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嘎拉金矿及外围金品位的分维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嘎拉金矿体和外围矿体及矿源层金含量的分维特征,指出不同矿床类型、矿体品位变化、不同矿源在分维值上的差异。对矿体进行了评价。认为玄武岩和凝灰岩是本区主要的矿源层,嘎拉Ⅰ、Ⅴ和色卡Ⅳ号矿体具有相同矿床类型和特征。  相似文献   

2.
韩春明  陈川 《新疆地质》2000,18(2):177-180
将分形几何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东准噶尔克拉麦里强应变构造带金的矿源层分维特征研究,发现在研究标度范围内金矿具有统计相似性,计算了研究区内金的矿源层的分维值,指出分维值与矿源层中的金品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一些大、中型层控金属矿床都受一定的地层层位的严格控制,又与矿源层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有时矿源层就是矿体的容矿围岩,有时矿体就出现在离矿源层不远的有利构造岩性中。总之,矿源层是再经后期迭加地质作用,形成工业矿体的物质来源,而且又是重要的找矿标志之一。对矿源层形成机理的研究也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滇中郝家河砂岩铜矿的地球化学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德先  马宏 《地质论评》1994,40(2):183-192
本文论术字滇中生代地层与矿区及春外围马头山组中铜的时空分布与迁移富集规律,揭示了矿床的沉积-后期叠加改造成因。成矿作用经历了同生沉积形成矿源层,后期叠加改造形成矿体的过程。后期改造中铜元素发生了大量迁移,矿质主要来自矿体之下伏紫色矿源层。  相似文献   

5.
论地洼构造对砂岩铜矿床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以四川会理地洼盆地为例,论述了地洼构造对砂岩铜矿床成矿的控制作用。即地洼盆地沉积前基盘构造控制了盆地的形态及矿源层的展布方向和物质来源;沉积期构造任制了矿源层的岩相和厚度;沉积后的构造决定了储矿砂体的空间位置、铜质来源和矿体的形成;成矿后的构造对砂岩铜矿床成矿的控制有二重性:一方面可以形成新的矿体;另一方面可破坏原来已形成的矿体。  相似文献   

6.
高建国  秦德先 《云南地质》1995,14(2):119-130
滇中地区的铅锌多金属矿床往往成群、成带分布于碳酸盐岩层中,矿体(矿石)与围岩在成矿元素组合方面具有继承性,硫和金属来自矿源层。矿体与围岩的δ^34S‰值变化范围为-39.1‰-20.6‰,以“重硫型”为主;矿石铅同位素以单阶段演化的正常铅为主,常含不同程度的放射性铅,成矿模式为:同生沉积作用形成矿源层,后期改造形成矿体。  相似文献   

7.
河南银洞坡金矿床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银洞坡金矿矿源层岩石建造为火山 -沉积建造 ,矿源层对矿床的形成及矿体的产状、形态、规模起到双重控制作用 ,金矿床具有层控矿床的特征。成矿热液来源是变质热液 ,矿质来源于矿源层 ,矿源层的成矿元素来源于地幔。矿床成因类型为层控火山 -沉积 -变质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8.
贵州独山地区锑矿成条件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独山地区锑矿床的成矿条件,泥盆系是锑矿的重要物源。古地理环境控制着矿源层的形成。矿源层是成矿的内因,构造是成矿的外因,锑矿总是富集于围岩蚀变的范围以内,原生晕与矿体关系密切,总结出9种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
贵州独山地区锑矿成矿条件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独山地区锑矿床的成矿条件。泥盆系是锑矿的重要物源。古地理环境控制着矿源层的形成。矿源层是成矿的内因,构造是成矿的外因。锑矿总是富集于围岩蚀变的范围以内。原生晕与矿体关系密切,总结出9种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康山金矿田控矿因素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山金矿田位于华北地台南缘,花山-龙脖背斜南翼的马超营断裂带内,出路地层主要为太古宙太华群及中元古代熊耳群,太华群为矿田的矿源层,基底隆起控制了矿田的范围,一,二级断裂构造控制了矿床分布,四级及三、四级断裂的交换处控制了矿体的分布,燕山期岩浆活动,为矿源层中金的活化,迁移,富集提供了动力和热液背景。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滩间山矿区地层,构造及岩浆岩与成矿关系的研究,谯中元古界万洞沟群是金的矿源层;成矿构造具有多期次,多阶段活动的特点矿体受单一及复合型式的构造控制;华力西期侵入体对成矿作用仅体现于为矿床的形成与再造提供热源。  相似文献   

