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西藏羌多地区地质构造解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光谱遥感数据的空间分辨率通常是为解决资源和环境等特定问题而设置的,但是地质构造从区域到手标本可划分为不同尺度,因而单一遥感数据并不能满足多尺度的构造解译。为此,以西藏羌多地区为研究区,利用ETM+,ASTER,WorldView2及DEM等多源遥感数据的综合优势,从30 m空间分辨率的ETM+和15 m空间分辨率的ASTER到0.5 m空间分辨率的WorldView2这2个层次上解译研究区的构造,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基于传统的构造信息解译标志,用ETM+数据进行构造架构解译,同时运用ASTER数据的波段运算结果间接反映构造信息;然后,开展WorldView2高空间分辨率数据的综合构造解译分析;最后,在野外验证的基础上,对解译的构造信息进行室内修正。研究区的地质构造解译结果表明,综合多源遥感数据可以大大提高地质构造解译的准确率,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资源三号影像、ETM+影像为数据源,在分析断裂构造遥感影像特征基础上,研究断裂构造解译中的遥感图像处理方法,运用灰度拉伸、图像融合、定向滤波等方法进行增强处理,依据解译标志进行人机交互解译。对鄂尔多斯盆地的断裂构造进行了综合分析,证明高空间分辨率的资源三号影像与多光谱分辨率的ETM+影像相结合的遥感技术在断裂构造解译方面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诸丽娟  杨武年 《测绘》2012,(4):163-166
多时相、不同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数据融合能较大幅度提高融合图像的解像力,在遥感影像解译中一种好的融合方法可以提高影像的质量,从而提升影像的解译结果。本文以隆昌县为试验区,采用Brovey、PCA、HIS和Gram-Schmidt 4种融合方法对试验区ETM+影像的高空间分辨率Pan波段和多光谱432波段进行融合。通过平均值、标准差、平均梯度、信息熵、相关系数和扭曲程度对这些融合方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4种融合方法都能不同程度的改善影像质量,其中Brovey融合法光谱失真度小,清晰度和空间分辨率较高,影像所含信息量丰富,更适合于隆昌ETM+影像的融合处理。  相似文献   

4.
以莲花山断裂在广东及相邻海域的延伸为研究对象,在陆域收集ETM+数据对断裂带的地形地貌进行遥感影像解译,在海域使用实测航磁数据推断断裂构造特征,分析了莲花山断裂对珠江口盆地的沉积控制作用。遥感解译结果显示,莲花山断裂带呈NE向束状线性特征,南北两支主干断裂沿西南向入海。断裂带主体为东陡西缓的山脉,两侧为低丘和平原,沿断裂带常发育NE向直线型河,东部山脉多发育深切的"V"型沟谷、直立陡崖或断层三角面;磁场特征显示,北支主断裂延伸至珠江口盆地北侧,南支主断裂穿过珠江口盆地直至海南岛东南侧,沿断裂带岩浆活动明显。莲花山断裂带为不同磁场特征的分区界线,控制了珠江口盆地的基底结构、NEE向断裂和深源岩浆活动,是珠江口盆地一级控盆深断裂。  相似文献   

5.
遥感图像显示黔西南地区有两个地层区——台地相区和槽盆相区。复合内生微细浸染型金矿均产于短轴背斜、穹窿和与之伴生的断裂内,因此遥感解译的正向环形构造和环形影像对找矿有重要意义。另外,区内金矿与遥感解译推测的隐伏断裂也有一定关系。基于上述认识,以ETM+和GeoEye数据为数据源生成融合图像,进行遥感构造解译和分析,圈定了金矿找矿预测区,为进一步开展贵州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找矿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新疆乌恰县花园铜矿遥感近矿找矿标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ETM+多光谱数据,通过合成、融合、校正等数据处理获得研究区基础图像。在掩模数据处理基础之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铁染、羟基矿化蚀变异常信息,并根据遥感影像进行了有关成矿控矿构造的遥感地质特征"五要素"解译。从遥感地质的角度分析了该矿床的遥感近矿找矿标志,以期为该地区找矿工作提供一定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与多源遥感数据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志良  耿俊 《江苏测绘》2002,25(4):27-29
利用不同时相的SPOT、TM、ETM等多源遥感数据,采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对遥感图像进行几何精校正、彩色合成、数据配准、数据融合、影像增强处理的基础上,提取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8.
