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周仕勇 《内陆地震》1993,7(2):114-120
从信息量的角度出发,研究定量描述地震活动时空分布异常图象的方法,并定义缺信量I_q值来定量分析地震活动在时间轴上或空间上分布图象的异常程度。文中还根据1978~1990年新疆天山部分地区的地震资料,计算出了4条I_q——t曲线,发现在研究的时段和区域内发生的10多次M_s≥5.0级地震,绝大多数有I_q低值异常。  相似文献   

2.
编制H值计算程序,针对辽宁地区进行地震学参数的H值分析研究,旨在探索中强地震前H值的异常变化特征,判定该地区未来2-3年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概率为0.75.  相似文献   

3.
丽江7.0级地震前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龙晓帆  王绍晋 《地震研究》1997,20(3):259-264
本论述了丽江7.0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条带、能量释放加速、复发周期时间扫描、剪切应力值异常等地震活动性的中长期背景异常和b值、缺震、振幅比、剪切应力场地动态分布、地震窗等短期异常。  相似文献   

4.
戴维乐  王炜 《地震研究》1998,21(2):134-140
使用1972年-1992年期间华北地区的在震资料进行地震空间集中度C值、地震危险度D值的空间扫描,研究它们在缔结 区中强以上地震前的短期异常变化。结果表明大体于震前半年左右的短期阶段,C值与D值中期异常区存在三类不同形态的变化,其中大部分震例的C值或D值中期异常区出现明明的缩小乃至消失。本将这一特征作为短期异常的标志;第二类表现为它们的中期异常区未出现明显的变化;第三类表现为其中期异常区出现明显  相似文献   

5.
用反映地震活动增强特征的地震强度因子Mf值,系统地研究了其在华南和东北地区中强以上地震前的中短期(T≤1年)异常变化。结果发现在震前1年左右,半数震例的震中附近地区出现Mf值中期异常区明显收缩,即可认为出现Mf值中短期异常,亦即认为当前已进入地震孕育的中短期。笔者通过对Mf值在华南和东北地区中强以上地震前在时间和空间上异常变化研究后认为:该值在上述地区的地震中短期预报中具有一定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6.
2001年7月11日肃南5.3级地震前兆异常与地震序列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2001年7月11日甘肃省肃南县祁清乡Ms5.3地震前出现的一些较典型的活动性和前兆异常的形态特征。地震序列类型为主震余层型;序列b值为0.38,H值为0.90;主震释放的能量占整个序列能量的99.1%,序列特生为强度高而频次低,余震分布较集中,呈北东向分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华东地区1990年以来5次中强以上地震震前异常变化的综合分析,探讨了b值,Ds,Dt,C(n)值,YH值,Σ(t)值震前异常形态,并归纳出华东地区中强地震发生前测震学中短期异常的综合判据:YH值高值异常(主要出现在震前3年前后)—b值低值异常(平均出现在震前2年前后)—C(n)、YH值低值异常(大体出现在震前1~2年前后)—Ds,Dt值低值异常、Σ(t)值低值异常、b值高值异常(主要出现在震前1年内或稍长)—发震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地震学异常度预测法的概念、计算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震学异常预测法是基于CAPSeis软件对N值,蠕变值,能量值,b值,缺震值、η值,GL值,Rm值,C值,D值等10项地震学预报指标空间扫描数据进行综合异常判定的方法。以华北及华东地震的地震资料为例,系统总结了该法的原理,计算方法,历史震例,地震学异常度预测图的判读原则与预测实例。结果表明,其预报效能明显高于各单一参量的统计概率。根据环江地震,嘉义地震的预报经验以及对环江地震和张北地震后两种不同类  相似文献   

9.
前震序列地震活动度的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宇卫 《中国地震》1991,7(2):47-54
本文试图用综合、定量地表征地震活动性的时、空、强因素的地震活动度S值,对华北地区地震活动性的强弱程度进行定量描述。结果表明:用S值通过前震来寻找地壳内部短、临震兆信息是困难的。但从八次中强震的S值变化曲线来看,有一段异常过程,围绕震中不同半径范围内的S值时序变化曲线则表明:震前在震中区一定范围内(一般在半径为100公里)S值有下降-上升-下降-上升(或上升发震)-发震的异常过程。因此,用S值作为中期预报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本文还试图将S值做为前兆震群的背景信息指标,结合前兆震群的其它指标,即:k值、h值、U值及p值对1970年以来华北地区的16个小震群序列进行了对比检验。  相似文献   

