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数据库是以土壤地球化学调查为主,同时开展大气干(湿)沉降物、灌溉水、化肥及农作物等介质的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资料为基础,利用MapGIS软件管理编制成果图件;利用Access数据库管理规范成果数据;利用中国地调局发展研究中心下发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数据录入子系统》将数据资料数字化,从而建立评价数据库。数据库内容包括区域地理地质、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及土地利用等基础空间数据库;包括采样介质的工作区采样布置、单元素地球化学图、土壤元素分级图及大气环境、灌溉水环境、土壤质量、土地质量综合等级图为核心的空间评价数据库;包括土地规划图、特色农产品种植规划建议图、施肥建议图等各种成果图件。数据库实现了对样品及相应的众多的化验分析数据的科学有效的管理,便于数据的统一保存、分析和使用,为评价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和总体综合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为促进农业经济规划调整,现代绿色农业发展和优化、特色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2016年12月28日,广西国土资源厅、广西农业厅和广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联合发布了《广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报告(2016年)(以下简称《报告》)。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工作和《报告》内容专业性强,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本刊特邀全国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首席科学家、中国地质大学杨忠芳教授,对《报告》相关内容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3.
<正>5月29日,广西国土资源厅、广西农业厅、广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联合向社会公布了广西农业地质服务"三农"工作——第一批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主要数据成果。广西国土资源厅副厅长田风鸣、广西农业厅副厅长郭绪全出席发布会,广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总工程师张起钻主持发布会。据了解,广西第一批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主要数据成果所提供  相似文献   

4.
正8月11日至20日,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组织省内外记者团赴野外一线采访,开展"走基层、访一线"活动,宣传找矿成果,体验野外生活,挖掘地质人精神风采,同时也为地质工作加油鼓劲。这次活动历时9天,跨越海东、海南、海西,行程4000千米。由中国矿业报、中国国土资源报、青海日报、新华社青海分社、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青海地矿》报等媒体记者组成记者团,实地走访了地质遗迹调查、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页岩气勘查、绿色矿  相似文献   

5.
广西地球物理勘察院(以下简称广西物勘院)是目前广西惟一一家拥有地球化学勘查甲级资质的综合性地勘单位,作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项目(另称农业地质)的承担单位之一,负责在桂平市、平南县、贵港港南区一带开展工作。这三个地方的项目设计总量需采集29 780件样品,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在接到工作任务后,该院领导积极组织协调、精心安排、全力以赴,在人力、物力和技术力量等方面优先调配,为项目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6.
正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工作是以农用地为主要对象,以生态地球化学理论为指导,开展1∶5万土壤地球化学调查,结合大气、灌溉水和农作物地球化学调查,查明土地质量与生态地质环境状况、土壤污染现状和有益元素分布,全面评价总体的、综合的生态地球化学状况和土地生产质量水平。重点评价重要的起主导作用的生态地球化学问题,对土地质量、潜在价值及生态风险进行评价,服务于土地质量与生态管护、土地资源合理与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正9月10日,由海东市人民政府、青海省国土资源厅、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察研究所主办,平安区人民政府、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承办的第二届高原富硒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服务精准扶贫交流会在海东市平安区举行。省直有关部门,各市(州)及海东各县(区)政府及农牧部门负责同志,省垣国土资源和地质科研单位,各级企业代表等参加论坛。论坛以树立和推广"地质先行、查明富硒,政府主导、创建园区,企业进驻、富硒富农,高原生态、绿色有机"  相似文献   

8.
近日,《江苏省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通过专家验收。项目从地球化学调查、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应用性专题研究等方面完成了大量调查工作,编制了全省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系列数字化成果图,建立了相应样品库与数据库。  相似文献   

9.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的调查精度较高,GPS主要应用于地球化学测网布设、土壤采样点的定位及其他生态地球化学样品的采集定位。野外工作前必须通过大地测量三角点实测数据进行GPS手持机三参数校正,在GPS中置数,校正参数满足精度要求之后方可进入野外采样阶段,因此,正确的参数设置是使用GPS的关键。利用omap结合1∶5万地形图实现了室内快速自动化校正三参数,精度高,误差小于3 m。  相似文献   

