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十年代以来产生了油气成因的现代理论,即干酪根晚期成油说,或干酪根热降解成油理论。现代成油理论认为,Ⅰ型和Ⅱ型干酪根是重要的生油母质类型,而Ⅲ型干酪根,即腐殖煤不是成油母质,仅能生成天然气,以甲烷为主的干气。沉积有机质而经历史一定热才能生成石油,即石油演化或石油窗,石油形成有一生油门槛。这一油气成因理论已在世界石油  相似文献   

2.
油气形成是多源的,但目前有机生油或干酪根热降解生油已成为主导学说.“干酪根“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实际上它是由母源体在埋藏环境中不断演化而来的.在这一演化过程中,母源体不断生成油气,它决定着干酪根的类型与丰度.……  相似文献   

3.
我国东部地区的含油气盆地集中了我国目前已知的绝大部份石油的储量和产量,也是近期找油的现实地区。因此研究其生油岩干酪根类型、演化等特征,对估算其远景储量、找寻新的油气资源、以及探讨陆相湖盆生油机理,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1978年以来我们先后对我国东部冀中坳陷、泌阳坳陷、三水盆地等下第三系生油岩进行干酪根分离、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镜下鉴定等方面的工作,对东部几个盆地干酪根的地化特征获得以下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4.
冉敬  杜谷  潘忠习 《岩矿测试》2010,29(2):113-117
生油母质干酪根是石油地质工作研究的重要对象。文章利用衰减全反射(ATR)技术对干酪根样品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通过与传统压片法谱图进行峰形峰位特征、结构参数比较,表明:①ATR谱具有与压片法吸收谱类似的谱图特征;②与压片法吸收谱相比,ATR谱的吸收强度较弱;③ATR技术和压片法所获得的红外结构参数具有可比性。由于ATR技术具有无需制样、可以减少水分干扰等优点,因此可以作为干酪根样品快速测试的方法应用于干酪根样品的类型鉴别、热演化程度研究和来源对比。  相似文献   

5.
桂宝林 《云南地质》2000,19(4):394-405
有机碳-干酪根法(简称C-K法),是以油气成因的干酪根热降解动力学理论为核心的计算生油气量的新方法。使用了地质温度计--镜煤反射率,将有机质及原油的热演化过程划分类一个阶段:Ⅰ--低成熟阶段;Ⅱ--高成熟阶段;Ⅲ--过成熟阶段。以不同的学者的模拟实验为参考,综合分析了含油气区生油气层的沉积相,有机地球化学相条件,确定了不同生油气层有机碳(C)与原始干酪根(Ko)(未成熟的干酪根)的比例关系,从而建  相似文献   

6.
生油评价是含油气盆地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早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就受到石油地质及地球化学家的重视,并在找油工作中起到积极作用。近三十年来,由于有机地球化学的进展,特别是石油地球化学的迅速发展,生油评价工作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对于生油岩的质量评定已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指标。干酪根裂解成油说及石油演化理论的发展提出了生油门槛新  相似文献   

7.
有机地球化学学科在我国由引进至发展已有廿多年历史。实践证明这一新兴的地球化学学科对于发展我国陆相生油理论、促进我国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已发挥出重要作用。我国有机地球化学工作者在开展国家五十四项油气重大攻关课题的研究中揭示了许多石油成因新概念、新理论,如未成熟原油和低成熟原油的不断发现,煤成油的研究等,不但为扩大我国油气资源的勘探远景评价作出了贡献,同时进一步丰富着我国陆相石油成因新理论,如浅层生油层有机质生油、干酪根热解聚生油,生物聚合物直接成油,非烃、沥青质成油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  相似文献   

