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岛地区分区大风预报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雷  王坚侃 《气象科技》2005,33(5):404-407
利用海岛自动测风站网的风力资料分析了舟山海域风力的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把舟山海域划分为5个海区,针对目前舟山沿海海面风力预报(公众预报)范围偏大,不能正确反映舟山海域风力局地特征的重大缺陷,提出了以分海区大风预报代替舟山沿海海面风力预报的设想和预报技术思路.预报实践表明:与目前的舟山沿海海面风力预报相比,分海区大风预报不仅更加客观合理和具有针对性,而且能够有效地解决海上安全与效益之间的矛盾,适合在海岛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武强  石磊  宗锋  毕文涛 《山东气象》2017,37(3):102-108
利用海岛站大风观测资料,经过高度订正、对比实验、风速补偿、组合取值等方式,研究了龙口至旅顺海上航线大风气象服务标准实况资料处理方法。通过实际个例分析发现,利用该方法获取的实况资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消除高度偏差、地形遮挡等因素对海岛站风速的影响,为海上航运气象服务提供了更为精确的实况依据。  相似文献   

3.
PPM方法在马迹山港船舶靠离泊临界值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丽  唐跃  范其平  许映明 《浙江气象》2010,31(4):23-27,34
舟山是千岛之城,众多的岛屿和复杂的海域地形等特点,使得全市的各海区、港口、航线风力呈明显的局地特征。随着舟山海洋经济迅速发展,对舟山海域各港口风力进行针对性精细化预报的方法研究,切实提升舟山海域不同港口各类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利用美国NCEP的全球模式资料与宝钢马迹山港自动气象站实况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得到测站不同风向最大风、极大风与马迹山港口特殊环境场的关系,并将此关系用PPM方法应用到宝钢马迹山港口日常船舶靠离泊的风向风速预报中。通过对美国NCEP样本的选取、资料的处理,建立关系式,再根据宝钢马迹山港船舶港靠、离泊在不同风向时的临界值进行针对性的预报,不仅提升了舟山气象台在港口精细化预警预报的服务能力,而且在保障港口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港口的滞港费用,提高了港口的生产效率,显著增加了港口的吞吐量。  相似文献   

4.
舟山群岛海域航线气象预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雷  黄辉 《气象科技》2002,30(4):241-245
文章从舟山群岛的地理,地形条件出发,分析了舟山群岛海域航线的局地风力特征,针对公众气象预报的缺陷和开展航线气象预报的实际需要,研究规划了舟山群岛自动风力测站网的建设,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对航线海浪的加强监测,对开展海上专项航线风力,海浪的短时预报及其服务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王慧  刘涛  尹尽勇 《气象科技》2009,37(4):503-507
利用多个卫星高度计融合资料,分析了南海冬季(1月)3年(2006~2008年)平均的风场特征和海况条件。结果显示:南海东北部和台湾海峡、巴士海峡的风力和浪高都最大,其次是南海西南部海域的风力和浪高较大,其余海域的风力和浪高较小。根据这些特点,从船舶航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上考虑,设计了南海冬季北行的4条航线:从马六甲海峡直接行驶到台湾海峡的最短航线、躲避南海西南部大风大浪区和台湾以南的大浪区的航线、躲避台湾海峡的大风而绕行台湾以东的航线以及比较安全但是航线很长的航线。船长可以根据南海冬季大风大浪的情况选择避风航行的最佳航线。H轮在2005年1月行驶到南海时躲避大风大浪的实例说明大风大浪对船舶安全性的影响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6.
风能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我省海岛数量居全国之首。海岛上电力紧缺而风力资源十分丰富,开发风力资源以解决岛上电力不足,具有明显的实际意义,在我省下大陈岛上的实践证明,开发风力资源是可行的。为此,本文用最近三年(1992—1994年)风资料统计,研究我省海岛风能资源的分布。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监测和预报海上大风,做好海洋气象服务工作,保障航运、渔业等生产作业的安全,大连市局按照国家气象局的统一部署,于去年10月23日在獐子岛筹建自动测风站。在筹建中,天气司海洋处方维模副处长和北京物管处王晓辉亲临现场具体指导。建站中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援,要人给人,要物出物。从25日起仅用两天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舟山是海岛港口城市。位于东径120°31'—123°35',北纬29°32'—31°O4'。所处地理位置易受台风(热带风暴)影响和侵袭,是威胁舟山最严重的灾害性天气。一、影响舟山台风(热带风暴)概况据1951—1990年资料统计,影响舟山的台风(热带风暴)计170次,年平均4.25次,最多的1959年受影响9次  相似文献   

