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空区上方修建大型建筑物地基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惟嘉  王勇义 《岩土力学》2004,25(Z1):57-59
地表移动变形随时间的稳定性及剩余变形问题一直是采动覆岩沉陷研究的重要方面。笔者分析了采动地表移动变形的时间过程,探讨了地表沉陷的延续时间及地表剩余沉陷的预计方法,给出了采空区上方修建大型建筑物地基稳定性评价的指标,对采空区上建设建筑物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采空区地表建筑物基础稳定性的Fuzzy测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戴兰芳  苏胜昔  李文秀 《岩土力学》2004,25(11):1791-1794
根据工程实际,采用Fuzzy数学中的Fuzzy测度理论,视采空区地表所出现的地表下沉(地表垂直移动)这一客观现象为一模糊事件,建立了采空区地表移动变形预测分析的Fuzzy测度理论模型,并将理论分析结果与实测资料进行了对比,二者吻合。因而,利用该模型可对在采空区建设大型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可行性及其基础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以济南某采空区为例,基于FLAC3 D数值模拟程序对采空区的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获得了铁矿开采后采空区的应力及位移分布规律,在采空区上方确定了一个长为65 m的地表沉降严重区.数值模拟结果与经验公式计算的结果基本吻合,证实该方案合理,说明了采用数值模拟分析采空区的稳定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结合一煤矿采空区场地作为新建高层住宅小区场地,通过开采条件、地表移动变形综合确定煤矿采空区的稳定性;采用工程类比法、采空区特征判别法、活化影响因素分析法、地表剩余变形判别法等判别采空区场地工程建设适宜性;建议采空区场地采取吸收地表沉陷变形的柔性措施和抵抗地表沉陷变形的刚性措施来确保拟建建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郝喆 《地质与资源》2019,28(4):394-400
采用物探和钻探相结合的综合勘察方法,获取地质环境的破坏现状和采空区特征.按相关规范要求,预测小窑采空区的影响范围,剖析采空区残留空洞的稳定性,评价采空区的活化潜在威胁,分析采空引起的覆岩三带发育特征,剖析采空区引起的地表移动特征,获取相应地表变形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6.
郝喆 《地质与资源》1992,28(4):394-400
采用物探和钻探相结合的综合勘察方法,获取地质环境的破坏现状和采空区特征.按相关规范要求,预测小窑采空区的影响范围,剖析采空区残留空洞的稳定性,评价采空区的活化潜在威胁,分析采空引起的覆岩三带发育特征,剖析采空区引起的地表移动特征,获取相应地表变形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7.
沈丹客运专线本溪段下伏采空区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沈丹铁路客运专线本溪段的路基稳定性,为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提供依据,利用概率积分法进行了预测,并采用有限元软件ADINA进行了数值模拟。建立三维模型,分析了采空区残余变形对客运专线的影响,并对采空区注浆后的状态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到了注浆前、后沿路基方向下沉、沿路基方向水平移动、垂直路基方向水平移动的数值。研究表明,采空区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地表移动和变形是均匀渐变的,不会出现突然塌陷,但采空区上方出现了应力集中和塑性变形,地表移动仍会对铁路客运专线的运营造成影响,考虑未来可能产生的残采和复采以及铁路行车荷载的作用,也可能会出现老采空区活化,宜采取措施进行加固;对采空区进行注浆后地表的移动和变形值较小,达到了铁路客运专线的要求,采空区注浆能有效地控制地表移动和变形。  相似文献   

8.
晋焦线小煤矿采空区工程地质问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沛 《西北地质》1997,18(4):54-57
依据晋焦高速公路小煤矿采空区地质、采矿和工程地质特征,对小煤矿采空区上方的地表变形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综合评价了这些小煤矿采空区对拟建高速公路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采空区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已闭坑多年的凌源市虎头石煤矿矿区范围内要实施土地整理项目,为确保土地整理工程安全,对其进行地表沉陷稳定性评价。本文通过虎头石煤矿采空区的采深采厚比及采空区埋深与覆岩破坏高度大小判断地表变形是否连续,采用概率积分法进行地表移动变形计算,通过地表移动延续时间和地表移动变形分析和评价矿区采煤沉陷稳定性,为类似煤矿地表沉陷稳定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研究区内历史上存在强烈的以采煤为主的采矿活动,形成了大规模的采空塌陷,为了集约用地和防灾减灾,运用理论分析、定量计算及现场观测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根据“三带”理论对采空区波及地表的影响程度和地表移动的范围定性定量评价,应用应力分析法对场区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大部分采空区基本稳定,目前可能处于残余变形阶段,地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残余变形在建筑物可承受范围之内;浅部采空区存在未完全塌实区,在地表建筑物荷载、地震及地下水等因素的影响下,仍存在二次活化的可能;中南部深部老采空区均超过5a,其“活化”是比较平稳和长期的过程,一般对地表的影响是较小的和缓慢的沉降,其不均衡沉降量是有限的;中南部存在原开滦矾土矿,采矿方式为洞采,赋存深度较浅,在地表建筑物荷载的作用下极易发生塌陷而发生“活化”,危险性大。针对不同的区域和“活化”类型,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建设场地地基稳定性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采空区造成地层缓慢沉陷,严重地威胁着地表建筑物的安全。在其沉陷过程中,上覆各岩层破坏特点、厚层坚硬岩体抵抗沉陷的作用等对最终沉陷有重要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具体深入地分析了地层的沉陷过程、注浆治理的效果,以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发现坚硬厚岩层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
Driving roadway along a goaf is commonly adopted for mining face of thick seam in a deep mine. Determining a reasonable width of coal pillar is a key scientific problem for driving roadway along a goaf in a deep mine. The paper took a roadway driven along a goaf at Zhaolou coal mine which is a typical kilometer-deep mine in China as engineering background. Field monitoring, model test, and numerical experiment are conducted. Stress and displacement evolution mechanism are analyzed with different pillar widths.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coal pillar width, the peak stress value at the coal pillar working slope and integrated coal beside the roadway increases firstly and then tends to be stable, its position is transferred to the side of the roadway, and the deformation of coal pillar decreases gradually during roadway excavation. The coal pillar deformation and roadway vertical displacement increased as the coal pillar width increases under high abutment pressure. In order to reduce the waste of non-renewable resources an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bearing capacity and stability of coal pillars, a method is proposed for setting a reasonable width of coal pillars and the specific width of coal pillars is designed and applied in engineering practices based on the above research. All the tests are significant in the study of driving roadway along a goaf in a deep mine.  相似文献   

