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实施的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确立了我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经过10年的发展与完善,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这带有浓厚计划体制色彩的耕地保护政策同我国当前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之间存在着诸多不和谐。土地资源管理在任何国家都不能是完全市场化的,必须进行政府干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考虑耕地的生产性,也要考虑耕地的生产要素性质。  相似文献   

2.
浅议当前耕地保护的制约因素及破解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耕地资源呈现“一多三少”的特点,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我国耕地保护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我国目前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在保护耕地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人口增长快、建设占用耕地需求大、耕地收益不稳定、耕地保护未形成社会共担机制等原因,我国耕地保护的效果有些弱化,应当寻求破解途径来解决这些困局.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耕地资源数量和质量情况,梳理我国耕地保护的效果及制约因素,并提出破解这些制约因素的途径.本文研究认为注重内部挖潜、强化耕地数量和质量占补平衡、大力开展土地整治以及探索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等可以对我国耕地保护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为做好新时期耕地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11月13日召开的全国耕地保护工作会议提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守住耕地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为目标,以推动落实中发4号文件为主线,构建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耕地保护新格局,推进耕地保护的科学化、制度化、现代化,努力开创新时代耕地保护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结构调整中的耕地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对我国农业结构调整中耕地保护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农业结构调整是造成我国耕地过多、过快减少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对比较效益的追求是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的经济动因,中央政府出于增加农民收入的考虑部署了农业结构调整,但又鉴于粮食安全问题的凸显而强调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加强耕地保护,耕地自然生态条件较差也在客观上要求对农业结构进行适当调整;为了实现既定耕地保护目标,必须从重新界定农业结构调整、强化基本农田保护刚性、提高耕地利用比较效益和加强结构调整行政监管等方面入手,尽量使农业结构调整向不减少耕地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给耕地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难题变得越来越难。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首先要明确耕地保护的责任主体,使其承担起应有的责任。除采取约束性的政策外,更应当建立激励机制,在国家的宏观经济决策方面、干部考核方面、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方面、农民利益方面与耕地保护相联系。  相似文献   

6.
《国土资源通讯》2013,(7):45-46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耕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耕地保护工作适用本办法。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耕地,是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于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相似文献   

7.
耕地保护预警信息系统初步设计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耕地保护预警信息系统是区域耕地保护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及动态监测的先进手段。对此系统的逻辑结构、总体结构、网络拓扑结构进行初步设计,以期为区域耕地保护工作提供一个可行的系统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8.
受城镇化进程、社会经济发展、区位条件和土地级差收益的影响,近年来城市的耕地被大量征占,如何协调好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关系尤为重要。本文以“压力一状态一响应”(Press-State—Response,PSR)模型为理论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并以SPSS软件为手段,分析影响哈尔滨市阿城区耕地变化的驱动力,最后提出了阿城区耕地保护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实现耕地高效化、精细化保护管理,要从管理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耕地保护动态监测监管,其中RS技术的应用尤为关键。本文梳理了现有基于RS技术的耕地保护动态监测工作模式,并以广东省为例,提出了耕地保护动态监测技术体系的优化思路,探索了优化路线,为建设更具针对性、统筹性的耕地保护动态监测监管机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由于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耕地资源日益减少,给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来巨大挑战,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全面、系统、协同的耕地保护显得尤为重要。研究了基于网络爬虫的数据采集汇聚与整合技术、基于开源GIS的耕地公示信息与空间位置联动展示技术、信息审核与范围控制技术,设计了基于开源GIS的耕地保护信息发布平台,设置了耕地资讯和耕地保护工作中需依规开展的公示公告栏目,实现了耕地信息采集发布、耕地信息查询与检索、公众信息反馈、耕地数据分析与预测、Web地图服务发布与管理、用户权限管理等功能,为社会公众与政府部门对耕地保护进行监督与管理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国土资源通讯》2004,(3):32-32
根据中央关于国土资源管理和耕地保护的新要求,进一步研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措施。召开全国耕地保护工作会议,学习贯彻中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重要意义;研究新时期开展耕地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以及强化管理的政策措施;根据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求明确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为做好新时期耕地保护工作,增强全民耕地保护意识,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明确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面积166.49万平方公里,但现有耕地仅6173.9万亩,人均3.24亩,耕地后备资源丰富,但生态脆弱。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认真贯彻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关系,在保证经济建设需要的同时,切实加强土地管理,强化耕地保护,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我们的做法是: 一、认真落实和完善耕地保护责任制,切实保护基本农田。以新《土地管理法》实施为契机,加大对土地国情、国策、国法的宣传教育力度,使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保护耕地、依法用地意识  相似文献   

14.
《国土资源通讯》2011,(12):38-40
近年来,辽宁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持保障发展、保护资源、维护权益、服务社会,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十一五"期间,省、市、县、乡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体系和检查考核机制进一步健全,基础工作进一步完善,用途管制更加规范,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力度不断加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河南省罗山县耕地保护工作在国土资源“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中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和加强保护对策进行了研究。罗山县为了“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严格保护耕地,以保护促发展,以发展促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破解了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的矛盾和难题。耕地保护工作,通过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围绕中心,突出重点,严守耕地“红线”,坚决守住基本农田这条不能逾越的“底线”,一定能实现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6.
到2004年底,我国人均耕地为1.43亩,只占世界人均耕地的40%,如果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这些国家相比,差距就更加明显。城市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大量耕地将被占用,我国的耕地总量会更少,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城市化建设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耕地保护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相似文献   

18.
耕地保护向数量质量生态并重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具有多功能性,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耕地非生产性功能越来越受重视,以生态系统理念保护耕地是发达国家耕地保护的新趋势。中国大陆由于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和所处的发展阶段,长期以来重耕地数量管控,轻质量和生态提升,近年来逐渐呈现出数量质量生态并重的趋势,但仍面临着一定困难。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是不可分割的一体,借鉴国际经验,需要从系统性、整体性、关联性的视角开展耕地保护和管理工作。建议加强部门合作,夯实耕地的调查、监测和评价工作,以土地整治为平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抓手提升耕地质量和生态环境,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9.
耕地保护绩效评价的情景模拟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反现实分析和情景模拟的耕地保护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框架,基于约束元胞自动机建立了耕地保护政策情景模拟模型,实例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能空间显示地模拟耕地保护政策对减少耕地资源流失与控制城市无序扩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日前,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关于提升耕地保护水平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通知》,标志着耕地数量、质量并重保护的理念与行动,已经转化为具体的政策措施。为深入把握这项政策,记者近日采访了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负责人,对《通知》的出台背景、重点政策、特点等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