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于缺乏系统性的基础理论支撑,目前国内外尚无专业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综合应用系统,而远洋航海、战略支撑点建设、海洋工程设计、海洋资源开发、防灾减灾等对这方面的需求尤为迫切。文章首先探析"海上丝路"综合应用平台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规划构建涵盖海洋环境、资源、人文、地理、经济、法律案例的综合性"海上丝路"大数据,为国内和国际同行的"海上丝路"研究提供数据基础;进一步以海洋大数据为支撑,融入团队前期系列研究成果,规划构建贴近实用、查询便捷、理论体系完善的"海上丝路"综合应用平台,增强我国的海洋建设能力、海权维护能力、对南海局势的掌控能力,落实国家战略,切实呼应党中央提出的加强"一带一路"学术研究、理论支撑、话语体系的建设要求,为迈向深蓝提供科技支撑、辅助决策,助力人类社会的繁荣进步。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海洋数据快速积累,海洋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海洋大数据即是在当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数据技术在海洋领域的科学实践,具有大体量(Volume)、多样性(Variety)、快速流转(Velocity)和高价值(Value)的"4V"特征,是在大数据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下的价值实现,也是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开发海洋资源、拉动海洋经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基础。本文讨论了海洋大数据的内涵和外延,从数据特征、数据种类的角度对海洋大数据进行了全面的定义;并详细介绍了海洋大数据的应用领域;进一步阐述了海洋大数据平台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及其在海洋大数据服务平台实例中的应用;从数据共享、数据管理和数据安全的角度,探讨了海洋大数据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最后对未来海洋大数据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为满足我国极地事务职能部门信息应用的更高要求,本文提出了基于应用集成框架、GIS、三维可视化等多种信息技术,建立极地综合管理与应用服务平台的建设思路。通过整合现有的极地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开发极地考察活动管理、项目管理、能力建设、政策研究以及信息服务等功能,为极地考察业务提供统一管理和信息服务的综合性平台。  相似文献   

4.
港口地理信息共享平台作为现代港口发展的最前沿趋势,是全面提高港口数字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的重要工作。本文以WebGIS和Flex为技术支撑,整合日照港基础地理信息及关联的各类业务数据信息,构建日照港地理信息共享平台,提供统一利用的个性化功能模块,为各业务部门的分散数据建立统一的标准,实现跨部门、跨平台的空间信息共享与交换,推动各类空间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为港口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5.
极地科学数据作为极地科学考察活动所产生的原始性、基础性数据及其实验分析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我国极地科学考察和研究持续开展了20多年,采集了大量极地科学数据,这些数据是国家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的,是我国极地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海洋世界》2011,(1):16-16
我国极地科学考察和研究持续开展了20多年,采集了大量极地科学数据,这些数据是国家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的,是我国极地研究的基础,得来不易、非常宝贵,有必要进行科学管理、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但是,这些数据正面临着保存不善、管理缺失甚至流失等问题,更谈不上充分利用,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7.
“智慧胶州湾”是以服务胶州湾综合整治修复为目标,以信息化应用为手段,以信息采集、传输网络和大数据为基础,以物联网、智能化和移动互联技术为核心的海洋综合管理平台。通过搭建胶州湾基础数据服务平台,可基本实现海洋数据监测采集设备、数据传输网络以及数据计算和存储设施的虚拟化和资源池化,为智慧胶州湾综合管理平台及其应用提供大数据支撑,推进业务和数据的协同与共享。平台主要包括海洋环境立体实时在线监测系统、海洋智慧分析评价系统、海洋保护与管理信息系统、海洋功能区管控信息系统、海洋经济管理系统和虚拟胶州湾系统。通过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可掌握胶州湾海洋生态环境状况、保障胶州湾生态环境安全以及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8.
张力腿平台及其基础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海洋工程油气开发逐步向深海域进军,资料表明21世纪深海的石渍、天然气将是主要能源这一。目前主要的深海石油平台形式是张力腿平台,其结构一般由平台本体、张力腿系统和基础系统三部分组成。基础部分不但承受着结构上部及海底的各种载荷,而且为结构提供必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本文通过对当今世界已建成投产的9座深海张力腿平台及其基础形式进行分析,剖析它们的基础设计思想,为我国深海张力腿平台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滩海桶形基础平台整体模态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桶形基础平台是一种新型的海洋结构,由于其基础形式的特殊性目前还没有可行的结构计算方法。文章利用MARC程序作为平台,建立了滩海桶形基础平台整体模态计算的有限元离散模型,并对我国第一座桶形基础平台进行了前20阶模态分析,得到了一些很有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海上平台桶形基础模型负压沉贯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上平台桶形基础是一种新型海洋石油开发技术,其特点是利用负压将桶形基础贯入海底。本文介绍了单模型和四桶模型平台负压沉贯试验数据处理方法,对负压作用下桶形基础的沉贯过程进行了分析,探索出桶形基础平台机理现场条件下的沉贯方法。  相似文献   

