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山区三维静校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西部煤炭资源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对“山西国阳新能股份有限公司二矿390水平九采区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及山西阳泉五矿首采区老资料研究二个项目进行资料处理,以攻克影响勘探精度和分辨率的静校正问题。通过对二区块地震资料分别采用绿山折射静校正、综合折射静校正、层析静校正,发现综合折射静校正相对于绿山折射静校正,可以较好的解决静校正的短波长分量、长波长分量问题,更加准确的刻化出地质构造情况,而层析静校正能够更好地解决近地表横向速度变化大、地表没有同一稳定折射层、地表存在高速体等复杂地形的静校正问题,保证同相叠加和正确成像,提高资料的分辨率及勘探精度。  相似文献   

2.
折射静校正技术在宣东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地震数据中存在较大的静校正量时,利用模型道与各道互相关求取时差的反射波静校正方法往往不能奏效,其主要原因是得不到好的模型道,当原始资料的信噪比很低时,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因此必须首先解决好野外一次静校正。近年来,针对复杂地形和地表结构的折射波静校正,总差分折射静校正方法和基于速度模型的反演静校正方法被广泛应用。在静校正问题严重的宣东地区为例,综合运用了这两种折射静校正方法进行三维地震资料的处理,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复杂山区地形高程变化剧烈、绝对高差大、折射界面不稳定、深层反射信噪比低等问题,提出综合静校正方法:即通过将初至折射静校正,初至剩余静校正,及分频反射剩余静校正进行组合.在实践中应用该方法,较好的解决了此类地区地震资料存在的静校正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腹部三个泉凸起东地段,地表为沙漠、深沟、陡坎和戈壁。地形高差大,表层纵、横向速度、厚度变化大,表层结构十分复杂.不同的表层速度差异变化,都将会造成十分严重的中、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影响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剖面成像.通过对野外低速带实际资料的分析及应用,在地震微测井资料的约束下,依据表层地质特征的变化规律,采用分片综合建模静校正方法,建立了较为准确的表层结构模型,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比较好地解决了地震剖面中的中、长波长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5.
折射静校正和层析静校正是利用初至时间反演近地表速度模型,解决复杂山地地区的低频静校正问题,由于受偏移距范围、迭代次数和反演精度等因素的影响,由反演模型求解的静校正量残留高频静校正量,影响地震资料的成像质量。针对这个问题,这里提出了基于初至残差的最小二乘法高频静校正技术。假设初至残差就是炮点和检波点高频静校正量,通过最小二乘法构建方程,采用矩阵迭代法求解即可获得炮点和检波点高频静校正量。实际资料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原理可行、计算稳定快速,可以在折射法或层析法静校正的基础上显著改善地震资料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6.
静校正是地震资料处理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静校正解欠佳,不仅影响地震资料后续各阶段的处理质量,也会导致欠优化或完全错误的解释结果.利用折射初至计算静校正量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本文提出一种折射初至波静校正的新方法,既能求出低频静校量,又能获得高频静校量.首先,在CMP道集内,根据折射旅行时方程求出CMP点低频延迟时间和折射层速度,获得各个炮点和接收点处的低频延迟时间,并把这些低频延迟时间换算成基准面长波长静校正量;然后,从初至旅行时中减取相应的低频延迟时间和折射滑行时间,获得高频剩余折射旅行时,再把剩余旅行时分解成各炮点和接收点的短波长静校正量.该方法被应用于沙漠地区的地震资料处理中,取得了良好静校正效果.  相似文献   