高分辨率遥感技术为活动断层大比例尺调查提供了高效的技术方法,它可以对活动断层及其控制的构造微地貌进行全面深入的定量研究,分析断层几何形态、结构特征与构造变形,进而明确断层运动学特征及力学机制。然而,遥感技术应用于活动断层与传统遥感地质调查工作区别很大,前者需要建立不同类型的活动断层遥感解译标志,目前该方面仍然缺乏系统性的总结与指导,错误不当的解译标志容易造成对活动断层理解的偏差。为此,系统地分析了高分辨率遥感在活动断层调查应用中的技术现状,特别是与传统遥感地质调查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断层形成力学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不同断层模式形成的复杂多样的构造微地貌模型及其表现形式,通过对一些活动断裂带上典型地貌特征遥感影像的分析,给出了不同活动断层及相关微地貌的高分辨率遥感识别标志及分析方法。通过大量典型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特征,建立遥感解译标志、构造微地貌与活动断层之间的关系模型,并强调利用遥感资料分析活动断层时,需考虑不同类型断层形成构造地貌的相似性与叠加性,应根据遥感解译标志对构造地貌模型及其形成的断层力学环境进行综合判定。本文的相关研究可以为中国大陆活动构造探察中遥感技术的应用提供很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遥感图像可以从宏观上反映活动断裂的空间展布规律和构造特征。在区域地质特征分析基础上,采用数据预处理、信息增强和数据融合等图像处理方法,提高了遥感图像的清晰度和可解译程度;根据遥感图像光谱特征和几何特征建立断裂构造带解译标志,进行断裂构造带及其活动性解译;结合野外调查,对麻城—团风断裂带进行了宏观分析和分段性活动的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麻城—团风断裂带可按其控制力强弱分为北、中、南3段,北段图像线性特征明显,断裂解译标志显著;中段断裂控制力减弱,图像线性特征较模糊;南段为隐伏断裂。遥感技术在麻城—团风断裂带活动性调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和遥感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加快调查进度,还能为实地调查提供指导信息,从而显著提高调查效率与精度。  相似文献   

10.
资源一号(ZY-1)02C卫星的发射成功填补了我国自主研发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空白。根据该卫星的图像特点和数据质量,以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ZY-1 02C卫星P/MS传感器数据为例,通过解译该地区的地质矿产信息,对P/MS图像数据的处理和质量情况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该地区的美国Landsat卫星ETM+数据,将P/MS全色波段数据与ETM+多光谱数据融合,并采用HSV,Brovery,Gram-Schmidt和PCA等4种融合方法进行实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用Gram-Schmidt法融合后的图像,光谱信息丢失最少,融合效果最好,可有效提高融合图像的空间分辨率,进而提高该地区的遥感地质解译精度。该研究成果将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国产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应用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遥感地质解译和异常信息提取是遥感地质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为分析在江西盛源火山盆地中寻找铀矿的前景,以ALOS,SPOT5和ETM+等多源遥感数据为信息源,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对该盆地进行了遥感地质解译和遥感蚀变异常信息提取与筛选,重点提取与铀多金属矿有关的地层、断裂构造、火山机构和蚀变异常等成矿信息;并结合已有地质资料,在Arc GIS平台上开展基于遥感数据的成矿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和找矿预测,提出了3个找矿有利区,为当地矿产资源勘查和资源评价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选用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7的ETM+数据,进行遥感蚀变信息提取方法实验研究,利用掩膜技术和去植被等综合预处理后,采用PCA和比值图像处理方法,提取了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布鲁特地区遥感矿化蚀变信息,结合区域地质背景与成矿条件,进行试验区的成矿预测与靶区圈定,取得了很好的实际应用效果。在信息提取图像上,含羟基矿物岩石主要呈蓝色,影像上呈现绿色的区域则为同时包含羟基和铁染信息的区域。在遥感影像上不同岩性地层和线性构造也有突出显示。因此,利用ETM+遥感数据,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对比研究,能够提高遥感矿化蚀变提取的准确度,并对今后在遥感找矿工作中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赵玲 《北京测绘》2021,35(9):1221-1224
针对遥感技术在植被覆盖区构造信息提取的难点,使用Landsat 7 ETM+数据提取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GF-1数据和Google earth图像,对河源地区的隐伏断裂构造进行综合解译.综合解译结果对区内大部分的隐伏断裂构造都能很好地反映,可较好地识别规模为1~2 km的次级隐伏断裂构造,以及一些延伸规模10 km以上的断裂.结果表明:TVDI线性异常能够指示隐伏断层的存在,结合DEM及多光谱数据综合解译方法能有效识别植被覆盖区隐伏断层,研究结果对植被覆盖区隐伏断层构造研究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地质灾害调查中ETM+与SPOT 5 Pan影像融合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宏杰  戴福初  许领  李维朝  姚鑫 《国土资源遥感》2008,(1):43-45,54,I0001
在对金沙江上游某库区地质灾害调查中,针对研究区范围广、高差大及交通不便等不利因素,选用ETM 与SPOT 5 Pan融合影像,对库区地质灾害进行遥感调查;分别采用Brovey变换、IHS变换和PCA 变换融合方法对这2种影像进行了融合,并对融合方法和地质灾害解译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PCA变换是一种适合于地质灾害调查的遥感影像融合方法,融合后的影像滑坡、泥石流及崩塌等地质灾害特征明显,能够满足地质灾害遥感解译要求.  相似文献   

15.
