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源滑石矿床位于宜山山字型反射孤西翼,中石炭统大埔组(C2d)中上部位,矿体产状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受围岩镁质、硅质含量控制,属低温热液交代变质镁质碳酸盐型滑石矿床(或称层控镁质碳酸盐型滑石矿床).  相似文献   

2.
董家河矿区位于加里东—印支褶皱带的西北边缘,江南地轴中段"辰溪—安江坳陷"的北东部,是古生代的坳陷区,下古生界震旦系不整合或假整合于板溪群之上。区内褶皱比较发育,为北东向开阔型褶皱,断裂构造以北东向断层为主,次为北西向断裂。区内含矿岩系为震旦系陡山沱阶底部(Z1bd),为包括容矿微晶白云岩、隔矿层炭质板岩和无矿结晶白云岩的一套含黄铁矿、铅锌矿的岩性自然组合。矿床成因严格受层位控制,具海相沉积特征;陡山沱组底部Pb、Zn丰度高,断裂构造为矿床后期的改造富集提供了必要的导热、导液通道。控矿因素主要受岩相古地理、褶皱构造、矿化层及围岩、岩石化学特征、地下卤水等控制。找矿标志:震旦系陡山沱阶(Z_1bd)为该区的找矿层位、潮下—泻湖白云岩相的背斜、地表金属氧化物、物化探异常等。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钼矿资源丰富,钼矿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贵州钼矿主要产出层位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底部"磷块岩(上磷层)之上的金属层",通过在纳雍县偏坡寨矿区进行钼矿详查工作,基本查明矿区地层层序、分布特征,主要含矿层的性质、产状,控矿构造因素及矿化富集的条件,成矿后构造的破坏影响程度,含矿层的沉积环境特征。该区钼矿层形态、规模、产状、分布严格受牛蹄塘组控制,为在广海静水或斜坡相缺氧还原条件下沉积形成的矿床,受时代控制、地层层位控制、岩相古地理控制明显,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和良好的找矿前景,为进一步寻找钼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湘西地区磷矿资源较丰富,主要为赋存于震旦系上统陡山沱组中的磷块岩矿床.该类矿床在湘西部分县市含矿层位稳定,分布广,矿床(点)多,埋藏浅,但品位低,选矿难,利用成本高.针对这些特征,提出如下勘查和开发的建议即在整个湘西含磷层位出露范围内进行地质调查,对湘西震旦系磷块岩矿床资源进行总体综合评价,加强开采、选矿和加工等方面的技术攻关;同时充分利用地方政策、水电能源、交通条件等优势对较低品位、中小规模磷块岩矿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韩家峪石膏矿矿体地质特征、矿石地质特征,以及矿床成因,得出了该石膏矿主要含矿层位为马家沟组五段下含膏带,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矿石类型分为交代型、沉积型和充填型三种类型;地表露头广泛发育膏溶特征;矿床成因为浅水蒸发型形成于潮上带盐沼(萨勃哈)环境蒸发作用,沉积型石膏形成于泻湖环境蒸发泵吸作用。  相似文献   

6.
钠长石是我省的一个新发现矿种。钠长石产于石英闪长岩体的外接触带九里坪组的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层位中 ,矿体呈似层状产出。其成矿主要受侵入体、地层层位及构造控制。矿床成因类型属岩浆期后热液交代蚀变型层控矿床 ,成矿时代属燕山晚期  相似文献   

7.
夹沟铝土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夹沟矿区位于参店——龙门铝土矿带的东段,为一大型铝矿床。矿层赋存于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灰岩的侵蚀面上,中石炭统本溪组的中上部。一、含铝岩系的特征 (一)地层和岩石特征:本溪组为一套铁铝岩系,页理、层理不发育,未发现动物化石。与下伏地层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和上覆地层上石炭统太原组均为假整合接触。厚O.45~54.25米,平均15.18米。自下而上可分五层(见图1): 1.铁质粘土岩夹山西式铁矿层(C_(2b)~(1-1)):褐红色铁质粘土岩、含铁绿泥  相似文献   

