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环境考古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十几年来,环境考古学在中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回顾十几年来的研究实践可以发现,我国旧石器时代的环境考古工作,主要集中于古代人类生存环境的重建,在研究方法上经历了传统分析阶段和多元分析阶段,现在试图进入综合研究阶段。而新石器和铜石并用阶段的环境考古工作,则集中于探讨考古文化的兴衰、更替、中断和转移的环境背景。实践证明,现阶段的环境考古学需要考古学和地学各分支学科之间的紧密结合,需要基础理论上的突破与研究方法上的改进。  相似文献   

2.
高星 《第四纪研究》2003,23(4):379-384
德日进是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他与桑志华发现并发掘了水洞沟和萨拉乌苏遗址,参与了关于中国史前考古的第一本专著<中国旧石器时代>的写作.他作为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的顾问参与和指导了周口店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工作,对确认北京猿人石器的人工属性和用火遗迹起过重要的作用,与裴文中一道对周口店的石器工业进行了系统研究,奠定了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基础,并与杨钟健等一起建立了周口店遗址的地层层序和地质时代框架.他对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第一代学人裴文中和贾兰坡有过多方面的指导和帮助,进而对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后续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骨骼表面痕迹观察是旧石器时代动物考古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通常情况下,在切割痕、砍砸痕、烧灼痕等古人类行为活动痕迹之外,考古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表面都有多种非人工痕迹的保留。但是,相对于人工改造痕迹而言,国内考古学家对于后者的关注与研究却明显不足。本文以考古研究中最为常见的肉食类齿痕、啮齿类啮咬痕、水流磨蚀痕、踩踏痕、生物/化学腐蚀痕以及风化痕迹等为例,系统介绍它们的产生机理、主要鉴别特征、分布规律以及研究案例,并对其在旧石器时代动物考古学研究中的意义进行讨论与阐述。  相似文献   

4.
地质考古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术语“地质考古学”“地质考古学”这一术语是由CollinRenfrew于1975年提出的,指所有应用于考古学研究的地质方法,与早年考古工作中涉及到生物方面研究时所用的术语“生物考古学”非常类似。RolandPaepe几乎在同时引进了“考古地质学”这一术语,指考古地点的地质  相似文献   

5.
长江三角洲地区环境演变与环境考古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综合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环境演变与环境考古学研究进展,着重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太湖的形成与演变、全新世海侵与海面变化、史前环境的重建以及文化断层成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今后该区环境考古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多学科交叉方法的运用和各种环境代用指标的相互印证、高分辨率研究、考古地层剖面与自然地层剖面的对比、古环境演变的定量研究以及环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等。  相似文献   

6.
第四纪科学与环境考古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第四纪包含了人类生活与生产的全部历史,第四纪研究成为环境考古研究的主要内容。第四纪科学作为环境考古的一种研究手段,对于考古学家而言,其目的是获取更多的考古资料和更多的考古学信息,对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法则提供更多的帮助;对于第四纪科学家而言,古人地关系的研究只能通过环境考古学来实现。在环境考古研究中,第四纪科学主要承担3个方面的研究内容:①重建古人类活动区域自然环境演变的历史;②探索遗址形成和废弃的自然原因;③包括农业考古、人类起源与现代人起源等的专题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可基于不同空间尺度进行,不同尺度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对于小尺度环境考古,采用主题研究;中尺度、大尺度和超大尺度研究,采用对比研究。所有的高级尺度研究一定是建立在低级尺度研究基础之上,就像一座金字塔。低级尺度研究是基础,是高级尺度研究资料和证据的积累;同时不同研究尺度可大可小,它的界定根据研究主题而决定。第四纪科学在环境考古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前景,但环境考古学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考古学家与地学家的精诚合作,需要双方多进行学科之间的交流。我国环境考古学的发展还处在资料积累阶段,应该循序渐进发展环境考古学。  相似文献   

