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张成美 《气象》1986,12(11):47-47
1986年7月20日(农历六月十四日),夏令时21~(40)—21~(50),在本站西北方天空观测到月虹。这次月虹只有西半段,没有东半段。当时虹的穹形可辨,但分辨不出虹的颜色。 当时的天空实况是:在本站西北方有一块积雨云,雷电频繁,离本站10km外正下着大雨,闪电间歇时,就可以看到虹。测站东南方是晴天,  相似文献   

2.
虹霓奇观     
大气中经常发生各种七彩缤纷,色泽绚丽辉煌夺目的光学现象,它们主要是由于日月光线穿过大气层及云层时,经过反射、折射、散射和衍射后所形成的。这些现象不但给人以赏悦心目的生理感觉,而且直接和间接地与各种天气过程发生联系。是气象观测的主要对象,也是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今年6月8日,在呼图壁县气象站东侧出现了一次虹雹奇景。当时正值雷雨过后,浓密的积雨云自西向东移去,聚集在东方天幕上。西方天空蔚兰,阳光明媚。在21时5分左右,主虹渐已形成。经过10分钟,主虹色泽排布已非常清楚,象一座彩色的弓  相似文献   

3.
固阳上空出现奇异光现象1996年11月6日15时20分左右,在固阳天顶稍偏西方向出现了一个内紫外红弓背对着太阳的彩色半圆环,与太阳夹角约30°左右。当时天空满布密卷云。按照冰晶对光线的折、反射原理出现这一现象应当是晕,但不论是22°晕和46°晕,其颜...  相似文献   

4.
1985年6月1-2日伊犁各地24小时之内普降大雨,其中伊宁县、伊宁市和新源县三地下了暴雨,伊宁县最大达38mm,各地同时出现了7级以上的偏西大风.云天演变颇有特征,以伊宁市为例,6月1日20时以后,Cb云布满全天,继而降阵雨,21时开始大片Cb云快速地自西向东移动,并伴有雷声和狂风,瞬间最大风速达21m/s,地面??线过境(三小时变压为4.2百帕),接着倾盆大雨.20时45分-22时27分,不到两小时的降水量就达  相似文献   

5.
任振球  张素琴 《气象》1982,8(5):12-14
我们在过去研究工作中得出,月亮运行位置与华北汛期特大暴雨、台风暴雨强度有明显的关系[1]、[2]。天文条件对天气变化的影响,就中短期来说,主要发生在行星与月亮、地球三者成直线时。行星与太阳、地球成直线时也有作用,但其机会较少。本文以月相变化为主,探讨天体运行与长江中下游梅雨开始日和结束日的关系。入梅日和出梅日资料,以中央  相似文献   

6.
王荣波 《山东气象》2000,20(3):58-58
1999年 1 2月 2 3日上午 8时 3 0分至 9时 ,我县县城上空出现“假日”现象 ,在太阳的左右各 1个 ,右边一个这度特别明显。县电视台拍了录相 ,并在陵县电视台新闻节目和中央电视台《新闻 3 0分》同时播出。1 假日形成过程2 3日上午 7时 3 0分左右 ,太阳从东方缓慢升起 ,此时我县上空天气晴朗 ,能见度 2 0km ,仅有几丝几缕的卷云 ,太阳强度较弱 ,气温 -8℃ ,相对湿度 60 %。 8时整云量达到 3成 ,为密卷云。太阳周围有几块不完整的晕 ,气温 -7 3℃ ,太阳左右分别出现一个亮点 ,呈对称分布 ,确切地讲是该点的云仅是比较明亮 ,假日不太明显。 …  相似文献   

