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金矿床的构造物理化学成矿理论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物理化学是研究地壳物质受构造作用产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相互关联的学科。构造物理化学关注构造作用产生或引起的压力、温度和其他物理化学条件变化及其对各种化学平衡的影响。金的成矿作用与构造物理化学环境密切相关,金的构造物理化学成矿研究涉及到构造体制下矿源岩系演化序列,构造动力热液淬取成矿机制,构造附加动力驱动热液成矿机制,构造应力场转化成矿机制,成矿流体水—岩反应的浓缩成矿机制以及构造物理化学场结构与界面成矿理论。  相似文献   

2.
热液金矿床控矿断裂性质与成矿流体的物理化学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热液金矿床的成矿物理化学条件与控矿断裂构造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作者对比了不同构造环境(小秦岭、焦家、玲珑和太白金矿)流体包裹体物理化学参数特征,表明韧性剪切带环境中的金矿成矿流体压力大、CO2/H2O数值也高。不同构造环境中流体K+/Na+、F-/Cl-的差别不仅与容矿岩石化学特征有关,也与构造应力作用有关,同一矿田内,甚至同一断裂带内,因所处构造部位不同,成矿流体压力也不同,致使其他物理化学参数的系统变化,这对地质找矿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构造动力成岩成矿和构造物理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动力成岩成矿"的理论是地质力学构造控岩控矿研究方面的重要进展,是上世纪70-80年代初,在构造地球化学领域关于应力矿物、岩石变形-变质关系、构造控矿等研究基础上提出的。应用动力成岩成矿载体的"构造岩相带",在新疆沙尔托海铬铁矿开展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后续研究,从"动力成岩成矿"阶段,发展到现今的"构造物理化学"阶段。基于固体力学原理,研究认为变形岩石由偏应力场引起,偏应力场可分为差应力状态和各向等正应力状态两个部分,后者被命名为"构造附加静水压力"。"构造附加静水压力"不仅能引起岩石体积变化,也能影响其中化学平衡,是一个物理化学变量。结合胶东金矿的长期研究发现,元素地球化学分布是化学平衡的结果,物理化学环境才是化学作用的原因,提出"构造力改变压力温度等条件影响化学平衡"的认识。创建"成矿深度构造校正"方法,预测胶东金矿深部"第二富集带"得到证实,促进胶东从危机矿山重灾区转而成为全球第三大金矿区。经过40多年的理论研究、地质调查和找矿实践,构造物理化学取得显著进展,1996年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设立"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学组"。201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   相似文献   

4.
河东金矿构造物理化学场结构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均  陈守余 《物探与化探》2000,24(3):161-166,177
采用成矿构造物理化学场结构分析方法,研究了河东金矿床的成矿构造应力场结构特征和成矿物理化学场结构特征,并对成矿构造物理化学场结构与金矿体空间定位的对应耦合关系及其找矿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影响阜山金矿成矿作用的各构造物理化学参量进行了相关分析,其目的是试图在传统定性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定量研究来探讨阜山金矿最佳成矿构造物理化学条件,进而建立一个初步的成矿构造物理化学模式。该模式指出,阜山金矿各构造物理化学参量的分布在矿区内是不均匀的,构造作用是控制成矿流体分布与状态的重要因素。在构造力松弛部位和构造力集中部位各参量分布场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两者之问存在一个构造物理化学界面,矿化主要发生在该界面附近构造力松弛部位。  相似文献   

6.
论构造成矿规律及其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在简述构造成矿学概念的演进之后.着重论述了构造成矿的对称性、等距性、递变性和侧向迁聚性等规律,对构造成矿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作者指出.构造动力成矿作用,是构造应力场、构造地球牾场和构造地球化学场的综合作用;构造成矿过程,是构造运动和成矿物质运动的全过程:是一种不断存在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开放体系中的不可逆过程.构造动力作用能促使成矿元素活化.驱动含矿溶液运移.改变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导致成矿物质聚集.构造成矿动力学机制的研究.是构造成矿学的关键问題.随着构造成矿学研究的深入发展.逐渐形成了构造成矿学的基础理沦系统.  相似文献   

