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8 毫秒
1.
泥石流扇的类型与土地利用模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将泥石流扇按发育历史、地貌形态、外力方式、物源组成、成因类别、人类活动等6个方面作了类型划分。论述泥石流扇类型的阶地级别、几何形状、扇面坡度、流路形态、叠置方式、排列形式、植物生态等洛型的基本特征.讨论用泥石流扇地貌稳定性因素综合判别方法,确定泥石流扇地貌形态整体稳定性。即很不稳定型泥石流扇,较稳定型泥石流扇,基本稳定型泥石流扇的判别。据泥石流扇形地的土地利用现状,评述了农业耕作利用,林牧业开发利  相似文献   

2.
云南小江流域泥石流堆积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泥石流堆积扇是判别泥石流性质、发育阶段和危险度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小江流域泥石流堆积扇的调查和观测,阐述了泥右流堆积过程和扇形地形成模式,并对泥石流扇群横向、平面组合类型及变形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小江流域泥石流堆积扇发育典型,类型齐全,扇群组合复杂,且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3.
将泥石流扇按发育历史、地貌形态、外力方式、物源组成、成因类别、人类活动等6个方面作了类型划分。论述泥石流扇类型的阶地级别、几何形状、扇面坡度、流路形态、叠置方式、排列形式、植物生态等各型的基本特征。讨论用泥石流扇地貌稳定性因素综合判别方法,确定泥石流扇地貌形态整体稳定性。即很不稳定型泥石流扇,较稳定型泥石流扇,基本稳定型泥石流扇的判别。据泥石流扇形地的土地利用现状,评述了农业耕作利用,林牧业开发利用,养殖业发展利用,村寨修建利用,城镇、工矿区综合建设利用,休闲、娱乐场建开发利用,铁路、公路线路展布利用,军用场地设置利用,临时工棚、工地房建利用,引水渠道、输电线路、输油(气)管道工程利用等各种利用模式的现状,提出泥石流扇土地开发利用的分层模型,为充分、安全开发泥石流扇的土地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小江流域泥石流堆积扇形成的制约因素及其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陈杰  韦方强  崔鹏 《地理科学》2005,25(6):704-708
在系统分析了各种因素对泥石流堆积扇形成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流域腹地中流域面积、沟床比降和堆积区主河河谷宽度及主河能量等因素对泥石流堆积扇发育的影响较大。结合TM卫星影象和1:5万地形图,解译了小江流域内泥石流堆积扇的范围。在此基础上,统计了流域腹地内两大重要条件-流域面积和沟床比降与堆积扇面积之间的关系。在小江流域,堆积扇的面积随流域面积的增加而增加,二者之间是正的指数关系;而堆积扇面积与沟床比降之间可用一个负的指数关系式表达。最后,堆积区特征对小江流域泥石流堆积扇的影响主要是其堆积空间限制了大型堆积扇,比如蒋家沟泥石流堆积扇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泥石流具有淤埋、冲毁、冲刷、漫流、磨蚀、直进等特性 .其堵河成湖 ,堵河溃冲 ,淤积成扇 ,垫高河床 ,改造地貌 ,改变生态系统等都是逼使环境在新的起点上进行演变 .泥石流作用过程的巨量输沙、快速沉积和堆积地貌 (多为扇形地 )都是可以利用的  相似文献   

6.
堰塞湖溃坝类型包括冰川、冰碛,火山和多种块体地貌(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过程,而溃坝堆积相的种种特点以后者所造成的最具代表性。堆积体平面展布范围大(几平方公里~几十平方公里),剖面规模也大(高几十米),层次(层理)和结构全剖面均一,无超大的砾石;微观上有部分泥石流堆积特点,显示是高密度流,搬运介质是水。堆积体很少细砂和粘土物质。在平面上可划分出:扇顶(上游)、扇中(中游)、扇缘(下游)等微相。  相似文献   

