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名,是百科全书,其自然地理状况、社会经济特征,在地名中都有恰当的记载;地名,是镜子、万花筒,人类生活的光辉场面、伟大社会的风云变幻,亦会在地名中得到形象的反映;地名是史册,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均会在地名中留下值得纪念的篇章。地名仿着影片、相带、影碟、软盘、存贮器等多媒体载体,摄录贮存各方面大量信息。今年,是辛亥革命90周年。辛亥革命及其领导者──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事件和伟大人物之一。多年来,在中国大地上涌现出许多与这两者相关的纪念地名。广众而庞大的地名群体,丰厚而绵延的地名…  相似文献   

2.
1987年12月,地级黄山市成立以来,一场源自对徽州改名黄山是否妥当的争议一直持续至今,文化、历史、地理、旅游界的人士对黄山市的区划、地名现状所起的批判之声响至今日而不绝。1994年,当荆州市被改名荆沙后,由于一场对于荆州地名复归的讨论使得在两年后“荆州”之名又重新出现在地图上。“徽州”之名所产生的影响是决不逊于荆州的,但对于黄山改名徽州的争论至今已持续了16年之久,却还是未见黄山有重新改名徽州的迹象。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的地名系统管理已经启动。这项工程的建立,从广义上论,必将对提高整个国家的行政管理、经济建设、国内外交往产生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产生积极的作用。对市、县、乡(镇)的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的收获和效果。为此,我们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认真做好地名命名、更名工作,进一步加强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地名的命名、更名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可以说是地名管理的中心环节,也是实现地名标准化的先决条件。1979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地名命名、更名的暂行规定》详细阐述了…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经济形态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型的过程中,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城市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等都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调整,传统的地名管理方式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受到了猛烈的冲击。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地名管理受到的影响 1.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内政外交、经济往来的高频率和准确、快速的信息传播,使地名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地名管理面临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原有的地名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资源开发,使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相似文献   

5.
浅谈地名立法陈灿文地名立法,是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地名法制环境,充分利用法律手段,保证地名工作的开展,维护地名管理,加速地名标准化的进程,充分发挥地名的社会功能作用,为改革开放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地名立法,就是要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机制,要赋予地名管理部...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地名档案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按照中国地名委员会、国家档案局的规定建立。之后,地名档案工作紧紧围绕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服务的主题,在不断完善自身建设的同时,主动服务于社会,在社会上取得了一定的  相似文献   

7.
地名管理工作是城市建设及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它的发展和完善将有助于促进城市的管理与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国际、国内互联网的开通,政府上网工程的实施,为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高速、快捷的信息通道。而地名管理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式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机遇,加快实现地名信息微机化管理和地名信息互联网站的建立,推动地名管理工作。实现地名信息互联网站的建立和地名信息的发布,其意义深远。主要表现在: 一、地名信息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实用性强,这为地名信息网站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地名来源与地理要素麻志杰地理要素是地名源考中需要重视的重要方面。同时,对地名的研究成果也会为一定区域的地理状况的分析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地名的来源涉及很多方面的因素,主要有地理、经济、宗教、文化。民族及神话等因素。其中地理要素是地名最主要的来源之一。以...  相似文献   

9.
徽州文化景观初步研究   总被引:40,自引:6,他引:34  
黄成林 《地理研究》2000,19(3):257-263
研究了徽州聚落和民居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因素,探讨了徽州文化景观与徽州地理环境、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认为徽州文化景观与徽州自然环境协调和谐,人文环境特别是徽商的经济实力和徽人传统观念,是影响徽州文化景观表现形式和文化底蕴的主要因素。徽州文化景观再现了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
名胜地名是地名大家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比例之大、名称来源之广泛,是其他类地名不可比拟的。作为人文建筑类地名,其来历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凸显地方历史、认识区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辽宁省作为中国北方大省,名胜地名资源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11.
地名学是历史地理学的分支学科,是研究地名及其存在形式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地名的存在形式主要由单个地名、地名群、地名景观、区域地名系统等若干个部分组成,它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地名群是指在某一地域内较为集中分布的地名群体,组成这种地名群体的有关地名,大致具有相近的形成年代、相同的成因、相似的结构、相关的内在联系。因此,地名群较之单个地名往往具有更广阔的时代背景,内含地理、历史、语言、社会、民族、经济等诸方面的内容,反映更丰富的有关地名的命名、演变、分布、变迁等规律,因而具有较高…  相似文献   