10.
<正>4月20日至21日,由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指导、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地勘产业专业委员会主办,为助力青海地质勘查举办的"地质勘查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培训班"在西宁开班,邀请全国知名的地质专家、教授进行授课。青海省作为8个州市中有6个为藏区的地区,这也是国土资源部援藏援青的一项重要举措;授课内容涵盖了斑岩型铜矿、深地探测理论与技术方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城市地质调查及应用、地热、浅层地温能研究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在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的大背景下,以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以下简称“国土三调”)作为基础底图,推进相关自然资源专项调查是大势所趋。山东省2020年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以下简称“一张图”)更新调查以“国土三调”成果作为基础底图,探索了基础调查和专项调查在技术路径上的融合衔接。本文通过研讨融合衔接的技术路线以及遇到的具体问题,分析了以“国土三调”为基础底图推进“一张图”细化调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的号召,进一步提升提高日照市巨峰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的科技转化潜力,本文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SPSS软件系统聚类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变异系数法等方法,在查明研究区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评价研究区的土壤肥力、评价研究区的茶叶生化品质、研究研究区茶叶生化特征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内土壤的茶叶宜种性进行综合评价。结合研究区的生产建设实际及已有茶园分布情况,将研究区大致划分为最适宜种植区、一般适宜种植区和不适宜种植区三大类。其中适宜种植区4720hm2,一般适宜种植区7793hm2,不适宜种植区3480hm2。本次工作为研究区茶叶种植区扩建提供了科学指导,进一步提升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的科技转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在化探样品分析测试中,称取样品是工作量和劳动强度较大的、单一的、重复性工作。目前在实验室称取样品采用人工手动方式,存在样品交叉污染、准确度难以及时验证、出错率高、劳动力成本高和劳动强度大等问题。笔者从技术方法和质量管理、劳动力成本管理、研发的预期产值和预期回报以及社会效益等方面,通过对国内实验室样品称取现状的调查分析,论述了研发并使用自动定量称样装置在化探样品分析测试中的必要性,以及实现分析测试全流程自动化,提升行业整体科技进步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根据山东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的要求,即墨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查清耕地后备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和分布情况,该文介绍了即墨市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的组织实施,技术依据,适宜性评价及其成果,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贺家沟地区位于沂南矽卡岩型金矿典型矿床的外围地区,在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等方面均具有高度相似性。在该地区开展化探扫面工作,根据化探异常结合该地区的成矿地质条件能快速有效的缩小找矿靶区。本文从化探样品分析数据入手,分别从化探异常下限的确定、化探异常特征、化探元素的组合分类以及主要成矿元素在该地区的分布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对该地区的成矿条件有了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圈定了以Au,Ag,Cu,Mo等为主要元素的HS1化探异常,该异常规模较大,浓集中心明显,其中主成矿元素Au具有三级浓度分带,Cu,Ag等其他元素异常亦套合较好。通过开展异常查证工作,在该异常区内发现铜金多金属矿(化)点共3处,矿(化)点与化探异常浓集中心的空间吻合程度较高。该地区化探扫面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6.
依据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资料,对土地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进行探讨,建立评价模型。提出土地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是土壤内部指标分等、外部指标定级,整合全部评价因素的新观点。采用相关系数、半方差函数进行指标筛选,层次分析法确定参评指标权重,通过隶属度函数模型将土壤不同含量单位的指标纳入同一评价体系形成内部因素,叠加区域地下水、农作物质量等外部因素,建立土地质量综合评价模型。根据模型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土地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山东半岛土地可分为优质、优良、良好、中、差5等20级,其中可作绿色(111和121级)及无公害(211和221级)食品生产基地的土地占62.60%;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512和522级土地面积267.54km2,多位于矿区(金矿、石墨矿、铜铁矿)周边或紧邻城镇地带。土地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及模型的建立对山东其他地区基本农田保护和土地质量等级划分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胶州市国土资源局在完成胶北镇驻地土地调查的基础上,开展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调查工作,摸清了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状况,评价和测算土地利用潜力。该文介绍胶州市胶北镇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调查的组织实施,技术方法,调查结果,并对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浅海覆盖区,常规的地质找矿工作开展难度较大,并缺少有效的技术方法,限制了浅海区找矿勘查工作。本文以三山岛北东浅海地区找矿勘查为例,采用重力测量+高精度磁法剖面测量+地震剖面测量+浅钻取样化探剖面测量+钻探的勘查技术方法组合,解译并控制了浅海覆盖区控矿构造,发现了金矿体。结果表明该技术方法在浅海覆盖区找矿勘查的有效性,对浅海覆盖区找矿勘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桂西北1:20万化探某图幅的资料,应用信息量计算法进行成矿预测,划出金矿成矿远景区6个,筛选出9个主要地质控矿因素和化探找矿标志,可供进一步开展该地区金矿找矿工作时参考。实践证明,信息量计算法是解决成矿预测和提高找矿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