12.
大降坪黄铁矿区铅锌银多金属矿体赋存于震旦系大绀山组b段(Zdb)。本文综合研究了该矿体的地质特征,并指出黄铁矿底板的黑色岩系是矿区铅、锌、银、锡等金属的矿源层和矿体赋矿层位,旨在外围及深部找矿,以实现扩大矿产资源量。  相似文献   

13.
对于沉积改造的矿床来说,确定矿源层是很重要的.本文涉及的课题就是试图从数学地质的角度,来讨论泗顶层控铅锌矿床的成矿机理,从定量研究上作些尝试.我们首先在两个主要地层及矿体中挑选一部分样品的常量和微量元素作对应分析,了解各地层及矿体的元素组合特征,以确定各地层的标型元素.然后利用矿体中的样品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研究成矿  相似文献   

14.
官地银金矿床规模为中型矿床,产出于燕山早期闪长岩及潜火山岩中.矿体与潜火山岩岩体之间在空间上和成因上关系密切.闪长岩和潜火山岩既是矿体围岩,亦是成矿母岩.此外,二叠系安山岩可能亦为矿源层.成矿作用在低温、低压,大气降水为主的条件下形成.有利的矿源地层和火山机构是成矿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5.
维摩寺沉积改造型铅锌银矿床位于秦岭褶皱系北部"裂陷槽"内。矿区新元古界陶湾群,岩性主要为结晶灰岩、白云质结晶灰岩,次为绢云母石英片岩;主要矿体赋存于陶湾群缓结晶灰岩倾斜岩层中,特点是厚而偏贫。矿体形态为豆荚状、透镜状;陶湾群部分地层本身既是矿源层又是矿体;由于矿源层于是碳酸盐岩系列岩石,其矿物颗粒间受区域变质作用发生重结晶而使孔隙明显增大,加上众多细小的岩溶孔隙,使得后期含矿热卤水的运动通道通畅,对矿源层的有用元素进行渗透、淬取、溶解,最后冷却、充填、沉淀在矿源层中形成矿床。  相似文献   

16.
微量元素在矿源岩(层)中迁移遵循严格的级序路径,并且存在两种迁移倾向。迁移的结果图象是一分维结构。两种共轭地球化学异常出现的有利环境是温度高度反差地区和大断裂系及其附近。  相似文献   

17.
桂西北金牙金矿床的物质来源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金钟  范德廉 《矿床地质》1992,11(3):233-240,266
该矿床是桂西北典型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本文通过地层含金性比较、矿体外围的金负异常、Li与Au的相关性、稳定同位素、有机质特征及模拟实验等方面的分析,探讨了金牙金矿床中成矿元素的物质来源,认为中三叠统板纳组是主要的矿源层。  相似文献   

18.
牟定郝家河铜矿床的沉积-改造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德先  孟清  杨明初 《矿床地质》1993,12(2):97-108
关于牟定郝家河矿床的成因,前人主要有沉积同生说、沉积成岩说和后生成矿说等论点。笔者根据近年来研究获得的新资料,认为矿床为沉积一改造成因。早白垩世晚期一晚白垩世早期,来自东部古陆的富铜岩石和铜矿床长期风化形成的富铜风化产物,在高能氧化辫状河环境形成紫色矿源层。喜马拉雅早期褶皱运动,形成了矿区构造,矿源层中Cu活化迁移到背斜鞍部附近等低压空闻浅色层中沉淀,从而形成了工业矿体。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青海德合龙洼铜金矿的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及矿体地质特征分析,研究表明本区矿源层主要为大关山群与隆务河群,容矿控矿构造为断裂构造,岩浆岩主要为花岗岩类侵入岩与脉岩。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本矿区找矿标志,为今后地质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栾川西沟铅-锌-银矿是与中元古界官道口群碳酸盐岩、上元古界栾川群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建造有关层状铅-锌-银矿.通过对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的研究,其结果认为,该层状铅-锌-银矿床在地层同沉积时形成了矿源层和部分硫化物,之后经历了二个成矿期:(1)中-低温热液期,它使得矿源层进一步发展成矿,并对其进行了叠加改造;(2)风化期,该期对已形成的矿体作了轻微的改造,形成小部分氧化矿体.从成矿条件、成矿物质来源及同位素特征来看,该矿床属于热水沉积-叠加改造型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