基于RS与GIS的固阳县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一遥感影像和单纯的监督分类方法,在土地利用调查中,难以获得高精度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为解决此问题,笔者以包头固阳县为研究区,利用主成分变换的方法,对多源遥感影像(ETM+多光谱数据和中巴资源二号卫星全色波段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同时,在分类中,采用监督分类辅以目视解译分类法相结合的混合分类法,改进训练样本选取方法,进行变化信息的提取,同时给出了易混淆地物的遥感解译标志.此方法的使用,使土地利用信息自动提取的精度明显提高,得到的总体分类精度为82.13%,Kappa指数值0.8 016.研究结果为包头市固阳县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监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借鉴.研究中使用了中巴资源二号卫星影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在国内土地利用变化影像应用研究方面还较新,需进一步的研究,同时由于此影像的免费使用,使得成本费用大大降低,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根据西宁市城区扩展监测对遥感信息提取的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将具有较高空间分辨率的SPOT遥感图像和具有多波谱的ETM 遥感图像进行增强及融合试验,结果表明:对ETM 影像先进行锐化处理,再将SPOT影像与锐化后的ETM 信息融合,然后对融合后的影像进行去霾处理得到的影像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17.
以SPOT 5及ETM 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通过对云南昆明郊区利用PCA法和Brovey法进行影像融合,使融合后影像同时具有多光谱特性和高分辨率,提高影像的解译度。并对融合后的影像进行分类及精度分析,讨论影像融合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遥感影像融合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不同传感器的遥感影像相继出现,为用户提供不同空间分辨、不同时相与多光谱信息的海量遥感影像数据成为现实。不同数据源的数据各自显示了自身的优势和局限,同时也造成了信息冗余。如何有效的利用这些多源影像数据是目前人们所关注的问题,进而影像融合问题被提出来。多源遥感影像融合是遥感图像处理和信息获取领域的一门新技术,所以在影像融合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研究其中的关键技术。本文对遥感影像融合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西藏墨脱公路断裂构造遥感分析及信息提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西藏墨脱公路断裂构造的遥感勘察中,以Landsat-7 ETM+卫星影像为信息源,以ENVI 4.0软件为图像处理平台,运用数据集成、图像融合、主成分分析及方向滤波等图像处理技术对断裂构造信息进行增强处理; 以基于地学知识的遥感构造分析技术对南迦巴瓦峰地区的断裂构造特征进行全面解译和识别,并在ArcGIS 8.2的支持下进行断裂构造专题制图及信息提取,查明了公路方案线区域内断裂构造的分布及发育特征,为墨脱公路工程线路方案选择、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斑岩型铜矿资源潜力评价中,斑岩体是圈定铜矿最小找矿预测区的重要依据。研究表明,遥感图像上的许多环形影像与岩浆活动(包括斑岩体)有关。为了快速进行斑岩型铜矿成矿预测,利用遥感技术在西藏玉龙—马拉松多斑岩型铜矿周边地区开展了找矿预测。首先建立了环形构造的遥感解译标志;然后开展了环形构造的解译工作,研究了该区环形构造的展布特征;最后总结了由环形构造推断斑岩体的标志。结果表明,遥感解译的环形构造为该区斑岩型铜矿最小找矿预测区的圈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