7.
科技考古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考古学王昌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结构分析开放实验室合肥230026)关键词科技考古,物质遗存,年代测定,古环境,矿料来源考古学是一门研究古代实物遗存、探索人类社会历史的科学[1],然而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器型学和层位学来自生物分类学和地质地层学,这...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著名的史前考古学家、第四纪哺乳动物学家裴文中教授诞辰90周年。裴文中教授的研究兴趣甚广,本文仅从周口店早期工作这一侧面来探讨先生对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乃至对世界史前学的贡献,以志纪念。由于先生刻苦学习,认真工作,潜心研究。求知创新,在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方法论上和研究思想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指导性的意见,为周口店地点群在史前学中的科学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使他成为埋藏学研究的先驱和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9.
古代生物分子与分子考古学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分别论述了从古DNA,古蛋白质,类脂化合物等古代生物分子的尺度去研究人类的起源和迁移,动,植物的家养和驯化过程及早期农业的发展,考古点动植物骸的精确鉴定,新的定年技术以及古气候的变化等与考古学相关的许多重要问题,对分子考古学及其应用进行综述,并就在我国开展分子考古学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14C加速器质谱(14C-AMS)测年技术具有测量精度高、速度快以及样品需求量少的特点,为考古年代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通过对中国考古学中的一些断代难题,例如夏商周断代工程、城头山遗址的环境考古、江西瑞昌铜岭冶铜遗址的14C-AMS测年分析,以及周原黄土地层学与年代学相结合的研究,总结了14C-AMS测年技术在提供可靠的年代、解决考古年代学中微量样品的测年难题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指出考古学的研究既要与地层学相结合,更重要的是与现代高灵敏度的测年技术相结合,并认为14C-AMS测年将成为未来中国考古年代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12.
13.
锆石U-Pb年代学方法已经成为地质学研究必不可少的方法。本文收集整理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分散在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等多种出版载体中的锆石U-Pb年代学数据,建成中国大陆单颗粒锆石数据库中文子库。该数据子库涉及截至到2017年底的文献2331篇,有效数据154768条目,数据总量已经能够用来进行数据的初步分析和相关地球科学研究。数据子库中年龄-年龄绝对误差关系的分析表明,Age(~(206)Pb/~(238)U)、Age(~(207)Pb/~(235)U)、Age(~(207)Pb/~(206)Pb)在不同的地质年代区间误差表现有所不同。在小于1684.4Ma、1684.4~2855.2Ma、大于2855.2Ma年龄区Age(~(206)Pb/~(238)U)、Age(~(207)Pb/~(235)U)、Age(~(207)Pb/~(206)Pb)的误差最小、置信度最好,除了Age(~(207)Pb/~(235)U)测试方法的原因外,Age(~(206)Pb/~(238)U)和Age(~(207)Pb/~(206)Pb)可分别作为不同年龄段的推荐年龄。将选用的推荐年龄运用于LA-ICP-MS、SHRIMP、SIMS三种方法的比较,得出其适用于不同地质年代的范围。推荐年龄运用于年龄-频数图中并使用高斯多峰拟合,则可发现中国大陆锆石存在6个生长峰期,分别为131.71Ma、255.17Ma、442.42Ma、811.56Ma、1868.36Ma和2505.31Ma等;更小尺度下的新生代则存在七个峰期,分别为16.99Ma、27.64Ma、35.26Ma、43.44Ma、48.27Ma、52.74Ma和62.07Ma等,峰期及其对应测试点的位置可与中国大陆地壳演化重大历史事件对应。  相似文献   

14.
Thermal State and Strength of the Lithosphere Beneath the Chinese Mainlan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of the lithosphere underneath the mainland of China were estimated by applying local isostatic equilibrium-constrained geothermal calculations. Maps of the lateral temperature variation at depths of 40, 70, and 100 km are presented for the whole Chinese continent, with the thermal thickness of the lithosphere is calculated. Lithospheric roots of 160–200 km thickness underlie Tarim and the Upper Yangtze platform, but are absent beneath the entire Sino-Korean platform. In general,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fold belts to the north have warm but thick lithospheres, whereas thinner thermal lithospheres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northern Tibet and central Tian Shan around Issyk-Kul Lake. The warm and soft lithosphere in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Tian Shan are caused by uniform north–south shortening, which may represent a snapshot of the early stage of convective thinning of the convergent lithosphere. However, the lithospheric thinning beneath northeastern China might be related to volatile infiltration by dehydration of the deeply subducting Pacific slab during the Cenozoic. Dry and wet upper mantle rheology display “jelly sandwich” and “crème br?lée” pictures, respectively, demonstrating the mechanical behaviour of the Chinese lithosphere outside the Tibetan plateau. Considering a more geologically evident wet-mantle rheology, the “crème br?lée” model can approximate the lithospheric rheology for the most earthquake-prone regions on the Chinese mainland.  相似文献   

