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前汛期(4~6月),我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9℃,降水量较常年偏多13.2%。前汛期主要气候特点表现在:4月降水异常偏多71.4%,5月下旬至6月中旬的龙舟水明显偏少,强对流天气频发,热带气旋影响偏早、总体灾情轻。大气环流仍然表现为对前期结束的拉尼娜事件的滞后响应,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偏弱、面积偏小、西伸脊点偏东,有利于北方弱冷空气南下与异常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在华南地区汇合,是前汛期内降水偏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今年夏季(6—8月)我省的天气特点是:前期(6月—7月上旬)降水偏多,大部分地区气温接近常年,伏天(7月中旬—8月中旬)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气温正常或稍偏高。辽南地区降水异常偏少,局部地区旱情严重,发生秋吊;后期(8月下旬)气温偏高,8月28—29日的大到暴雨使我省大部分地区旬降水偏多,辽南的旱情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3.
饶晓琴  马学款  黄威 《气象》2015,41(3):380-387
2014年12月大气环流特征如下:北半球极涡异常偏强,欧亚中高纬环流呈两槽一脊型,东亚大槽偏强,冷空气活跃;南支槽位于70°E附近,较常年同期明显偏西,不利于水汽向我国中东部地区输送;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同期偏强,位置偏西、偏北。12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7.9 mm,比常年同期(10.5 mm)偏少24.8%,其中华北、黄淮、江淮、江汉等地偏少8成以上。全国平均气温为-3.4℃,较常年同期(-3.2℃)偏低0.2℃;月内气温变化显著,呈“前冷后暖”的特点,上、中旬的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0℃,下旬转为偏高1.1℃。月内,我国出现了5次明显的冷空气过程和4次雾霾过程以及1次大范围的降水过程。北方多地出现极端日降温事件,东北局地遭受雪灾;下旬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性的雾霾天气。  相似文献   

4.
李峰  孙兴池 《山东气象》2000,20(2):56-58
1 天气概述2 0 0 0年春季 (3~ 5月 )我省的天气气候特点为 :气温偏高 ,降水明显偏少。春季 ,全省平均气温为 1 4 3℃ ,较常年偏高 1 5℃。季内除5月中旬温度较常年偏低 1 2℃外 ,其余各旬均较常年偏高。尤其入春以来 ,回暖迅速 ,3月下旬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 3 4℃。季平均降水量为 5 2 7mm ,较常年偏少43 % ,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前期、中期降水稀少 ,干旱十分严重 ,后期降水虽增多 ,旱情仍然严重。春季我省总降水量分布如图 1。 75mm以上的降水区主要分布在日照、莱芜、淄博南部 ,临沂、潍坊和青岛三市部分县 ,其中日照、泰山、…  相似文献   

5.
我省自入春以来至5月上旬,持续高温少雨,全省出现大面积的干旱。5月中旬至6月上旬,全省转入低温多雨,旱情得以解除。但自6月中旬至7月末,全省又出现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形成了异常的干旱灾害,全省受灾面积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受灾程度之严重,为建国以来所罕见。本文分析了1997年6月中旬~7月下旬的气候概况、气候特点、干旱严重程度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16月中旬~7月下旬的气候概况1.1气温6月中旬~7月下旬,全省平均气温为24.2℃,比常年高3.l℃。从全省分布看,白城地区、松原地区、四平地区大部和农安、辽源为25.0~26.2℃…  相似文献   

6.
入冬以来,由于影响我省的冷空气势力弱,各地、市出现了气温高,冻土深度浅,降水少,积雪薄等天气。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阶段性变化明显。气温高,持续时间长,分布范围广,为建国以来的第一位,也是自1986年以来,我省连续出现的第9个暖冬。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正常偏高,其中东北、华北、新疆大部及我国东部沿海等地区气温高10℃以上,东北北部及新疆北部的部分地区气温高达4~50℃。亚洲中、高纬度地区也是暖冬,因此。我省冬季温度高,只是亚洲冬季高温区的一部分。本文从冬季大气环流分布特征上.简要的探讨了冬季异常高温天气的成因及其对国民经济有关部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2003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异常高温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3年我国和世界范围内,部分地区出现了盛夏异常高温天气。本文主要从环流特征和南京近百年气温资料,以江苏为主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的异常高温成因,作了天气和气候的分析。经研究分析,造成2003年异常高温时段的副热带高压形势是符合历史同期出现高温天气的环流特征的。唯2003年高温时段的副热带高压的强度较历史同期显著偏强。从气候方面分析,2003年盛夏南京地区出现的高温天气仍未突破近百年来出现高温年的历史纪录。就南京地区而言,无论是7月下旬~8月上旬的持续高温,还是8月中旬紧接而来的低温冷夏天气,都显示出大气环流的演变特征和历史同期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8.
1前言2001年夏季我省的天气气候较为异常 ,夏季平均气温特高 ,降水虽稍少 ,但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本文简要分析了夏季的天气特点及其对国民经济、人民生产、生活方面的影响 ,并分析了夏季天气的环流成因。2夏季天气特点2.1建国以来第4位暖夏年2001年夏季我省的平均气温为22.6℃,较常年高1.3℃ ,为建国以来同期第4位高温年。各地、市的平均气温与常年同期相比 ,白城高2.0℃ ,通化、延边都高0.9℃ ,其它地、市高1.1~1.7℃。除延边为偏高外 ,其它地、市都为特高 ,其中白城为建国以来同期第1位高温年 ,松原…  相似文献   