7.
据石英ESR和~14C测年结果,蒋家沟泥石流堆积可分为晚更新世形成的古泥石流堆积和近代泥石流堆积两类。古泥石流堆积再分为早、中、晚三期。扫描镜下观察蒋家沟古泥石流堆积中的石英砂表面机械结构特征和现代泥石流十分相同,例如两者的颗粒都呈尖锐棱角状,粒面上均发育很好的贝壳状断裂结构、解理面、凹坑、擦痕(或擦沟)等,这表明二者的形成环境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8.
针对缺乏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历史灾害资料记录的地区,提出一种沟谷型泥石流淤积范围划分新方法。方法假定峰值流量时泥石流形成最大淤积范围,泥石流纵向淤积远端为堆积扇前缘。泥石流沟口过流断面最大平均流深(h0)被假定为堆积扇上其他过流断面的特定流深,h_0由峰值流量和沟口断面参数估算得到。利用堆积扇地形图,在相邻两条等高线间获得由h0确定的泥石流特征过流断面的位置和宽度,并对弯道处的特征过流断面宽度进行弯道超高修正。根据堆积扇上特征过流断面的分布确定泥石流淤积范围。3条泥石流案例用于方法验证,结果表明方法划定的淤积范围与实际淤积范围较一致,堆积扇上房屋的阻挡和局部相对平坦的地形是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客观、可重复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北京山区由于山坡陡峻、构造发育、岩体破碎,加上气候条件,泥石流灾害的发生较为频繁.密云县是北京山区泥石流高发区,冯家峪镇则是密云县泥石流发生最多的区域.密云县冯家峪镇西白莲峪历史上发生多次泥石流,其流域自然地理条件复杂、泥石流堆积形态多样,大烂碴沟泥石流堆积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研究泥石流堆积特征及其演变过程,以期丰富北京山区泥石流基础资料,同时对完善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危险区区划有所裨益.在收集当地泥石流发生历史资料的基础上,详细的调查了西白莲峪大烂碴沟的自然地理状况和泥石流堆积物的特点.大烂碴沟上游沟谷剖面呈"V"形,切割明显,地形坡度一般在32.以上,而下游沟谷剖面呈"U"形.从泥石流形成的年代和冲刷痕迹推测,"U"形沟谷为泥石流冲刷形成.整个流域成扇形,泥石流形成区面积为0.58 km2,流通区面积为0.09 km2.大烂碴沟流通区沟道极短,这样,形成区汇集洪水到达流通区后,严重冲刷沟谷坡脚,破坏基岩的稳定性,造成两岸岩石滑坡、崩塌和沟床岩石的整体性搬运,从而形成泥石流.流域出口处有泥石流扇形堆积体,砾石含量较多.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结合的方法对大烂碴沟泥石流的堆积物特点进行研究,具体如下:(1)地貌特征:采用野外量测与填图的方法,主要调查堆积扇的部位及其地形、沟道比降与宽度,堆积物外部形态等.(2)结构组成:主要有颗粒级配、岩性组成、砾石排列与分选性、堆积物的结构与构造特征,以及粒态、擦痕、砾石包裹情况,大漂砾粒径、堆积位置与排列等颗粒特征.砾石的调查通过在沟道内随机选取一定数量的砾石进行abc长度和倾向调查.以上参数通过现场观测、测量取得.选定泥石流堆积区典型部位Ⅰ和Ⅲ,通过挖圆形探坑,取出全部颗粒.将颗粒直径大于10 mm的大颗粒筛出,称重,将剩余颗粒1 kg左右带回实验室分析.粒度分析的主要方法为:平均粒径比中值能更正确地反映碎屑颗粒的集中趋势,按福克和沃德的平均粒径的表达式Mx:φ16 φ50 φ80/3判别碎屑颗粒的集中趋势;采用由福克和沃德提出的标准偏差σ=φ84-φ16/4 φ95-φ5/6.6判别颗粒大小的均匀程度;采用福,克和沃德的偏度公式:SK1=φ16 φ84 2φ50/2(φ84-φ16) φ5 φ95-2φ50/2(φ95-φ5)判别粒度分布的不对称程度;峰度是用来衡量粒度频率曲线尖锐程度的,也就是度量粒皮分布的中部与两尾端的展形之比,采用福克和沃德提'出的峰度公式KG=φ95-φ5 φ80/2.44(φ75-φ25)判别.在查阅历史资料和堆积物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对大烂碴沟泥石流堆积扇的发育和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泥石流堆积扇的形成受到初次水石流和二次粘性泥石流两种泥石流形成过程的影响,水石流形成堆积扇主体,粘性泥石流则起到显著改变堆积扇形态特征的作用.大烂碴沟泥石流堆积扇的演变过程和特征明显受到大烂碴主沟和西白莲峪主沟水流的影响.从外部特征来看,堆积扇可以分为Ⅰ,Ⅱ,Ⅲ和Ⅳ四个区,其中Ⅰ,Ⅱ,Ⅲ区表现为二次泥石流堆积特征,Ⅳ区表现为初次泥石流堆积特征.两次泥石流形成过程中固体物质的运动方式、搬运距离和侵蚀强度不同,其堆积扇在不同分区的沙砾粒径、排列方向和圆度也反映出两次泥石流的形成特征.该研究结果对今后进一步探讨北京山区泥石流形成机理和运动过程以及为北京山区泥石流防治制定有效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高海拔或高纬度山区(尤其高山冰川及冻土急剧消退区)常孕育适宜泥石流发育的地形和物源条件。气候变化(如升温、强降雨事件增多等)影响下,高山区潜在孕灾环境更易于成灾,泥石流成为主要的灾害类型和物质输移方式,也是高山区地貌变化的重要驱动力。由于野外监测困难,数据资料匮乏,鲜有针对高山区泥石流过程地貌效应的分析报道。以中国藏东南高山区泥石流多发的帕隆藏布流域为研究区,以古乡沟、天摩沟和扎木弄沟为典型小流域,结合遥感影像、DEM数据、无人机航拍、高精度RTK测量和野外踏勘调查,分析泥石流沟道地貌发育特征(冲淤变化、平面摆动)及其对主河河流地貌的影响,并探讨大规模泥石流事件影响下河谷地貌的长期演变趋势。高山区泥石流过程强烈塑造沟道自身地貌,上游物源区深切展宽和溯源蚀退,沟口堆积扇冲淤变化受控于泥石流事件规模和水流强度。泥石流过程显著影响主河道河流地貌,造成主河道横向冲淤和摆动,并影响堰塞体上游河段平面形态发育。长时间尺度上,河谷地貌在平面上发育形成宽窄相间的藕节状而在纵剖面上形成台阶状形态。  相似文献   

