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用“三波段太阳射电高时间分辨率同步观测系统”所观测到的1988年12月16日三波段(1420MHz、2840MHz、4000MHz)太阳射电大爆发中毫秒级精细结构的观测特征,指出太阳射电快速活动在射电爆发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首先在爆发的上升沿出现2840MHz的毫秒尖峰辐射群,继而在1420MHz上出现毫秒级尖峰辐射群,并且还在以后的几个爆发次峰上陆续出现,在长达两小时的大爆发过程中,在4000MHz上始终未产生毫秒级尖峰辐射,这也反应了射电尖峰辐射现象存在着一定的带宽。特别引起注意的是毫秒级尖峰辐射群均出现在射电爆发的峰值附近,在其它时间的记录中尚未发现毫秒尖峰辐射。 三波段的秒级射电爆发曲线如图1所示。毫秒级精细结构如图2所示。由图2可见,单个尖峰辐射的持续随频率的减小而增加,2840MHz多为10—20ms,1420MHz多为30—170ms;所产生的尖峰辐射群强度不大,而且很少有孤立的尖峰;2840MHz尖峰辐射的强度一般为450—900sfu,1420MHz一般为500—1770sfu(1sfu=10~(-22)WM~(-2)Hz~(-1));还特别引起注意的是在2840MHz上当所出现的尖峰辐射群结束时,往往出现持续时间为100ms的流量下降现象,(此种现象在以往的观测中未曾见过),详见图2b和2c;关于事件尖峰辐射的丰度,仅对几个尖峰辐射群作了统计如下: 在1420M  相似文献   

2.
从2004年10月起,国家天文台怀柔射电频谱仪增加了新的超高分辨率观测模式:在1.10~1.34 GHz频带其时间分辨率为1.25 ms,频率分辨率为4 MHz。报告了3个超高分辨率下观测到的太阳射电精细结构事件,包括射电尖峰辐射、鱼群结构和重叠的精细结构,在射电精细结构之后8~14 min,在米波段都发现射电II型爆发,3个事件的米波II型爆发(示踪着日冕激波)都有相关联的日冕物质抛射(Coronal Mass Ejection,CME)。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介绍使用三波段(1.42GHz、2.84GHz及3.67GHz)高时间分辨率同步观测系统巡视太阳,在日面上有活动区时所观测到的一些快速精细结构特征,特别注意到在毫秒级尖峰辐射中可能存在谐波结构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对云南天文台“四波段太阳射电高时间分辨率同步观测系统”自1989年12月-1994年1月期间观测到的100个射电爆发和与其共生的29个快速精细结构在日球和日面的经度分布做了统计,并做了初步的分析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对云南天文台“四波段太阳射电高时间分辨率同步观测系统”自1989年12月—1994年1月期间观测到的100个射电爆发和与其共生的29个快速精细结构在日球和日面的经度分布做了统计,并做了初步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太阳射电精细结构这一领域进行了较为详尽深入的调研 ,发现由于观测仪器技术指标 (时间、频率、频率覆盖、偏振、灵敏度等 )相对不高 ,有很多的精细结构 ,在时间上、在频率上并没有被完全分解开来 ,或是没有被检测到。对FFS的研究 ,还处于发现 -认识 -逐步深化的阶段。观测资料还很单薄。在微波高端 (厘米波段 ) ,精细结构的观测资料更是很少。另外 ,对FFS也只是有一个侧重频谱形态的分类。本文利用我国的“太阳射电宽带快速频谱仪”的观测资料 ,几年来 ,对微波频段的射电快速精细结构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有 :发现了弱偏振微波尖峰辐射中两个偏振分量之间的时间延迟和偏振反转现象 ;首次发现了微波 (短分米波段 )高偏振U型爆发并给出解释 ;首次发现了厘米波N型和M型爆发并给出解释 ;首次发现了高偏振微波斑点并给出解释 ;首次利用甚高频率分辨率频谱仪 ,通过对大样本的分米波尖峰辐射的统计 ,给出了更为可靠的、更小的相对带宽的下限 ;结合高空间分辨率的观测资料 ,对运动Ⅳ型爆发及其伴生的精细结构作了探讨 ;对双向电子束的起源及其加速位置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云南天文台四波段快速采样射电望远镜在1990年1月至1991年3月间记录到的毫秒级尖峰辐射事件。结合此期间S.G.D.公布的米波射电大爆发资料,给出了毫秒级尖峰辐射的各种特征,总结出毫秒级尖峰辐射同Ⅲ型、Ⅱ型和Ⅳ型太阳射电爆发的关系,最后做出了相应的解释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在1989年3月至1990年4月间,我们对太阳射电辐射进行快速采样观测.发现三厘米波段射电爆发亦具有快速精细结构,时标尺度在0.1至2秒间。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介绍三个波段(波长7.7、10.6和21.1厘米)太阳射电高时间分辨率同步观测系统的总体结构、硬件的功能、软件的特性及其初步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10.
利用国家天文台云南天文台“分米波(700—1500MHz)射电频谱仪”和“四波段太阳射电高时间分辨率同步观测系统”分别于2001年6月24日和1990年7月30日观测到了两个稀少事件,前者是一个小射电爆发,其上升相伴随有短周期(约29、40和100毫秒)的脉动,后者是一个射电大爆发,在2840MHz上产生了周期约30毫秒的射电脉动,还着重讨论其甚短周期(如29—40毫秒)的脉动现象,甚短周期脉动可能是归因于起源在日冕深处不稳定区域的哨声波束周期链对射电辐射的调制,或沉降电子束驱动的静电高混杂波,经由波-波非线性相互作用导致甚短周期的射电脉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总结了1987年2月到1989年12月三波段(1.42GHz、2.84GHz和4.0GHz)高时间分辨率同步观测的资料,介绍了各波段尖峰辐射出现的频次、持续时间以及与射电爆发、光学耀斑和X射线爆的统计关系.  相似文献   