8.
根据1090热分析系统所得的DTG曲线可区分干酪根类型。用DSC法测定干酪根脂碳率和芳碳率,可研究有机质结构演化并估算生油气量。准噶尔盆地油气源层主要有上二叠系、上三叠系、中下侏罗系和下第三系。以上二叠系最佳,凹陷中部为腐泥型,生气能力为腐殖型的一倍多。侏罗系褐煤生油气量为壳质组>镜质组>惰性组。热谱法用样少,时间短,重复性好,是一种综合性的快速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油气形成是多源的,但目前有机生油或干酪根热降解生油已成为主导学说。“干酪根”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实际上它是由母源体在埋藏环境中不断演化而来的。在这一演化过程中,母源体不断生成油气,它决定着干酪根的类型与丰度。不同的时代,这种母源体是不一样的。因为植物群(水生、陆生)在不断地演变、进化、更替着。同时,各时代的生态环境也不同,这不仅控制着母源体的类型与丰度,也控制着干酪根的类型与丰度,进而控制油气的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煤系源岩倾油倾气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克明  熊英  刘新月 《沉积学报》2004,22(Z1):56-60
利用固体13C核磁共振波谱检测源岩干酪根中油、气潜力碳的相对含量,并利用该参数直接判别各类源岩在"液态窗"阶段的倾油、倾气性.有些煤系源岩虽然其地球化学特征属腐植型母质,但由于其干酪根的脂碳中油潜力碳>气潜力碳,故仍以生油为主.该方法从生烃机理出发进一步揭示了新疆焉耆盆地中、下侏罗统煤系源岩以生油为主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高磁场固态碳13核磁共振法研究干酪根的热降解成烃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高磁场(75.46MHZ)固态碳13核磁共振(NMR)波谱仪研究了抚顺油页岩在热降解模拟试验中干酪根的化学结构变化.为了消除旋转边带的干扰,在应用交叉极化与魔角自旋(CP/MAS)技术的同时,采用了Dixon TOSS技术,从而得到高分辨的波谱图。据此测定了热降解过程中干酪根各种碳结构组成的变化,计算了芳碳率、亚甲基基团平均碳原子数、环缩合指数等一系列干酪根的结构参数,并与干酪根的相对产油潜力相关联.发现干酪根的产油潜力直接与亚甲基基团的含量有关,而芳碳以及与芳碳相连的甲基碳则贡献甚微.文中还对干酪根的热降解成烃机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对八月在大庆召开的第一次“孢粉与油气生成学术讨论会”的报道,介绍目前国内、外在孢粉与油、气生成研究方面的现状和成就。某些现代孢子、花粉和藻类的热模拟试验充分证实了它们是生成石油的主要的、质地良好的母质。原油孢粉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推测可能的生油母岩。利用孢粉的光学特征如颜色、半透明度和荧光性等可用来确定可能生成石油或天然气的热变程度。对孢粉制片中所有有机质成分的分析可有助于古沉积环境的恢复和干酪根类型的确定,并为进一步分析生油母质的类型及油质的评价提供依据。简言之,孢粉和一切具有机质成分的微体植物的研究在油田的全面评价中是一项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前言镜煤质反射率是判别煤级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可以很好的反映出煤的变质程度,为煤分类提供依据。同样在沉积岩中测定干酪根镜煤质反射率,它也可以很好的反映出有机质的成熟度,是划分油、气演化分布界线,预测油、气远景的一个重要指标。关于这方面即煤岩学在石油地质上应用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国外进展很快,法国、西德、美国和日本等国家不少学者,都在广泛开展用镜煤反射率资料进行区域性含油气远景的评价工作,并且已经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我国陆相生油岩的若干基本地质特征及其形成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石油工业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得到了高速度的发展,形势大好。中国丰富的陆相油气资源是由陆相生油岩形成的。这些生油岩在空间展布上具有广泛发育的特点,形成了晚二迭世、晚三迭世、早白垩世和早第三纪四个主要生油期。文中第一部分概述的陆相生油岩的若干基本地质特征是:一、大型沉积盆地是陆相沉积和生油岩系发育的广阔场所。二、陆相沉积发育有多时代和多层组的生油岩系。三、陆相生油岩系具有多种生油建造类型。四、陆相沉积盆地内的生油凹陷是油气聚集的主要供给体。第二部分论述了陆相生油岩的主要形成条件:一、古湖盆的存在和发育是生油岩系形成的首要前提。二、丰富的生油母质是生油岩形成的物质基础。三、生油母质的良好的保存和转化是生油岩形成的必要条件。实践证明,陆相沉积盆地中不仅能生成石油,而且能形成大型油气田。正在发展中的我国石油地质事业,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必将取得更大的胜利。  相似文献   

15.
湘中坳陷上古生界碳酸盐岩烃源岩特征及生烃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野外露头观察和采样分析,湘中坳陷上古生界碳酸盐岩烃源岩以泥质灰岩、泥灰岩和石灰岩为主,生油母质以偏泥型为主,烃源岩的沉积厚度大、分布范围广,并具有有机碳丰度高、样品达标率高、热演化程度高的"三高"特点。在对碳酸盐岩烃源岩热演化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生烃模式,认为本区的生烃分为原始沥青解聚成烃、干酪根降解成烃、包裹有机质释放成烃和热裂解气共四个成烃阶段。  相似文献   

