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山地区域正射影像制作中拉花变形区域人工查找效率低、自动查找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山地区域航空正射影像拉花变形自动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航空影像正射纠正模型将每个像素反算至原始影像位置,其次以每个像素为中心与周围像素进行比对判断拉花像素点,然后,对拉花像素区域进行图像腐蚀、膨胀与矢量化处理得到拉花区域的矢量边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自动检测出拉花变形区域边界,有助于提高正射影像制作与质检效率。  相似文献   

2.
在地形变化剧烈的正射影像中,受摄影时中心投影对影像获取的影响,数字微分纠正过程中部分成像信息不足的图像区域会出现被过度拉伸的现象,称之为拉花现象.基于此,深入分析了拉花现象的形成机理,提出了一种基于Z-Buffer的拉花区域检测方法.首先对拉花区域进行标记,再采用对向互补策略,基于相邻未拉花影像对该区域重新进行数字微分...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影像达到清晰、反差适中、色调或色彩均匀,以及无模糊、错位扭曲和拉花的效果,可通过Photoshop软件的图像处理工具来提高数字正射影像的色彩质量。简要介绍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制作流程,以及利用Photoshop软件中的常用影像处理工具进行图像处理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实景三维建模目前存在因影像缺失导致的部分地物模型变形、拉花及建筑物底部纹理模糊的问题。针对倾斜摄影测量和车载激光点云两种数据源在构建高质量、高精度的城市级三维模型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本文提出了利用TerraSolid软件将两者所获取的点云进行融合而后建模的主要技术流程和方法。结果表明,激光点云弥补了倾斜摄影测量盲区的几何结构,使三维模型地面更平整光滑,建筑物底部棱角、线条更加锐利清晰;将车载激光点云与倾斜摄影测量进行有机结合,可有效弥补采用单一数据源制作三维模型存在的缺陷,提高模型精细度。  相似文献   

5.
为了构建更加准确、精细的实景三维模型,解决单独依靠倾斜摄影手段构建三维模型时存在的拉花、破洞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综合倾斜摄影与近地面摄影相结合的三维模型建模方法,围绕城市街道创新设计分层次近景摄影,开展了对哈尔滨市中央大街的空中倾斜影像和近地面影像的外业采集工作,并利用Context Capture软件对空地影像进行融合...  相似文献   

6.
针对无人机常规倾斜影像建模过程中存在的拉花、空洞、地物悬浮等问题,提出了多分辨率倾斜影像融合GeoSLAM激光点云进行精细化建模的方法。该方法选用无人机和GeoSLAM激光扫描仪采集数据,将多分辨率倾斜影像匹配点云与激光点云进行拼接、点云配准、噪点过滤处理,通过重建大师软件完成倾斜影像和激光点云数据融合建模,并从模型精度、纹理结构上对融合建模模型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融合后的三维模型几何结构完整,细节纹理清晰,模型精细度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7.
目前各省、市正在加快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其中城市级实景三维建模相较于地形级,精度要求更高,展示内容更丰富,工作量更大。针对高低错落且结构复杂的建筑物场景,常用的提高无人机航线重叠度的方法,改进效果不明显,仍存在较多拉花变形区域,且会导致影像数量增加、飞行和建模过程更加耗时、生产成本增大的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无人机交叉环绕航线下的城市级实景三维建模方法,选取典型试验样区进行航摄建模试验,并与采用常规五向航线航摄的方法进行建模效率、质量、精度方面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交叉环绕航线航摄方法可大幅减少影像数量,节省空三计算和建模时间,提升整体建模效率;且在建筑物的门顶雨篷、玻璃窗户等难点区域,建模质量更好,整体精度更高,满足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8.
无人机影像的重叠度通常较大(60%~80%),对纠正后的正射影像进行拼接处理时,往往会产生很大的数据冗余。同时,影像越靠近边缘处变形越大,影响拼接精度。提出了一种顾及有效区域的Voronoi图的拼接线自动选取方法,基于整体构建拼接线网络,并根据影像有效区域优化拼接线,保证拼接的精度和效率。实验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9.
随着丰富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数据源的涌现,以其全天时、全天候的独特优势,为我国多云、多雾、多雨区域进行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源。本文以TerraSAR-X影像为研究对象,首先对SAR影像进行纠正,然后,通过对正射影像构造差异图,最后,结合人工解译,借助GIS手段进行变化信息提取。考虑到SAR独特的成像方式,由于叠掩现象导致纠正后正射影像存在拉花现象,有可能造成部分图斑遗漏。因此,在叠掩区域通过在SAR原始影像进行变化信息发现,从而对遗漏图斑进行补充。通过对比5 m分辨率光学影像监测结果进行精度评估,正确检出率达78%以上。本文通过试验TerraSAR-X影像在贵阳市监测新增建设用地的提取监测能力,为SAR数据在土地资源新增建设用地的变化监测应用进行了可行性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SAR影像多项式正射纠正方法与实验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提出了一种针对SAR影像的多项式正射纠正法———引入投影差改正的多项式纠正法,并对ERS 2、RADARSAT和机载SAR影像进行了实验。引起SAR影像变形的因素很多,其中多数变形可以通过多项式纠正方法得到改正;但是,因高差引起的变形很难通过一般的多项式纠正方法进行改正。在本文中,先根据斜距和侧视角改正高差引起的投影差,然后用一般多项式纠正的方法改正其他因素引起的变形;重采样时则恰好相反,先根据多项式参数求得未受高差影响的像点坐标,然后加上投影差,从而获得真实的像点坐标。与其他正射纠正的方法相比,本文的方法非常易于实现,而且能够达到相当高的精度。根据以上原理,设计了相应的软件,并对云南大理一幅Radarsat的山区影像进行了纠正实验,控制点精度为2 2个像素;而采用一般多项式,使用同样的控制点,对这幅影像进行纠正,只能达到44 4个像素。另外,使用ERS 2影像和机载SAR影像进行了相应试验,结果类似于Radarsat影像的纠正。因此,本文提出的方法是有效、可行的,能适应地形起伏较大地区的SAR影像的几何校正。  相似文献   

