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广东省温泉旅游开发模式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温泉旅游开发是目前国内旅游开发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对广东省温泉旅游开发的实地调查和对比研究表明,广东省温泉旅游开发经历了温泉疗养院、温泉旅馆集合体和露天温泉旅游度假区阶段,现阶段根据温泉地区位、旅游功能和露天温泉风格的差异性表现为不同的旅游开发模式,清新温矿泉模式和珠海御温泉模式是目前具代表性的两类温泉旅游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2.
一、资源概况随着城市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来,城市居民外出旅游与休闲娱乐度假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城市居民的一种消费时尚。因此,在城市郊区开发建设集健身、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区,也就成为我国旅游开发的方向之一。热水口位于福建永安市市区西南面,洪田镇北部,205国道由南向北经过此区,永安市主要河流文川溪则由此往北汇入沙溪。热水口旅游开发的主要资源是有温泉,其出水量大,水温高,这是建设温泉、健身、娱乐、旅游度假区的理想场所。此外,…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旅游度假区孤岛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旅游度假区与旅游影响效应研究的交叉领域, 旅游度假区的孤岛效应问题不仅关系 着度假区的可持续发展, 也关系着旅游影响效应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本文在对国内外核心期刊上 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 以及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结题报告进行梳理的基础上, 对度假区的孤 岛效应研究进行了回顾和综合分析, 总结出度假区飞地带来的五大负面影响效应, 即正规旅游企 业对旅游摊点的排挤、经济漏损、当地社区居民与游客沟通联系受限、当地社区居民就业机会少 和就业层次低、外来资本取代社区对旅游发展的控制权, 得出纵向时序与比较分析法是研究旅游 度假区孤岛效应的主要方法。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旅游度假区孤岛效应研究进展的分析和把握, 旨 在为我国度假区孤岛效应问题的解决提供途径和指导, 从而实现旅游度假区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农业、旅游业综合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发展农业旅游的现实意义,并根据福建农业旅游资源的特点,提出了有关的开发设想及开发中应注意的一些原则问题.  相似文献   

5.
论福建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农业、旅游业综合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发展农业旅游的现实意义,并根据福建农业旅游资源的特点,提出了有关的开发设想及开发中应注意的一些原则问题。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温泉旅游度假区发展演化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王华  彭华  吴立瀚 《世界地理研究》2004,13(3):79-83,57
国内外温泉旅游度假区正从单一的疗养功能发展演化成集度假、观光、康体、休闲、娱乐、健身、商务、会议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营造高质量的度假环境,提供多样化、高档次的康体旅游产品,具备舒适周到的旅游服务,以及塑造鲜明的文化特色将成为温泉旅游度假区发展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7.
广东区域旅游正向休闲度假转型,旅游度假区(城、村)建设正从城郊向山区与滨海延伸,呈现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的一般模式与区域特色,如:"环城市(群)休闲度假带"的空间布局模式,"度假 观光 娱乐 专项 特种旅游"的产品开发模式,民营企业为主的经营管理模式,"多业共生"的产业组织模式,主题体验型的旅游度假区发展模式,主题休闲型的度假旅游地发展模式等;立体地构造了包括粤港澳在内的区域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体系.文中以滨海"休闲城市"珠海市与中国"旅游强县"粤北山区清新县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8.
