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GPS在南水北调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苑庆中  李莉 《地下水》2012,34(5):153-154
GPS和RTK已是非常成熟的测量技术,在长跨度的带状测区中将二者结合,利用GPS的静态定位技术进行首级控制,用RTK技术进行断面基桩放样及施测,在南水北调东线一期鲁北段的5标段断面复测中得到很好应用,实践表明E级GPS网二维约束平差精度远优于规范要求,RTK测量成果,经用多种常规测量手段检查后,其精度较高。GPS和RTK相结合的关键技术是整周模糊度的确定,差分数据的传输,坐标转换参数的未定三个方面。RTK作业距离受卫星状况、天气状况、数据传输状况等影响,应使各点与基准站电台准"电磁波通视"。  相似文献   

2.
张耘娟 《中国煤田地质》2007,19(4):77-78,84
GPS有两种情况无法直接设站观测:一是GPS在待测点不能接收到卫星信号或信号不全,如高压电杆下、房沿下及隐蔽的钻孔等;二是GPS仪器或作业人员无法或不方便到达的待测点,如水中电杆及小煤窑井口。对于煤炭地质勘探中的测量误差,来源于RTK测量仪器本身的误差很小,源于距离交会法的误差主要是钢尺或皮尺丈量误差及位置标定误差,源于方向交会法的误差主要是瞄准误差。多个勘探区实际观测数据表明,使用钢尺量距的距离交会法其点位误差均不超过10cm,方向交会法的点位误差也能控制在20cm以内。  相似文献   

3.
一个准确的地热潜力评价模型有助于降低开发风险和减少投入。基于GIS平台,文章通过量化地热分布与周围控制因素的空间关系,构建信息量模型对云南腾冲地热潜力区进行评价。应用的公开数据包括地震震中数据、断层分布、布格重力数据、Landsat7 ETM+影像、航磁数据和SRTM高程影像;分别转换为古登堡-李斯特"b"值图、到断层距离图、到主地堑距离图、地表温度图、磁异常图和水系分布图。在构建数学预测过程中,提出结合信息量值的因子分析法检验影响因子独立性问题,保证评价可靠性。指数分析和面积比分析结果表明,信息量模型能够很好地应用于地热潜力区评价。预测出尚未开发且面积较大的地热潜在区4处,分布于龙川江流域、南底河流域和怒江流域;统计出未开发地热田总面积为1835.6 km2,占整个研究区的6.72%。本研究可以为缺乏调查信息区域初步确定地热潜力区,降低经济风险。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大比例尺重力勘查中采用GPS RTK测地的新思路,介绍了GPS RTK原理及在重力勘查中的作业方法,如何建立基准站、移动站以及建立高程异常改正模型和建立DEM地面数字模型进行地形改正等方法.  相似文献   

5.
刘斌 《安徽地质》2011,21(1):69-70
在井筒十字中心线恢复标定工程中,由于现场条件限制,传统仪器无法架设,通过RTK、电子全站仪及电子手簿等手段和四等导线测量方法间接测定井筒十字中线点,快速精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王兴国  林斌 《福建地质》2002,21(4):230-234
在布设隧道工程GPS控制网过程中,根据工程具体要求,需对工程GPS控制网进行基准设计,有的工程要求边长投影到测区平均高程面上,应对起算数据进行处理。有的工程要求采用一点一方位为控制网起算,以保证GPS网内符合精度不受损失。  相似文献   

7.
HNCORS,湖南的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全省拟建93个基准站,现在有10个基准站已经运行,另有43个基准站建好或者在建中,将能够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连续不断地运行,全面取代常规大地测量控制网,可以精确到厘米级。  相似文献   

8.
以吉林大学兴城物探教学实习测网为例,基于EGM2008重力场模型,采用二次曲面、移动曲线、最小二乘配置、三次样条和反距离加权改正插值法,计算了不同GPS水准点密度情况下的水准面模型,并利用二等水准测量方法验证了计算精度,分析了该模型的适定性。结果表明,三次样条插值法的精度和稳定性最高,其次是移动曲线法和最小二乘配置法;二次曲面拟合的精度最低,反距离加权改正法稳定性最差。所有算法都表明,在研究区,当GPS水准点间隔20 km时,基于EGM2008模型确定的大地水准面精度在0.1 m以内;而采用单独GPS水准点的区域大地水准面模型能达到14cm,完全满足各种比例尺情况下的石油物探测量要求。  相似文献   

