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前言1998年1月10日张北-尚义Ms6.2级地震(λE114.3°,φN41.1°),是继1989年大同-阳高Ms6.1地震后,发生在华北北部地区的又一次6级以上强震。距离震中区110km的内蒙古自治区宝昌地震台的SQ-70水平摆倾斜仪和地电阻率在震前均观测到明显的前兆异常。尽管在此次张北-尚义地震前,根据某些测项的异常变化,作出了一定的预报,但从整体来讲,并未作出准确的短临预报。因此,对宝昌地震台(λE114°15′,φN41°56′)的主要前兆测项,即SQ-70地倾斜和地电阻率在张北地…  相似文献   

2.
计算发现,主应力方向和大小不同时,断层活动的方式不同,与主应力方向交角(θ_0)为65.2°至61.3°(β_0为24.8°至28.7°)时,断层克服摩擦阻力而滑动所需差应力△σ_0最小。△σ值越大,可滑动的断层范围(△θ=θ_1-θ_2)也越大。θ_1与θ_2以θ_0为对称,其极限为40.4°和90(β的极限为49.6°和0°)。接近或大于此极限值的断层是地震破裂断层。北京附近的这类断层是八宝山断层和南口——孙河断层,它们是重点监视目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细化了的重力和地形综合数学模型、双层锯齿形计算模板、给定区域方差—协方差函数的最小二乘配置小区域内插和精度限定等精算重力异常场值的方法,以不低于±2.4×10~(-5)ms~(-2)和±2.9×10~(-5)ms~(-2)的精度,分别获得了滇西试验场区(99°E~102°E,24°N~27°N)最新完全布格重力异常和均衡重力异常展布图。依该区地震分布与重力场变异特征的对比研究,将下关—洱源—剑川一线划为7~7.5级地震潜在源区,永胜—大姚北划为6.5—7级地震潜在源区。  相似文献   

4.
1984年5月21日江苏南黄海(λ_E=121°.07,φN=32°.07)发生一次6.2级地震。震中300公里范围内四个沿海(距海岸100公里内)深山洞(常熟、佘山、宁波、连云港)台站的水平摆倾斜仪记录到震前潮汐曲线阶变、扰动、畸变或单向脉冲等临震现象(量级仅为10~(-8)~10~(-7))。此外,震中距450公里范围内的多数台站普遍清晰确切地记录到了震时阶跃(10~(-8)~10~(-7))图象。依据南黄海6.2级地震的有价值的原始记录,似乎沿海台站的有一定规律的同震倾斜阶跃与震源参数有关,而不是倾斜仪的随机响应。 最后,笔者提议:在沿海重点监视的一定地区建立一适当密度的潮汐一倾斜观测台网,开展沿海人口稠密地区的地震预报研究,这是非常必要而又大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5.
1982年4月14日海原发生了5.5级地震,震中位于宁夏海原县蒿川乡(北纬36°07′,东经105°06′)。震中区北西方向横跨海原断裂带(1920年该区发生过海原8.5级大震)的重力测线(海原—西吉—静宁),从1980年开始出现异常,其最大变化量为±150微伽,变化幅度超过2-3倍均方差。笔者认为这种变化是地震前兆。  相似文献   