旅游市场旅游消费的不断变化对区域旅游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目前区域旅游发展过程中一些问题的分析,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忽视市场导向。提出区域旅游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注重旅游市场、旅游消费这两个因素的观点。最后,着重论述了旅游区域界线划分和区域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应考虑的几个具体的旅游市场和消费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广州龙洞旅游度假区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少辉  郝恩河 《热带地理》1995,15(4):376-383
本文在对龙洞地形地貌结构、风景资源结构、旅游市场结构、空间观景视廊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园林构景、风水理论、景观美学等对旅游度假区的风景轴线、度假山庄、园林景点、旅游项目等进行全局性的布设,最后提出了开发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异地养老型旅游目的地开发初探——以云南卧云仙居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异地养老旅游是一种集养老、康体、娱乐、餐饮、住宿、医疗于一体的旅游方式。作者通过分析目前中国异地养老旅游的发展现状及云南卧云仙居发展异地养老旅游的成功经验,探索提出了开发异地养老型旅游目的地应具备的条件、异地养老旅游的市场划分及客源地类型、异地养老型旅游目的地的开发类型及模式以及在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丰富老年旅游的研究,同时对其他地区发展异地养老旅游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滑雪度假旅游成为欧美山地旅游开发的主要形式。近十几年来,山地滑雪旅游在中国迅速发展,并成为东北一些地方旅游产品的主打品牌。本文从滑雪旅游开发布局影响因素研究出发,通过对中国滑雪旅游市场的需求与供给这对矛盾的全面分析,对照发达国家的滑雪旅游开展状况,总结出中国目前比较缺乏中高端的旅游滑雪场所。据此,作者提出内蒙古应以发展中高端滑雪旅游作为切入点,以阿尔山国际滑雪场为主,建立山地型滑雪网络和滑雪天堂的旅游形象。这些重要结论,对内蒙古发展冰雪旅游业、突破冬季无旅游、延长旅游季节性等方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综合型海滨度假区形态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俊  保继刚 《热带地理》2007,27(4):369-374
选取两处中外典型案例——三亚亚龙湾度假区和印尼努沙杜阿度假区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成功开发的综合型海滨度假区在形态规划方面存在一些共同特征:度假区与东道社区应保持一定的空间隔离,同时维持度假区与社区之间的互动关系,避免社区在旅游开发中被边缘化;海滨度假区分区规划应坚持级差地租导向和功能控制的原则,使得稀缺的海滨土地资源开发价值得到优化;度假区内通道系统设计应简洁通畅,在保证海岸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持一线度假酒店与海滨沙滩的一体性;度假区内应合理布局若干商业服务中心,既满足度假客人多样化需求,又为东道社区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度假区与社区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滑雪场可达性及市场潜力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可达性分析方法与潜力模型对中国滑雪场空间分布格局与市场潜力进行了系统分析,全面认识了滑雪场在交通可达性方面的优劣势,并针对不同区域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或改进方向。研究表明:中国滑雪场距离城市中心的平均最短旅行时间为1.24 h,南方可达性普遍较差,北方同一城市内部差异较大。全国各城市到达某一滑雪场的最短时间呈圈层式分布,可达性最好的区域在河南,最差的区域在新疆。北京与重庆凭借发达的经济、众多的人口与较好的可达性,成为滑雪旅游市场潜力最大的城市,黑龙江、天津、河北、山东四省市场潜力次之。该研究可为旅游者滑雪旅游目的地选择提供参考,也可为滑雪场规划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温泉旅游地特性及空间竞争分析--以从化新旧温泉为例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温泉是一种异类资源替代性弱而同类资源替代性强的旅游资源,因而温泉旅游地开发的模式易呈现同质化的趋势,旅游地空间竞争异常剧烈。文章主要从温泉旅游地的特性研究出发,通过对邻近温泉旅游地的空间竞争的特征分析,探讨温泉旅游地在不同层面资源竞争的一般规律,以促进温泉旅游地空间竞争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Ski resorts are one of the bas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ce-snow sports and tourism, and they are also a hot topic of social concern. Taking 117 ski resorts in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as the research object, geospatial analysis methods such as kernel density and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were used to explore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the ski resorts. The geographic detector was used to deeply explore the underlying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ski resorts in terms of policy factors, natural factors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factors. This study found that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ski resorts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showed a significant Olympic event-driven characteristic. From 2009 to 2021, the spatial pattern of Beijing-Tianjin-Hebei ski resorts has changed from “single-core development”, to a “single-core with multi-point” layout, and then to a “multi-core” layout. The spatial pattern has changed from agglomeration to diffusion. Cold and hot spots of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in Beijing-Tianjin-Hebei ski resort have shifted from north to south, from the initial suburbs of Beijing to the southern cities of Baoding, Shijiazhuang, Xingtai and other cities in Hebei Province.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Beijing-Tianjin-Hebei ski resorts has been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from “GDP per capita” to “population density” to “policy quantity”, showing a shift from “Economic-driven” to “population-driven” to “policy-driven”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6.
