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322矿田铀矿床原地破碎浸出经济评估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李德平  顾连兴  周青生  李顺初 《铀矿地质》2002,18(4):242-249,201
本文从原地破碎浸出法采矿工艺流程出发,对322铀矿田碎裂蚀变化岗岩型铀矿床(点)的各项成本要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原地破碎浸出经济模型,引入了铀浸出率和回收率高速系数。利用原地爆破筑堆试验及一系列铀矿柱浸工艺试验获得的原地破碎浸出经济分析参数及经济评价模型对322矿田铀矿床原地破碎浸出进行了经济评估。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综合论述原地破碎浸出法与堆浸法的特点,适用条件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与区别的基础上,对桃山铀矿田的溶浸地质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根据桃山铀矿田矿体岍存在坚硬的蚀变碎裂花岗岩中,矿体与围岩无明显分界,矿体以密集成群的急倾斜脉体为主,矿石物质组分简单,有害杂质含量少,浸出率高,耗酸量低,爆破性能良好,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围岩与矿体渗透系数小等有利条件,提出采用原地破碎浸出法与堆法相结合是开采和  相似文献   

3.
花岗岩型铀矿中铀的来源问题,长期以来是铀矿床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大多数学者认为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岗岩本身的含铀副矿物,然而对于含铀副矿物热液蚀变行为研究较少。鹿井铀矿田位于诸广山复式岩体的中部,是华南最主要花岗岩型铀矿田之一,碎裂蚀变岩型铀矿化在该矿田内占主导地位。小山铀矿床位于鹿井矿田中部,是近些年新发现的碎裂蚀变岩型矿床。本文以钻孔ZK1- 1为研究对象,对热液蚀变带开展了精细矿物学研究。研究表明:蚀变带中发育有晶质铀矿、铀石—钍石、独居石、磷钇矿、锆石、磷灰石、金红石等含铀副矿物。晶质铀矿、铀石—钍石中铀含量高,热液蚀变条件不稳定,铀容易释放;独居石蚀变为直氟碳钙铈矿和磷钇矿蚀变为次生磷灰石过程中容易释放出铀;锆石因结构稳定,铀难以释放;磷灰石、金红石中铀含量较低,供铀能力差。综合分析认为花岗岩中晶质铀矿、铀石—钍石是主要铀源矿物,独居石、磷钇矿为次要铀源矿物。  相似文献   

4.
曾文乐 《矿物学报》2007,27(Z1):477-479
一提到桃山铀矿,业内人士脑海里马上会浮现出这样一幅图景:这是我国著名的花岗岩型铀矿产地之一,矿田内已发现铀矿床12个和众多铀矿点带,其中大布矿床为我国花岗岩型铀矿床中规模最大的碎裂蚀变岩型铀矿床.桃山铀矿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矿体短小分散、脉状或群脉状、品位低,常规开采不经济的帽子一直戴在桃山铀矿田的头顶上.事实果真如此吗?难道在这已探明巨量铀矿、成矿地质环境又如此好之地真的没有富大铀矿吗?人们不禁要反复思考.  相似文献   

