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新虎等人在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过程中,根据近年区域地质调查新成果,对甘肃省火山岩的时空分布进行梳理,认为甘肃是中国大陆造山带发育的地区之一,火山岩浆活动频繁、强烈,持续时间长。根据火山岩特征,结合同一地域、同一地质时代的侵入岩分布进行甘肃省构造岩浆岩带划分,建立构造岩浆岩省3个,论述了北山、祁连、秦岭构造岩浆带特征。本文重点将甘肃省火山岩岩石构造组合类型划分为2大类,即与稳定陆块有关岩石构造组合和与大陆伸展及后造山有关岩石构造组合,并厘定出7个亚类,建立了与大洋环境有关的岩石构造组合和与洋俯冲有关的岩石构造组合类型。分析了火山作用特征和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对深化认识甘肃区域成矿背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优势大地构造相划分初步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地构造相是反映陆块区、造山系和叠加造山-裂谷相系形成演变过程中的一套岩石构造组合,是表达大陆岩石圈板块经历离散、聚合、碰撞、造山等动力学和地质构造作用过程而形成的综合产物。根据优势大地构造相的划分原则与沉积岩、火山岩、侵入岩和变质岩建造构造等特征,山东大地构造相可划分为3个相系(Ⅰ级)、4个大相(Ⅱ级)、17个相(Ⅲ级)和51个亚相(Ⅳ级)。  相似文献   

3.
德钦羊拉地区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羊拉地区的火山岩分为块状和层状两类,它们分别形成早石炭世和晚石炭世,块状火山岩呈单一拉斑玄武岩组合,层状火山岩的岩石类型以拉斑玄武岩和角闪安山岩为主,形成玄武岩-安山岩岩石组合,块状火山岩具有准洋脊型火岩特征,层状火山岩与大陆裂谷火山岩特征一致,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是在扬子地块西缘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裂谷洋盆,块状火山岩发育于裂谷洋盆中央(堆洋脊)层状火山岩则发育于裂谷洋盆的陆缘斜坡(次大陆)羊拉铜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大别造山带大地构造相划分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地构造相是反映陆块区和造山系(带)形成演变过程中,在特定演化阶段、特定大地构造环境中,形成的一套岩石构造组合,是表达大陆岩石圈板块经历离散、聚合、碰撞、造山等动力学和地质构造作用过程而形成的综合产物。安徽省大别山集造山系之大成,包括结合带大相、弧盆系大相和地块大相。不同相、亚相分别具有不同沉积岩建造组合、火山岩、侵入岩、变质岩岩石构造组合和大型变形构造特征,对成矿控矿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博格达—哈尔里克山地区不同地段石炭纪火山岩自然岩石组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火山岩组合为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组合,不同于大陆裂谷环境或伸展环境下的碱性双峰式火山岩构造组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研究区火山岩大多数为钙碱系列,富Al高Ti,微弱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表现为火山弧环境。且认为研究区石炭纪火山活动可能与其南侧康古尔洋盆的演化相关。  相似文献   

6.
对博格达—哈尔里克山地区不同地段石炭纪火山岩自然岩石组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火山岩组合为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组合,不同于大陆裂谷环境或伸展环境下的碱性双峰式火山岩构造组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研究区火山岩大多数为钙碱系列,富Al高Ti,微弱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表现为火山弧环境。且认为研究区石炭纪火山活动可能与其南侧康古尔洋盆的演化相关。  相似文献   

7.
从目前正在实施的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大地构造相图的空间数据库建设,分别对大地构造相图中大地构造相单元、沉积岩建造组合、火山岩岩石构造组合、侵入岩岩石构造组合、变质岩岩石构造组合、大型变形构造等各专业图层数据质量及属性进行技术讨论。  相似文献   

