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9 毫秒
1.
地面沉降是一个多因素耦合的复杂系统,针对地面沉降的复杂性、模糊性及不确定性,构造了基于熵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熵权使权重由主观判断转为由各指标数据之间的关系来确定,根据自然灾害风险分析的基本原理从五个方面选取18个评价因子,定量地对研究区域进行危害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是科学可行的,为地面沉降危害趋势预测以及危害等级划分提供了良好的分析方法,并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祁于娜  王磊 《测绘通报》2021,(6):112-116
我国西南山区很多城镇面临着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威胁,开展山区城镇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重庆市武隆区羊角场镇进行了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研究,在确定区域易发性评价因子的基础上,综合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两种方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最后采用易发性指数并基于ArcGIS对研究区进行易发性评价和区划。易发性分区结果与已有的地质灾害分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采用的组合赋权法先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主观权重,然后又结合熵值法对权重进行修正,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主观影响,对地质灾害易发性的量化更加准确与合理。本文的研究思路可为山区城镇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城市新区土地集约利用低,不能统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问题,本文对新区进行了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本文以5个国家级新区为研究对象,研究选取了重要程度较高,能客观反映开发区状况的12项指标,并利用熵权法对指标赋予权重;根据模糊变换原理以及最大隶属度原则,构建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使用Python构建模糊计算流程脚本,输入权重及各指标值,计算5个国家级新区的结果向量,并利用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了其对应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从而得出结论:5个国家级新区中,1个新区处于集约利用,3个新区处于适度利用,1个新区处于轻度利用。本文采用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可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提升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广安市为研究区,主要依据遥感数据源,以公里网格为评价单元,基于理想点模型,从生态本底、生态结构、生态效益及生态胁迫4个准则层14个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应用德尔菲法(主观法)和熵权法(客观法)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各评价指标权重值。然后根据以理想点模型计算的结果对土地生态质量进行等级划分,并提取了土地生态质量的主控因子,根据热点模型对土地生态质量的空间分异规律与主控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对广安市2000、2005、2010、2015年的土地生态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为土地整治部门提出了有效的土地生态质量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武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晓蕙  梁勇  燕琴  刘正军 《测绘通报》2018,(3):71-75,88
针对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低、不能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问题,对各开发区进行了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本文以武汉市的16个开发区为研究对象,研究选取了重要程度较高,能客观反映开发区状况的10项指标,并利用熵权法对指标赋予权重;根据模糊变换原理及最大隶属度原则,构建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使用Python构建模糊计算流程脚本,输入权重及各指标值,计算武汉市16个开发区的结果向量,并利用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了其对应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从而得出武汉市16个开发区中处于集约开发利用的有4个,处于适度开发利用的有2个,处于过度开发利用的有1个,其余的9个均为轻度开发利用。采用ArcGIS查询统计和Voronoi图的CV值对4个集约利用的开发区进行分析,分析了这4个开发区企业、行政村、学校、医疗机构、基础服务设施的分布与利用状态。本文采用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可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提升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RS与GIS的汶川地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汶川县2008年landsat5和2014年landsat8遥感影像解译提取了地质灾害信息,利用DEM数据对2014年地质灾害的面积在高程、坡度、坡向等致灾因子下进行统计,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计分别计算主观和客观权重,进行权重拟合得到综合权重,建立起灾害敏感性评价模型对灾害的易发性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震后新增地质灾害面积与2008年预测的高易发区叠加对比进行验证,两者空间分布基本一致,85.71%的新增地质灾害发生在预测高易发区,面积约为344.94 km2,验证结果良好,表明2014年汶川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王晓妍 《测绘通报》2020,(4):116-120
作为土地利用图综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线状要素综合质量的好坏对于有效提高自动制图综合的正确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对土地利用图中线状要素的综合进行了质量评价。首先,基于制图综合约束,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组成评价因素集;其次,在确定评判集和权重集的基础上,建立线状要素综合质量评价模型;最后,利用试验验证了评价方法的有效性。该研究为客观评价土地利用图中线状要素的综合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以县域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为耕地的图斑为评价单元,通过GIS空间分析的方法将研究区范围内耕地的自然质量、生态质量、以及耕地区位等三个维度数据进行叠加到每个评价单元,将各个耕地划定指标进行分值量化后,利用熵权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再根据综合指数法计算各评价单元的综合分值。在耕地质量评定结果的基础上,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布局。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安徽石台县丁香地区,以铜多金属矿为例,分析该区的地、物、化、遥数据,选择7个预测变量进行成矿定位预测研究。利用客观成矿预测法-信息量法进行计算,得到成矿预测变量所占的信息量,归一化得到变量的客观权重,依据专家知识,获得上述变量的主观权重,随后,采用D-S证据理论将上述主、客观权重进行融合得到综合权重,并采用该综合权重结合专家证据权重法获得单元格的后验概率,制作成矿有利度的分级色阶图。预测结果表明:该法能有效地综合来自主、客观方面的知识,预测结果更加科学、合理。与单纯的信息量法、专家证据权重法相比,取得了更好的成矿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江西省地质灾害频发而灾前防治、灾中应急和灾后重建又不足的现象,该文提出了构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在评价模型中,以地质灾害与环境的关系和地质灾害的潜在影响为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从而计算地灾点的危险等级;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给出评价结论。该文首次将地质灾害与地理国情普查信息和相关的社会经济数据相结合,综合客观地展示了灾害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1.