8.
密县玉石矿产于震旦系马鞍山组石英岩中,矿体受地层、岩性和构造裂隙控制。含矿层位稳定,矿床规模较大。根据矿体的产状,矿石矿物的组构特征,认为属于后期热液裂隙交代型矿床。密县玉石品质兼优,工艺性能良好,色调柔和,质地细腻。加工成玉石产品更是:玲珑剔透,古朴典雅,古香古色,耐人玩味。因此,密县玉石矿有较大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广西岑溪黄茅金矿、大田界银铅锌矿的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在此基础上分析认为两者均受地层、构造、岩浆岩组合控矿,且赋矿层位和矿床成因也基本一致,均属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10.
桂西百逢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桂西广泛分布的中三叠统百逢组在桂西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含矿层位中占主导地位.文章以实例论证了含矿层为百逢组的金矿床成因,指出其不仅仅是地层(层控)成因,而是地层(层控)与断裂构造动力热液共同作用所形成.且不同的矿床其主导因素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1.
JY金矿为地下热水渗滤同生硫化物交代微细粒浸染型,该矿床赋存层位为中三叠统板纳组,其形成与断层活动有关,矿体分布在中三叠世深水浊积扇内峡谷边缘活动斜坡,滑塌构造趾部隆起带和同生剪切破裂面两旁,岩相属滑塌浊积岩、金颗粒5—0.3μm,金伴随硫化物交代而被吸附包裹在其中,为中温矿床。  相似文献   

12.
东塘子铅锌矿床位于南秦岭凤太矿集区南部,铅锌矿体产于中泥盆统古道岭组灰岩与上泥盆统星红铺组千枚岩接触界面,受背斜构造与硅钙岩性界面控制。热液成矿作用过程可划分为脉状硫化物-铁碳酸盐-石英(Ⅰ)、块状硫化物-碳酸盐(Ⅱ)、方解石石英脉-贫硫化物(Ⅲ)、厚大石英碳酸盐脉-贫硫化物(Ⅳ)4个阶段,其中,Ⅰ、Ⅱ阶段为主成矿阶段。东塘子乃至整个凤太矿集区内铅锌矿床成因认识的分歧主要集中在沉积成因和热液成因之争,进一步研究矿床成因是凤太矿集区深部找矿预测的基础。通过矿石的结构构造、黄铁矿成分、H-O同位素组成、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研究,对东塘子铅锌矿床成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东塘子铅锌矿床脉状与块状矿石中的黄铁矿w(Co)/w(Ni)平均值分别为18.70与8.56,为热液成因;矿石δDV-SMOW值为-94.9‰~-83.3‰,平均值为-87.0‰,δ18OH2O值为8.0‰~11.1‰,平均值为9.8‰,成矿流体早期主要来源于岩浆水,晚期有地层水与大气降水混入。综合矿床地质、地球化学、H-O同位素等特征,认为东塘子铅锌矿床属于受中泥盆统古道岭组灰岩与上泥盆统星红铺组千枚岩之间"硅钙面"控制的岩浆热液型矿床,矿床深部可能存在隐伏岩体与成矿作用中心,深部找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3.
柴山水泥用灰岩矿矿床位于山东省曲阜市,矿床赋存于寒武纪九龙群张夏组地层中,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岩浆岩不发育。矿层分布于张夏组下灰岩段、薄层灰岩段和上灰岩段;矿石组分主要为方解石,矿石结构有鲕粒结构、生物碎屑结构、藻屑结构和内碎屑结构等;矿石构造主要有块状构造、云斑构造、叠层状构造等。矿石主要有用组分为CaO,Al_2O_3,Fe_2O_3,SiO_2;主要有害组分为MgO,K_2O,Na_2O,fSiO_2,SO_3,Cl~-;矿床平均化学组分CaO:52.02%,MgO:1.31%,矿石质量优良,Ⅰ级品矿石约占矿石总量的99.29%;矿层大部分裸露地表,底板为寒武纪长清群馒头组洪河段砂质灰岩、钙质砂岩等。矿床属海相化学沉积型矿床,矿层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其产出部位明显受地层层位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湖南桃源县花香坪铅锌矿为低温热液型铅锌矿,以闪锌矿为主,兼有方铅矿.铅锌矿体受层位和构造双重控制,主要控矿层位为震旦系下统陡山沱组硅质白云岩;矿体形态受构造的影响,变化较大,主要为脉状、透镜状和似层状.本文从成矿温度、成矿物质条件、成矿物质的聚集与矿体形成三个方面分析了花香坪铅锌矿成矿条件,与MVT型铅锌矿相似,提出该矿床为MVT型铅锌矿.  相似文献   

