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内外城市环境地质工作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共同趋势,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标志。论文简述了国内外城市环境地质工作的历史发展,着重论述了城市地质工作的内容,指出我国城市环境地质中存在的问题。如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及水资源短缺、城市废弃物处置以及特殊岩土环境问题。为了提高城市规划和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仅从以下5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城市地质工作的方向:(1)城市地质环境条件、地质资源综合调查评价;(2)城市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调查;(3)城市群、城市密集区环境地质适宜性综合评价;(4)城市环境地质综合研究;(5)城市环境地质信息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拓宽地质服务领域,在开辟和发展地质市场时,如何加强环境地质基基工作,谈几点意见,与同行们榷商。  相似文献   

3.
双高矿井地质保证技术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将双高矿井地质工作划分为三个层次,井田范围主采煤层开采地质条件评价;采区采前地质条件探查;综采工作地质条件超前探测。阐述了各层次要达到的目标、工作内容和相应的技术措施。提出了对双高矿井地质保证技术的看法,展示了矿井地质地工作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地质工作信息化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姜作勤 《地质通报》2004,23(9):839-845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地质工作正处在转变时期。各国地质工作的重点从以寻找和发现矿产资源为主向兼顾资源与环境保护、减轻灾害的资源与环境并重的方向转变。本文将分析地质工作的转变对地质工作信息化提出的新要求,并阐述新形势下数字化信息资源的积累与管理的地位和作用、地质调查全过程信息化的实现引起的一系列变革、信息服务的发展以及管理在信息化过程中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我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的科技发展趋势和10个方面的内容。内容包括隧道工程;基岩陡坡;围湖或填海造田;基坑和边坡稳定;干旱区、黄土和岩溶区及沿海地区的地下水开发;地下水化学及其应用;为规划提供地质信息;采矿沉降等。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地质工作正处在转变时期.各国地质工作的重点从以寻找和发现矿产资源为主向兼顾资源与环境保护、减轻灾害的资源与环境并重的方向转变.本文将分析地质工作的转变对地质工作信息化提出的新要求,并阐述新形势下数字化信息资源的积累与管理的地位和作用、地质调查全过程信息化的实现引起的一系列变革、信息服务的发展以及管理在信息化过程中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环境地质研究室有着长期的基础地质、环境地质工作积累。目前研究部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名,高级工程师2名,工程师4名(其中在职博士1名,在读硕士2名),包括有水文地质、地球化学、分析化学、矿山地质等不同专业的技术人员。  相似文献   

8.
中国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论述了矿山开发诱发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以及造成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及影响矿山环境治理的主要原因;指出了国土资源部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提出了加强矿山环境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江苏城市环境地质工作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江苏城市地质环境出现的主要问题:(1)地面沉降;(2)土体滑塌;(3)地面塌陷;就环境地质工作中的若干问题,提出了展城市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经济损失评估工作;建议在城市规划的有关法规迥明确地质环境与灾害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姚华军 《地质通报》2009,28(203):359-366
作为地质工作服务社会的主要载体,地质资料的重要性正逐渐被人们所认知,需求量更是与日俱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明确地把“推进地质资料开发利用”作为新时期全国地质工作六大任务之一。近年来中国地勘投入沉淀的资料量与服务量增涨迅速,地质资料相关制度也从过去的注重汇交保管向注重开发利用转变。然而,地质资料工作存在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标准不完善、服务基础较薄弱、服务观念较落后等诸多问题,需要树立“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理念,以建设“服务型国家地调机构”为目标,以推进“地质资料开发利用工程”为契机,以建设“国家地质资料数据中心”为平台,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资料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论环境地质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资源与环境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指出了资源与环境间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关系,说明了地质作用是资源与环境形成的源泉,从而论证了地质学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详细论述了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的内涵,探索了地质环境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并进而讨论了环境地质学科的分类,文章用“以地质环境为实,以环境地质求真”来反映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之间的关系。本文还详细叙述了环境地质工作与地质环境行政管理工作的内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地质环境是环境地质工作的对象,环境地质学科是环境地质工作的理论基础。环境地质工作内涵广泛,是一项系统工程,而地质环境行政管理则是一项以环境地质工作为基础、社会公共服务为主体的行政管理工作。文章还提出了做好环境地质工作应给予组织上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矿山环境地质与地质环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徐友宁 《西北地质》2005,38(4):108-112
介绍了矿山环境地质与矿山地质环境及其关系。论述了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分类及其特点,以及矿山环境地质学沿革及发展现状,最后提出了需要加强矿山环境地质研究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14.
南京地铁三号线地质环境特征与地质灾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邱祖林  缪晓图 《江苏地质》2008,32(4):279-285
南京地铁三号线隧道工程穿越长江、古城区的秦淮河古河道及岗地、岗间坳地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工程建设将引发和遭受滑坡、膨胀土、岩溶地面塌陷,砂土涌水涌砂,软土变形、不均匀沉降地质灾害。阐述了线路工程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及引发、遭受地质灾害的类型,分析了其危害程度,提出了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16.
Geological storage of carbon dioxide (CO2) is one of the options envisaged for mitigating the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 of anthropogenic CO2 increases in the atmosphere. The general principle is to capture carbon dioxide at the exhaust of power plants and then to inject the compressed fluid into deep geological formations. Before implementation over large scales, it is necessary to assess the efficiency of the process and its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 The goal of this paper is to discuss some environmental mineralogy research perspectives raised by CO2 geological storage.  相似文献   

