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介绍了广域差分 GPS系统中监测站的监测作用 ,研究了监测站单点差分定位的方法 ,讨论了监测站粗差的检验及其分离的理论和数学模型 ,最后应用广域差分 GPS99’陆基长距离实验进行了数据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广域差分GPS系统完备性监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广域差分 GPS系统完备性监测技术是广域差分的关键和核心。本文全面介绍了完备性监测技术的定义 ,完备性监测系统的构成 ,以及各个部分的监测方法 ,包括监测站和用户站的监测技术 ,最后给出了完备性监测的一般步骤。  相似文献   

3.
在对广域差分GPS定位算法精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通用GPS系统运算平台,构造了浮点类型,并提出了DSP运行环境中的高精度函数算法,完成了对广域差分GPS定位算法的优化,编制了基于通用DSP系统的广域差分GPS定位算法软件,成功研制了广域差分用户接收机系统。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广域差分 GPS系统用户站粗差的检验和分离 ,应用广域差分 GPS’99南海实验 ,比较了广域差分 GPS用户站单点差分定位中最小二乘法定位与卡尔曼滤波定位的方法 ,以及用户站在加入 RAIM算法前后的精度等。  相似文献   

5.
广域差分GPS用户站的完备性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广域差分GPS系统用户站粗差的检验和分离,应用广域差分GPS‘99南海实验,比较了广域差分GPS用户站单点差分定位中最小二乘法定位与卡尔曼滤波定位的方法,以及用户站在加入RAIM算法前后的精度等。  相似文献   

6.
广域差分GPS系统完备性监测技术是广域差分的关键和核心。本文全面介绍了完备性监测技术的定义,完备性监测系统的构成,以及各个部分的监测方法,包括监测站和用户站的监测技术,最后给出了完备性监测的一般步骤。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局域差分GPS技术受到的限制和广域差分GPS的原理及技术特点,介绍了PNP20广域差分系统 工作原理,并详细叙述其主要的软、硬件的特点和各种功能,分析了该系统的各种检测数据,最后对这套系统的 应用前景和主要优、缺点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8.
广域差分GP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域差分GPS(Wide Area Differential GPS)主要是以应对美国军方实施的有意降低GPS民用精度的选择可用性(SA)政策为背景的一种大范围差分GPS技术.  相似文献   

9.
针对GPS定位测量的信号传播路径误差,分析了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梯度对差分定位精度的影响,利用L1载波重点讨论了1999年-2000年太阳活动期间低纬度赤道异常地区GPS差分定位精度的问题,同时验证对于长基线采用GPS广域差分技术可以使电离层定位误差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Android平台下实时BDS+GPS双系统广域差分定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位置服务应用正在飞速扩张。Android智能终端,因其性价比高而占据了大多数用户市场,但定位精度有待提升。因此,利用广域差分增强技术,提升室内外位置服务精度,成为当前研究热点。本文利用Android studio 2.2.2平台、Java语言及JNI技术,开发了BDS+GPS广域差分定位软件,该软件通过串口读取北斗移动终端原始卫星观测数据,进行差分数据流解析、实时轨道和钟差改正并实现增强定位。在移动终端硬件平台上,运行BDS+GPS实时WAAS软件,分析了定位结果,双系统单频广域定位精度为4 m左右,对于GNSS卫星技术在低成本移动终端位置服务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测量机器人变形监测系统软件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介绍了测量机器人的外部组成,测量原理及发展应用,并设计了基于测量机器人的变形监测系统和数据库的结构,讨论了计算机与测量机器人之间的串行控制,在数据处理中加入了距离和高差差分处理技术。试验表明,基于测量机器人的变形监测系统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实用性强,高效,准确,实时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水电站安全监测部位众多,监测难度大,它要求在恶劣的环境持续稳定地检测出水电站微小的物理变化.本文提出采用智能测量机器人、GNSS天线阵列技术、测斜仪以及温度传感器等,设计多传感器集成的水电站一体化自动安全监测系统,并通过数据库实现监测数据的管理查询.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一种新的三角高程测量方法进行变形监测,该方法可以使全站仪在任意点设站,减少了工作量,在测量中,不用量取仪器高、棱镜高,减少了三角高程测量中的误差来源,提高了精度。通过分析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验证了精密三角高程测量代替几何水准测量的可行性与可靠性,结合基坑监测实例,将三角高程测量的数据与几何水准测量的数据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显示,该三角测量方法结合精密全站仪可以替代几何水准测量,在实际工作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基于测量机器人目标自动寻找、识别和精确照准技术及Visual C++编程,本文从北二环高速K1+600至K1+900段变形监测数据入手,研究自由设站法和间接平差在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中的应用,并对平差精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度高,便于实施。  相似文献   

15.
地铁在运行过程中,隧道难免出现沉降,为了确保地铁安全运行,本文对哈尔滨市地铁1号线某站进行了应急监测及数据详细分析,监测数据表明,在观测期间,轨道各监测点沉降平均值相对车站结构呈下降趋势,监测的轨道沉降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静力水准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结合上海地铁监护测量的成功经验,介绍了静力水准测量系统在上海市轨道交通2号线徐泾东-虹桥火车站区间沉降监测的应用,结合实例进行分析,为类似的变形监测项目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水平角度、水平距离观测值与基坑水平位移之间的内在相关关系,提出了一种"自由设站余弦定理法",该方法具有可以根据工程现场实际情况自由设站、无需加密平面控制点、无需测试人员后视定向、作业过程更加简单快捷、通用性更强等优点;模拟试验数据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取得较高的监测精度,完全可以满足基坑水平位移监测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变形监测方法都要求在测区设定固定的基准点,以此观测监测点相对基准点的相对位置来确定变形情况,而在实际工程中常常会出现无法设立稳定的基准点,或基准点丢失、遮挡观测视线等情况,这大大影响了变形监测的开展和精度。本文针对基坑变形监测中所遇到的困难结合超站仪所具有不受时间地域限制,不依靠控制网,无须设基准站,没有作业半径限制的优势,提出了采用超站仪非固定测站采集3维坐标的方法来确定监测点变形情况,很好地解决了监测过程中遇到的许多不可预见因素,提高了监测数据的时效性和精确性,降低了测量人员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