9.
这里通过生产试验数据,分析了震源能量的大小、地质情况差异、以及声波噪音是如何影响地震波信号质量从而影响探测距离的。通过生产实践总结,提出了较有效地提高探测距离的办法。首先可通过生产试验确定炸药用量,使激发能量既不对支护造成伤害,又能达到较远的探测距离;地质情况通过影响采集数据长度影响探测距离,该因素是客观因素无法控制的;声波噪音是最难控制也是对探测距离影响较大的因素,可以根据声波能量和叠加到有效信号的时间,计算出不受声波干扰的预报距离,为评价预报结果提供参考依据。减小声波的影响可通过增加偏移距和压制声波能量的方法,压制声波能量可通过控制炮孔深度和倾角,炮孔的封堵,接收器的合理安装来实现。在实践中控制好声波噪音的影响,是提高探测距离的较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辽宁沿海经济带营口沿海经济区是以港口为中心,北起虎庄河、南到浮渡河、东至黑大线以东2km左右、西至海岸线的带状区域。按临港半小时车程区域范围布局,规划面积约为1600km,占全市总面积的28.80%;人口数为15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65.40%。按照"沿海带状,组团生态"的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11.
郑军  王明洋  肖军华  施烨辉  杨旭 《岩土力学》2012,33(Z2):302-306
城市轨道交通造成环境的振动“污染”不容忽视。通过现场测试和理论分析,得到南京地面轨道交通运行引起的大地竖向振动加速度幅值、频率随距离轨道中心线不同位置的衰减规律,即随着与轨道水平距离的增加,大地竖向振动加速度幅值总的趋势表现为逐渐减弱,但在距离轨道中心线20~30 m之间振动幅值有所反弹;振动加速度的频率集中在0~ 100 Hz,最大值出现在30~80 Hz左右,随着与轨道水平距离的增加,各频率的振动信号分量总的趋势是减弱,且频率愈高衰减愈快。基于“北京交通大学”预测公式,建立包含受振点距离、地基土性质、列车速度3个参数的南京地面轨道交通运行引起大地振动的预测模型,与实测数据相比,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多源大功率充电法定位复杂岩溶含水通道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地下发育的岩溶形态空间分布存在不均匀性,导致地表地质调查很难确定地下岩溶含水通道的位置;而一般的地球物理方法受地形或地质条件的限制,在对岩溶含水通道进行探测时存在多解性,往往需要几种物探方法综合判断。本文尝试利用大功率充电法对岩溶含水通道进行快速准确的定位,并通过布设多个充电点来验证异常的可靠性;在布设测线的同时布设以充电点为圆心的弧形测线和平行直线测线,分析对比其优缺点;在数据分析之前分别对数据进行正常场改正和Fraser滤波处理。通过利用多源大功率充电法对洛潭水库复杂岩溶含水通道进行探测后发现: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定位测区内岩溶含水通道的位置及走向,其中弧形测线能够更好地控制整个测区岩溶含水通道的走向,经过正常场改正和Fraser滤波处理后的平行直线测线观测结果也能很好地对异常进行定位;而“多源”观测能更好地甄别有效异常。经钻探及示踪法验证,该方法的探测结果是准确可靠的。  相似文献   

13.
杨建民  霍王文 《岩土力学》2018,39(10):3565-3572
在单井抽水造成地面沉降符合s-lnr线性关系的基础上,应用积分的方法,对线状和面状群井抽水产生的地面沉降进行推导,得出群井抽水导致地面沉降的积分公式。对于场外远处,即距抽水中心距离远大于抽水区域长度或宽度的情况,对沉降积分公式进行简化,仍可得到场外地面沉降呈s-lnr线性关系的结果。选取第三方文献中的理论解、数值解和工程实例对以上研究成果进行拟合验证,相关系数分别为99.91%、98.67%、96.60%、99.63%、99.43%,所以线状和面状群井抽水导致场外地面沉降呈s-lnr线性关系的理论分析结果得到极好验证。  相似文献   

