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塔吉克斯坦某金矿工作区位于中亚天山构造带,属乔列矿田的组成部分,成矿前景十分良好[1]。通过对工作区地质构造特征及成矿规律的综合研究,认为受东西向构造挤压应力的影响,区内形成了密集的等斜褶皱和断裂构造带。矿体主要受石炭系马尔古佐尔岩系地层控制,多产于地层中的层间破碎带中。石炭系马尔古佐尔岩系第二段(C_1mr(ck))地层及区内构造是控矿的主体因素。F5断裂是工作区的重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
矿区位于兰坪-思茅(普洱)微板块的思茅(普洱)盆地中,盆地内强烈的裂陷活动,产生了大量的断裂构造破碎带和层间破碎带,为含矿流体的运移和沉淀提供了空间。矿区成矿条件十分优越,含矿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_2ch)。含矿岩性主要为灰岩与凝灰岩。矿(化)体在空间上受控于北东向断裂构造破碎带及北东向层间破碎带。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对新疆阿尔泰碧玺(电气石)矿的成矿地质条件进行总结和综述,包括区域地质特征、矿区及矿体地质特征等。归纳了新疆阿尔泰碧玺矿体的形成和分布,受区内地层、岩浆、构造等多种因素和条件限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新疆其他产地碧玺(电气石)具有指导意义,为新疆阿尔泰碧玺包裹体及微形貌特征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西台吉乃尔盐湖是一个特大型以地下卤水为主的多种有益组份共生的盐类矿床。根据卤水赋存状态,可分为地表卤水(湖水)、晶间潜卤水、孔隙潜卤水和晶间承压卤水4个卤水分层。晶间承压卤水层分布在湖区的广大地带,该矿层以厚度大、分布广、富水性强为其特征,是矿床主要的卤水矿层。观测孔高水位期多在9~10月,低水位期多在1~5月,全区平均水位2 681.34 m。  相似文献   

5.
安徽枞阳陈庄铜(银)矿位于扬子板块西北缘,庐枞火山岩盆地的中偏南部。该区火山岩较为发育,岩浆活动频繁,蚀变与矿化作用强烈,从而保证了陈庄一带良好的成矿条件。文章通过对该区域内的地质特征与矿体(石)特征分析研究,基本查明了区内地层、构造及岩浆岩的特征和控矿因素;铜矿体的规模、形态、赋存部位、产状、厚度及其变化特征;矿石的结构、构造与主要有益组分以及矿床成因和找矿标志。为下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图古日格金矿位于宝音图隆起,该区是金成矿的活化区和富集区。阐述了图古日格金矿地层、构造及岩浆岩地质特征,及各控矿因素对矿体的作用,总结矿化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盐类地层储卤介质孔隙度和给水度的室内测试和野外抽水试验、示踪法测试对比分析,得出比较客观的分析数据,提出推荐的计算参数,为盐类矿产(液体矿)的资源估算评价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8.
柴达木盆地作为一个典型干旱内陆盆地,其蕴藏的地下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建立影响盆地地下水富水性的特征数据库,采用熵权法和TOPSIS结合的4种模型,对柴达木盆地地下水空间富水性分别进行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造成柴达木盆地地下水空间富水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植被覆盖度(35.35%)、蒸发损失(26.92%)和入渗补给(18.90%)。盆地西北地区为弱富水性,中部地区为较弱富水性,南部和东部富水性较强。4种模型中E TOPSIS 2模型取得了较为合理的评价结果。最后,将评价得分和140个单井涌水量进行了拟合,建立了基于E TOPSIS 2得分的盆地单井涌水量预测模型。研究结果可对柴达木盆地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该地区地层特征、构造特征、矿(化)体地质特征进行详细分析,进一步对成矿成因与找矿前景进行研究,对以后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银洞岭银矿床属于围山城金银成矿系统,受构造和地层双重控制。赋矿地层是歪头山组下部第五岩性段(Pt3w51),储矿构造是朱庄背斜两翼的顺层断层和层间剥离断层。赋矿岩石主要为白云石英片岩、白云斜长片岩及大理岩。矿石主要组构有交代结构,角砾状结构,浸染状、细脉状、条带状、斑杂状构造等。矿石类型是氧化带矿石和混合带矿石。本文主要通过金属矿物电子探针分析,对元素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进而确定银矿物组合特征,银的赋存状态。为解决银矿资源的开发利用,该类矿石的选冶工艺选择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老挝万象盆地钾盐矿赋矿地层为古近系古新统塔贡组下岩段,为隐伏矿层,分布面积广,厚度大,品位高。由于受钾盐矿层沉积基底地形差异及矿层的后期改造,钾盐矿层局部缺失。在钻探揭露控制矿层前预测矿体的赋存位置,可有效节约探矿成本。根据万象盆地古近系古新统塔贡组石盐岩、钾镁岩矿与泥岩之间存在密度差,认为重力测量能够有效区分盐类矿层的埋深、厚度,而钾盐矿层往往赋存于古近系古新统塔贡组巨厚层石盐矿层上部,重力负异常与钾盐矿层的对应性好,是钻探验证首选区域和万象盆地钾盐矿勘查较为有效的物探方法。  相似文献   

12.