7.
阜山金矿床构造物理化学界面与成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涛  吕古贤  刘杜娟  舒斌  夏林 《地球学报》2002,23(2):123-128
以场的概念出发,通过分析成矿作用时矿床的地质界面、流体物理化学界面,力图揭示构造应力应变对成矿物理化学环境的影响。指出,构造应力应变是通过流体的温度和压力条件来影响各构造物理化学参量的分布,进而影响成矿过程。矿化大多发生在构造物理化学参量值的突变(界面)部位,成矿温度场、压力场和成矿物理化学场的分布同矿化区带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吕古贤  郭涛 《矿床地质》1998,17(Z5):939-942
该文在构造动力成岩成矿思路的指导下,通过构造变形岩相形迹填图区分不同的岩石构造单元,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构造岩带的流体特征,进行物理化学分析及流体参呈填图,试图建立阜山金矿床成矿的构造物理化学模型。  相似文献   

9.
在构造动力成岩成矿思路的指导下,通过构造变形岩相形迹填图区分不同的岩石构造单元,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构造带的流体特征,进行物理化学场结构与界面分析及流体参量填图,试图建立阜山金矿床成矿的构造物理化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
脉状金矿成矿控矿构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内外脉状金矿床成矿控矿构造的新近研究成果, 认为脉状金矿床的产出大多与遭受挤压作用所造成的地壳缩短机制有关, 与地壳大规模造山作用过程关系密切,主要产于造山带及其边缘;金元素沉淀的构造部位主要是韧性剪切带中的强变形部位、叠加的韧-脆性和脆性裂隙, 低角度断层既是成矿地球化学界面也是重要赋矿构造;含金成矿流体虽然有多种来源,但构造变形过程中的构造动力分异作用是成矿流体的一种重要成因;成矿流体的运移机制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高角度逆断层作为阀门引起成矿流体压力的周期性变化, 并导致成矿物质结晶与变形呈同步交替发生;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有金成矿与深部构造的关系、低角度断层的成生演化与金成矿物理化学场耦合关系、构造动力变形作用引发含金热液形成的高温高压成矿实验以及韧性剪切带的四维控矿机制等。  相似文献   

11.
徐则民  孙世雄 《矿物岩石》1993,13(3):109-114
未文通过哀牢山北段金矿带成矿期构造应力场与成矿流体(地下水)运移关系的研究发现,最大主应力低值区和已知金矿床、金矿点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它们是成矿流体运移、卸荷的有利场所;成矿流体的运移受构造应力、温度梯度和水力梯度的联合控制。研究构造应力场与地下水运移、分布的关系不仅可以用于成矿预测,而且对于在新构造活动区寻找地下水、地下热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江西临川地区相山铀矿田构造应力场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山铀矿田是中国最大的、与火成岩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矿床,断裂构造控矿特征明显。目前该矿床的后备资源出现危机,因此开展矿田构造研究,为深部及其外围找矿提供科学指导迫在眉睫。在野外观测分析和节理、擦痕实地测量的基础上,利用构造解析法、共轭剪节理分析法、断层擦痕反演模拟法及X光岩组法等,通过吴氏网投图分析和计算机的反演计算,确定了相山铀矿田多期次构造活动的变形特征及其主应力方向;并根据构造变形叠加关系及其成岩时代的确定,推断了应力作用的期次和时代。为此,将相山铀矿田的构造应力场划分为3期6个阶段,包括:成矿前的基底变形和早期火山活动阶段,早期矿化蚀变和第一、第二主成矿阶段,及其成矿期后阶段,矿体局部被错断;并深入分析了不同阶段构造活动及其铀成矿特征,探讨了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演变与铀成矿作用关系,认为两者具有一致性特征,进而指出了区域富大矿体产出的有利构造部位。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合作市早子沟金矿床构造应力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省合作市早子沟金矿床是西秦岭地区近年来发现的规模达到百吨级别的矿床。该矿床金矿体受构造控制作用明显,因此开展控矿构造研究,可为矿区勘查找矿工作提供指导。本文主要是在野外实地对控矿断裂构造详细观测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构造解析法、节理分析法、共轭剪节理法和断层擦痕分析法,通过吴氏网投图分析,确定了早子沟金矿床多期次构造活动的主应力方向,并根据叠加和切割关系以及成岩成矿时代的确定,推断了应力作用的期次和时代。根据分析结果,将早子沟金矿的构造应力场划分为3期5个阶段:成矿前的基底变形、区域变形和岩浆侵位阶段,早期和晚期成矿阶段,以及成矿期后阶段,矿体局部被错断。结合成矿作用特征,进一步分析了不同阶段断裂活动与成矿关系,认为构造应力场演化与成矿作用具有一致性,并指出了NE向主断裂与旁侧分支断裂的复合部位以及NE向断裂与NW向断裂的交会部位是矿区深部寻找富大矿体的有利空间。  相似文献   