6.
云南地区现今地壳水平运动与变形特征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利用云南地区 1999、2 0 0 0、2 0 0 1年共 10 0余个测站的GPS资料 ,获得了该区现今水平运动与形变的特征图像。研究结果认为 :①根据变形与运动特征 ,云南地区可划分为 4个运动单元 ,即滇西地区、滇东地区、滇中东北地区和滇中西南地区 ;剔除整体运动后 ,它们的优势水平运动分别为 :滇西地区以 5 .2± 0 .6mm/a向W 31°N运动 ,滇东地区以 4 .8± 1.8mm/a向E2 6°N运动 ,滇中东北地区以 5 .2± 0 .6mm/a向S4 4°E运动 ,滇中西南地区则基本不动。②相邻单元的平均差异运动分别为 :滇西地区相对滇中东北地区的运动为 10 .9± 1.1mm/a ,方向为W 39°N(张性右旋 ) ,相对滇中西南地区的运动为 5 .3± 1.3mm/a ,方向为W 4 1°N(右旋 ) ;滇中东北地区相对滇中西南地区的运动为 5 .6± 1.6mm/a ,方向为E36°S(左旋 ) ;滇东地区相对滇中东北地区的运动为 6 .2± 1.6mm/a ,方向为N3°E(左旋 )。③从断裂走滑活动看 ,红河断裂两侧的差异运动并不是由红河断裂的活动所形成的 ,而是在很广阔的空间上自西向东渐变而成的 ,跨距达数百km ;小江断裂两侧的差异运动也非完全是小江断裂本身的活动 ,差异运动的渐变空间至少在 6 0km以上。④云南地区的地壳运动方式可能是“断块活动”和“连续变形”的组合 ,或许“连续变形”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艾利-海斯干宁的地壳均衡原理,对东经90°—100°30′、北纬37°—42°地区89个重力实测点进行地壳均衡计算,显示出该区的地壳均衡状态,划分了四个地壳失衡区。利用布格异常计算该区不同窗口的平均场,求取剩余异常。剩余异常的零值线与断裂构造展布的位置有关。地震都发生在剩余异常的负值区或零值线附近。玉门—乌兰东、高台—青海湖东有二条北北西排列的重力高值带,地貌上显示为地貌阶梯带,在深部可能存在较大的断裂。进而探讨了它们与地质构造、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得到一些有益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陆几个主要地震活动区的水平形变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GPS复测资料 ,对川滇、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疆和华北 4个主要地震活动区水平形变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①川滇地区的整体变形为 :最大主应变率 9.7± 0 .8(应变率单位均为10 -8/a) ,最小主应变率 - 10 .7± 1.8,最大剪切应变率 2 0 .3± 1.7,面应变率 - 1.0± 1.9;最大主应变方向 33°。②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的整体变形为 :最大主应变率 8.0± 0 .6 ,最小主应变率 - 15 .1± 1.1,最大剪切应变率 2 3.1±1.2 ,面应变率 - 7.1± 1.2 ;最大主应变方向 14 0°。③新疆地区的整体变形为 :最大主应变率 2 .4± 0 .8,最小主应变率 - 9.1± 0 .8,最大剪切应变率 11.5± 1.1,面应变率 - 6 .7± 1.1;最大主应变方向 10 8°。④华北地区的整体变形为 :最大主应变率 2 .7± 0 .3,最小主应变率 - 1.4± 0 .3,最大剪切应变率 4 .2± 0 .4 ,面应变率 1.3± 0 .4 ;最大主应变方向 173°。⑤每个地区内部既包含上述的整体变形 ,又存在明显的差异运动 ,川滇地区最突出 ;青藏高原东北缘和新疆地区最为有序 ,华北地区相对比较零乱。文中还给出了这 4个地区的应变和水平运动图像。  相似文献   

9.
本文参照C.A.Swanberg和P.Morgan等人计算区域硅热流的方法,对西安地区的硅地温和硅热流进行了计算。计算是在西安地区500米深以内地下水中二氧化硅含量资料并考虑到本区具体的地质、水文地质和地球化学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的。计算结果为:西安地区的硅地温T_(sio2)=55.52±18.96°C;硅热流q_s=1.48±0.27HFU。  相似文献   

