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锡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远景区划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收集整理近年来全国锡矿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概括地论述了我国锡矿的成矿地质特征:一是成矿时代的多期性,我国锡矿在成矿时代上的演化规律与世界锡矿趋于一致,即随着时代的渐新,锡的矿化强度增强,锡的堆积量增大,至燕山晚期,锡矿化达到了最大程度的富集;二是区域控矿构造的活动性;三是多数矿床与陆壳改造型花岗岩类的活动有关,这类岩体是富硅、铅过饱和、富钾、贫钙镁,富含矿化剂及挥发分的中、浅成小岩体;四是有多种多样的矿床类型;五是具有明显的层控性,我国锡矿主要产出在前寒武纪、寒武纪、泥盆纪、三迭纪、侏罗——白垩纪五个层位,其中以三迭纪和泥盆纪的含矿层位为最主要。本文将我国锡矿划分为三个成矿区,下分八个成矿带,指出我国锡矿地质工作的重点仍应放在华南锡矿带及藏南——三江锡矿带,但对一些新区的找矿工作应予加强,尤其是对川滇带、吉黑带、大兴安岭带及秦岭带。  相似文献   

2.
徐义洪 《江苏地质》2018,42(2):235-241
粤北地区锡矿主要有石英脉带型锡矿、矽卡岩型锡矿、矽卡岩-破碎带复合型锡矿、脉状锡铅锌多金属矿、花岗岩风化壳型锡矿、云英岩型锡矿和砂锡矿等类型。根据区域成矿地质和物化探异常等特征,认为粤北地区石英脉型锡矿与矽卡岩-破碎带复合型锡矿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前者可作为今后该区域锡矿的主要找矿类型。根据区域成矿地质特征划分为5个找矿远景区,即锯板坑—瑶岭找矿远景区、杉木洞—禾尚田找矿远景区、大东山找矿远景区、岭脚找矿远景区、谢家山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3.
云南锡矿的分布与地质简述(图1、图2) 云南为著名的环太平洋锡矿带、马来亚一地中海锡矿带和川滇锡矿带交汇延伸的地区.环太平洋与马来亚-地中海两锡矿带齐眉,绵延万里,处于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接壤地带的北侧,是世界上最大的锡成矿区. 本省的锡矿床和矿点共计44处,其中特大型矿床(>20万吨)3处,大型6处,中型5处,矿点21处,锡异常81处.它们成带集中产出,分布于矿带中的矿床、矿点和异  相似文献   

4.
东南亚中南半岛位于特提斯成矿域和西环太平洋成矿域的相交地带,在印支—喜山期发生了多期次俯冲、碰撞造山成矿作用,发育多个与中酸性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的锡(钨)岩浆热液成矿系统,形成了世界著名的东南亚中南半岛锡矿带。研究区自西向东依次可划分为抹谷—毛淡棉—德林达依—普吉锡矿带、景栋—清莱—清迈锡矿带和越北—长山—昆嵩—大叻锡矿带三大锡矿带及7个锡矿亚带,锡矿化花岗岩多为高度分异演化的重熔型铝过饱和花岗岩类,具有多硅、富碱、多挥发分、高钾、87Sr/86Sr初始比值高、Rb/Sr值高、相对明显富集Be、Bi、Cu、Mo、Pb、Sn、Y、Zn等元素的特点。锡矿体主要分布于S型花岗岩与围岩的内、外接触带。锡矿床成矿类型主要有热液脉型、矽卡岩型、锡石—硫化物型、云英岩型、伟晶岩—细晶岩型等。从海西晚期到喜山早期都有锡的成矿事件发生,以燕山期锡成矿作用为主,成矿构造环境主要为岛弧环境和大陆边缘碰撞造山环境。  相似文献   

5.
张忠伟 《广西地质》2009,(11):24-26
文章介绍了东南亚巨型锡矿带的地质特征和典型矿床。该矿带普遍锡钨共生或伴生,原生锡矿的勘查、开发、研究程度一般比较低,因此为我国与东南亚各国合作勘查开发锡矿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6.
腾冲锡矿带是滇西锡矿带的一部分。位于高黎贡山一腾冲褶皱带,是东南亚锡矿带的西支北延部分。该区通过近几年来的地质普查工作,发现了大量的锡矿线索,初步评价出5个中型矿。工作成果表明,本区是一个颇具远景的锡矿带。现就本区的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作一概述,不妥之处,望指正。  相似文献   