Resilienc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ncept for the ski resorts of China, which have suffered heavy losses due to COVID-19. In order to help China’s ski resort service industry successfully adapt to the crisis and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goal of this paper is to develop the definition of resilience of the ski resort service industry through interviews based on the concept and general analysis framework of resilience. The ski resort resilience theory analysis framework is then constructed from the three basic elements (market, skiing, and stakeholders) and four system features (flexibility, adaptability, an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bility). The results indicate several measures that can be taken to spread risk: enrich the product supply; eliminate risks and build a multi-agent networked industri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establish a risk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based on a multi-organization alternative learning mechanism to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ski resorts.  相似文献   

17.
北京城市周边度假地空间结构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明  吴必虎 《世界地理研究》2009,18(4):134-140,133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旅游地空间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选取北京市五环外421个度假地为研究样本,采用地理信息系统Arcview中的kernel密度分析方法对度假地的空间结构演变进行分析。发现:点-轴、核心-边缘两种空间发展模式共同影响着北京周边度假地的空间形态,其中集聚是度假地空间结构演变过程中的主要发展形式:度假地围绕自然资源优良地集聚分布,空间形态上形成了四大度假聚集地、三个圈层;四个度假聚集地表现出雏形-发育-成熟-拓展的空间演变形式。  相似文献   

18.
陈钢华  张艳  胡宪洋 《地理研究》2023,42(2):371-388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和举办推动了国内冰雪旅游产业和研究的快速发展。作为冰雪旅游产业核心地域载体的滑雪度假区亦日益受到关注。尤其是,滑雪度假区属性的结构维度识别及其影响评估成为冰雪旅游研究和实践的热点。本文遵循情感地理学关注人、情感与地方互动关系的研究传统,以新疆丝绸之路国际度假区和吉林长白山国际度假区为样本采集地,借由量表开发与验证流程,从度假游客感知视角识别滑雪度假区属性的结构维度,并检验它们对滑雪度假游客体验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1)识别了滑雪度假区属性的结构维度(15个),并开发、验证了滑雪度假区属性量表(59个测项);(2)滑雪度假区的气候和自然环境、雪道、娱乐、工作人员和人文环境对度假游客体验有显著影响;(3)积极情绪、沉浸体验、难忘的旅游体验和满意度在滑雪度假区属性与游客重游意向、口碑推荐意向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本文为与滑雪度假区属性相关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可操作的理论框架和测量工具,并深化了对滑雪度假情境下人、情感与地方互动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方琰  徐海滨  蒋依依 《地理研究》2023,42(2):389-406
随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及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为现实,有效带动了中国滑雪场建设和发展。后冬奥时代,如何推动中国滑雪场从量升到质变成为重要议题。为有效回答从“量”到“质”转变的问题,需针对滑雪场构建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基于空间活力概念,从场所、活动和人的交互联系出发,提出滑雪场吸引力、滑雪活动活跃度和滑雪者体验感3项测度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构建复合视角下的滑雪场空间活力评价体系和框架;利用统计、位置、客流、用户评分等多源数据,通过时间序列波动率模型、核密度分析、可达性计算模型和信息熵等方法分析中国滑雪场空间活力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滑雪场吸引力、滑雪活动活跃度、滑雪者体验感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分别呈现京冀和广东省“双核”引领、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2)中国滑雪场空间活力呈高值集聚,低值分散的空间分异特征,其中高活力滑雪场主要集中在北京-张家口、吉林省、新疆阿勒泰三大区域,而低活力滑雪场呈全国分散性分布;(3)中国滑雪场平均空间活力位列前五的省/直辖市为北京市、河北省、广东省、吉林省和辽宁省,而江苏省、安徽省、江西省、浙江省和湖北省的滑雪场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