14.
滇东北富锗银铅锌多金属矿集区矿床模型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滇东北富锗银铅锌多金属矿集区是扬子地块西南缘之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床矿石品位特高、共(伴)生锗和银等组分多、矿体延深大、矿床规模大、经济价值巨大,该类矿床典型的地质特征反映了矿床成矿环境的特殊性,有别于国内外已知类型铅锌矿床(密西西比河谷型(MVT)、火山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型(VHMS)、热水沉积型(SEDEX)等)的特性,提出了该类矿床是铅锌矿床的新类型——会泽型(HZT)铅锌矿床,其形成与海西晚期伸展环境与印支期造山挤压环境的构造体制转换有关,并建立了"构造-流体‘贯入’成矿"的矿床模型。矿床的形成过程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构造推覆—大规模流体运移;流体"贯入"—气液分异;流体卸载—重力分异成矿。该模型诠释了滇东北矿集区富锗银铅锌多金属铅锌矿床的成矿机理,无疑对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的矿床研究与深部、外围的隐伏矿定位预测、勘查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桂西北盆-山构造系与大厂锡石多金属成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区域地形形态、地质构造格架、大厂矿田的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阐明了大厂矿区所处的构造位置为一盆-山构造系。大厂锡石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生成、发展和演化是该盆一山构造系发展演化的产物,受盆-山构造系的控制。本矿床按矿体形态、矿床特征可以分为层状矿化和脉状矿化两大类。层状矿化是盆-山构造系形成早期同生沉积的,严格受地层层位和岩性的控制。脉状矿化是盆-山构造系发展演化的晚期不同阶段中受岩浆热液作用的叠加、改造而成,受构造和层位的双重控制。  相似文献   

16.
王思源  肖骑兵 《地球科学》2000,25(4):410-415
矿田构造的解析是研究矿床成因、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的重要手段, 也是遂昌银-金矿田研究的一个较薄弱的环节.将地质力学的体系分析与板块理论相结合, 首先对矿田成矿地质特征作了简要描述, 提出矿田内存在早、晚两期矿化作用, 即: 吕梁期(Ag-Au) 和燕山期(Pb·Zn-FeS2, Au-Ag), 并在此基础上, 确立了矿田控矿构造体系为陡倾折面体系、格状叠改体系以及川字型断裂破矿体系.然后, 通过鉴定不同成矿期矿田所处板块环境, 确立了控制矿田的区域应力场, 进而分析了不同期控矿构造体系的板块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17.
矿田构造的解析是研究矿床成因、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的重要手段 ,也是遂昌银 -金矿田研究的一个较薄弱的环节 .将地质力学的体系分析与板块理论相结合 ,首先对矿田成矿地质特征作了简要描述 ,提出矿田内存在早、晚两期矿化作用 ,即 :吕梁期 (Ag -Au)和燕山期(Pb·Zn -FeS2 ,Au -Ag) ,并在此基础上 ,确立了矿田控矿构造体系为陡倾折面体系、格状叠改体系以及川字型断裂破矿体系 .然后 ,通过鉴定不同成矿期矿田所处板块环境 ,确立了控制矿田的区域应力场 ,进而分析了不同期控矿构造体系的板块驱动机制 .  相似文献   

18.
在构造变形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露头共轭剪节理的产状测量,采用数学统计方法进行分期配套,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开展了大洲火山断陷盆地古构造应力场及其与铀成矿关系的研究。总结了主要经历的四期构造应力:前晚侏罗世构造期、磨石山期、衢江期、始新世—渐新世构造期,分别讨论了各个期次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指出后三个构造期与铀成矿关系密切,即磨石山期构造应力场为成矿准备了储矿空间,衢江期构造应力场为成矿准备了导矿空间,而始新世—渐新世构造期构造应力场对已形成矿体进行了破坏或改造。  相似文献   

19.
王雪苹 《地质与勘探》2014,50(2):234-245
青海五一河地区岩浆热液型铁多金属矿床由虎头崖多金属矿区、迎庆沟多金属矿区、景忍铁多金属矿区相连组成,是祁漫塔格地区找矿成果较显著的矿床之一,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北祁漫塔格早古生代岩浆弧及祁漫塔格早古生代结合部位。本文基于详细的野外工作,从矿床地质特征、矿床的形成构造环境、成矿条件及主要控矿因素,探讨了矿床的成矿机理,在此基础上建立矿床的找矿模式,以指导找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