7.
骑田岭岩体成岩与成矿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湘南骑田岭岩体主要由两阶段侵位所形成,早阶段侵位花岗岩组成骑田岭岩体的主体。年代学资料表明:骑田岭岩体早阶段花岗岩时代为155~160Ma,晚阶段花岗岩时代145Ma±,云英岩型锡矿床及新田岭钨矿的矿化时代为156~160Ma,破碎带矽卡岩型和破碎带蚀变花岗岩型锡矿床的矿化时代为137±5Ma、133±15Ma。地质特征表明新田岭钨矿和云英岩型锡矿与早阶段主体花岗岩侵位密切相关,而破碎带矽卡岩型和破碎带蚀变花岗岩型锡矿床尽管产于主体花岗岩中,但锡矿化作用却为晚阶段花岗岩浆侵位时的气水热液沿断裂破碎带蚀变所形成。据上述,骑田岭岩体早阶段主体花岗岩侵位时形成了云英岩型锡矿床和矽卡岩型钨矿床,而晚阶段花岗岩侵位时形成了破碎带矽卡岩型和破碎带蚀变花岗岩型锡矿床。  相似文献   

8.
湘南地区锡矿床类型及成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湘南地区可以划分为三个构造单元:加里东早期后隆起带,海西—印支期坳陷带及两者之间的过渡带。 2.产于隆起带的锡矿床是花岗岩型、云英岩型及石英脉型矿床。产于坳陷带的锡矿床是锡石硫化物型、矽卡岩型及大理岩型矿床, 产于过渡带的锡矿床是斑岩—云英岩(?)型矿床 3.湘南地区(?)矿床与燕山期花岗岩存在着成因联系。成矿母岩是壳源型岩浆花岗岩类。花岗岩的地质地球化学及其分异演化特征对锡矿成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滇东南锡矿时空分布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世瑜 《地质科学》1990,(2):137-148
滇东南锡矿带是燕山构造-岩浆旋回为主体形成的构造-岩浆-锡矿带。通过滇东南锡矿带矿床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揭示了锡矿分布模式。结合锡矿床产出地质环境、矿物共生组合、矿床特征、锡的赋存状态及其他有关资料,拟建了以花岗岩作用为成矿根本因素的“岩、位、带、层”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0.
粤北地区钨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粤北地区钨锡矿床成因类型有三大类,工业类型主要有八种.石英脉型钨锡矿是目前最主要的工业类型,此类矿床不仅可在浅变质碎屑岩、花岗岩中以“五层楼”式产出,而且也可在碳酸盐岩中以“五层楼”式产出.钨锡成矿时期在中侏罗世晚期到早白垩世,晚侏罗世是矿床形成集中期.钨锡矿床沿岩浆岩带分布,均与岩浆作用有关.钨锡矿田沿岩浆岩带分布于...  相似文献   

11.
云南锡矿带之划分及其区域成矿地质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我国采锡,以云南历史最久;但云南产锡,长期限于个旧。个旧锡矿之储量及产量,在国内名列前茅。五十年代,个旧之东的文山和都龙发现钨锡矿床,从而扩大了个旧锡矿之含义;并与广西的锡矿一起,构成东西向锡矿带。六十年代初,通过区域地质调查,首先在永仁平地发现晋宁期的古老锡矿床。其后,经研究东南亚锡矿带并与滇西地区作对比,又发现了云龙锡矿,从而开拓了在云南寻探和开发锡矿的前景。但锡矿普查工作由于“文革”而有所间断,1976年以后才逐渐开展。1979年笔者编制云南矿产首轮区划中,初步总结了云南锡矿之区域地质特征,并初步划分了锡矿带,这是对云南锡矿进一步普查提供了区域地质依  相似文献   

12.
九毛锡矿位于环太平洋锡矿成矿带的西段,江南古陆的西南缘桂北隆起带之南端。元宝山花岗岩岩体由东接触带向外分为51号、52号及53号3个矿带,九毛锡矿主要位于53号矿带中。通过对该矿控矿因素和矿床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矿床产于花岗岩外接触带的片岩和基-超基性岩体的接触带中,受地层、岩性、断裂构造等多种因素控制,属岩浆期后高中温热液锡铜多金属矿床。矿床成矿规律分析表明,九毛锡矿深部及外围找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3.
湘南骑田岭锡矿成矿规律探讨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骑田岭地区位于炎陵-郴州-蓝山北东向基底构造岩浆岩带中部,是南岭中段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查明111—333锡资源量101.3×104t,近期又发现了具超大型找矿前景的芙蓉锡矿田。锡矿类型可分为气化高温热液型锡矿、高—中温热液型锡矿、次火山热液型锡矿及冲积型砂锡矿四大类7个亚类,构成了一个较完整的成矿系列。各类锡矿是多次构造-岩浆活动综合作用的产物,燕山早期晚阶段及燕山晚期早阶段是主成矿期。特殊的地质构造背景造就了区内锡矿“带状分布、成群产出、等距展布”的空间分布规律,也展示了巨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4.
云龙锡矿带为滇泰锡矿带的北延部分,它处于三江印支—早燕山褶皱系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中—晚燕山褶皱系的分界线上,划分两个构造单元的怒江、澜沧江深断裂是一个印支旋回以来强烈活动的多旋回构造岩浆带和变质带。锡矿带北起泸水县志本山,南至保山县中和光山,长约30余公里,宽5—15公里。该矿带经历了多期次的升降运动,自加里东运动以后长期隆起,隆起边缘大断裂多幕次活动,构造活动频繁。在后期的改造活动中,特別是印支  相似文献   