8.
海南屯昌为火山岩构造属性及其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海南屯昌变火山岩与下古生界长英质片岩互层产出,其原岩为钙碱性粗安-安山岩和流纹岩组合,它们与海相碎屑岩一想构成岛弧环境的沉积-火山岩系。岩石化学特征表明,该变火山岩系属于岛弧区玄武质岩浆分异的产物,而玄武质岩浆产生则与富集型MORB地幔(FMM)经历中等程度部分熔融有关。变火山岩Ti相对于Zr和Y严重亏损可能与岛弧区俯冲深度有限相关,而其εNd(527Ma)(8.3-9.9)与P、Ti、Nb、K、Ba、Sr和Ce负异常一并指示交代富集型地幔源区(可能为EMII)的特点。锆石U-Pb年代学证实屯昌变火山岩形成于527Ma,并经历过印支期热-构造事件的叠置改造,通过研究变火山岩系将为约束海南岛及其邻区特别是特提斯域构造演化事件提供某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9.
碧口群不同岩片火山岩微量元素组成差异与古构造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碧口群内部大茅坪和筏子坝2个岩片变火山岩微量元素的研究表明,二者在岩石组合、源区组成及产出的构造环境等方面均存在系统差异。大茅坪岩片主要由偏碱性与非碱性的玄武质岩石组成,二者分别具有类似OIB和MORB的微量元素组成,起源于相对富集和相对亏损的地幔,并受到陆源物质不同程度的混染。偏碱性与非碱性的玄武质岩石分别显示板内火山岩(WPB)与洋脊玄武岩(MORB)的属性,表明大茅坪岩片火山岩主要形成于裂谷-有限洋盆环境。筏子坝岩片由玄武质与中酸性火山岩组成,岩石化学显示明显的“双峰式”组成特征,二者分别具有类似MORB和壳源岩石的微量元素组成,为亏损地幔与壳源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根据不同火山岩构造属性及组合特征,推断碧口群主要形成于陆内裂谷-有限洋盆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0.
杨晓平  江斌  杨雅军 《地球科学》2019,44(10):3237-3251
为进一步了解大兴安岭早白垩世火山岩与古太平洋构造关系,通过大兴安岭地区1:100万地质编图工作,对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地层进行了重新厘定.依据岩石组合、古生物、接触关系及区域对比,结合年代学(锆石U-Pb、40Ar/39Ar测年数据、古生物)资料在原晚侏罗世火山岩中解体出大量的早白垩世早期火山岩(145~130 Ma).通过岩石组合、时空展布分析,探讨了大兴安岭地区145~100 Ma形成的早白垩世火山岩与古太平洋构造的成因关系.研究表明,早白垩世早期火山岩(145~130Ma)和早白垩世晚期火山岩(130~100 Ma)均呈NNE向展布,空间上具有密切的共生关系.火山岩时代总体具有由北西向南东变新趋势,与古太平洋板块早白垩世向东亚大陆下的后退式俯冲作用吻合,记录了早白垩世伊泽奈岐板块向东亚大陆俯冲事件,表明大兴安岭早白垩世火山岩(145~100 Ma)主要形成于伊泽奈岐板块向东亚大陆俯冲背景下.   相似文献   

11.
喻学惠 《地学前缘》1998,5(4):319-328
文中提供了甘肃西秦岭新生代碱性火山岩全岩稀土、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分析资料。研究表明,区内火山岩为一种过渡类型岩石,火山岩强烈富集LREE和亲石元素的特征,以及高的Ti含量和较高的Cr,Ni,Co含量,既不同于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也不同于中国西部造山带钾玄岩类火山岩,而显示与洋岛玄武岩和克拉通内某些高钾火山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该区火山岩具有较低的ε(Nd)值和N(87Sr)/N(86Sr)比值,在w(Rb)/w(Nb) w(La)/w(Nb),w(Ba)/w(Nb) w(La)/w(Nb)和ε(Nd) w(Ba)/w(Nb)等地球化学判别图中,显示出火山岩源区具有Dupal同位素异常和EMⅠ地幔地球化学端员组成,软流圈对火山岩的起源和成因具有重要的贡献,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指示源区包含了古老大陆下被交代的岩石圈地幔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在沉积岩、火山岩、侵入岩、变质岩岩石构造组合和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基础上,以大型构造作为边界,以优势大地构造相为划分依据,将陕西省划分为77个亚相,归并为15个优势相,6个大相,分属4个相系。  相似文献   

13.
西南三江造山带火山岩—构造组合及其意义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岩石构造组合是指表示板块边界或特定的板块内部环境特征的岩石结合。中国西南“三江”造山带的火山岩可划分为五种火山岩-构造组合:洋脊型/准洋脊型组合,岛弧及陆缘弧组合,碰撞型组合,碰撞后组合及陆内拉张型组合。阐述了各种火山岩-构造组合的特点及构造含义。对在造山带火山岩岩石-构造组合分析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如“构造岩片”研究方法、地球化学判别图解的使用条件、准洋脊型火山型组合的构造含义、蛇绿岩带-火山弧的成对性、岩浆作用的同步性和滞后性、以及火山岩的深部“探针”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云南哀牢山地区构造岩石地层单元及其构造演化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8  
依据新获得的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和构造岩石地层单元,重新认识了云南哀牢山造山带形成与演化历史。认为:在哀牢山地区元古界深变质岩系属基底构造层;前造山期岩石组合及构造演化为扬子地块西缘被动大陆边缘志留纪深水相碎屑岩→陆缘泥盆纪被动裂谷盆地中火山-沉积岩→石炭纪哀牢山有限洋盆及蛇绿岩石组合→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哀牢山洋-陆碰撞成陆及弧火山岩-陆相碎屑岩组合。燕山期主造山期及岩石组合为晚三叠世-侏罗纪前陆盆地磨拉石建造-同造山期中酸性侵入岩-燕山期脆韧性剪切带及构造岩。喜马拉雅山期陆内造山成原的岩石组合为第三-第四纪陆内山间盆地中磨拉石建造-红河韧性剪切带及构造岩-富碱侵入岩和煌斑岩。  相似文献   