11.
利用卫星影像进行无地面控制点条件下测制1∶1万比例尺地形图时,在现有技术水平状态下,高程精度难以满足。本文基于二线阵卫星影像成像特点,提出将二线阵影像联合激光测距数据进行光束法平差的理论,建立联合光束法平差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激光测距数据参与二线阵影像光束法平差,能有效改善航线模型系统变形,并保持较小的上下视差,可满足卫星影像无地面控制点条件下高精度定位要求。  相似文献   

12.
针对海拔落差较大地区无人机影像匹配和空三加密精度较低的问题,在具备初始空三姿态参数和概略地面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顾及局部相对几何变形改正的影像匹配和空三逐步精化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立体像对相对倾斜和地形起伏引起的影像相对变形,在传统空三基础上引入顾及局部相对几何变形改正的单点精确匹配算法,使得影像匹配和定向相辅相成,从而提高了影像匹配和空三加密的精度和可靠性。实验分析证明,该算法能较好地改正影像相对几何变形,强化空三网型结构和进一步提高空三精度,适用于地形高差变化较大的低空无人机影像空中三角测量。在效率方面,由于借助概略地面模型进行预测,局部相对几何变形改正的影像范围相对有限,因此算法基本满足实际生产需求。若考虑到每个连接点使用的单点精确匹配具备很好的独立性,并行化算法将可以进一步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3.
在大比例尺正射影像纠正中,我们常常会发现纠正后的影像出现变形,本文就这一问题详细介绍几种处理影像变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3维激光影像扫描技术的整体变形监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3维激光影像扫描仪测绘成果的误差成因、误差影响方式进行分析,论述3维激光影像扫描技术在变形监测领域内应用的可行性、技术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基于3维激光影像扫描技术的整体变形监测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15.
地形因素对航空面阵CCD影像的影响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形因素,包括地面起伏和地球曲率,是造成航空数字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以中国科学院遥感所自行研发的多模态航空CCD相机系统为对象,结合其成像模式和几何形态,分析了地形因素给影像带来的变形,推导出航空面阵CCD影像变形的一般公式,并通过概算进行了定量评价,得出了对于航空面阵CCD影像,要想得到高精度的几何处理,必须改正地球曲率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现有国产环境卫星光学影像标准数据产品为二级影像,采用系统几何纠正的方法生成,未消除地形起伏引起的影像变形;而这种二级影像产品不包含严格成像模型信息,对地形起伏较大的区域,难以采用现有纠正方法可靠地进行几何精纠正。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观测角信息的几何纠正方法。采用标准影像产品附带的观测角数据恢复影像光束,建立近似成像几何模型,使该卫星光学影像标准数据产品可按正射纠正的方式进行几何精纠正,从而有效消除地形起伏的影响。实验表明,方法相对于现有精纠正方法,提高了中等空间分辨率卫星影像几何纠正的精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山体滑坡对人类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准确识别滑坡变形对预防滑坡灾害具有重要意义。利用SBAS-InSAR技术可以进行空间连续地表变形监测,但无法精确获取滑坡边界的变化。为了综合监测滑坡,本文首先采用SBAS-InSAR技术与无人机影像结合的滑坡变形监测方法,利用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24日,共计80幅升轨Sentinel-1A SAR影像,进行了VV极化和VH极化数据处理;然后通过SBAS-InSAR技术获取滑坡区地表雷达视线(LOS)方向变形速率,选取了若干变形点进行滑坡体变形时序分析;最后采用无人机获取滑坡影像并提取滑坡边界,分析了滑坡边界的变形。试验结果表明,利用SBAS-InSAR技术获取的滑坡变形和无人机获取的滑坡变形趋势基本吻合,通过该方法可以获取滑坡的综合变形情况,对滑坡活动性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匹配支持度数学模型,该模型使影像匹配的稳健性得到增强。首先,利用Harris算子在影像上提取特征点,根据相关系数建立特征点的候选匹配对应关系;然后,根据影像的长度变形、方向变形、灰度变形及双向一致性条件,计算匹配支持度;最后,根据双向一致性较强条件的松弛迭代法,消除候选匹配的模糊性。实践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建立一一对应且稳健性较强的匹配结果。  相似文献   

19.
针对月面巡视探测器远离着陆器后的高精度定位需求,提出了基于单摄站全景影像的定位方法。采用已获取的空间高分辨率影像提取控制点,并在单摄站的全景影像中提取相对应的控制点,通过空间交会方法完成巡视探测器的高精度定位。实验表明:提出的方法有效的减小了影像拼接时的变形,且具有稳定的定位能力和较好的定位精度,在实验的10个摄站中平均定位精度可以达到1.141m,最大定位误差为2.571m,完全能够满足巡视探测器远距离定位指标。  相似文献   

20.
卫星遥感数字产品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遥感影像的纠正、融合、颜色调整等生产环节,从几何质量、构像质量两个方面多个视角,设计几何定位精度、长度变形精度以及角度变形精度三个指标综合反映影像几何质量,从新信息的摄入、原始有用信息的继承和改进的角度,构建典型指标信息熵、平均梯度、空间相关系数和光谱相关系数来综合反映影像构像质量,为遥感影像的生产环节提供监控手段,从而保障为经济社会服务提供质量稳定的影像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