12.
太阳二十二周峰年云南天文台四波段射电同步观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主要介绍云南天文台“四波段太阳射电高时间分辨率同步观测系统”1989年12月至1993年4月观测事件的统计结果,对102个射电爆发进行了初步分析,着重揭示几个类别典型事件的时间轮廓,说明射电高时间分辨率观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太阳射电快速活动的观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描述了目前国际上在太阳射电天文学的研究中,由于采用了高时间分辨率的仪器设备,取得了太阳射电辐射毫秒级快速活动的精细结构方面的宝贵资料。此外,本文对太阳射电快速活动的观测特征作了一个初步小结。  相似文献   

14.
谢瑞祥  汪敏 《天文学报》1996,37(2):187-200
作为微耀斑能量释放的证据,本文扼要介绍了云南天文台“四频率太阳射电高时间分辨率同步观测系统”(1.42,2.13,2.84和4.26GHz)1989年12月-1993年4月的观测事例,包含低强度的毫秒尖峰辐射(msspike),类尖峰辐射(spike-like),快速脉动现象,两种新的快速精细结构──微波Ⅲ型爆和微波类斑点结构.统计了快速精细结构的寿命,在统计基础上分别以实例描述了各类现象的观测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太阳射电精细结构这一领域进行了较为详尽深入的调研,发现由于观测仪器技术指标(时间、频率、频率覆盖、偏振、灵敏度等)相对不高,有很多的精细结构,在时间上、在频率上并没有被完全分解开来,或是没有被检测到。对FFS的研究,还处于发现-认识-逐步深化的阶段。观测资料还很单薄。在微波高端(厘米波段),精细结构的观测资料更是很少。另外,对FFS也只是有一个侧重频谱形态的分类。本文利用我国的“太阳射电宽带快速频谱仪”的观测资料,几年来,对微波频段的射电快速精细结构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有:发现了弱偏振微波尖峰辐射中两个偏振分量之间的时间延迟和偏振反转现象;首次发现了微波(短分米波段)高偏振U型爆发并给出解释;首次发现了厘米波N型和M型爆发并给出解释;首次发现了高偏振微波斑点并给出解释;首次利用甚高频率分辨率频谱仪,通过对大样本的分米波尖峰辐射的统计,给出了更为可靠的、更小的相对带宽的下限;结合高空间分辨率的观测资料,对运动Ⅳ型爆发及其伴生的精细结构作了探讨;对双向电子束的起源及其加速位置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介绍云南天文台“四波段太阳射电高时间分辨率同步观测系统”(1.42,2.13,2.84和4.26GHz)1989年12月至1993年4月观测事件的统计结果,对102个射电爆发进行了初步分析,着重揭示几个类别典型事件的时间轮廓,说明射电高时间分辨率观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第22周的峰年即将来临,这是研究太阳活动,包括耀斑物理过程及机制、太阳活动现象对日地空间及地球物理种种影响,以及太阳活动区物理等的一个极好的机会。我国已组织起全国性的太阳活动联测网,北京天文台的太阳射电观测是其成员之一,1988年间10厘米波(2840MHz)总强度射电望远镜投入常规观测。6厘米强度干涉仪的单站接收设备已研制成功,也参加了联测。在1988年的四次联测时段中(3月15日—21日;4月16日—21日;6月23日—7月8日;12月15日—25日)除第一次因天线检修有部分时日未跟踪观测外,其它次联测都有较好的联测资料。巡视时间:夏令时时期2345UT—0715UT,非夏令时时期0045——0745UT。联测时段内共记录41次爆发列于表1。表2为爆发类型的分布及所对应的耀斑级别分布,表3为爆发强度的分布。由所列各表可看出在1988年内太阳活动上升得很快:(1)联测各时段内每日射电流量密度平均值持续上升;(2)爆发的次数增加,复杂型爆发越来越多,表4中列出了一些结果。由表2可见与射电爆发共生的高能事件比例也不断增加,从年初的1/9增加至年未的5/8。图1为记录的某些爆发图形。自1988年末开始的北京天文台10厘米射电望远镜的更新工作,预计89年7—8月间完成,新的系统采用低噪声前置高放,集成微波器件,时间常数各为0.5秒及1毫秒  相似文献   

18.
一个含有丰富快速精细结构的射电大爆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对1990年7月30日云南天文台四波段太阳射电高时间分辨率同步观测系统^「1,2」所观测到的太阳射电大爆发进行了分析,对在1.42GHz,2.00GHz,2.84GHz三个波段上观测到的大量尖峰辐射作了关于寿命和强度的统计,最后,针对本次爆发中的ms-spikes的特点做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扼要介绍南京大学天文系3厘米波段在1989 ̄1992年间观测射电精细结构的结果,指出该波段存在三种类型的精细结构,并简要讨论它们可能的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20.
本文扼要介绍南京大学天文系3厘米波段在1989-1992年间观测射电精细结构的结果,指出该波段存在三种类型的精细结构,并简要讨论它们可能的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