17.
区域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中,地质环境分析方法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化,需要探索一些更为具体、可操作性的方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是快速解决地质环境这种目标结构复杂问题的有效途径。文章以广东省恩平市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地质环境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利用GIS分析与层次分析法进行耦合,探讨其在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中选取坡度、岩土体类型、地质构造、年降雨量、人类活动等作为地质环境质量的评价因素,并提出了这些因素的提取与获得途径。通过计算机进行网络剖分及空间分析叠加,计算每个单元的质量评价指数,生成地质环境评价等值线,得出在整个研究区域内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图。  相似文献   

18.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induced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hazards in Chin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Urbanization is a common development trend of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which is a mark of civilization and progress of human beings. The number of urbanization-induced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hazards has grown steadily in recent years and is receiving increased attention throughout the world.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generalize China’s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induced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hazards. Driving forc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ization are briefly introduced in this study; specifically, the distribution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is principally related to water resources, transportation and energy. Common geological hazards and particular ones in mountain city, mining city and coastal city are also summarized. The type and severity of hazards are different due to the differences of natural conditions and various urban functions. Main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hazards in cities are land subsidence, landslide and seawater intrusion, etc. Accordingly, reasons for these urbanization-induced geological hazards in different type of citie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research results may provide a clear perspective for urban geological hazard prevention, and suggestions for urban geological hazard control are pointed out.  相似文献   

19.
李运怀  彭苗枝  杨潘 《城市地质》2021,16(3):241-247
桐城作为合肥经济圈成员之一、长江经济协作区腹地,地质资源丰富,地质环境复杂,城市地质资源与城市地质环境统筹协调发展是城市地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城市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查明桐城市地质资源、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结合地方发展建设需求,按照均衡桐城市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生态治理,综合统筹桐城市健康持续发展的思路,将桐城市划分生态保护区、特色农业区和工程建设区,并提出地质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生态保护区以保护为主,建议发展桐城小花等特色农业,合理开发地质遗迹与矿产资源;特色农业区以农业生产为主,对湿地资源开展保护;工程建设区是桐城市城镇和工程建设最适宜区.  相似文献   

20.
邢怀学  李亮  葛伟亚  田福金  余成 《地质论评》2019,65(4):1031-1037
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全面总结了区内1999年地质大调查以来的水工环地质调查的最新成果,以环境地质问题分区作为普染色,运用GIS技术编制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环境地质图,该图件能够反映海峡西岸经济区地质环境特征、地质资源、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等内容。本文从编图的基本原则、编图范围、主要内容、图面表示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研究发现,以环境地质问题分区作为环境地质图主要内容的编图方法,比以往采用环境地质背景分区的方式更能直观地反映区内的环境地质问题,可以更好地为国土资源规划、地质环境保护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