受广大养殖工怍者的欢迎。目前大多采用网笼进行蓄养亲贝,但由于室内海水温度比海区升高的幅度快,温度刺激厉害,亲贝死亡严重,给管理带来很多困难。特别是死亡的亲贝如不能及早清除,在高温下极易腐烂、污染水质。另外在换水、清除死贝时对亲贝刺激极大,易造成亲贝早产卵、排精。针对这些问题,1987和1988年我们分别在文登县海水养殖二场和牟平县养马岛海珍品育苗场采用单层浅水浮动式网箱蓄养海湾亲贝,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胶州湾不同容器与不同密度养殖海湾扇贝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Ⅰ. 材料与方法 试验用海湾扇贝苗种是1985年春采自于乳山县石埠海珍品养殖试验场。4月底采卵育苗,5月中旬移到海上中间养育,7月8日从乳山运来胶州湾红石崖镇海水养殖场,卵苗平均壳高8mm。8月份长到壳高1.5cm以上时陆续分苗到养成笼中。9月l8日将养成笼中的海湾扇贝(当时约有20—30%的个体仍然附着在底盘上)倒出来,混合均匀,然后按给定的试验密度分装入试验容器中。试验用贝平均壳高27.6mm(22—37mm),平均体重6.7g。  相似文献   

16.
单胞藻薄膜袋封闭式培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用聚乙烯薄膜透明袋对单胞藻进行封闭式培养技术的研究结果。用该技术培养单胞藻作海产动物幼体的饵料,与目前通用的水泥池开放式培养比较,具有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培养的单胞藻密度高、不易污染、生产周期短等优点。该技术在1988年的扇贝人工育苗生产中,提高了投饵质量和幼虫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7.
胶州湾海湾扇贝肥满度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本文以1984—1985年在胶州湾养殖的海湾扇贝为材料进行了肥满度的研究。肥满度以干贝指数I.A.与干内脏指数I.V.表示。研究结果表明:I.A.一年有春、秋两个高峰,指数值达5以上的时间主要在中秋—冬季,最高达6以上;一龄贝的I.A.比二龄者大约1/4。I.V.的变动态势与I.A.大致相似,但略迟于后者。I.V.超过5的高峰期为4月末—6月上旬及9—10月。肉柱得率以10月—翌年4月期间较高,达10%以上,其中11月达13%以上。内脏得率一般在20%以上,临界生殖时达30%以上。从I.A.判断,胶州湾海湾扇贝的最佳收获期为养殖当年的11—12月。从I.V.判断,春季生殖期为5月中旬—7月中旬,盛期为6月,秋季者为9—10月,盛期为9月。  相似文献   

18.
塑料大棚池蓄养海湾扇贝亲贝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室内人工育苗工艺中亲贝控温蓄养成本高、难度大,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既简易又能获得优良亲贝的蓄养方法。作者从利用塑料大棚的温室效应进行作物育种及栽培中受到启示,在日照市石臼镇一村育苗厂进行了用塑料大棚的温室效应来提高水温蓄养海湾扇贝亲贝的试验。1材料和方法1.1塑料大棚池为水泥石砌结构,东西向,呈长方形,长40m,宽16.7m,池深2m,水深1.7m,面积667m2,池子上方为拱型钢梁结构,钢梁顶部覆盖厚度0.5mm的透明塑料薄膜。1.2.1月27…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熊本牡蛎为材料,在高温季节,通过强化亲贝营养和26℃以上高温促熟培育,使熊本牡蛎亲贝快速成熟,利用阴干流水刺激方法诱导产卵,并进行了不同盐度下受精卵孵化实验;通过合理控制幼虫密度、投喂新鲜无污染的单胞藻、及时分级筛选等系列技术措施,克服了熊本牡蛎育苗成功率低的技术难题;开展了栉孔扇贝壳、长牡蛎壳和栉江珧壳三种附着基的采苗试验,结果显示牡蛎壳是理想的附着基,可使稚贝的附着变态率达到60%以上,促进稚贝的生长和成活,提高稚贝产量,壳长2mm以上的稚贝单位水体出苗量超过10×10~4粒/m~3。  相似文献   

20.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Jones et preston)肉细嫩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很高,是人民喜爱的食品。在国外市场上也深受欢迎,被人们称誉为海珍品之一。据报导:从扇贝的生殖腺中提炼出一种物质有摧毁癌细胞的功能,这样就使扇贝的“身价”显得更为贵重。它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沿海一带,由于过去酷捕和海况的变化,近几年来,扇贝产量急剧下降。为加速扇贝生产的发展,我县在人工育苗和五年自然海区人工采苗小型试验的基础上,大面积人工采苗生产已进行了两年。两年的实践证明,解决扇贝苗种问题,有两条途径,在有亲贝资源的海区以人工采苗为主,无亲贝资源的环境应以人工育苗为主。我县于74、80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