14.
基于高分卫星数据的冰川长度综合提取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冰川长度是冰川变化研究中的重要参数。以青藏高原普若岗日冰原为研究对象,基于高分一号卫星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利用波段阈值法和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冰川边界,综合利用冰川中心线法和冰川主流线法获取冰川长度,并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进行了实现。结果表明,提取的冰川长度线与人工数字化的冰川长度线吻合度较好,精度可达97.9%,且执行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李大勇  翟汉波  高玉峰 《岩土力学》2015,36(6):1622-1626
莫尔圆在岩土材料的强度理论、应力路径以及地基承载力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极点是莫尔应力圆上的一个特殊点,具有惟一性,通过极点,可以求得任意分析平面的应力状态。特别是对于求解复杂状态下的应力问题,莫尔圆极点法具有简便、快捷的优点。提出了定义极点的新方法--射线法,利用应力隔离体力的平衡法则证明了该方法定义极点的正确性及惟一性,并且发现定义极点的平行线法和法线法是射线法的两种特殊情况。通过比较,发现不同方法所得到的极点位置并不相同,但求得的任意面上的应力状态是相同的,而且平行线法更便于使用。然而,所提出的射线法能加深对莫尔圆极点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推动其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三维地质建模中的多源数据融合技术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模数据多源性是三维地质建模最大的特点,模型构建的关键是将这些数据有效地融合以提高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首先统一地理、地质、物探、化探、遥感、钻探、采矿等建模数据的坐标系和比例尺,构建原始资料数据库。然后运用等高线数据构建数字高程模型(DEM)面,以DEM面为载体实现了地表填图路线PRB(point-routing-boundary)数据、矢量地质图、栅格地质图、遥感影像图等地表地质数据的有效融合;在已有地表地质数据和地下地质数据约束的条件下,通过约束及离散光滑插值技术实现了地表地质数据和地下地质数据的融合;根据已有建模数据确定合理的建模单元,对数据库中的点、线、面、体等数据进行归类,构建与建模单元一致的原始资料数据库。最后在原始资料数据库中,以高精度地质数据为约束对物探数据进行地质解译,综合已有建模数据,并考虑地质体的三维空间展布,实现了不同精度数据之间的融合;以主要建模数据构建初始地质界面,以高精度建模数据对已构建的初始地质界面进行约束,实现了主要建模数据与次要建模数据的融合。其中,点对线约束、点(线)对面约束、面对面约束等约束建模技术在建模数据融合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The fine structure of the FeI λ 532.4185-nm line of neutral iron is studied with high spatial (0.5″) and temporal (9.3 s) resolution using observations of a quiet region at the center of the solar disk. The character of the line asymmetry depends strongly on the nature of the velocity field, i.e., on whether it is due to convective or wave motions. The magnitude of the asymmetry due to acoustic waves is comparable to that due to convective motions. The propagation of acoustic waves in moving granules and intergranular lanes is studied by solving a system of hydrodynamical equations in a three-dimensional model for the solar atmosphere. The temporal variations in the bisector of the line synthesized in a non-LTE approximation agree well with the observational data.  相似文献   

18.
点位的放样在野外的各种工程测量中非常重要。在已知点和待定点不通视的情况下,利用建筑物主轴线以直角坐标法放样点位的方法,解决了特殊情况下的施工放样问题。对放样数据公式进行了推导,同时对放样精度进行了讨论。由于该方法计算简单,操作方便,节省了野外作业时间,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王兆国  鲁如魁 《地质科学》2016,(3):1002-1013
当前常采用导线法绘制实测地层剖面,但该法常导致常规导线段在总导线方位上确定的地层边界点不是真实的边界,特别是平移导线段在实测地层剖面图上确定的地形线与岩性线之间产生了比较大的夹角。本文针对导线法绘图的这些缺陷,提出了绘制地层剖面的一个新方法——三维投影法:1)常规导线在总导线方位上确定的地层边界点为真实的地层边界位置,且三维投影法绘制的地层剖面图与总导线方位上的图切剖面一致;2)平移导线只在导线平面图中展现,而不出现于地层剖面图中,消除了地形线与岩性线之间存在夹角和平移导线处理的多解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瞬变电磁法测量中地形改正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明平 《贵州地质》2004,21(2):117-120
瞬变电磁法在工程、水文及金属矿产勘探等方面正日益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地形复杂地区,物探异常的准确定位不可避免地受地形因素的影响。笔者通过大量的工作实践,提出了用法线进行地形改正的方法。对重叠回线装置而言,法线是垂直于回线平面、并通过线框中心点的一条直线。通过专用软件换算出每个测点上的各道电位值所对应的视深度和视电阻率值,沿法线方向投影到作图面上,从而达到地形改正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