7.
复杂地区地表结构复杂,表层速度和厚度呈现非均质性的特点。随着勘探工作的深入和勘探地区的复杂化,静校正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甚至严重地困扰了地震采集工作的开展。为了大幅度地提高复杂探区的地震资料处理成果精度,满足精细油气藏勘探的需求,笔者针对复杂探区表层结构的多解性、表层吸收衰减的严重性、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低、成像困难等勘探难点,开展了大量的静校正方法攻关研究,形成了基于单炮初至折射波的高低频分离和综合静校正技术。通过应用,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得到大幅度提高,成像效果好,解决短波长问题的同时,较好地解决了长波长问题,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8.
静校正是深地震反射资料处理的关键技术之一,深反射剖面通常跨越多种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地震地质条件复杂且变化较大,单一的静校正方法通常不能很好地解决深反射的静校正问题,针对兴蒙造山带西南段深反射地震数据进行静校正测试,最终选取多种静校正方法组合静校正技术,即针对不同地质条件分别应用折射和层析相结合来解决静校正问题。对于剩余静校正,采用模拟退火法解决,较好地解决了研究区的静校正问题,为资料后续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土塬地区地震资料静校正严重的问题,提出一种分步逐级静校正方法。该方法利用网格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再利用差分法初至波剩余静校正解决部分短波长静校正问题;然后,利用反射波综合全局寻优剩余静校正解决剩余静校正问题。黄土塬实际地震资料应用效果表明,应用文中提出的分步逐级静校正方法获得的地震剖面同相轴连续,一致性好,断点绕射波形态特征明显。使用本方法能够消除黄土塬地区地震资料的静校正问题,获得最佳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腹部沙漠地区低降速带厚度和地表沙丘起伏较大,静校正问题突出.FOCUS折射静校正技术结合微测井解释成果能较好地解决陆西高分辨率攻关二维LH200602的静校正问题,相比准噶尔盆地地震勘探中通常使用的绿山折射静校正软件,FOCUS折射静校正技术无需进行数据格式转换和重新定义观测系统,工作效率高,为该区解决静校正问题提供了另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LOTUS区块的地震资料,研究了复杂地表区低信噪比地震资料现场处理的方法。在大量的试验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高程静校正与折射静校正相结合的方法,有效解决了因地表起伏大、低降带速度和厚度剧烈变化引起的野外静校正问题。对于面波、低频干扰,规则线性干扰等造成的地震资料信噪比降低进行了针对性的压制和消弱。采用地表一致性反褶积技术基本解决了因激发和接收条件引起的不同炮集记录上的地震波属性的变化。总结了一套适合该区地震资料现场处理的方法和流程。  相似文献   

12.
数据库静校正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模型法静校正原理和数据库方法,提出了数据库静校正,并开发了DBRSC数据库静校正系统。利用实际资料进行了浅层折射静校正与数据库静校正的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数据库静校正能提高基准面静校正精度,尤其能提高长波长静校正精度,提高计算效率并节约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沙漠地区静校正技术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在地震勘探中,尤其在复杂地表的地区,静校正问题一直是一个难题。通过全面系统地分析塔里木沙漠地区其静校正产生的原因、原始地震资料的特点及老资料处理存在的问题,对该区严重的静校正问题提出了3种静校正方法,即野外静校正方法、折射波静校正方法以及反射波自动剩余静校正方法联合使用的观点。通过在塔里木地区地震资料的处理应用,取得了一定效果。认为解决复杂地表地区静校正问题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它取决于对所在工区静校正问题的分析、有效的折射波初至拾取和静校正量的准确计算及应用。对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证明,在处理流程中所采用的静校正联合使用的方法在本工区是切实可行的,并在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层析法在黄土塬区近地表结构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部黄土塬区的静校正问题十分突出,精细、准确的近地表结构调查对于解决激发井深的设计和静校正问题尤为重要,但该区的常规小折射解释精度极低,微测井难以追踪到高速层。在充分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近地表结构调查方法——层析近地表结构调查法,该方法有效解决了上述难点,与常规小折射方法比较,该方法获取的近地表结构信息更丰富,刻画的近地表结构更为精细,能够较好地用于井深设计和静校正处理中初始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黄土塬地区地表高程变化剧烈、地表结构与表层岩性变化大、低速带厚度大且速度低,导致地震勘探资料的静校正问题突出,信噪比低,振幅与波形一致性差,是整个资料处理流程中的重点与难点。给出了能较好解决不同波长静校正问题的联合静校正技术,既能有效去除噪音又能使有效信号不被破坏的多步多域迭代去噪技术,实现振幅与子波特征一致性的处理技术。应用表明,这些技术能有效地改善地震剖面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针对小折射在低速带调查中的缺陷,很多单位用微测井来做低速带校正,而且微测井技术能够提供一个较精确的静校正量计算方法。因此利用VisualBasic.net和WindowsAPI开发了微测井数据处理软件,并且用实例证明了微测井做静校正有利于地震剖面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7.
黄棱  刘洋  刘殿秘  刘财  王铁柱 《世界地质》2018,37(3):930-937
为解决野外地表参数测定不准确等因素引起的地震数据剩余静校正问题,通过平面波分解滤波器计算时空变地震同相轴局部倾角,利用局部倾角与同相轴的时空预测量之间的关系计算剩余静校正量,在剩余静校正量计算所需局部平面波方程求解过程中,加入时间方向倾角为常数的整形正则化约束条件,以保证剩余静校正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基于地震同相轴预测的剩余静校正方法可以有效地处理共中心点道集数据的剩余静校正问题,同时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抗噪能力,为实际资料处理提供了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