7.
陈元球  张伟 《气象》1988,14(11):34-34
1987年9月23日8时37分—11时42分,本站观测到罕见的日环蚀现象(图略)。由于日环蚀,温度、湿度、云、能见度、日照等气象要素改变了日变化的正常规律和连续性。现将观测到的反常现象叙述如下。 1.温度 由附图a可见,日环蚀对于温度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当天9时以后至11时,天空状况由多云→少云→碧空。正常情况下气温处于连续上升阶段,可是从日蚀短期(9时17分)开始,直到10时15分左右,温度曲线反而下降并达到最低点。而后,随着日面逐渐显露,温度曲线逐渐上升,直至日蚀结束(11时42分)恢复正常。温度曲线在日蚀期间形成波谷。我们与相近的9月21日作比较,发现由于日  相似文献   

8.
王华荣  朱小祥  谢向明 《气象》2010,36(6):105-111
应用2007年4月30日20时至5月1日03时的FY-2C红外亮温资料、地面云观测资料以及地理海拔高度资料,详细分析了无云条件下红外亮温与地理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特征。通过建立夜间无云条件下红外亮温与地理海拔高度之间对应关系的标准数据库,以此为判据实现了有云区和无云区的分离,云检测个例结果表明正确率可达88%;将无云区误判为有云区的百分比为4%,同时将有云区误判为晴空区的百分比是8%。在云区的云检测正确率为82%;在无云区的云检测正确率达到92%。在业务化应用和适用性分析中,以5月1日00时资料建立的判据,分别对5月2日至5日00时整个区域进行云检测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其总体准确率与5月1日00时的基本接近但稍高,达到92%。在云区的判识正确率提高到93%,从而导致总体准确率稍微提高;而在无云区的判识效果与5月1日00时的一致为92%。  相似文献   

9.
我站位于内蒙古西北部,河套北侧,接近干旱沙漠气候。初春往往是大风频繁,黄沙遮天。可是1988年3月30日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天气:早晨下雪持续2小时左右,到8时40分止,雪量为0.4mm,午后13时20分闻雷,接着下雨,13时27分变成雪伴有霰,以后就以霰为主,地面有积雪形  相似文献   

10.
虹晕等几种大气光学现象的偏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后发  阮士文  周军元 《气象》2000,26(11):45-47
观测到虹的偏振。分析了虹、晕等现象的特点。运用菲涅耳公式给出其偏振度。结果表明 :各种现象的偏振度相差较大 ,主虹、二次虹分别为 0 .93和 0 .81 ,多次虹的偏振度也较大 ,在 0 .75以上 ;46°晕的偏振度为 0 .1 6 ,2 2°圆晕的偏振度很小 ,仅为 0 .0 4。假日环、日柱的偏振度随入射角有一定的变化范围。虹、假日环、日柱是反射式偏振 ,以垂直于入射面的振动为主 ;而 46°晕、 2 2°圆晕则是折射式偏振 ,以平行于入射面的振动为主。着重讨论了水虹和冰虹的偏振  相似文献   

11.
炮击陆龙卷     
1975年7月25日,在辽宁省西部丘陵山地的林西县出现一次强冰雹天气过程。25日17时30分,强大雹云自北而南向林西县城南约15公里(直线距离)的消雹试验点移来。17时50分开始消雹试验,用三七高炮向西、北方对雹云进行扇形轰击。18时05分,在两门高炮继续轰击雹云的同时,突然在炮位的正东方约5公里处出现一股强大的陆龙卷,上粗下细的漏斗形灰色云柱由积雨云底直伸到地平线附近(由于有小丘遮挡,看不到龙卷是否及地,事后调查也未发现龙卷  相似文献   

12.
冷空气向暖的海面平流时,由于下垫面加热使其内部有中尺度细胞对流发展,而后生成细胞状云。因此海洋上空出现细胞状云就是冷空气入侵的标志。据荒井(1981年)推测:对流高度等于冷气团的厚度,约为2公里左右。图1是葵花(GMS)1号卫星1980年1月27日上午9时(日本时)开始,每隔24  相似文献   

