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獭厄运     
海洋生物学家詹姆斯·伊斯特斯划着一条小船,漂荡在加利福尼亚蒙特雷湾的海面上。他正注视着他的目标:一只在一大片海草中戏水的海獭。这个小家伙一会儿潜入水中,一会儿又浮出水面,还不时地肚皮朝上,悠闲地在波涛荡漾的海面上漂浮着。  相似文献   

2.
简直不可思议!2002年9月12日~14日,总部设在纽约的世界海洋奇异现象探索者联合会召开例会。会议期间,照例要对过去5年中人类发现与探索的海洋奇异现象进行评选。结果,无论是奇特程度,还是警示意义,2001年发生在南太平洋的“超级龙涎香事件”得票均列首位。2001年6月10日上午,居住在新西兰南部斯图尔特岛奥本镇的青年巴塔和妻子丽达来到该岛南端一处人迹罕至的海滨,在碧海中纵情畅游。蓦然,丽达发现前方海面上升起一条时高时低、渐渐移近的水柱。“这是鲸鱼在喷水!”丽达惊喜地叫起来。他俩知道,这一带原是…  相似文献   

3.
大白鲨素有“食人者”恶名,它有时非常迅速地咬杀水中的泳客或因船遇难而陷身海中的水手,但不论它多么残酷,也比不上南美洲内河的一种小鱼——水虎鱼。水虎鱼俗称食人鱼,它的头占全身的比例很大,向后倾斜有厚骨。大圆眼睛有时血红,满嘴  相似文献   

4.
阳光明媚,蓝色的海面上轻风细浪波光粼粼,一群孩子正在沙滩上戏耍。突然一个男孩惨叫一声,昏倒在地。立即被附近的大人抬送医院。是谁伤害了这个男孩?啊!原来伤害男孩的是世界上最可怕的鱼——毒鲉,人们称之为海滩“杀手”。  相似文献   

5.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希望能一睹大海的风采,我非常喜爱大海常常躺在草地上设想着:蔚蓝色的大海一定无边无际,一个巨大的浪头有五六米高吧!阳光照射着海面,闪烁着点点金光,渔船在海里乘风破浪……这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而今,我来到了大海边,啊!大海!我终于见到了你。看!一层层的浪花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地涌向岸边,拍击着金黄色的沙滩,溅起的浪花,好似一朵朵烟花,又像一朵朵洁白的棉花。滔滔的海面上,飞翔着灰色和白色的海鸥。它们有的盘旋上升,有的俯身下冲,有的疾速飞翔,有的悠悠滑翔,我目不转睛地望着海鸥,心想:如果我是一只海鸥,也能展翅飞翔在这大海上,那该有多好啊!这时,海风吹来,拂面吻发,带有咸味,清新而又凉爽。空气中,飘荡着一种大海与田野相混合的香味,感觉像是躺在摇篮里,又像是偎依在妈妈的怀里,只见那蔚蓝的海面上荡漾着一圈圈粼粼的波纹,飞溅出一朵朵金色的浪花。远远望去,点点海鸥,片片白帆,就像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有一幅恬静优美的海上风光图,再看那早已高悬在天空的太阳,放射出万丈光芒,海水耀眼得像无数银光灿烂的笑涡向着广阔的天地微笑。我简直被这迷人的大海所陶醉,慢慢地站起来,朝着大海走去。忽然,一个浪头打来,因为来不及防备,因...  相似文献   

6.
一提起海浪,人们总是想到海面上那波涛汹涌的景象。可是海洋中还存在着另一种人们不易发现的波浪,这就是发生在海水某一深处的“波动”,因而有“内波”之称。第一个发现海洋内波现象的人是南森。在1893年,他在北极探险。当船行驶到挪威海上时,他发现海面有一层冰块融化,产生的很淡的海水,他的船航行到这里,就好象被海水“粘住”一样,几乎不能前进。后来人们又在其他  相似文献   

7.
兔子的导师     
兔子坐在山洞的洞口打字,跑来一只狐狸。狐狸跳到他的面前:“我要吃了你!”兔子说:“别忙,等我把学士论文打完!”狐狸很奇怪:“什么学士论文?”“我的论文是《兔子为什么比狐狸更强大》。”兔子一本正经地说。狐狸大笑起来:“这太可笑了,你怎么会比我强大!”兔子仍然一本正经:“不信你跟我来,我证明给你看。”他把狐狸领进山洞,狐狸再也没有出来。兔子继续在洞口打字。一只狼跳到他的面前:“我要吃了你!”兔子说:“别忙,让我把学士论文打完!题目是《兔子为什么比狼更强大》。”狼大笑起来:“你怎么敢说自己比我强大!”…  相似文献   