9.
新疆铁路大风监测系统的雷电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新疆环境气象工程中心的直属企业—乌鲁木齐恒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承建的新疆铁路大风监测系统,始建于1998年,历经8a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目前已成为新疆铁路部门行车调度指挥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风季铁路运输中,随时为调度部门提供风区风力实时数据,发挥着安全保障作用。但是铁路大风监测系统的设备大部分安装在铁路沿线的荒滩戈壁地区,尤其兰新铁路三十里风区属于天山南部雷电多发区,安装大风监测设备的铁塔地下机房,虽然修建了地网,接地电阻<4!,基本在0.8 ̄2.0!之间,然而2000年6月在头道河测风站和2002年8月在三个泉测风站发…  相似文献   

10.
黄彬  张增海  孙明华 《气象科技》2008,36(5):622-626
根据船舶气象导航的原理以及影响航线设计的各种因素,通过对北太平洋冬季大气和海洋环境背景的特征分析,指出船舶在设计航线时,应根据气候状况、海洋环境、天气形势分析结合中短期预报充分利用有利的风、浪、流等天气和海洋条件优选航线,不仅可以规避恶劣天气、确保航行安全,而且大大节约海运时间、降低航运成本.  相似文献   

11.
风廓线与测风塔资料在地面风场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四维同化方法将风廓线雷达和测风塔资料应用到WRF模式中,通过对比资料同化前后模式对地面风场的预报效果可知,加入风廓线雷达和测风塔资料后模式对风速的预报效果有明显提高,对风向的预报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资料同化结束后,模式预报在49h内对地面风场预报效果仍有明显改善,但随着模式预报时间的增加,在模式积分49h以后,同化资料前后模式对地面风场的预报效果无明显变化。另外,通过对资料同化前后模式对风速预报误差的分析可知,在对模式风场预报的改进中风廓线雷达资料的贡献大于测风塔资料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风能是地球表面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也是提供给人类的一种可利用的重要能源.文在第三次气候区划的基础上,对包头地区近40a(1971-2010)风及风能资源做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包头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开发利用风能资源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3.
风玫瑰图和风速直方图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office办公软件的现有功能,利用WORD(EXCEL)文档快速制作风玫瑰图;风速直方图,解决手工制作精度不高和安装软件的麻烦,提高效率,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大河气象站为代表站,对2014年7月~2018年6月巴里坤机场风的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巴里坤机场主导风向受地形影响,白天盛行W风,夜间盛行E风;(2)巴里坤机场风速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白天风速大于夜间,春季风速大,冬季风速小;(3)巴里坤机场大风多出现在4-6月,风向频率多为偏西北风;(4)西北路径(经向型)和偏西路径(纬向型)的强冷空气造成巴里坤机场西北大风,冷平流强,气压梯度大,锋区明显。偏东大风时为“Ω”型环流,位于脊前出现东北大风,位于脊后出现东南大风,低层锋区不明显,东北大风时无明显冷暖平流,东南大风时暖平流较强。  相似文献   

15.
河西走廊风速变化及风能资源研究   总被引:24,自引:9,他引:15  
王毅荣  张存杰 《高原气象》2006,25(6):1196-1202
利用河西走廊地区25年风速气候资料和风塔周年资料,研究了该区域近地面风速及风能的演变和分布。结果表明:河西走廊绿洲内风速下降十分明显,而其它高山站风速比较稳定,没有明显的减少趋势;风速变化具有周期振荡特点;垂直风速差由近地面向上减小,高层风速极大(小)值滞后于低层;风速随高度按自然对数规律增大,风能距地面8 m层内随高度变化迅速;该地区4~12 m/s风居多,是风能的主要贡献者;2~4月风速最大,1,5月最小;该地区风能丰富,10~70 m层内年风能储量在2200 khW/m2以上。  相似文献   