13.
2004年5月31日20时40分至21时15分,兵团农六师芳新垦区出现了一次局地冰雹天气,冰雹直径为0.5~0.8cm,但冰雹密度大,致使芳草湖农场353hm2棉花受灾。本文应用雷达的二次产品及回波特征对局地冰雹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对发展迅速的局地冰雹云的雷达识别和准确预报冰雹落区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宝光形成思路的追索,否定“冰晶云不可能出现宝光”的看法,综合考虑了不同条件下出现的宝光应遵循不同的形成机理。指出水云和冰晶云都能出现宝光,而冰晶云上宝光的伴生光象不是主虹,而是对日晕。  相似文献   

15.
谢光水 《气象》1988,14(12):27-30
一、雹暴概况 1982年5月27日16—21时,设在成都气象局温江的711天气雷达对成都地区出现的自东北向西南方向传播移动较典型的“复合单体”雹暴过程进行了跟踪观测。这次雹暴云初生于彭县白鹿乡和通济乡上空,从生成、发展、成熟直至减弱、消亡持续5个半小时,从17时至20时30分,间歇性降雹4次。形成雹云后,自东北向西南方向传播路径达120km,雹击最大宽度9—11km。此次  相似文献   

16.
胡金松 《气象》1977,3(2):23-23
出现在高积云或层积云上的虹,我们暂称它为“云虹”。有农谚日:“东虹日头西虹雨,虹在当中有大雨。”这“虹在当中”实际指的就是云虹。这种现象都发生在汛期即6—8月的早晚,在早晨则出现在西方和靠近天顶附近的高积云或层积云上,在傍晚则出现在东方和靠近天顶附近的高积云或层积云上。图1是1964年7月18日18时的云况描绘,量1的浓积云,快速地由西南方移入,中云(C_M8)和高云 (C_H8)由偏东  相似文献   

17.
峨眉宝光研究之一——宝光机理的综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宝光形成思路的追索,否定“冰晶云不可能出现宝光”的看法,综合考虑了不同条件下出现的宝光应遵循不同的形成机理。指出水云和冰晶云都能出现宝光,而冰晶云上宝光的伴生光象不是主虹,而是对日晕。  相似文献   

18.
1利用观测自记钟(QXZ)安装一块音乐集成电路Ic(cw2850)。如要使自记钟在06时45分,07时45分等处增加报时功能,可在其金属底沿上述时决,分别焊出相应凸出于底沿2mm左右的焊锡点。将自记钟固定中心轴安装在长25cm,宽15cm,厚1cm的木板上,中心底轴接电源负极,在钟筒右侧木  相似文献   

19.
杨丽丽  杨毅  张廷龙  王莹 《高原气象》2015,34(2):546-555
为进一步了解多普勒雷达及闪电资料在中小尺度天气系统方面的应用以及降水系统动力结构的研究,利用合肥和阜阳两部S波段多普勒雷达资料,通过两步变分反演法反演双雷达,并采用模糊逻辑算法进行云类型识别,再结合垂直累计液态水含量VIL、降水和闪电分布特征,分析了2010年6月7-10日发生在安徽合肥和阜阳的一次持续性强降水过程。结果表明:此次持续性强降水过程与风场的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风场的气旋性旋转以及水平风切变相关;此次降水过程是以层状云降水为主的积云混合云降水;另外,以降水为主的层状云,其闪电频数低且以负闪为主,闪电之后20 min左右出现强降水;此次暴雨的VIL值不是很大,强降水区对应的VIL值基本3 kg·m-2;云识别结果、降水区、VIL值与雷达回波强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较好。  相似文献   

20.
寿绍文 《气象》1982,8(12):6-7
1960年7月4日河北省境内发生了一条由南向北推移的飑线。当日14时31分飑线经过石家庄,16时08分经保定,18时40分左右到北京,22时50分过承德(图1)。 这条飑线长约一百多公里,移动路程约五百多公里,移速平均约为56公里/小时。飑线上地面风力较强,最大瞬时风速一般都在18米/秒以上,大风一般持续15分钟左右。当日飑线经过北京前,北京为微弱的南风,飑线经过时风力突然增强,但风向基本上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