11.
A review on anthropogenic geomorphology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an’s ability to reshape nature, human activities have become the third geomorphologic agent in the modern geomorphological process. Man-made landform is a landform unit characterized by human activities and is a result of synergizing human and nature geomorphologic agents under the physical geographical background.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overview on the major progresses in research on anthropogenic geomorphology from aspects like the origin of anthropogenic geomorphology, man-made landform agents and classification, man-made landform evolu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mechanism, map presentation of man-made landform,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man-made landforms. In addition, in the articl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anthropogenic geomorphology is forecaste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future studies on anthropogenic geomorphology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following directions: construction of discipline system of anthropogenic geomorphology, material composition and 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man-made landforms, spatial expansion process and development laws of man-made landforms, regional disparity and accumulative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man-made landforms,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n man-made landforms and comparative analyses of relevant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policies.  相似文献   

12.
冲洪积扇与泥石流扇的遥感影像特征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揭示冲洪积扇和泥石流扇在发育规模、物质成分及分选性、赖以形成的地形地貌条件等方面的差异特征的基础上 ,阐述它们在航天和航空遥感图像上的影像特征 ,以及识别它们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在高  梁虹  杨明德 《地理研究》2002,21(4):441-448
影响流域的枯水径流及其变差系数的因素很多 ,如气候、岩性、地貌、植被、土壤等。本文借助于GIS软件和SPSS统计软件 ,对喀斯特流域地貌类型进行划分和数字化 ,并通过聚类分析把各流域按地貌类型的差异进行归类 ,研究不同地貌类型及其空间配置的差异与枯水径流特征值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而揭示地貌类型的差异对流域枯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部山地泥石流发育的第四纪环境背景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铁飞  何雨  李容全 《山地学报》2000,18(2):104-109
根据中国东部山地古泥石流沉积记录 ,推断在地形条件具备的前提下 ,泥石流形成经过了冰 (缘 )期气候作用下的物质积累和间冰 (缘 )期气候作用下的水动力作用过程 ,二者在时间上具有差异性。按照晚第四纪以来物质与水动力条件的空间波动范围 ,可将中国东部泥石流的形成划分为 3个区 ,北部主要受控于季风降水 ,中部主要受控于物质积累 ,而南部则只与地形切割等因素联系密切。据此提出相应的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5.
泥石流危险范围模型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希林  唐川 《地理研究》1993,12(2):77-85
通过在云南东川蒋家沟现场小规模泥石流堆积过程的68回次标准模型实验,本文探讨泥石流最大堆积长度、最大堆积宽度、最大堆积厚度和堆积面积与泥石流供给方式、堆积区坡度、流通区坡度和泥石流容重的相互关系。得出了特定控制参数下,泥石流危险范围的各类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6.
A tongue‐like, boulder‐dominated deposit in Tverrbytnede, upper Visdalen, Jotunheimen, southern Norway, is interpreted as the product of a rock avalanche (landslide) due to its angular to subangular boulders, surface morphology with longitudinal ridges, down‐feature coarsening, and cross‐cutting relationship to ‘Little Ice Age’ moraines. The rock avalanche fell onto glacier ice, probably channelled along a furrow between two glaciers, and stopped on the glacier foreland, resulting in its elongated shape and long runout distance. Its distal margin may have become remobilized as a rock glacier, but a rock glacier origin for the entire landform is discounted due to lack of source debris, presence of matrix, lack of transverse ridges, and sparcity of melt‐out collapse pits. Lichenometric dating of the deposit indicates an approximate emplacement age of ad 1900. Analysis highlights the interaction of rock‐slope failures and glaciers during deglacierization in a neoparaglacial setting, with reduced slope stability due to debuttressing and permafrost degradation, and enhanced landslide mobility due to flow over a glacier and topographic channelling. Implications for the differentiation of relict landslides, moraines and rock glaciers are discussed and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se landforms are considered in terms of an ice‐debris process continuum.  相似文献   