8.
1990年,瑞典海洋学家查尔乘坐一条研究船经过南极洲附近的海面。当时天气晴朗,在船头了望的水手远远看去,只见海面上漂浮着一座座冰山,水手当时也没感到有什么奇怪。当船快到这些冰山时,船头的水手突然高声叫喊起来:“快看!这些奇怪的冰山!”查  相似文献   

9.
澳洲皇家阿德雷德医院的外科医生们要处理一个棘手的病人:鲨鱼撕裂了伤者的左肺、左锁骨和横膈膜;巨颚咬断了肋骨;凿开皮肤、肌肉;腑脏外露,惨不忍睹。缝合的450针--是鲨鱼留给他的“纹身”,万幸的是,鲨鱼把命也留给了他--23岁的雷尼福斯。这位潜水及叉鱼比赛冠军伤愈后最初的挑战是:必须拼命克服“惧鲨症”所带来的精神压力,他几乎视鲨为敌!鲨鱼一定是人类的仇敌--雷尼坚信不移。然而,本能却驱使雷尼一次次思考:究竟是什么引来大白鲨攻击人类?是猎物的气味?是人类侵犯了它的领地?是鲨鱼在自卫?还是人类挑衅?他…  相似文献   

10.
夜色降临,我们的船靠着那船尾微弱的灯光缓缓地在黑暗的海面上前进,海水看上去不再是蔚蓝色。在英吉利开曼群岛附近一块比较平坦的地方,我们的船停了下来。我们的潜水师约翰突然惊叫起来,起初我们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但随即便恍然大悟:原来是一条巨大的白色的鱼类动物,它正在海面上浮动并迅速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内,约翰又喊了一声,这次声音更大:“看哪,一条  相似文献   

11.
鲸腹余生记     
1991年春季的一天清晨,一艘名叫“东星”号的捕鲸船,离开了大西洋上的弗尔克林岛。船上有20多名捕鲸队员,其中最年轻的叫德热莫斯·巴尔特里,他才20岁出头,是一个全身充满着活力的捕鲸能手。突然,桅杆上传来了了望员赫尔曼粗大嗓门的声音:“鲸鱼,左前方!”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由200艘潜艇组成了水下“狼群”,在大西洋上四面出击,使盟军的海上运输线一度被迫中断,后勤保障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为此,英国首相邱吉尔要求皇家海军不惜利用各种手段,有力地打击德国潜艇的嚣张气焰。为智取犹如幽灵的德国潜艇,盟军制订了一个奇妙的计策。一天,在德国潜艇经常出现的海面上漂泊着一艘又旧又破的英国商船。德国的U型潜艇发现后,很快浮出水面,令其停航接受检查,一见令人生畏的德国潜艇,英国商船马上处于极度恐惧状态,船员东躲西藏,有的还去争夺救生艇,船上一片混乱。面对这样一艘毫无战斗力的商船,德国潜艇艇长一脸的不屑。当他正要下令发射鱼雷时,突然看见英国商船船艏有一个船长模样的人提着一个精致的鸟笼,一只漂亮的鹦鹉正在里面跳来跳去,还不时发出“您好!您好!”的叫声。“这老家伙死到临头了还雅兴十足。”话虽这么说,德国潜艇艇长也觉得这只小鸟很可爱。于是,他命令解除战斗警报,并让士兵们冲到英国商船上去,先抢船艏那只鸟笼子,顺便再掠取些钱财。正当潜艇距英国商船近在咫尺时,英国商船朝向潜艇一侧的舷舱门忽然大开,3门重型火炮同时开火,一发发炮弹猛烈地落在德国潜艇上,毫无准备的德军潜艇顿时被炸得艇体破碎,很快就...  相似文献   

13.
下海登山     
1918年,德国一艘名为“流星”的海洋调查船在大西洋进行海底调查时,偶然从回声探测仪上发现:大西洋中部海域的海底高出两边。这使科学家们惊叹不已。后来,通过对大西洋的全面调查,又找到了海底高地的“两极”。这座大西洋海底山脉,始于冰岛南的大洋中部,一直延伸至南极附近,曲曲弯弯长达1万多千米,平均宽度在1000千米以上,比两侧洋底平均高出2000米,与周围一些海盆相比,其相对高度在3000米~4000米之间。山脉走向与大西洋的形态一致,也呈“S”型。山脉由一系列平行的山系结合在一起,露出海面的顶峰组成…  相似文献   