10.
对玉门Ms5.9地震前的原震区历史地震进行了简要叙述,并用地震活动性各项异常指标作了趋势判定,对地电前兆临震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从甘肃12个地电观测台32个测项中检索到了7个地电观测台13个测项电阻率(电磁波)有异常存在,同时地震活动性频度、C值、6值、GL值、η值在玉门5.9级地震前也出现了中、短临异常。利用这些异常现象分析研究了玉门5.9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趋势异常和前兆临震异常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海原断裂带东南段土壤气体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海原断裂带东南段4个地点跨断层测量了土壤气中He、H2、N2、O2、CH4、C2 H6、Rn和Hg 的浓度及He、H2、CH4、Rn和Hg的通量.测量结果表明,N2/O2、Hg和Rn的背景值分别是4.2、50.4ng/m3和5.8k Bq/m3;土壤气中He和CH4在海原断裂带东南段端部有强烈异常,并且脱气强烈,通量...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川西几次中强震前地震活动性标度值H的时空变化特征,认为强震前1-2年有高H值异常,H值的空间分布与地质构造,地震带、强震孕育过程等有关,我们用罗兰格等推导的公式对川西几次强震前区域地震活动性标度进行了研究,发现炉霍7.6级。松-平7.2级,盐源6.7级等地震前H值有由低转高增强再发震的特征,空间扫描结果发现1976年8月16日松-平7.2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标度值H有成片增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1980年2月16日日全食期间,在云南瑞丽进行了地磁场的正常与快速两种记录,分析了地磁日变化、小扰动和地磁脉动的变化。结果表明:磁偏角偏东(-0.8′±0.2′),水平强度有微小的变化(-2.9γ±1.6γ);地磁小扰动的幅比减小;这与电离层E层的电子密度的变化相对应。  相似文献   

14.
大地电磁测深中相位微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仁学 《地球物理学报》1999,42(Z1):209-218
大地电磁测深研究中,长期以来使用视电阻率和相位作为解释参数,但视电阻率和相位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从理论上研究了相位微分的性质,探讨了Bostick电阻率和Cagniard电阻率同相位微分之间的关系,通过实例说明了相位微分的使用方法。结果表明,一维和二维TM模式的相位微分是一个很好的参数,对H型模型和A型模型都能得到较准确的地质体参数。  相似文献   

15.
高玉芬  周耕 《地震学报》1990,12(2):159-165
本文利用中国东部沿120E经度线附近纬度均匀分布的十个地磁台站地磁静日变化水平分量的资料和主分量分析法,给出了详尽的Sq(H)季节变化随纬度分布的剖面及Sq电离层等效电流体系视焦点纬度.分析表明,Sq(H)中2的变化,主要由于电离层中等效电流体系对称轴偏离地磁轴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山东东明井的概况。1987年3月在该井进行了注水恢复试验,将该井含水层理想化为一无限水平承压含水层,根据H.H.Cooper等理论,对这次试验结果进行了处理,求出了东明井含水层的导水系数为8.7×10~9(m~2/s),这比一般含水层低得多。讨论了该井无“微动态”变化的原因,在于其含水层渗透性太差。 注水恢复试验方法为确定水井含水层的导水系数给出了一种简易可行的方法。有了这个系数,对井水位变化的分析提供了一种有用的参数。  相似文献   

17.
采用动力学方程,求解了定态情况下磁层中上行离子沿磁力线的分布函数,针对不同的K指数,分别对北半球极光带区起源的上行离子O、H和He在子午面内沿磁力线的密度分布及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沿磁力线向外,上行离子密度在近地空间呈急剧下降趋势,在远地空间呈缓慢下降趋势;2.重离子或初始能量较小的离子,其密度沿磁力线向外下降较快;3.K指数越大,离子进入磁层的空间范围越大;4.离子的投掷角分布对密度分布的影响甚小;5.离子密度沿磁力线的下降程度随到X轴距离的增大而呈增大趋势;6.在典型参数条件下,求得上行离子O在等离子体片边界附近的密度为10-3-10-2个cm-3,这与观测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闽,赣地区小震群性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地震频度衰减系数h值,震群能量释放均匀度u值、震群归一化熵值K等地震活动参数的统计分析,研究了长汀震群以及闽赣地区其它小震群的殊征,认为长汀震群是一次无前兆性质的正常地震活动,而龙南震群是一次前兆性震群。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部六省 Lg 波振幅比 H/Z 和台站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中国东部六省80个台的约1Hz Lg 波振幅资料得出,Lg 波水平与竖直分量之比1g H/Z 值平均为0.13.对于松散沉积、花岗岩和沉积岩类台基,1g H/Z 值分别平均为0.55,0.04和0.10对此三类台基,水平向振幅台站项 Ch,分别平均为0.65,-0.09和0.00;竖直向振幅台站项 C2分别为0.32-0.04和0.00.Ch,CZ 和1gH/Z 间存在关系 Ch=0.01+2.10Cz和 Ch=-0.15+1.46 1gH/Z.   相似文献   

20.
在W.H.Pelton等(1978年)发表的频谱激电法区分矿物和消除感应耦合的论文中,他们在北美26个矿区进行了大量的露头观测,发现充电率都很高的块状硫化矿和石墨,它们的时间常数有3-4个级次的差别。据此,提出了由稀释系数将视电阻率频谱转换为真谱,求得真时间常数,根据真时间常数之间的差别,对异常源矿物类型进行区分。 稀释系数B2的表达式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