15.
越城岭地区属于桂东北钨锡矿集区,共有30多处钨锡矿床点分布。钨锡矿化类型主要有矽卡岩-角岩型、矽卡岩型及石英脉型三类,矽卡岩-角岩型白钨矿为本区最重要的矿化类型。矿化主要赋存于寒武系清溪组中,钙质碎屑岩主要形成矽卡岩-角岩型似层状矿,碳酸盐岩中主要形成矽卡岩型矿,碎屑岩和花岗岩主要形成石英脉型钨锡矿。钨锡矿化主要分布于岩体与地层的接触带、岩体内和近岩体的地层中,加里东期花岗岩(越城岭岩基)W成矿元素初步富集,燕山早期岩株富W、Sn,为本区主要成矿物质来源处。矿床点主要沿越城岭东侧龙水—会龙铺弧形构造分布,矿脉多赋存于NNE向破碎裂隙带,NWW向及EW向张性、张扭性裂隙、层间破碎带。  相似文献   

16.
李聪  梁婷  陈永康  丁亮 《地质与资源》2019,28(6):526-534
锡矿是青海省找矿潜力较大的有色金属矿之一.青海锡矿成矿时代分布较为集中,主要为印支期和海西期.锡矿床与锡矿点主要分布于东昆仑成矿带,成因类型主要为夕卡岩型.结合前人研究与地质资料介绍了青海地区锡矿的成矿地质背景、资源概况、矿床成因类型、控矿因素、成矿时代以及锡矿成矿带的划分,总结了青海锡矿的成矿特征及成矿规律,并对青海锡矿下一步找矿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云龙锡矿带锡矿床有花岗岩成矿与混合岩成矿两种不同的观点,笔者参与了1:5万地质填图后认为是花岗岩成矿。华力西晚期花岗岩沿断裂带侵入的特征清楚,明显区别于崇山群深变质的片麻岩与混合岩。锡矿床产于含锡黑云母花岗岩体的边部、顶部、上盘内外接触带以及邻近的花岗岩脉中。系花岗岩浆所携带的含锡热液沿着花岗岩体内的冷凝张裂隙及围岩的裂隙、层理发育而成矿。  相似文献   

18.
以地质构造特征和锡矿的富集规律为依据,对湘南地区内生锡矿的构造-地球化学类型进行了研究和划分.认为湘南内生锡矿主要形成于燕山期,属于造山带型中酸性-酸性岩浆成矿建造,其成矿构造-地球化学类型为陆内板块拼贴带亲氧型、亲铁-亲硫型和走滑断裂带亲硫-亲氧型.  相似文献   

19.
广东长埔—吉水门锡矿带内的锡矿床(点)几乎毫无例外地赋存于下侏罗统金鸡群第二亚群中,锡矿带的展布格局和矿体的形态、产状等特征说明,锡矿受地层层位控制。锡矿带受莲花山断裂带的次一级断裂制约,矿床、矿体主要产于NE-NEE向层间滑动断裂及其派生裂隙中,锡矿具有构造定位的特征。矿床一般经历了早、晚两个成矿期,第一成矿期发生于晚侏罗世火山作用之前,第二成矿期形成于晚侏罗世末期至早白垩世。成矿物质是多来源的,但主要来自地层。金鸡群地层富含锡等成矿组分,是重要的矿源层。成矿溶液以变质水为主,并有大气降水混入。锡矿床属沉积-变成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20.
中国锡矿成矿规律概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锡矿资源丰富,矿床类型比较齐全。在锡矿资源储量中占有较大比重的主要是锡石—硫化物型、矽卡岩型和石英脉型;从开采和利用角度来说,最为重要的是锡石—硫化物型和石英脉型。锡石—硫化物型主要集中在桂北、滇东等地,矽卡岩型集中分布在南岭中段湘南等矿集区、石英脉型则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的闽西、赣中、粤北、湘南等地;成矿时代以中生代最为重要;成矿大地构造背景以造山运动之后的大陆环境为主,构造变动剧烈,深大断裂纵横交错,岩浆活动频繁,特别是与锡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的中生代花岗岩类非常发育,最具特色。本次在对全国873处锡矿矿产地资料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深入总结了全国锡矿的成矿规律,厘定出20个以锡为主或锡较为重要的矿床成矿系列,认为锡石—硫化物型、矽卡岩(—云英岩型)、石英脉型和岩体型4类锡矿类型,应该作为重点预测类型,并划分出44个成锡带,提出了19个重要工作部署区,并编制了中国成锡带图、中国锡矿成矿规律图等系列图件,为潜力评价预测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