13.
张安兵  刘新侠  高井祥  张兆江 《岩土力学》2010,31(10):3191-3196
采空区地表动态变化过程受到诸多地质及采矿条件的影响,为研究其细部动态变形过程,结合某矿区地表变形的动态监测资料,基于经验模式分解(EMD)信息提取技术提取地表变形趋势信息能力和相空间重构技术的数据处理特点,提出了地表动态时变规律分析方法:利用EMD技术,提取出地表的时效变形;采用相空间重构技术对时效变形重构相平面,研究地表随时间的沉降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可以清晰地分析出地表随时间变化过程中细部动力学过程,得出地表变形的时变规律。  相似文献   

14.
煤矿老窑采空区探测一直是煤田地质勘探的难点。文章从目前探测老窑采空区的主要工作方法研究入手,分析了采空区地质及电性特征,采用瞬变电磁法对甘肃河西某煤矿浅部老窑采空区进行了探测,合理解释了低阻异常,圈定了采空区边界。结合二维地震解释成果及区内其它已知资料,综合分析认为该方法分辨率高、对低阻地质体反应灵敏,能够较好的解决采空区探测等地质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注浆质量检测是煤矿采空区废弃土地高效开发利用的关键技术,对科学评价采空区治理后场地稳定及建(构)筑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众多工程实践,对注浆质量的检测方法、指标、合格标准、评价方法及检测工作中存在的误区进行了全面总结。结果表明,注浆工后质量检测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应根据建(构)筑物特点及注浆设计要求,遵循“内外兼顾、前后一致、综合检测”的原则优选检测方法;将检测指标分为直接指标(充填率、结石体强度)、间接指标(透水率、波速等物性参数)及结果指标(变形值)3大类,不宜将岩心采取率作为检测指标;检测指标及合格标准应充分考虑建(构)筑物地基设计要求及采空区埋深等工程特点综合确定;确定变形指标合格标准时,需统筹兼顾场地稳定指标及建(构)筑物允许变形值。提出了一种适宜于煤矿采空区注浆质量百分制评定法,将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及工后质量检测成果紧密结合,定量评价整体注浆效果;将建筑物、地基、采空区三者视为一个系统,讨论了目前检测工作中存在的4大误区,对地下隐蔽灾害治理质量及效果评价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采空区上覆岩体在不能承受二次分布的应力时产生跨落塌陷,危及到地表,造成地表建筑物和设施的损坏。采空区上覆建筑物地基稳定性分析是预防灾害的前提和基础。应用采空区上覆建筑物临界安全加载深度法对某矿区上覆铁路地基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出对研究区内H1巷道上覆地基稳定,不需要加固治理,采空区C1和C2上覆地基不稳定,需要加固治理,该结论为预防大规模灾害的发生和治理资源的分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煤矿采空区勘察是制约上方场地能否进行工程建设及长期安全运营的重大技术难题.以我国煤矿采空区勘察技术规范制定为时间脉络,回顾了近30年来在采空区勘察方法、变形预测、稳定性评价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指出了目前勘察实际工作中遇到勘察大纲编制指导性不强、钻探技术要求与勘察工作结合不紧密、工程物探难以满足勘察需求、勘察成果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8.
声波检测在煤矿采空区灌浆质量效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矿采空区常常破坏其上覆岩土层的稳定性,使其产生变形,直至崩塌、塌陷、地裂等,对上方建筑物造成危害。为加固岩土层的稳定,常采用钻孔灌浆法,封堵采空区及岩土层裂隙。笔者介绍了超声波检测钻孔灌浆质量的方法原理并做了测试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