16.
重现期风速风压计算系统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重现期风速风压计算系统”采用4种概率分布模型(极值Ⅰ型分布、韦布尔分布、皮尔逊Ⅲ型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计算工程抗风设计所需的重现期风速、风压等参数,同时给出剩余方差、柯尔莫哥洛夫拟合适度检验指标、拟合相对偏差等拟合优度指标,便于不同概率分布模型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7.
风廓线雷达与天气雷达风廓线数据的融合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阮征  高祝宇  李丰  葛润生 《气象》2017,43(10):1213-1223
风廓线雷达与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产品均可以获取高时间分辨率的高空风信息,但两种遥感测风的探测原理及时空代表性不同。在对风廓线雷达进行质量控制处理、剔除降水粒子空间不均匀分布对数据可信度影响之后,根据风廓线雷达与天气雷达风廓线数据探测原理差异,进行不同时间代表性的风廓线数据的空间匹配试验,确定与天气雷达风廓线数据进行融合的风廓线雷达数据最优时间分辨率,结果为1 h。利用2015年7月北京南郊观象台的探空、风廓线雷达、天气雷达测风数据进行三种高空风的一致性比对,结果表明三种测风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3和2.5 m·s~(-1);60、30以及6 min不同时间代表性风廓线雷达数据与天气雷达风廓线数据之间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6、2.8及3.1 m·s~(-1),60 min数据的融合效果最佳,低空尤其明显。利用广东省2014年5月的风廓线雷达观测网以及天气雷达网风廓线数据进行了高空风场的融合分析试验,融合分析场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高空中尺度水平风场信息,低空的涡旋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8.
Summary A statistical-dynamical downscaling procedure is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climatological wind field over a complex terrain area in central Germany. The model domain, 80×87 km, is dominated by flat terrain in the westerly and northerly part and encompasses the Teuteburger Wald and the Wiehengebirge areas with hills up to 330 m a.m.s.l. in the southeasterly region. The downscaling procedure combines a large-scale regionally representative wind statistic and a high-resolution numerical atmospheric mesoscale model. A cluster analysis of a 12-years time series of radiosonde data provides 143 clusters each being a combination of the geostrophic wind components and the vertical temperature gradient. These parameter sets constitute the reference state for highly-resolved steady-state wind field simulations with a non-hydrostatic model. Weighting the resulting wind fields with the corresponding cluster frequency gives climatologically representative frequency distributions of the wind speed and -direction. By combining the wind speed frequency distribution with the power curve of wind turbines the yearly energy output of 46 wind turbines inside the simulation domain was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to the actual production. No bias or systematic trend in the deviation was found. The relative differences for the smallest turbines reach 100 percent with a decreasing tendency to larger units. Received November 13, 1998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2月11~14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与法国Leosphere公司在该研究所位于北京市北三环和北四环之间的325 m气象塔试验场内联合开展了一次测风激光雷达Windcube的外场演示试验.Windcube观测数据随后与325 m气象塔上的风杯风速仪测得的风速资料进行了对比,结果是:由两种手段获得的所有6...  相似文献   

20.
风廓线仪与气球测风资料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风廓线仪和气球同步探测风场资料对比,分析了风廓线仪探测风场资料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在稳定天气过程中,由于风廓线仪的探测盲区和地物杂波的影响,自地面至高空200m范围内,廓线仪探测的风向、风速与气球探测的风向风速值有一定偏差,200m高度以上风廓线仪和气球探空所测得的风场廓线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在复杂天气过程中风场廓线形状出现较大偏差,主要原因是由于气球探空资料在各高度层之间的整体连续性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而风廓线仪的观测资料无论在各高度层之间还是整体连续性方面都明显好于气球探空。这与在较高海拔地区,气球观测期间的大气局部不稳定有关。由于气球在经过某高度层时的取值明显受到当时大气层局部小湍流活动或者较强的下沉或上升气流影响,使气球经过该点时的位移与其相邻两点之间出现明显的飘逸,从而造成气球在某个高度范围内的风资料观测值出现较大偏离。但由于探空气球的资料不连续,无法准确判断气流扰动情况,而风廓线仪获取的不同高度上的风资料是10min内的平均观测值,一般不受小范围的空气扰动而出现较大偏离,另外,风廓线仪的观测是连续的,每组观测值之间只存在10min的时间差,通过对前后几组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明显看出当时气流的扰动情况。因此,风廓线仪探测在资料的连续性和分析气流扰动情况,尤其是大尺度湍流活动方面更有探空气球不可替代的作用,风廓线仪观测资料的可靠性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