9.
帅世殊 《贵州气象》1998,22(5):41-44
1气候特征1998年春季(3~5月)主要气候特征为:气温变幅较大,特别是3月中旬至3月下旬温度变化剧烈,与常年比较季平均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多阴雨;春旱和冰雹严重。3月省内主要以阴雨天气为主,气温偏低,降水偏少;4~5月主要是干暖天气,气温偏高,降水偏少。2主要气象要素分布2.1气温2.1.1季平均温度今春省之南部和东南部边缘、乌江下游及赤水河流域季平均气温在18.0℃以上,其中以册亨21.3℃为最高;省之西部及开阳在15.0℃以下,以威宁13.2℃为最低;省内其余地区在15.0~18.0℃之间。与常年相比,除赤水偏高2.2℃、习水…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51-2018年大连地区7个站的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2018年7-8月220个自动站的降水资料及1948-2018年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盛夏大连地区极端高温干旱天气过程的基本特征及大气环流异常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连地区各站的高温日数和高温持续日数均列历史首位,持续无降水日数远超历史同期纪录,降水较常年偏少7-8成。大连地区上空受正压结构的异常反气旋性环流控制,并叠加欧亚(EU)遥相关型,同时,东亚沿岸由南至北为"负-正-负"的高度距平分布,呈"东亚-太平洋型"遥相关负位相的特征,对流层低层菲律宾附近至日本以南地区维持异常的气旋式环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西偏北,与异常偏东偏北的南亚高压相向运动,强度同步发展加强并叠加在大连地区上空,引起整层大气增温。高空西风急流异常偏北,冷空气活动偏北不易南下。在副热带和东亚中高纬大气环流的这种配置下,大连地区上空受异常反气旋控制,在其南侧存在一个气旋性环流,阻挡暖湿气流向大连地区输送,加之异常辐散下沉运动影响,不利于形成降水。  相似文献   

11.
2017年7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霍达  孙军  储文宗 《气象》2017,43(10):1302-1308
2017年7月大气环流特征为,极涡呈偶极型分布,主体强度较常年偏强;中高纬环流呈5波型分布,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整体位置偏北,脊线持续北抬。7月我国平均气温为23.2℃,较常年同期(21.9℃)偏高1.3℃。全国平均降水量112.5 mm,较常年同期(120.6 mm)偏少6.7%,东北地区西部、江南地区东北部、江淮地区西南部和新疆北部等地降水偏少显著。强降水天气主要出现在东北地区和南方,7月我国出现9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7月13—14日降水过程多方面突破历史极值。7月西北太平洋地区有8个台风生成,其中7个台风活跃,3个台风登陆我国,数量较历史同期明显偏多;台风生成个数与1994、1967和1971年并列为历史同期最多。内蒙古东部出现气象干旱,江淮江汉伏旱发展。中东部地区和新疆持续高温天气,最长持续天数为20 d,1884站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高温极值为49℃,发生在吐鲁番站。  相似文献   

12.
继6~8月两次洪涝之后,今年第四季度我省天气继续异常,11~12月气温偏高,11月更甚。10~11月干旱,12月则暴雨频频。110~11月全省少雨,11~12月气温偏高10~11月,全省降水偏少,两个月的降水量大部分市、县仅十几至几十毫米,部分市、县滴雨未下,灌溉条件差的山区出现了旱情.10月上旬,除西北部地区有15~20毫米降水外,其余地区基本无雨,与历年同期旬雨量相比,西北部偏多1~3成,其余地区偏少9成以上。中旬除西南部偏多3成到1借外,其余地区偏少4~9成。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全省无雨。11月下旬除西北部有5~10毫米降水外,其余…  相似文献   