17.
腾格里沙漠虽经过多次小规模专题考察,始终未见有沙漠专题地图编制出版,多数只作为专著中的插图加以表现。为此,编制《腾格里沙漠地貌图》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能反映出腾格里沙漠的全貌,还能体现沙漠发展规律、演变特点、分布特征等。依据腾格里沙漠的图幅范围、地貌类型以及印刷纸张规格的要求,将《腾格里沙漠地貌图》的比例尺定为1∶40万。选用1∶25万地形图作为地理基础底图,采用1∶10万地形图作为沙丘符号编绘过渡性的工作底图,专题内容编绘以Google Earth影像资料为主。《腾格里沙漠地貌图》的地貌类型包括风积地貌、风蚀地貌以及其他地貌,其中风积地貌是重点展示的内容。根据腾格里沙漠地貌类型,在编图过程中共设计了16种形态结构类型符号,采用分层设色表示沙丘相对高度,用箭头符号表示沙丘移动方向。  相似文献   

18.
在神府-东胜矿区人为泥石流沟道广泛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43条典型泥石流样沟,在1:10000地形图及卫片上进行了形态要素量测,应用流域地貌分析原理,对43条样沟各形态要素进行了剖析及关联度评价,并进行了泥石流沟道发育阶段的信息维分析,所得结论为:半干旱地区的人为泥石流沟道地势比沿程变化奇特,以形成区比降最大,区别于自然泥石流沟道;沟道分区面积比以汇水区面积最大,明显区别于湿润地区;流域形状以扇形为主,沟道给养面积较大,崎岖系数不甚太大是半干旱地区人为泥石流沟道的独特之处,泥石流沟道发育以幼、青年期为主,最后得出了以沟道比降为主因子的各形态要素的主次排序。  相似文献   

19.
全球视野下崩岗侵蚀地貌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典型的崩岗具有“圆形露天剧场”般的沟头,发育在深厚的红色花岗岩风化壳上,通常包括集水坡面、崩壁、崩积体、沟道、洪积扇5个地貌组成部分;崩壁自上而下可分为表土层、风化红粘土层(红土层)、风化砂质红粘土层(砂土层)、风化粗碎屑层(碎屑层)。中国的崩岗与马达加斯加的lavaka属于同类地貌,两者具有地貌学上的可比性。崩岗群是劣地的表现形式之一,但与欧洲的badland有不同的侵蚀过程,也不同于意大利和巴西的两种沟谷侵蚀地貌calanchi和vocoroca。崩岗主要发育在华南和东南热带和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中等偏缓的丘陵坡地上,由沟谷侵蚀发展而成,是沟谷侵蚀的高级阶段。崩岗沟道侵蚀产沙量占崩岗沟谷流域侵蚀产沙量的一半以上,其中沟道沟壁崩塌侵蚀产沙量与沟床下切侵蚀产沙量又各占崩岗沟道侵蚀产沙量的一半左右。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是研究崩岗流域侵蚀、产流和产沙过程的有效手段。崩岗流域侵蚀产沙量可以通过崩岗沟谷和洪积扇地形测量加以估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