10.
张北地震前地壳形变异常及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98年 1月河北省张北 6 .2级地震前 ,在震中区西部存在一个幅度为 2 0mm的隆起异常区 ,震后异常恢复。根据张北地区 1984~ 1991年的水准测量资料 ,反演地震孕育期间的力学参数 ,结果显示震源区受力增加了32× 10 14 N ;力系中心位置为 4 0 .99°N ,113.99°E ,力系的方位角α =2 8.6 5°,力系的倾角 β =- 17.19° ,与后来实际发生地震的震中及震源机制十分接近 ,与华北地区区域应力场也基本一致。理论形变图与实测图大体相似。  相似文献   

11.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主要特征、地震危险性分析的一般步骤及其在地理信息系统下的实现方法。以东亚地区地震危险性分析为例,在GIS平台下,利用GIS的图层叠加和拼接、空间数据查询和综合分析功能,编制了东亚地区地震构造图,划分了该区的潜在震源区,并得到了各潜在震源区相应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在此基础上,按1°×1°计算和分析了东亚地区未来50年超越概率为10%的峰值地面加速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给出了积分采样数据的维尼迪柯夫调和分析方法。使用该方法,以相应的固体潮体应变为理论值,对庐江台自流井流量1987年7月~1988年1月的观测数据(脉冲数)进行了调和分析计算,主要潮波结果为:振幅因子(脉冲数/10~(-9))O_1波:49.6±0.6;M_2波:50.8±0.3;其相位滞后分别为-4°.6±0°.7、6°.9±0°.3。说明以该井流量做为体应变仪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3.
为了阐明地震滑坡的运动特性并对其进行致灾距的预测,基于遥感影像解译和野外调查数据,借助经验公式法,分析了汶川地震滑坡水平最大运移距离L与前后缘高差H之间的相关性,给出了经验公式;探讨了不同滑坡之间滑程的差异与异常。结果表明:若已知H,可用L=aH+b或L=aHb对总位移进行预测初探;将视摩擦系数H/L=0.45作为汶川地震高速远程型滑坡的上限较合适;滑坡体积、源区破裂面积与L呈正相关,与H/L呈负相关;地震滑坡易发生在山脊线平行于断裂带、垂直于地震波传播方向的山体两侧;崩塌型滑坡易发前后缘高差范围在10~100m之间,大型高速远程型滑坡易发前后缘高差大于200m;滑坡源区易发坡度分布在25°51°之间,滑床坡降变化范围为0~58°,高速远程型滑坡的滑床坡降主要在8°20°之间;分析认为滑程差异和异常是距离效应、能量传递与岩体挡板效应、滚动润滑与气垫效应、体积与破裂面积效应、地质因子、地形因子、颗粒级配与颗粒流效应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考虑上述因素有益于滑坡-碎屑流致灾距的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4.
The distributions of SiO_3-Si, PO_4-P, NO_3-N and NO_2-N concentrations in the seawater, iceand snow from 82°45′21″W, 88°01′20″N to the North Pole are reported and the exchange of thenutrients among the seawater, ice and snow are discussed.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the nutrients inthe seawater near the North Pole were 4.9±2.4μmol/L for SiO_3-Si; 0.60±0.10μmol/L for PO_4-P,3.4±1.7μmol/L for NO_3-N and 0.13±0.04μmol/L for NO_2-N. The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inthe ice and snow in the North Pole were 0.20 and 0.65μmol/L for SiO_3-Si; 0.22 and 0.25μmol/L forPO_4-P; 1.6 and 5.8μmol/L for NO_3-N, 0.19 and 0.15μmol/L for NO_2-N.  相似文献   