土壤重金属污染灰色综合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稀疏采样难以准确估测区域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情况和迁移变化规律的问题,提出基于GIS的多属性决策组合赋权灰色综合评价模型。首先采用GIS技术揭示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和污染分布格局;然后利用最大化熵理论集成主客观因素,架构优化组合赋权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灰色综合评价体系;最后以试验区土壤中8种(铜、锌、铅、镉、砷、铬、汞、镍)重金属的综合污染情况为例,检验该方法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最优组合权重的灰色综合分析方法兼顾主观偏好和客观属性,其评价结果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和风险辨识度,提高了综合评价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可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提供方案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由于数字化过程的复杂性以及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有限性,地图数字化会产生模糊不确定性。从地图数字化所涉及的数据来源、硬件、软件以及人员等因素出发,详细讨论了由它们带来的模糊不确定性。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已有的基础上,加入数据来源、软、硬件和人员的模糊性评判因子以及权重,对数字化产品进行合理的质量评析。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土地评价不精准的问题,本文在传统的土地评价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要素综合评价的模型构建方法,重点研究了主、客观评价因子以及相关权重确定原则,通过构建土地多要素综合评价模型,并以桂林市会仙镇为例,实现了基于多要素权重的土地评价。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地理信息数字产品的质量特点发生了质的变化,如何科学评定DLG数字线划图的质量是本文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提出应用模糊数学理论,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定DLG数字产品的质量,并且建立了该方法的数学模型,确定了质量评价体系的指标因素和权重等。结合具体实例详细阐述了DLG数字线划图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一步验证此方法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5.
针对PM_(2.5)土地利用回归(Land Use Regression,简称LUR)模型地理要素选取不规范、代表性不明确的问题,本文从地理要素的精度、易获取程度、广泛应用程度及地理要素与PM_(2.5)的经验相关性4个评价指标出发,结合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和熵值法,对京津冀地区PM_(2.5)LUR模型构建时各备选地理要素的权重进行综合度量。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污染企业、交通网络、地表覆盖等优选地理要素的综合权重分别为20%、19%、18%,地理要素与PM_(2.5)的经验相关性和数据精度等优先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占××的比例分别次为49%、26%。该方法得出的评价结果符合客观实际,能达到科学选取地理要素的目的,对评估地理要素的代表性和分析LUR的异同性及地方主要污染要素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陆地边界划界中方案评价存在的层次性较差、详细程度不高、评价模型的针对性不强、赋权方式过于主观等突出问题,提出基于六角格的划界方案线资源分配评价方法。文中方法以六角格陆地边界环境模型为基础,包括资源分配定量评价和资源分配综合评价两部分。其中资源分配定量评价主要以统计图表的方式直观地展示出方案线两侧的资源分配结果;资源分配综合评价选取基于熵权_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能够定性得出多条方案线的优劣次序。通过实验,证明这两种方法有效可行,能够较好地解决陆地边界划界中方案线的评估问题,辅助决策者优选出最佳方案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