5.
冯明月 《铀矿地质》1997,13(2):89-94
本文着重论述了碎裂蚀变花岗岩型铀矿的赋矿岩石特征:即岩石原始铀含量高;岩石碎裂强度大;岩石蚀变强烈;岩石组分简单,有利于铀的浸,这些特征可以作为 识别与寻找该类型铀矿床的岩石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鹿井铀矿田位于桃山-诸广铀成矿带的南西部,是华南最主要花岗岩型铀矿田之一,碎裂蚀变岩型铀矿化在该矿田占主导地位,小山铀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碎裂蚀变岩型铀矿床之一。绿泥石化是该铀矿化重要的蚀变类型和找矿标志,然而针对绿泥石特征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研究较为薄弱。本文以钻孔ZK1-1揭露的热液蚀变带为研究对象,对绿泥石开展精细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1)小山铀矿床主要存在4种形态类型的绿泥石,分别为黑云母蚀变型、长石蚀变型、裂隙充填型和与铀矿物密切共生型;(2)绿泥石以富铁的铁镁绿泥石为主,部分为蠕绿泥石;(3)绿泥石的形成温度在213.5~249.8℃之间,平均值为233.4℃,属中低温条件;(4)绿泥石形成于低氧逸度、高硫逸度的还原环境,形成机制包括溶解—沉淀和溶解—迁移—沉淀,其中晶质铀矿、独居石以及磷钇矿矿物发生溶解,形成铀石—钍石矿物;(5)绿泥石蚀变改变了围岩性质、铀的赋存状态以及物理化学环境,促使铀的活化、迁移以及沉淀。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论述了碎裂蚀变花岗岩型铀矿的赋矿岩石特征:即岩石原始铀含量高;岩石碎裂强度大;岩石蚀变强烈;岩石组分简单,有利于铀的浸出(有害元素含量低)。这些特征可以作为识别与寻找该类型铀矿床的岩石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桃山铀矿田是我国花岗岩型铀矿大基地之一,矿田内已发现铀矿床12个,其中大型矿床1个,中型2个,铀矿资源十分丰富,找矿潜力非常大。碎裂蚀变岩型铀矿化是区内主要成矿类型,储量大,但矿体短小分散,品位低,因经济评价问题曾两度停止勘探。近年来随着国际铀价大幅上涨,国内核电要积极发展,对铀的战略需求增加及铀选冶新工艺的试验成功,给桃山铀矿田的“复活”带来了生机。文章在总结桃山铀矿田成矿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成矿理论、找矿新方法、选冶新技术,对桃山铀矿田的开发前景及找矿方向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9.
红石泉矿床在中国是最为典型的伟晶岩型铀矿床。近几年,通过系统工作,发现红石泉矿床具有多期次铀成矿的特点,不同成矿期形成了不同的矿石、铀矿物和蚀变特征。分别对不同铀成矿作用的拆分研究发现,在中条晚期花岗质岩浆演化到后期形成了富含晶质铀矿的浅肉红色伟晶花岗岩矿石,基本无蚀变,矿体集中于伟晶花岗岩体核部;在海西期含矿热液沿伟晶花岗岩与黑云母斜长片岩接触破碎带发生钠交代成矿作用,形成紫红色伟晶花岗岩矿石,形成沥青铀矿物;矿石发育钠长石化、赤铁矿化、碳酸盐化和绿泥石化等蚀变。因此,伟晶花岗岩体核部以及伟晶花岗岩与片岩接触破碎带可以作为重要的找矿部位。  相似文献   

10.
720富铀矿床热液蚀变及地球化学特征王隆秋(中南地勘局301大队湖南衡阳421003)编者按鉴于近几年来积压稿件较多,本刊的刊载量又有限,加之地质总局确立了主攻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和碎裂蚀变花岗岩型铀矿,本刊必须服务于此主攻方向。为此,1995年第2期起...  相似文献   

11.
江西大布铀矿床溶浸地质条件及溶浸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鸿 《铀矿地质》2000,16(3):180-186
本文围绕溶浸采矿这个主题 ,从岩、矿石的物质成分 ;矿石结构构造 ;铀的存在形式 ;岩、矿石物理力学参数 ;矿体形态、产状、规模及矿床水文地质等诸多方面阐述了大布铀矿床溶浸的天然地质条件 ,并通过一系列矿石铀浸出工艺试验 ,获得大量溶浸工艺参数 ,提出大布铀矿床以原地破碎浸出辅以堆浸为最佳采矿方案。  相似文献   

12.
李建红  罗毅  王明太  孙志富  周青生 《铀矿地质》2001,17(3):168-173,149
本文从矿床的地质评价入手,对矿体形态、产状、规模,矿石的物质成分,矿石结构构造,铀的存在形式,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矿床溶浸天然地质条件研究;通过对低品位、大块度的铀矿石进行柱浸工艺试验,获得了一系列溶浸工艺参数;归纳分析出高昔、牛尾岭矿床的矿石灰第2类有利溶浸类型;提出常规采治法、原地破碎浸出和堆浸相结合的采治方案。  相似文献   