12.
顾名思义,开发区是在一定上地范围内开发的区域。新形势下我国的开发区,主要是指政府划出一定范围的土地,搞经济建设开发的区域。地名规划则是给这个区域依整体建设规划给予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命名。开发区离不开地名规划,地名规划对开发区的整体功能又起着有益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广大地名工作者在不断改进工作的同时,正在积极探索与社会发展相同步的地名管理工作的最佳模式。对于地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应采取相应的对策,通过广大地名工作者,以及关心地名管理的人们共同努力,建立一个全新的管理模式,使地名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服务功能。一、正确定位地名管理机构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正确确定地名管理机构的归属。当前在我国经济建设是中心任务,地名管理机构要为经济建设服务。根据这一要求,应将地名管理机构设置在建设部门,特别是规划管理部门,一方面能有效地使地名规划与…  相似文献   

14.
欢迎订阅     
《中国地名》杂志是由国家民政部主管,中国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辽宁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联合主办的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本刊以立足地名,面向社会,服务经济,走向市场为宗旨,及时传达民政部有关区划地名工作的部署,总结交流各地的先进经验。《中国地名》杂志是在民政部区划地名司指导下,探索地名理论、开发地名资源、传播区划地名信息、指导推进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名》杂志社: 值此《中国地名》创刊100期之际,天津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天津市地名学研究会和市全体地名同仁,谨向您们致以热烈的祝贺! 今天不仅是《中国地名》出版了100期的大喜之日,而且你们还走过了不平凡的17年开拓进取、艰苦创刊的道路; 17年前的今天,《中国地名》在中国地名委员会的关怀下,在全国各地名机构和地名工作者的期待下,特别是在辽宁地名管理机构及其领导的全力支持下诞生了。它标志着中国的地名事业翻开了新的一页,地名工作者从此有了自己的理论和宣传阵地,全国的地名同仁为此欢欣鼓舞。 17…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利用地理信息手段对新疆天山北坡的地名文化景观进行可视化分析,将不同类型的地名进行分类,共分划分出了兵团类、自然类、工(宫)运类、民族类、数字类、姓氏类、直属类、移民类与其他类地名共9种类型。在此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将点状化的地名进行分类分层和核密度分析,将不同类型的地名集聚和分布状况进行可视化分析,着眼于新疆天山北坡的历史、经济、自然、民族文化等情况,对不同类型的地名集聚和分布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该区域地名整体较集中地分布在南部天山与北部沙漠盆地之间的几个绿洲城镇集群附近,其余9种类型地名除直属类分布较离散外,其他类型基本都分布在中部绿洲条带线上,呈现出各自历史情况、经济条件、自然特征和包括屯垦、民族、移民以及新疆地域文化特色规律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7.
城市地名是地名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是人类对城市地理实体的客观反映。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环境,使得中国城市兴起与发展的道路不尽一致。城市名称的命名方式既有时间上的不同又有空间上的差异。 一、中国城市地名的特征 城市地名是地名的区域表现,也是城市相互区别与联系的标志之一。城市地名既具有普通地名的特征,也表现出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长白山地区中朝两国各类地名分布特征及规律,以历史时期的中国延边与朝鲜咸境北道地名为研究对象。首先,将两个区域地名进行分类与用字特征分析,得出二者在类型分布与用字特征上具有规律相似性与分异性。进一步采用核密度估计、方向分布、高程分布与空间自相关分析,得出两个区域地名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不均衡性,具有多个密集区,地名向咸境北道东部沿海以及中朝边境两侧区域聚集;两个区域地名点均较多集聚在丘陵、台地等地形之上,与海拔高度呈空间正相关性;延边和咸境北道地名分别呈现沿西北-东南与东北-西南方向扩散的格局。延边比咸境北道地名离散程度大,咸境北道地名与海拔高度的相关性比延边高。延边地名点呈现高值聚集,咸境北道地名点呈现低值聚集。上述发现揭示了地名分布特征内隐或外显了中朝边境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长白山地区中朝边境的融合性、历史性和民族性的独特地名文化。  相似文献   

19.
地名是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着独特的区域文化内涵,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所在地域的地理环境特征。在借鉴国内外对地名研究的基础上,基于GIS技术,结合数理统计方法并引入地名密度分析渭南市3 121个村级地名,并运用Arc GIS软件制作专题地图,通过可视化分析来探究陕西省渭南市地名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在自然地理要素方面,渭南市地名的空间分布与渭南市地形呈现出相互吻合的状况,各区域地名都强烈的依赖着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并凸显出渭南市各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在人文地理要素方面,以姓氏类和企盼类命名所占比重最高,经济类的占比最低。  相似文献   

20.
地名,顾名思义就是某一特定地域的名称。它是特定地域的语言文字标志,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地名具有鲜明的自然性、历史性、民族性、文化性特征,犹如商标与商品的关系一样。地名与实地一同构成了地名价值,服务于人类社会。如“井冈山”“延安”等成为了“红色旅游”的资源;上海、北京分别代表着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军事地图实际上就是地名线路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