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地名》2011,(12):32-33
铁岭一名源于铁岭卫。据《离句丽·辛祸传》载:“明代洪武二十一年三月,大明立铁岭卫”。又据《明实录》载:“洪武二十六年四月迁卫于古银州(今铁岭市)地,仍为铁岭卫。”后来一直沿袭“铁岭”其名。  相似文献   

2.
彭雪开 《中国地名》2014,(12):63-65
《宋史·卷四九三》:“初,北江蛮酋最大者曰彭氏,世有溪州。州有三,曰上、中、下溪……总二十州,皆置刺史。”国史始载“下溪州”。古丈县域,战国属酉阳邑地,汉为酉阳县地,隋唐为大乡县地。五代晋天福五年(940)溪州治所从老司城迁今会溪坪,改名下溪州,又称誓下州。元为保靖州和会溪施溶等处长官司地,治今永顺县王林(芙蓉镇)。明置田家润长官司,治今田家洞,属永顺宣慰司。清初为永顺县地,道光二年(1822)析古丈坪厅,治今古丈坪(古阳镇),属永顺府。民国二年(1913)改为古丈县。县治古丈坪。民国二十三年古丈坪改为古阳镇。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名》2011,(12):21-23
丹东市,原名安东市。“安东”一名源于唐总章元年(公元668年)设置的安东都护府。 西汉设西安平县、武茨县,唐朝总章元年置安东都护府,辽建宣州、开州、穆州和来远城,金朝属婆速府路(今振安区九连城镇)管辖,元朝时沿袭金制置婆娑府,明朝隶属辽东都指挥使司。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名》2011,(4):18-21
任弼时故里——湖南湘阴 湘阴,夏代为三苗部落所居。周代,地属楚国。文王徙罗子国遗民至湘水之南,县境为罗子国地。秦始皇废封,行郡县,改罗子国为罗县,隶长沙郡。南朝宋元徽二年(公元474年),割罗县、益阳、湘西三县部分地置一新县,名湘阴,县治设琴棋望(今县芦苇场鲇鱼洲中部)。隋开皇九年(589年)置湘阴入岳阳县。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改岳阳县为湘阴县。唐武德八年(625年),并罗县入湘阴。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名》2011,(12):37-38
葫芦岛,最初为海岛名称,始见于《全辽志》。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刊行的《全辽志》“宁远”卫条目下有关于葫芦岛、觉华岛、桃花岛的记载。《奏报关东情形疏》(明天肩三年(1623年)年间刊行)和《建同大纲》等文献均提到葫芦岛的名字,有的称“葫芦套”或称“断冈”、“折冈”。  相似文献   

6.
柘城县     
柘城古为朱襄氏都邑,春秋为陈之株野地。秦置柘县,属陈郡。柘城县名称来历,据《史记·陈涉世家》载:“陈涉攻柘,谯皆下之,即此地也”。“汉为柘县,以邑有柘沟,以此名县。”西汉属淮阳国。东汉属陈国,献帝永汉元年(公元189年)封曹操为武平侯,柘县为其食邑之一。三国属陈郡。晋废。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复置,更名柘城县,属梁郡。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废县分入谷熟、宁陵二年。永淳元年(公元628年)十月又复,属宋州。五代仍之。宋初属应天府,崇宁中改属拱州。全属睢州,后省。元大德七年(1303年)复置,  相似文献   

7.
彭雪开 《中国地名》2011,(10):43-43
株洲市,湖南省辖市,简称株。地处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东邻江西省,西南与湘潭市、衡阳市、郴州市相连,北界长沙市。今株洲境域,上古属三苗辖地,春秋战国时,属黔中郡。秦和西汉属长沙郡湘南县。东汉湘江之东岸属醴陵县,湘江之西岸为湘南县。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年),孙权与刘备分湘江而治。三国吴孙权在此设建宁县,取“建安宁边境”之意,故名“建宁”。  相似文献   

8.
刘英 《中国地名》2011,(7):6-11
一、源予汉代,始于元代,成名于明代 安县在西汉、东汉、三国时期,为涪县辖地。境内设县始于东晋永和三年(公元347年),侨置晋兴、益昌、西充国三县,属巴西郡。晋兴县治地今永安镇向阳村,益昌县治地今花菱镇联丰村观斗山,西充国县治地今沸水镇。  相似文献   