15.
多变量分位数回归构建印度洋大眼金枪鱼栖息地指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0~300m水层加权平均水温、50~150m水层的温差和氧差及其交互变量为影响因子,运用分位数回归法,寻找出环境变量与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延绳钓钓获率的最佳上界分位数回归方程,计算出栖息地指数(HSI),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绘制各月HSI空间分布图。研究表明:大眼金枪鱼延绳钓钓获率(HR)依加权平均水温(x)、温差(y)、氧差(z)与的最佳上界分位数回归方程为HR0.70=-15.596+2.124x-0.003x3+0.033xyz-0.036y2z+0.107yz2-0.337z3;HSI空间分布为:16°S—10°N印度洋海域HSI高于0.7,HSI>0.8的海域随季节发生显著变化,马达加斯加外海至100°E、16°S—26°S海域常年存在一片HSI<0.4的区域,26°S—40°S海域的HSI介于0.4~0.5,40°S以南海域HSI<0.4,东非外海季节性地出现一片HSI<0.6的海域。利用多个环境变量的栖息地指数模型来预测分析大洋金枪鱼资源分布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简述了局部地形改正、平均空间重力异常、高程异常、垂线偏差等重力场及其派生量的计算方法 ,并着重估计了它们的计算精度。结果表明 :我国 5′× 5′平均空间重力异常中误差小于± 5 .0× 10 - 5ms- 2 的占 4 0 .2 % ,总体精度为± 9× 10 - 5ms- 2 。 5个地区垂线偏差子午分量中误差平均值为± 1″ .2 8,卯酉分量中误差平均值为± 1″ .71。 3个地区高程异常中误差平均值为± 0 .173m。用EGM 96计算我国高程异常的中误差为± 0 .984m。  相似文献   

17.
1 前言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 ,1999年 10月 16日北京时间 17h46 min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东部 (34 .5°N,116 .3°W)发生了 7.4级强烈地震。浙江省宁波地震台记录到了非常明显的地倾斜临震异常信息。通过检查、分析 ,没有发现人为原因或周围环境干扰以及仪器本身不稳定因素 ,认为观测到的短临前兆是可靠的。本文对此作分析讨论。2 观测基本条件宁波地震台位于杭州湾南岸、宁波盆地的北部山区与平原交界处 (2 9°5 8′N,12 1°31′E) ,距东海海岸约 16 km。台基为上侏罗统火山岩 ,岩性致密坚硬 ,整体性好。周围无干扰 ,是一个环境条…  相似文献   

18.
骊山北缘山前断层是渭河盆地东部一条具重要地震地质意义的活断层,第四纪以来活动标志明显。断层一带的断错地貌显示,该断层以引张倾滑兼反扭活动为特征;断层泥中石英碎屑的SEM形貌特征显示,断层粘滑活动标志显著;断面擦痕电算结果显示,断裂带引张构造应力场格局为:σ~1—NE64°∠12°,σ_2—NE20°∠74°,σ_3—SE154°∠2°;冲沟裂点的实测分析结果显示,全新世以来该断层可能有过七次以上的快速活动;陡坎扩散方程计算和热释光测年确定出了该断层距今12万年左右的一次强烈活动的年代。  相似文献   

19.
It is beyond expectation that several fruiting heads and other parts of the plants of Compositae, preserved mainly in fossil impressions, are also recognized in the Middle Jurassic flora collected from Yanliao region(Lat. 40°58′N, Long. 120°21′E)of North China. Fruiting heads small, subspheroidal, generally about 10mm or less in diametre, each enclosed by an involucre consisting of several layers of bracts. Receptacles largely short columnar, attached on the base of involucral bracts. In few heads cypselas(achenes)arranged slightly compact in a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重力资料用二度体正、反演法计算了东经120°以西的山东地区莫霍面深度,给出了认为比较可信的鲁中南地区奠霍面等深度图。在对比了本区地壳构造、地势、中生代以来的地质构造和地震之间的关系之后,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关联现象。如环山地震带的存在,地震发生在地幔相对隆起区内部及其边缘,地震强度的分布与地幔隆起的幅度有对应关系,而地幔相对隆起区对应着地势上的相对低洼和中新生代的张性断陷盆地。用相对均衡异常计算方法,初步检验了莒县—郯城地幔局部隆起带处于正均衡异常状态。指出:地震与地幔的隆起作用有关,其强度与场所取决于地幔隆起作用的强度或隆起速度的差异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