15.
桓仁—宽甸金、有色金属矿比集中区是华北地台北缘太平洋成矿带的重要成矿区。通过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因素的分析,划分了六种区域成矿类型及两大成矿系列,建立了区域多元成矿模式。沉积变质改造型铅锌、金、铜矿产受辽吉古裂谷含矿岩系中的特定层位控制,成矿物质来源于海底火山作用。中生代有色金属矿产受燕山晚期不同阶段特定岩性控制,第一阶段受张剪性断裂控制的中性、中酸性侵入岩与铜(铁)、金关系密切;第二阶段的中酸性脉岩控制部分铅锌、铜矿床;第三阶段的中酸性浅成、超浅成侵入体与铝、铅锌、铜矿有关。中寒武世地层可提供部分矿质,并成为接触交代型矿床的最佳赋矿层位。  相似文献   

16.
西峡县宝玉河水镁石矿,是产于下元古界雁岭沟组片岩系中,含矿层为白云岩、白云石大理岩。矿体沿一定层位分布,水镁石呈大小不等的结核体产于白云岩中。矿层附近华力西期花岗岩脉密集分布,在空间上与水镁石矿化相关。矿层及近矿围岩均有不同程度的蚀变现象,岩浆热液活动现象十分明显,根据上述地质特征,初步认为该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于富镁白云岩,而热液则来源于岩浆。因此,该矿的成因应属于“层控岩浆热液交代类型”。  相似文献   

17.
一、矿区地质特征 湾塘铅锌矿位于云南省老集乡,属热液充填交代型铅锌矿床。 1.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以下志留统和上三叠统为主,两者呈假整合接触。主要出露下志留统湾塘组地层。  相似文献   

18.
含盐系由五个含盐组构成,赋有相应盐层(S_1—S_5)和多层钾盐(K_1—K_8),盐层空间分布受基底构造、古地形、淡水补给状况(乌图美仁河、托拉海河、格尔木河、清水河)控制。固体钾矿层限于达布逊湖,察尔汗区段,低品级。液体钾矿层分层性明显,各品级矿呈多层或单层结构,全境以 a 级矿矿层为主体。  相似文献   

19.
汤丹铜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缘的康滇构造带,矿体产于中元古界落雪组白云岩与黑山组碳质板岩中,分别称为东川式和桃园式铜矿体。铜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受层位控制明显,具有多层位赋矿特征。通过梳理主要控矿要素,总结成矿规律,结果表明:汤丹铜矿床的东川式(Ⅰ号和Ⅱ号矿体)与桃园式(Ⅳ号矿体)铜矿体受连通性较好的横向断裂控制,铜矿化强烈的地段,NW向横向断裂较发育;落雪组渗透性较好的砂质白云岩和黑山组碳质板岩为主要含矿层,岩性控矿特征明显;赋矿围岩的V/Cr、V/(V+Ni)、Ce/La沉积环境判别图解显示氧化-还原界面是成矿有利地段。结合近两年对东川矿田的深边部找矿工作部分成果,以多层位成矿体系为依据,以因民铜矿区为例进行多层位找矿分析。调查发现因民铜矿区横向断裂较发育,每400 m约有12条,局部分布较密集(每100 m约有9条),落雪组二段青灰色白云岩和黑山组碳质板岩中均具有一定的铜矿化,多个原生晕样品Cu质量分数大于2 000×10~(-6),预测在东川式层状铜矿体上部层位具有寻找东川式层控脉状铜矿体和桃园式铜矿体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较详细论述了乐梅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并探讨其成因。根据该矿床主要矿体赋存于一定层位——下泥盆统四排阶落脉组C段;含矿岩石为白云岩化礁灰岩;矿体呈似层状与围岩呈整合产出;矿物成分主要为细粒闪锌矿和黄铁矿;矿石具明显的沉积一成岩组构特征;δS~(34)(-9.54~-12.34‰) 具沉积生物硫特征;矿物微量元素:黄铁矿中Co/Ni<1,含As高达2.24%,而闪锌矿含Fe<2%,Cd 6.30~9.50ppm,Ag<2g/t等佐证,因此,笔者认为属沉积成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