9.
彭雪开 《中国地名》2014,(10):55-58
《宋史·西南溪峒蛮》:“初,北江蛮酉长最大者曰彭氏,川有三,曰上、中、下溪州,又有龙赐、天赐、忠赐、保靖、感化、永顺州六……总二十州,皆置刺史。”1999年《湘西州志·大事记》:“五代后梁太祖开平四年(910)彭士愁为溪州刺史,据地自雄,分其地为上、中、下三州,又设永顺等州,计20州,皆置刺史。”“永顺属地有中溪州、下溪州、溶州、渭州、永顺州,永顺之名始于此。”自此,记于国史。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地图遗产与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章  齐清文  姜莉莉  张岸  梁迅 《地理学报》2016,71(10):1833-1848
中国古地图学创于公元三世纪《西晋·裴秀传》提出的“制图之体有六焉”,被西方誉为中国地图学之父的裴秀(西晋司空),领衔制作了《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和《地形方丈图》(公元224-271年)。其后的1600年间,先后完成了一批著名的中国古地图,例如南朝大臣谢庄领衔完成的”木方丈图”(公元502-557年)、隋炀帝命学者崔绩(550-618年)撰《区宇图志》(公元581-600年)、唐朝宰相贾耽领衔绘制《海内华夷图》(公元730-805年)、北宋科学家沈括领衔绘制《守令图》(公元1031-1095年)、南宋礼部尚书黄裳绘制《苏州石刻天文图》原图(公元1190年)、元代玄教宗师朱思本制作《舆地图》(公元1273-1333年)、明代航海家郑和领衔完成《郑和航海图》与地理学家罗洪先领衔制作《广舆图》(公元1504-1564年)、明代天文学家徐光启等完成的《恒星屏障图》、清代高邮知州魏源受林则徐委托编撰《海国图志》(公元1842-1852年)等,继承与发展了独特的中国古代地图学,即使西方经纬度制图技术于公元1584-1600年前后传至中国,启动了中西地图融合发展,中西两种制图理论和方法并行地使用了400余年。闻名中外的中国古地图,包括古天文图、世界图、中国图、航海图、区域图、水利图、军事图、风景名胜图、历史图、教育图等,迄今仍被国内外著名藏图机构分散地保存着,构成了世界古地图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珍贵的文化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挖掘和利用。本文最后初步地探讨了中国古地图的稀有价值、应用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彭雪开  伍姚 《中国地名》2012,(10):60-61
渌口,位于湖南省株洲县。株洲县域,上古属三苗国。宋、元之交《文献通考》:“三苗之国,左洞庭,右彭蠡。”杜佑《通典》:“今岳州、潭州(今长沙)、衡州,皆古三苗国。”夏、商、周。属荆州,多属扬越势力范围。春秋中期以后,多属楚国势力范围。清同治《西萱陵县志》称其境域属楚国南境。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名》2012,(1):43
铁岭龙首山东枕柴河,横贯银州南北。东西宽1公里,南北长3公里,最高峰海拔156米。因它从东南奔驰而来,到了柴河岸边突然昂起,像巨龙的头,故名龙首山。每年五月,山岗上、山谷里开满色彩艳丽的蔷薇,醉人的花香随风飘荡。这里的春光美,秋景更为雅致。凉爽的秋风吹红了漫山枫叶,在层层  相似文献   

13.
苏洋  马惠兰  颜璐 《干旱区地理》2013,36(6):1162-1169
基于化肥、农药、农膜、农用柴油、翻耕、灌溉6个主要方面的碳源,测算了新疆1993-2010年及各地州2010年的农地利用碳排放量。结果表明:(1)新疆农地利用碳排量总体呈“快速-缓慢-快速”的三阶段增长特征,其碳排放强度变化轨迹与此基本一致;(2)各地州区域差异明显,昌吉回族州属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双高”型地区;乌鲁木齐等3地区属低碳排放量、高碳排放强度地区;塔城等四地区属高碳排放量、低碳排放强度地区;哈密等六地属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双低”型地区。同时,利用kaya恒等式对其驱动机理进行分解,得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是农地碳排放的最主要驱动因素;农业生产效率对农地碳排放具有较强抑制作用;而农业结构、农业劳动力规模在不同程度上推动农地碳排放,进而提出促进新疆农地碳减排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名》2010,(3):26-30
温州——今澌江温州,唐高宗时分括州始置.以温峤岭得名。渭州——北魏置,治襄武(今甘肃陇西东北)。唐时曾属吐蕃,收复后复置,治平凉(今属甘肃)。参见“平凉”。  相似文献   

15.
策略部署:实行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争军事部署:实行统一指挥分兵游击组织部署:实行党的统一领导早在新石器时代,大余县境内就有人类居住与活动。夏商周时代属古扬州。春秋战国时,先属楚,后属吴越灭吴后属越国,楚灭越后复属楚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大余属九江郡。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置南野县,大余属之。南北朝梁大宝元年(公元550年)将县地由南康郡转属广东东衡州始兴郡。陈太建十三年(公元581年)归始兴郡分置安远郡。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改安远郡为大庾县,隶属广州总管府始兴郡,此为大余建县之始。隋开皇  相似文献   

16.
香港秦代隶属番禺县.汉代改属博罗县。东晋中叶至唐肃宗时香港始归属宝安县,治南头(在今深圳市南山区)。唐中叶至明代,香港属东芜县,治到涌(今东莞市莞城)。明神宗时,以“革故鼎新,去危为安”义,取名新安设县,治南头,香港属之。清初曾一度撤新安县,后又恢复,仍辖香港地区。一、香港中文地名的留存约在公元前2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香港的南丫岛和大屿山就有人类活动。东汉建武二十年(公元50年)香港就有畲族人“刀耕火褥”在这块土地上。香港菠萝路就是昔日畲人种菠萝的地。古越族称山间小平原为洞,后来人聚落于洞田…  相似文献   

17.
齐丹 《中国地名》2009,(8):110-111
康平地域历史悠久,早在古代殷商时,即有先民定居,繁衍生息。至辽、金时代,聚落已遍布四境,地名见于典籍的如祺州城(遗址在今郝官屯乡小塔子村东)、原州城(今二牛所口乡小城子古城址)、福州城(今小城子镇)。明筑辽东边墙,康平地处边境以西,属兀良哈三卫之一的富余卫。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名》2011,(8):14-15
兴国,建县始于三国,置平阳;吴嘉禾五年(公元236年)改称平固县;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以年号“太平兴国”为县名,至今已逾千年。  相似文献   

19.
李贽故居     
李贽(公元1527—1602年)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号卓吾,又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著有《李氏焚书》、《续焚书》、《藏书》等。福建省泉州市南门万寿路159号,是明代思想家李贽的故居。清乾隆年间称作林李宗词。李贽故居是一座普通的民居,面闭?..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名》2011,(12):36-37
盘锦市地处辽宁省西南部,渤海辽东湾北岸,辽河三角洲的中心地带,是全国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据史料记载和专家考证,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在域内设置房县,西晋撤销。南北朝时期,属北魏的营州,后为高句丽侵占。唐平定高句丽后,归渤海国显德府。辽代,本境属显州奉先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