湘澧盐矿区位于江陵凹陷南缘,该地区卤水中溴和钾的含量都达到了工业品位。对采集的湘澧盐矿卤水样品进行了化学全分析,并对分析的结果进行了研究,查明了卤水中钾和溴等元素的富集机理;提出关于卤水综合利用的工艺路线及可行性建议。等温蒸发实验表明,整个蒸发过程中均有石盐析出,失水量达到31.23%时,芒硝开始析出;此后,石盐和芒硝共同析出。整个蒸发过程中该卤水的析盐规律为,首先析出氯化钠,再析出硫酸钠,最后析出硫酸钾。  相似文献   

13.
老挝龙湖矿区ZK309孔泥岩层矿物学与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老挝龙湖钾盐矿区是呵叻高原钾盐矿在老挝境内最主要的钾盐矿区之一,ZK309钻孔是龙湖矿区打穿最好、取样最完整和最典型的钻孔之一,通过对该钻孔盐岩上覆碎屑层的地层、矿物、元素的分析,得出泥岩层作为成盐沉积旋回中的一部分,其矿物元素变化和与其接触的下伏盐层的类型、特征等密切相关。同一旋回中自下而上泥岩颜色由青灰色变为红色,明显表现出沉积环境由还原性转变为氧化性。盐类矿物在垂向上表现出自下而上的淡化序列。矿物和元素在103~107 m处的突变显示盐岩沉积后期曾明显有水流体的淋滤作用,通过微量元素含量等的分析,该水流体表现为偏向淡水的淡水、海水混合水。碳酸盐矿物组合及含量显示当时可能有高Mg流体的活动。将粘土矿物组合与中国其它海相和陆相盆地粘土矿物组合相比较,得出粘土矿物组合与海相更相似,加上绿泥石含量较高,初步推测粘土矿物可能来源于海相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早中三叠统蒸发岩极为发育,时空分布甚广。蒸发岩的生成模式可分为两大类和四个亚类。即Ⅰ,潮间环境的为(1)泻湖盐湖;Ⅱ,潮上环境的为(2)滨海盐湖;(3)近岸盐湖和(4)远岸盐湖。不同生成模式中,其成盐机理虽对成钾皆不够理想,但仍有希望找到钾盐矿的地区和层段。  相似文献   

15.
东濮凹陷盐湖盆地油气富集规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内外油气勘探实践表明,含盐盆地的油气富集和分布与盆地内沉积的盐岩密切相关。东濮凹陷是我国东部地区典型的含盐油气富集盆地,作者通过深入研究其地层层序特征及盐岩纵横向分布特点,进一步剖析了盐岩沉积的主要控制因素及其与生储盖层的关系,搞清了含盐盆地油气的分布和富集与盐岩的关系,指出无论在垂向上还是横向上,东濮凹陷盐岩一般都与暗色烃源岩共生,而且盐岩与同期沉积的砂岩表现为长消关系。研究认为盐岩可作为油气上盖或侧向遮挡,与源岩、储集层可组成良好的生储盖配置关系,利于油气富集区带的形成,对构造和隐蔽油气藏的形成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指出与盐岩有关的文东北部和胡状集地区是下一步挖潜的有利勘探方向。研究成果也可为国内外同类含盐盆地的油气勘探提供一定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6.