15.
祁连山及邻区广泛出露有形成于不同时代、具有复杂成因类型的侵入岩类,它们记录了祁连山、柴北缘和宗务隆构造带多阶段、多期次的构造岩浆事件。根据侵入岩的空间展布情况、年代学时空格架和岩石成因类型,祁连山–柴北缘地区的侵入岩浆活动主要可分为3个阶段:前寒武纪(2.47 Ga~561 Ma)、早古生代—泥盆纪(517~360 Ma)、中晚二叠世—三叠纪(271~210Ma)。(1)前寒武纪花岗岩(2 470~561 Ma)的形成记录了区内古老大陆的聚合、离散过程及北祁连洋的开启。(2)自前寒武纪末期洋盆打开以来,祁连山和柴北缘地区在517~359 Ma形成有大量的侵入岩类,祁连山、柴北缘和宗务隆地区自中泥盆世以来开始明显的显示出相对独立的构造–岩浆演化过程。其中,自517 Ma以后,祁连山地区形成有俯冲成因地球化学特征的花岗岩、埃达克质岩石和碱性花岗类,与区内同期火山岩一同构成弧盆系的火山–侵入岩组合;中南祁连在奥陶纪(452~444 Ma)和早志留世初(431 Ma)广泛形成的强过铝质S型碰撞成因花岗岩与晚奥陶世出现的磨拉石沉积建造,表明了祁连山碰撞造山事件发生于晚奥陶世—早泥盆世(452~4...  相似文献   

16.
姚安金矿床矿石品位富,载金矿物及其共生矿物组合较为特殊,复杂。从含矿段岩石组合,围岩,含金矿石,含金矿物及火山-次火山侵入岩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结合矿石的同位素及包裹体分析资料对比研究认为:(1)成矿金质来源于围岩(侏罗系碎屑岩)和火山-次火山岩;(2)金成矿滞后于岩浆岩的侵入期,与构造活动同期或稍晚。  相似文献   

17.
碧口群火山岩性质及形成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元古代—新元古代碧口群火山岩系分布在扬子地块北缘、秦岭造山带南侧。碧口群火山岩系具大陆裂谷火山岩特点,形成于大陆裂谷作用构造环境。火山岩系特征为:① 具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火山岩系由基性火山岩(细碧岩及细碧质凝灰岩)及酸性火山岩(石英角斑岩及石英角斑质凝灰岩)组成。② 基性火山岩包括两个岩浆系列的岩石,即碱性玄武岩浆系列及拉斑玄武岩浆系列。③ 火山岩富集LREE及LIL。微量元素及同位素(SmNd,RbSr)研究表明,基性火山岩形成于相似于洋岛玄武岩源的地幔柱源,酸性火山岩为地壳重熔的产物。扬子地块北缘分布有碧口群、西乡群等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大陆火山岩系,表明在这一时期大陆裂谷拉张火山作用发育,成为秦岭地壳的主要增生成壳期。  相似文献   

18.
研究区位于准噶尔成矿省巴尔鲁克山—三塘湖晚古生代、中生代Cu、A u成矿带东段,构造上属唐巴勒-卡拉麦里古生代复合沟弧带。出露地层主要为奥陶系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正常碎屑岩组合,泥盆系陆源碎屑岩、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组合,及石炭系正常碎屑岩夹火山碎屑岩组合。研究区侵入岩主要形成于华力西晚期,表现为从基性到酸性演化的特征。区内断裂和褶皱构造发育,为成矿提供了空间。笔者主要是通过对巴里坤县八墙子一带A u、Cu等元素在各个地层单元、侵入岩及构造中的分布特征研究,结合区内已发现的金、铜矿床、矿(化)点及异常的分布特征,总结了研究区金、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认为区内金、铜矿产的形成与大地构造环境、区域构造以及岩浆活动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川西1∶25万甘孜县幅内侵入岩的填图和详细研究,划分出印支期和燕山期两个完整的侵入岩序列,并依据各时期侵入岩的岩石特征、岩石成因和岩浆源区分析,结合岩体的构造特征及侵位机制研究,总结了本区松潘-甘孜造山带的各动力学演化阶段及其不同侵入岩岩石构造组合的特点。从侵入岩研究的角度,首次提出本区造山带经历了燕山期陆内造山作用过程,属多旋回复合造山。  相似文献   

20.
陈发景  汪新文 《现代地质》1997,11(4):411-424
讨论了中国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的成因类型、构造体系和地球动力学模式:(1)按照地球动力学背景,将中国中、新生代盆地划分成伸展、缩短挠曲和走滑3种成因类型;(2)提出了含油气盆地构造体系的概念,并按照盆地成因类型、板块构造背景和构造演化讨论了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构造体系的分布;(3)根据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基底和岩石圈结构以及地温场等特征,建立了有关大陆内伸展盆地和前陆盆地的地球动力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