13.
2006年夏季西南地区东部特大干旱及其大气环流异常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李永华  徐海明  刘德 《气象学报》2009,67(1):122-132
利用1959-2006年西南地区东部20个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环流特征量资料,分析了2006年夏季西南地区东部特大干旱的时空分布及其同期大气环流的异常特征.结果表明,2006年夏季西南地Ⅸ东部少雨时段从6月中旬初开始一直持续到9月上旬中后期,达80多天,其中7月下旬中期到9月上旬中期降水尤其稀少.西南地区东部区域6、7、8月及整个夏季(6-8月)降水都偏少,降水指数显示2006年是西南地区东部1959年以来夏季降水最少的年份.2006年夏季西南地区特大干旱与大气环流异常有很大的关系,中高纬度环流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风带环流、南亚岛压、低层流场、水汽输送以及垂直运动等都持续异常.西太平洋副高异常偏北且偏西和副高异常偏弱且偏东时,两南地区东部都日,能出现严重干旱,2006年夏季属于副高控制性高温伏旱.西太平洋副高偏强偏北偏西,同时伴随南亚高压偏强偏东,西南地区东部在副高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同时也抑制了向该地的水汽输送,再加上西风带环流以及中高纬环流配置不利于冷空气南下,因而2006夏季西南地区东部少雨干旱.青藏高原热源偏弱,菲律宾附近地区对流非常活跃,是引起2006年夏季西太平洋副商偏强偏北偏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2009年盛夏湖南持续高温干旱及同期大气环流异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湖南省97个台站降水、气温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9年8月湖南持续高温干旱的时空分布及同期大气环流的异常特征。结果表明:高温时段从8月中旬初开始一直持续到下旬后期,其中8月中旬到下旬高温范围和持续时间大部分地区为1959年以来最严重的时段。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偏大、强度偏强、西伸脊点偏西,湖南地区在副高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是引起持续高温干旱的直接原因。从南海到湖南地区存在经向水汽输送的负异常中心,这种水汽输送形势有利于持续高温干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13年12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梦瑶  何立富 《气象》2014,40(3):381-388
2013年12月大气环流主要特征是:极涡呈偶极性分布,中心气压均较常年平均偏低,欧亚中高纬环流呈两槽一脊型;南支槽较活跃,平均位置大致位于90°E附近,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同期偏强,位置偏西、偏北。12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5.4 mm,较常年同期(10.5 mm)偏多46.7%;但地区差异较大,南方较常年同期偏多2~4成,淮河以北偏少,其中华北、黄淮等地几乎无降水。全国平均气温为-2.8℃,较常年同期(-3.2℃)偏高0.4℃;就区域来看,呈现“北暖南冷”的特征。月内,我国出现3次主要的冷空气过程和1次主要的降水过程。南方地区中旬出现一次大范围强降水和持续低温天气;中东部地区分别于上旬和下旬各出现一次雾霾天气。  相似文献   

16.
1993年河南异常气候主要特点为:夏季凉爽,冬季、秋末雨雪充沛。仲春、夏、初秋有旱情出现;春、夏、秋三季日照均偏少。主要异常气象要素值降水和气温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现象.这些异常现象的出现均与1993年北半球的大气环流异常和副热带高压、极地冷涡等主要天气系统的异常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2002年1~3月,我省油菜、冬小麦及柑桔等果树处越冬和生殖生长阶段。期间全省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气温异常偏高,出现了自1986年以来的第二个明显暖冬,对油菜、冬小麦、柑桔等的安全越冬和生长发育有利。2002年1月,我省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平均气温为6.8~10.4℃,其中上、中旬全省出现长时间持续晴暖天气,绝大部分县市的平均气温创历史同期新高;降水充沛,光照充足,对油菜现蕾、抽苔及冬小麦分蘖和安全越冬有利。下旬全省大部地区降水偏多,10cm、20cm、50cm各层土壤相对湿度均为99%,对油菜抽苔及…  相似文献   

18.
2019年7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解晋  周宁芳 《气象》2019,45(10):1494-1500
2019年7月北半球的大气环流主要特征表现为,极涡呈偶极型分布,较常年同期偏强;欧洲高空冷涡异常偏强,中上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下旬北抬。7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26.3 mm,较历史常年同期偏多4.7%,江南大部以及西南地区较历史同期显著偏多1倍以上,黄淮、江淮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5成以上;全国平均气温为22.1℃,较历史同期略偏高。平均高温日数多于常年同期(4.3 d),达到了5.7 d,华北南部、黄淮、江淮以及南疆等地高温日数显著偏多,山西、辽宁、新疆、广东等地共61站发生极端高温事件。本月内有7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主要出现在我国南方地区,多站出现极端日降水量。共有4个台风生成,接近历史同期水平,只有1个台风登陆我国,较历史同期偏少。  相似文献   

19.
宁夏高温多、少年平均环流及OLR场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楠  彭维耿 《干旱气象》2004,22(2):23-27
利用NCEP/NCAR(1979~1999年)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和OLR(1971~1999年)月平均资料,结合宁夏1960~2000年各站逐日最高气温实况资料,对宁夏高温天气的主要气候特征以及7月高温天气典型偏多年和偏少年的大气环流和OLR特征进行对比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宁夏高温天气偏多和偏少年中,极涡的强度及位置、大陆高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具有明显差异;中高纬地区的温度场在偏多和偏少年份也有相反的分布。不仅如此,高温天气的偏多和偏少还与低纬和热带地区大气环流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
1994年我省天气异常,讯期热带风暴接踵而来。区域性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天气频繁发生。造成全省范围严重的洪涝灾害.在6月中下旬和7月中旬至8月初,还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高温时段。面对复杂多变的天气形势,各级气象部门恪尽职守,严密监测天气变化,准确及时做好预报,积极为领导当好参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