14.
大洋狂钓曲     
赵文斌 《海洋世界》2004,(11):34-35
我们的科考船又要出航了,朋友老范第一次随船出海,他在度过了开始的新鲜劲后,无精打采地在船上转着,面对汹涌的大海感叹地问我:“难道我们不能钓鱼?”我笑了笑:“船航行的时候,用网拖还有可能,钓鱼是没有希望了。但到了锚地一定有机会,而且一定让你体会到河里完全不同的感觉。”于是老范就把眼睛瞪得圆圆的盼着船快点。  相似文献   

15.
弗雷德立克·郝奇(FredericHauge)在挪威南部捕鲸小城桑纳菲犬尔成长,读小学时就参加了保护自然运动,13岁加入挪威的环保团体“自然与少年”,不久成为当地分会的主持人,这个团体人数从20人增至200人。1990年初,该组织建造了一条26米长的“天才”号船,并于当年8月启航前往北极海的新地群岛,抗议前苏联在岛上进行的地  相似文献   

16.
危险的亲近     
在南非开普敦,人们亲自潜水去观察鲨鱼。旅游者用金属笼为保护潜入水中,寻觅号称“水中霸王”的鲨鱼,以博取亲近鲨鱼的刺激。随着人们的热情日增,有时几个旅游船拥挤在一处安排游客下水。这里之所以出没许多大白鲨,主要是因为这是海豹的繁殖地,白鲨常来此觅食。自然保护主义者指出,如果旅游组织者能更负责地开展活动,那么观鲨这一活动不会有什么害处。但有些组织者却用其他旅行社抛弃不用已锈迹斑斑的笼子。开  相似文献   

17.
球“发烧”在加重 散落在浩淼无垠的地球大洋上的小岛,风光旖旎,宛如镶嵌在洋面上的一颗颗璀璨明珠。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明珠中的一些到21世纪将石沉大海,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科学家的科学预测。其实,早在1992年,卫星图片就显示,位于印度洋北部、平均海拔高度仅1.2米,素有“花环之国”美称的马尔代夫共和国就“丢失”了一个面积约数平方千米的小岛。这对一个陆地面积仅298平方千米的小国来说堪称一大损失,难怪马尔代夫总统加尧姆忧心忡忡地说:“海平面在逐渐升高,这意味着马尔代夫作为一个国家将消失于汪洋大海之中,真是灭顶地之灾啊! 科学家们已查明,造成上述后果的“罪魁祸首” 是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  相似文献   

18.
经常出没于澳大利亚港湾的一艘命名“坦葛罗阿号”的科学考察船,现在正横跨塔斯曼海域,向它今天的目的地——诺福克岛驶去。很快,他们便驶抵目的地,并将声纳仪器置入海面2000米以下的海底。  相似文献   

19.
1882年,荷兰“司白脱勃”号货轮起航,满载着货物,缓缓驶向苏格兰。该船船长密朗斯比是一位经验丰富、性格刚毅的人,曾在大海上度过了半个世纪的生涯。几十名船员以荷兰人为主,还有一名意大利水手和若干英国血统的职员。当时,航海业是一项充满风险又有着巨额利润的职业,由于科学技术的落后,在航行中出现事故、船破人亡并非罕见。“司白脱勃”号刚启程时,海面上风平浪静,船员们有的坚守岗位,有的则在甲板上闲聊。其中,惟一的意大利水手神色忧郁,站也不是,坐也不是,中午时竟然没有吃饭,将盘子里的食物倒入了海里。他的异常…  相似文献   

20.
梅尔·费歇尔是一个最著名也是最走运的探宝爱好者,他的梦想是把美国佛罗里达半岛近岸海水之下、泥沙之中埋没已有几百年的金银财宝全部弄到手中。1715年,有一支西班牙商船队在美国佛罗里达岛东部沉没。费歇尔于20世纪60年代初探寻这支沉船队并打捞了船上的部分货物。打那以后,他的欲望膨胀起来,力求达到另一个目标———探寻神奇的西班牙大帆船“阿多奇”号。根据当时的载货清单可知,有价值连城的金银等贵金属及艺术品在这艘船上!1622年起建立的西班牙商船队(其中包括“阿多奇”号),从古巴哈瓦那港向西班牙驶出不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