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强夯置换软土中碎石墩形成过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夯置换工程要求保证夯沉量、置换墩长度等设计指标,通常通过试夯确定必要夯击次数。研究置换墩形成机制,确定夯锤能量释放时间、填料运动规律、锤底动压力等因素,对优化强夯置换工艺有重要作用。目前有关置换墩形成机制的研究较少,往往套用强夯工程的基本参数或机制来解决。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模型试验方法,研究强夯冲击下填料、软土与夯锤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试验研究表明:每次夯击中夯锤的运动加速度曲线可以分为4个阶段,分别代表了夯锤作用下土体-填料的不同运动过程;通过分析夯锤的动态力-位移曲线,阐述各阶段随夯击和填料次数变化而发生的变化及原因;随填料次数的增加,在相同夯击能下,每次夯击中夯锤的能量释放时间减小,峰值动态力增加,这反映了随着夯击次数增加,软土基础中碎石墩逐渐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白李妍 《探矿工程》2007,34(12):39-41
采用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对某工程深厚人工填土层进行地基处理。分析了场地的地质条件及建设要求,介绍了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的应用及效果。  相似文献   

3.
就强夯置换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根据构筑物荷载高、地基承载力低且地基具湿陷性等特点,经多种方案对比,选用强夯置换法进行地基处理.通过检测取得较好的技术效果,可大幅度提高承载力并消除湿陷性,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吴承明  郭正言 《安徽地质》2007,17(4):286-288
强夯法多年来广泛应用在建筑、水利、交通、港口等多种工程地基加固上,本文介绍了强夯置换法在城市道路深厚杂填土及淤泥质土地基加固上的应用,内容包括试验、施工、检测.采用强夯置换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正是中国城市建设的大发展时期,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5.
综合工程实践,介绍了现场标贯和平板静载荷试验检测技术在某强夯置换复合地基工程质量检测中的运用,并探讨了试验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强夯置换墩法处理公路软基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宏祥  闫澍旺  冯守中 《岩土力学》2009,30(12):3753-3758
近年来,强夯置换墩法以其工期短、施工简单等特点在软基工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对其加固机制的研究还不是很深入,理论研究远远滞后于工程实践,难以建立起符合强夯碎(块)石墩特点的设计理论和方法。为此针对海满高速公路实际工程,结合有限元分析,对该方法处理湿地软基的加固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可供施工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强夯置换的应用已逐渐广泛,但其设计是高度经验性的。强夯置换的理论研究较为肤浅,特别是置换深度的计算尚无较好的方法。为此,提出了模拟夯击过程的一维波动方程理论模型;初步建议了模型中有关参数的取值并用工程实例进行了验证;用所提出的模型探讨了置换体形成与扩展的基本规律;给出了应用的简化形式。结果表明,一维波动方程法及其简化形式与实际吻合较好,可应用于强夯置换的置换深度估算。  相似文献   

8.
赵炼恒  李亮  邹金锋  赵志刚 《岩土力学》2006,27(Z2):815-820
采空区是指地下矿产被采出后留下的“空洞区”。迄今对浅层老采空区上建高速公路一类重大工程的研究较少,研究浅层老采空区上建设高速公路的工程地质适应性、质量控制及施工工艺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常吉高速公路工程,从设计处理要求、治理范围、治理方案对比优选、强夯置换现场试验分析、施工组织工艺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浅层老采空塌陷区强夯置换治理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强夯置换治理此类工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结合工程实践,介绍了现场标贯和平板静载荷试验综合检测技术在某强夯置换复合地基工程质量检测中的运用,并对试验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从岩土工程方面对地震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进而对地震产生的各种地震波对地基土的破坏形式进行分析,最后根据新型柱锤强夯(置换)法对地基土的加固机理及工程实例来阐述该法对抗震液化的有效处置.  相似文献   

11.
胡纯龙 《探矿工程》2009,36(2):29-31,34
从广西北部湾大量填海(塘)造陆工业基地所遇到的复杂型软弱与夹层地基处理工程实例中,结合建(构)筑物具体特点,扩展应用置换(挤密加固,纵横排水)碎石桩联合强夯的地基处理方法,在解决大面积地基不均匀沉降,软弱夹层纵横排水与挤密固结、综合夯实提高总体地基持力层承载力方面取得了“安全、经济、高效”的良好效果,并具有推广前景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洋  张铎  闫鸿翔 《岩土力学》2013,34(5):1478-1486
强夯加排水地基处理方法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地基处理技术,在吹填土地基处理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根据强夯能量耗散分析与土体密实机制,基于冲击荷载作用下孔隙水压力的发展模式,建立了强夯加排水地基处理的数值分析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了求解。采用编写的数值程序分析了强夯过程中超孔隙水压力的发展与土体密实效果,以及土体渗透系数、单击时间间隔以及砂井间距等对加固效果的影响,讨论了“重锤少夯”和“轻锤多夯”的差异,并与工程实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数值模型可以模拟强夯加排水地基处理的施工过程,较好地反映强夯过程中孔隙水压力的发展变化规律和加固效果。排水措施的设置有利于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和加固深部土体,进而提高土体加固效果和缩短工期。最后,根据数值分析结果,提出了强夯加排水地基处理的合理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3.
徐东升  汪稔  孟庆山  胡明鉴 《岩土力学》2009,30(12):3831-3836
针对某海相淤泥软土的处理工程,选取了一强夯砂桩置换试验区,监测了强夯置换过程中夯坑及其周围土体的变形,超孔隙水压力的增长和消散情况以及深层土体水平位移。分析结果表明,单个置换砂桩夯击8次较为合理;强夯置换后静置一段时间,可以有效减小强夯过程中的超静孔隙水压力,且一遍强夯后静置7 d后超孔隙水压力基本消散完;深层土体的水平位移主要发生在地表以下3~6.5 m深度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估算强夯置换深度的现有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置换深度估算的拟静力分析模型。并且根据收集的若干工程实例,对模型的特定参数进行了拟合并对所得结果进行了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15.
Application of Dynamic Compaction in Highway: A Case Stud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application case of dynamic compaction (DC) is realized in highway. In this paper, the in situ tests for evaluating effectiveness of DC are performed on a liquefiable soil and soft soil interbedding foundation encountered in highway engineering practice. Excess pore pressure, total surface settlement and lateral deformation under DC impact are measured and analysed. The cone penetration test (CPT) and spectral analysis of surface wave (SASW) are used for investigating the compaction effectiveness. The formulation of the predicting improvement depth of the DC is presented according to the pseudo-static mechanics method and is of obvious meaning of soil mechanics compared with Mendard’s formulation. The calculating results of the formulation of improvement depth of the DC are agreement with the measuring results.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C technique is an effective way for improving liquefiable soil and soft soil interbedding foundation in highway engineering practice.  相似文献   

16.
强夯加固软土上覆填海砂层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夯加固期间对上覆填海砂层的软土进行了孔压的监测,分析了强夯时软土中孔压的长消规律和随水平距离的变化及影响范围; 通过对强夯后静力触探试验成果的分析,研究了软土上覆砂层强夯加固的机理,并对强夯的有效影响深度和单点击数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