16.
有机地球化学以自然界(主要是地质体)中有机质的组成、性质,分布及其演化规律为研究对象。它是地质学(特别是沉积学)、有机化学、生物学相互渗透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近20年来在基础理论及实际应用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研究领域迅速扩大。油气地球化学是有机地球化学的重要分支。它已成为油气勘探中三大理论基础之一(石油地质,石油地球物理以及地球化学)。目前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油气成因理论的发展。近年来丰富的勘探实践及大量模拟实验对70年代初提出的干酪根热降解成油说作出了不少修正和补充,低成熟油的发现、非干酪根成油的可能性、深层(9000米)油气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排油气门限的基本概念、研究意义与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庞雄奇  陈章明 《现代地质》1997,11(4):510-521
排油气门限是源岩在埋深演化过程中,生油气量饱和了自身吸附、水溶、油溶和毛细管封堵等多种形式的存留需要并开始以游离相大量排出的临界地质条件。研究表明,源岩的排油气门限主要随源岩的有机母质丰度(C/%)、干酪根类型指数(KTI)和转化程度(Ro/%)三者的不同而改变。应用排烃临界地质条件可以建立源岩概念和差别标准;计算源岩排油气量并确定源岩等级评价标准;研究源岩排油、气相态并分析油气运聚成藏机理;划分源岩排油气阶段并建立源岩排油气地质模式。实际应用表明,用排油气门限、排油气量、排油气阶段、排油气地质模式和排油、气窗等替代生烃研究中的相应概念和术语指导油气田勘探更合理,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论干酪根热降解成油理论弊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石油成因是自然科学中一个复杂的难题。干酪根热降解成油理论起始干60年代,并逐渐被广泛接受。然而该理论存在如下弊端:(1)不能解释“不成熟”原油的较大规模聚集;(2)面临着排烃与初次运移难题;(3)干酪根热解产物在组成上与天然原油(气)差异很大,二者可比性很差;(4)油—岩对比可靠性差。总之,干酪根理论在很多方面不符合石油地质与地球化学实际。  相似文献   

19.
氢气和气态烃在煤成气形成演化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热模拟实验方法,对有可溶有机质和无可溶有机质的Y、Z两个系列气态产物中氢气和气态烃丰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褐煤在降解过程中产生大量氢气和气态烃,在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关系,气态烃在消耗氢气的同时也促进氢气的生成,这种矛盾关系恰恰反映了热降解过程中缩聚和裂解两极分化的反应关系;两系列不同温度区间氢气、气态烃、可溶有机质产量差值的变化,也显现出干酪根在不同温度段降解过程中缩聚和裂解反应的差异性和反应的阶段性优势。这是研究煤在地质地球化学演化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及其与煤成气形成演化关系的一个方面,为干酪根热降解机理和煤成气演化规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烃源岩的生烃反应是在其限定的孔隙空间中承受高静岩压力和流体压力下进行的。然而受实验装置和条件的限制,传统的高压釜密闭空间生排烃模拟实验都是在一个低流体压力、无静岩压力、较大的生烃空间下进行的,与实际地质情况差异较大。利用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研制的地层孔隙热压生排烃模拟仪,选用泌阳凹陷泌核三段未成熟灰色泥岩分别进行有限空间和常规高压釜方式加水模拟实验,从实验残渣中提取干酪根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比研究,选取脂肪度参数、芳香度参数、含氧度参数等作为特征参数,研究表明:1)伴随着脂族结构裂解、含氧基团脱落及芳香结构缩合,干酪根演化明显呈现出缓慢生油→快速生油→结束生油三个阶段;2)脂肪度参数和脂链长度及支链化程度参数表明,常规加水模拟条件下有机质的热裂解反应更为剧烈,在成熟度为0.92%时达到生油高峰,之后大幅衰减,而有限空间热压模拟在成熟度为2.0%时仍伴随有较强的生烃能力;3)烃源岩有限空间热压模拟条件下饱和烃的芳构化程度更低,这可能与其限定空间内较高的流体压力有关;4)含氧度在成熟中期间歇的轻微增大,暗示水对干酪根生烃过程中也许有重要的作用。两种模拟方式下干酪根不同的演化特征说明其在生烃反应机理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相对于常规高压釜模拟系统,较高的孔隙流体压力、压实作用、生烃空间与高温高压液态水的共同作用明显延缓了有限空间热压模拟干酪根热演化,更接近地质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