15.
范晓婷 《华北地质》2008,31(1):28-32
我国有18000 km的大陆海岸线和14000多km的岛屿海岸线,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但我国的海岸线系数仅为0.001 88,在世界沿海国家中占第94位,这又说明我国海岸线资源是极其宝贵的.我们必须珍惜每一寸海岸线,尽可能地做到合理利用.本文旨在对我国海岸线的变迁及其原因进行归纳和总结,对我国海岸线遭受破坏的情况和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我国海岸线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海海面地形的计算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海面地形的研究现状,并根据几何水准求得了中国近海的海平面倾斜及其精度.给出应用水文资料计算中国近海海面地形的公式及其计算结果.探讨了由球函数模型计算中国近海海面地形的理论和方法,并对不同方法进行了比较,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学者在数学地质学科发展中的成就与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鹏大  夏庆霖 《地球科学》2009,34(2):225-231
在过去的四十年里, 中国学者在矿产资源定量预测与评价、非线性地质学等领域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 如提出和发展了地质异常定量预测理论、“三联式”数字找矿理论、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方法、混沌边缘成矿理论、多重分形矿产预测理论与非线性信息提取和综合技术(如C-A模型和S-A模型、模糊证据权模型)等, 并在矿产勘查、环境和地质灾害预报中得到广泛应用.中国学者对数学地质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并在国际数学地球科学协会、重要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担任重要职务.中国数学地质学科已经形成了一些具有较大学术影响的优势领域和特色方向, 并成为当今国际数学地质研究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8.
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和特殊地位。本文介绍了我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目前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行业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首次给出了解算潮波微分方程较完善的实用公式。采用边界点作为已知点,海上定点验潮站作为控制和检查点,对我国近海30'×30'网格点进行计算,经与实测资料对比,分潮振幅H精度为±15cm,分潮迟角g精度为±20o,完全满足海道测量海上潮汐改正精度要求。给出了潮波图和无潮点位置。最后还分析研究了中国近海潮波传播特征,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Chinese Global operational Oceanography Forecasting System (CGOFS) is configured in three levels of nested grids from global ocean, open ocean to offshore. This global operational oceanography forecasting system architecture is firstly bulit in China by the National Marine Environmental Forecasting Center (NMEFC). It has been put into operational forecasting at NMEFC, providing real-time forecasting of multi-scale ocean current, temperature, salinity, wave, sea surface wind, etc. All the ocean forecasting products are released in many ways and made available through the online, realizing full-range coverage in resolution from hundreds kilometer to several kilometer. The CGOFS includes 8 subsystems: global sea-surface wind numerical forecasting subsystem, global ocean circulation numerical forecasting subsystem, global ocean wave numerical forecasting subsystem, global tide and tidal current forecasting subsystem, Indian Ocean marine environment numerical forecasting subsystem, polar sea ice numerical forecasting subsystem, refined marine environment numerical forecasting for China’s surrounding waters,and integration management subsystem for operational support service of the CGOFS. Operational applications of the CGOFS are closely connected with China’s economic-social development and military security needs. For example, the CGOFS palys a crucial role in environmental forecasting for Chinese research vessel and icebreaker Xuelong, MH370 Searching, submersible “Jiaolong” exploration and nuclear contaminant transport from Fukushima Daiichi nuclear power plant, providing important scientific support for developing an ocean power, protecting national maritime rights, ensuring marine safety and coping with ocean problems in emergen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