滇中红层含盐层水文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层沉积环境多样,易溶盐会在一些区段富集形成含盐层。含盐层岩石矿物成分复杂,可溶岩和可溶性矿物含量较高,更易形成溶隙、溶孔,地下水类型以溶蚀裂隙孔隙水为主,水质复杂,水化学成分、含量与易溶矿物成分、含量关系密切。云南红层地下水勘查示范成果表明,滇中红层含盐层浅部全-强风化带含盐层容易淋滤沉着形成自封闭带,富水性较差,地下水位以下的中等-微风化带岩层透水性好,富水性强;含盐层区亦有可饮用淡水分布,补给、排泄条件好的裸露型含盐层中水质较好,循环条件差的埋藏型、覆盖型含盐层中水质较差;浅层地下水水质随深度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锂是战略新兴产业的“关键原料”,已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矿产。当前和可预见的未来,新能源、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都离不开锂原料。有机构预测全球锂需求量将从2017年24万吨增加到2025年的83万吨LCE(碳酸锂当量)。青海柴达木盆地是我国锂资源富集地,为探讨青海盐湖锂资源的合理开发规模,分析了锂盐开发的矿床特性、钾肥规模、开采方式、盐田精制浓缩工艺等影响因素,以察尔汗盐湖为例计算其开发规模,提出“先锂后钾”重点研发低含量卤水提锂技术、全流程工艺优化、构建锂资源产业集群等建议,将有利于科学规划青海盐湖锂资源开发,促进我国盐湖锂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大盐滩地区盐湖企业面临水资源和盐矿资源双重危机,利用重力方法探寻新资源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对该区布格重力异常进行三维聚焦反演,获得了大盐滩地区三维剩余密度结构。通过研究发现,大盐滩地区浅地表高低度异常,表征着赋存较为丰富的盐矿资源,但地层中水资源较为贫瘠,浅表水资源主要赋存在山前冲积扇及断裂带内。中深层位不仅具有多个含水层,而且出现多处低密度异常区(T1~T4),可能为深部卤水富集体的反映,是探寻新卤水资源的有利靶区。依此建议在阿尔金山山前冲积带及断裂带内寻找新的淡水资源,并在成矿有利区,开展深部卤水资源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19.
钠硼解石是一种常见的硼酸盐,主要分布在南美和我国青藏高原盐湖中,以及土耳其西阿纳托里亚(WestAnatolia)硼矿和美国西部Kram er硼矿中。它是青海盐湖硼矿的主要矿石类型。由于自然界未发现在水体中析出的钠硼解石,因而,其成因仍是不清楚的。从放置3 年、8 年和14 年的小柴旦湖矿坑水、湖表卤水和扎仓茶卡湖表卤水获得了钠硼解石,从而查明钠硼解石是在稳定平衡条件下的低浓度、弱碱- 碱性、富硼的硫酸钠亚型水体中形成的。这对于阐明钠硼解石矿床的成因及其人工控制再生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柴达木盆地昆北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的昆仑山前缘,该地区构造活动频繁,地层完整,是研究古环境和古气候理想地区。通过采集昆北地区切26井新生界下部泥岩样品,对其进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在地层界线附近,路乐河组Cu、U、Cr、Sr元素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8.34×10-6、3.24×10-6、141.68×10-6、107.10×10-6,下干柴沟组下段为28.17×10-6、3.35×10-6、192.07×10-6、217.05×10-6。下干柴沟组下段微量元素有明显增大趋势,指示沉积环境发生变化。U与陆源碎屑来源指示元素Th相关性差(R2=0.174 5),表明U主要为自生成因,因此其含量的增加可以指示原始沉积水体还原程度的增强。Cr与U表现为弱相关(R2=0.420 9),表明水体环境的变化对Cr的富集有一定的影响;氧化还原指标U/Th、V/Cr表明研究区古环境为氧化水体沉积环境,U/Th、V/Cr指标在下干柴沟组下段变大表明水体加深,还原性增强。利用Sr/Cu比值变化以及结合化石种属演化等推测地层界线附近古气候经历了干旱—湿润—干旱的旋回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