13.
评价可地浸硬岩铀矿床的主要依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古与 《铀矿地质》1997,13(1):25-29
作者根据国内外进行铀矿床原地破碎浸出工业试验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判别硬岩铀矿床能否适于地浸的主要依据,内容包括矿石的破碎性能、矿石的浸出性能、矿石的渗透性及围岩的透水性。并认为只有在全面分析与主要判据有关的矿床地质因素、水文地质因素的基础上,才能从技术可行性方面分析矿床能否适于地浸。  相似文献   

14.
江西大布铀矿床溶浸地质条件及溶浸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鸿 《江西地质》2000,14(3):209-213
本文围绕溶浸采矿这个主题,从岩、矿石的物质成分;矿石结构构造;铀的存在形式;岩、矿石物理力学参数;矿体形态、产状、规模及矿床水文地质等方面阐述了大布铀矿床溶浸的天然地质条件,并通过一系列矿石铀浸出工艺试验,获得了大量溶浸工艺参数,提出大布铀矿床以原地破碎浸出辅以堆浸为最佳采矿方案。  相似文献   

15.
沈长周 《福建地质》2012,31(2):161-166
简要介绍了铀矿床的类型和铀矿石的分选方法,重点介绍了某火山岩型铀矿床硬岩类原生沥青铀矿石的实验室溶浸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沥青铀矿石在用天然铁锰矿石为氧化剂的条件下,经过123d实验室溶浸试验,铀浸出率可达78.92%。  相似文献   

16.
介绍某低品位伟晶花岗岩型铀矿石矿物特性。研究在混合氧化剂存在条件下的这种难浸矿石的堆浸工艺。500 t半工业结果表明:试验解决了该类型矿石堆浸工艺,达到了工业生产要求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相山铀矿田北部多个铀矿床深边部找矿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找矿空间进一步扩大,特别是铀成矿与次火山岩(脉)体有着密切联系的规律愈加明了。通过与石马山(612)矿床位置毗邻的中型以上岗上英(613)铀矿床类比,阐述了矿床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地质因素,并分析石马山(612)等矿床探采资料,认为石马山(612)矿床深边部存在着类似岗上英(613)矿床控矿的构造和次火山岩(脉)体,并可发现盲矿体,为该铀矿床深边部找矿提出了依据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相山铀矿田成矿模式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在阐述相山矿田区域地质背景和成矿特征的基础上, 分析了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溶液来源及成矿物质迁移途径, 建立了相山矿田铀成矿模式。认为相山矿田铀成矿是受区域地质背景控制的特定时空域内的客观产物, 区域富铀地层是成矿的物质基础, 成矿溶液源自岩浆水和混入的雨水, 岩浆及期后热液是铀迁移的载体。铀成矿模式强调了火山岩成岩过程是成矿物质的富集过程, 火山岩浆期后成矿热液系统演化孕育了相山火山盆地50Ma的成矿过程, 流体降温、浓缩、混合等成矿机制的耦合, 促使了铀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19.
相山铀矿田第二找矿空间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山矿田业已探明的铀资源量主要分布于地表以下500m深度空间内。矿田北部铀矿化多赋存于花岗斑岩及其内、外接触带,西部铀矿化主要赋存于火山熔岩内断裂构造、不同岩性界面附近,铀矿化空间上表现为界面控矿特征。据现代水热成矿理论,结合矿田以往和近年来勘查成果的系统分析以及与国外成矿地质条件类似的矿田(床)对比,认为相山矿田存在第二找矿空间,并且第二找矿空间内可能存在第二铀矿化富集带,第二找矿空间具较乐观的铀资源潜力,近年来矿田深部找矿成果对其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