11.
桶形基础平台沉浮过程的建模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实现桶形基础平台的平稳下沉和上浮,首先将平台沉浮过程的运动分解为纵向运动和横向运动,并建立了二者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桶形基础平台平稳沉浮的控制策略和算法,通过模型试验验证了这一控制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海洋信息化的发展,海洋空间地理信息在海洋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基于海洋空间地理信息的系统集成和专题应用日益普遍。基于ArcGIS平台制作发布矢量基础地理底图、地形基础地理底图和遥感影像基础地理底图等多种类型的海洋空间地理信息数据服务。基于SmartEarth平台制作发布海洋三维球体服务,将多比例尺海洋空间地理信息数据服务化并共享应用。应用ESB总线技术、Portal技术、多源栅格数据分布集成技术构建海洋地图服务平台,实现数据的二三维可视化展示、空间查询分析、空间处理分析、在线专题制图、地图服务生产、个性化API调用等功能,提高海洋空间地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桶形基础平台负压沉贯数据分析处理系统的组成及数据分析处理方法。该数据分析处理系统是为保证海上桶形基础平台现场施工能顺利沉贯到位而研制,可对海上平台现场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对沉贯数据进行快速分析、处理,并根据桶形基础平台状态对负压沉贯过程进行智能控制。  相似文献   

14.
<正>极地科学数据作为极地科学考察活动所产生的原始性、基础性数据及其实验分析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我国极地科学考察和研究持续开展了20多年,采集了大量极地科学数据,这些数据是国家花费大量的  相似文献   

15.
海洋三维温盐流数值模拟研究的有关进展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海洋三维温盐流数值模拟使用的海洋模式和数据同化方法、在中尺度数值预报和再分析中的应用,以及所需支撑条件三方面,简述了国内外研究有关进展和问题。表述了开展大范围分辨中尺度乃至次中尺度涡的高分辨率海洋三维温盐流数值模拟正在研究的有关问题,扼要说明提供相匹配的高性能计算机模拟平台的必要性。初步探讨制约该研究快速发展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海上平台桶形基础负压沉贯技术的模拟试验研究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亭健  王泉 《海岸工程》1999,18(1):67-68
对海上平台桶形基础负压沉贯技术的模拟试验研究提出了初步方案,可作为本单位此项技术训端性研究工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桶形基础负压沉贯在海上试验的方案,方法和过程,以及各种试验数据的取得方法,对桶型基础平台的现场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海岸带及近海多源数据空间组合和运行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杜云艳  杨晓梅  王敬贵 《海洋学报》2003,25(5):38-48,57
基于来自空间和常规的海岸带及近海多源信息,旨在满足国家空间数据基础建设和应用的迫切需求,在对诸多信息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海岸带科学数据平台概念模型,并在此概念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具体的逻辑结构、遥感影像数据的ARCSDE存储、遥感数据的元数据存储等模型设计.同时阐述了多源数据空间组合的复杂技术及其关键意义,一俟由此实现海岸带及近海数据库建立和系统业务化运行,便可更加有效地为海岸带及近海调查、研究、开发应用和管理提供智能化信息分析的平台和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19.
基于黏聚单元法的抗冰海洋平台与层冰相互作用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商业有限元软件LS-DYNA采用黏聚单元法模拟层冰的断裂问题,在IIHR冰池模型试验相同缩尺比参数下对KULLUK抗冰平台受到的冰力进行数值计算,探究冰厚与冰速等冰况参数对平台冰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极地作业平台主要遭遇北极海域冰况范围下,相同冰厚情况时冰速变化对倒锥形结构平台的横向冰力影响不大,而同冰速时冰力随着冰厚的增加接近线性增加。同时将计算所得结果与同条件下IIHR冰池模型试验数据、ARCTEC、ACL非冻结模型冰试验数据、实船数据和通过ISO19906规范中提供的针对大锥面结构受到层冰冰力的经验公式计算所得数据等进行了对比,验证了选用冰参数的可靠性以及该数值模型在模拟大尺度宽锥形平台遭受层冰作用问题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进行了桶形基础负压沉贯的室内试验、中间试验和现场沉贯。对负压沉贯的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结合CB20B桶形基础计量平台的现场测试数据,研究了负压对桶形基础沉贯阻力的影响及土壤特性的影响,同时对负压、沉南深度、沉贯速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计算沉贯阻力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