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长江设计院")隶属于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是从事工程勘察、规划、设计、科研、咨询、建设监理及管理和总承包业务的科技型企业。成效:长江设计院完成了以长江流域综合规划为代表的大量河流湖泊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承担了以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代表的数以百计的工程勘察设计项目,足迹遍布国内和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在工程总承包、工程建  相似文献   

2.
长江水利委员会(简称长江委),原名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简称长办),成立于1950年2月,是水利部在长江流域和西南诸河的派出机构(副部级),国家授权其在上述范围内行使水行政管理职能。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统一管理流域水资源和河道。负责流域的综合治理,开发管理具有控制性的重要水工程,搞好规划、管理、协调、监督、服务,促进江河治理和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  相似文献   

3.
长江三角洲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若干问题咨询综合报告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多次视察上海并决定浦东开发开放以来,这一地区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该地区虽仅占有全国1%的土地、6%的人口,但1996年所创产值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1%,相当于全国财政收入的187%。同时,该地区也已成为继珠江三角洲之后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往来最频繁的地区和海内外投资的新的热点。但是,长江三角洲在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与布局、农业持续发展、长江口整治与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环境保护等方面也存在不少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受国家计委委托,中国科学院学部从1996年开始组织江、浙、沪地区的有关院士和专家,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重大问题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调查研究,提出了《长江三角洲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若干问题咨询综合报告》及4个专题报告。本刊摘要转发该综合报告,供国内地学界科技人员从事有关研究时参考。《报告》认为,长江三角洲应在我国率先实现现代化并带动长江沿江经济带和长江流域的发展。在现有经济支柱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长江三角洲在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经济主导地位,建设成为三大基地,发挥四大功能,提供五方面服务,即:成为我国进入世界市场、  相似文献   

4.
《中国勘察设计》1999,(2):30-31,35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城市建设、社会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进入90年代,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新飞跃”的重大战略决策,上海的各项建设快速推进,面对现实,高标准、高起点地精心修编好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提高上海城市规划管理水平是城市规划部门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朱巧云  张志林  乔红杰 《水文》2019,39(3):75-79
三峡工程蓄水后,长江流域的来水来沙特性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从而可能使长江河口段的潮汐特征发生变化。以分布于长江河口段6个潮位站的各6个代表年的实测潮位资料为基础,利用潮汐调和分析方法,对比分析长江河口段的潮汐特征。结果表明:三峡工程蓄水后,长江河口段的主要分潮的调和常数和潮汐特征参数发生了变化,但幅度比较小。  相似文献   

6.
1 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树立积极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服好务的观念 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全国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全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最终达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江泽民总书记近年来多次强调,加快开发西部地区,对于推进全国的改革和建设,对于保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是一个全局性的发展战略,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社会意义.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时机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峡复杂斜坡成因问题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三峡库区涉及移民工程规划建设的滑坡研究与防治已有近20年的历史,但三峡主库区尤其是巴东、巫山和奉节等地的滑坡地质成因问题仍没有解决。作者基于多年的地质考察与研究,采用"复合堆积体"概念描述三峡库区的复杂斜坡,它是基岩、古垮塌体、古崩滑体、现代崩滑体和第四纪沉积体等几种或全部的组合体。通过研究"复合堆积体"分布的区域地质构造位置、滑坡空间分布、滑坡活动的时间分期和古崩滑体与古长江的关系,认为古川江和古峡江在奉节瞿塘峡约于45×104a~60×104a间实现两江东西贯通。形成统一的长江是一个重大自然地质事件,两江贯通导致分水岭顶部切蚀、溯源侵蚀和地下暗河或岩溶洞穴垮塌等三种地质作用异常强烈,是三峡江段大型复杂斜坡成生的主因,出现了一个复杂斜坡剧烈塑造期———形成"复合堆积体"。三峡工程建设与运行是一个新的重大人为地质事件,将使三峡水库岸坡进入一个剧烈再造期,"复合堆积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应引起工程界和学术界密切关注。最后,介绍了长江三峡河谷演化研究状况和长江形成的区域地球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8.
长江流域水资源、灾害及水环境状况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是我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全长6300多公里,流域面积180×104km2,占中国陆地面积的1/5。长江及其流域不仅以其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优势和其他江河无法比拟的区位优势,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特别是约占全国的36%、拥有9616×108m3的年径流量(为黄河的20倍),是我国最重要的水源地。这不仅对长江流域资源优势的发挥和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日趋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至关重要,而且对全国的可持续发展也将产生深远影响。然而,在长江流域大规模开发及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类活动与自然规律的负面效应相互叠加,导致了流域环境的生态调节和自我恢复功能大幅降低,引起了日趋严重的水环境退化、洪涝灾害威胁加剧等问题。文章首先对长江流域水资源的重要性及其作用做了分析,肯定了其丰富的资源和重要的战略地位,该流域在占全国不足18%的土地上,集中了40%以上的人口及国民生产总值,而且其经济地位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在水量及水能的蕴藏上,全流域湖泊面积达10323km2,占我国淡水湖泊总面积的37.2%,水能蕴藏总计达2.7×108kW。另外,对长江流域日趋严重灾害及水环境问题做了探讨,尤其中游的洪水、淤积以及随着经济发  相似文献   

9.
长江流域水资源、灾害及水环境状况初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是我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全长6300多公里,流域面积180×104km2,占中国陆地面积的1/5。长江及其流域不仅以其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优势和其他江河无法比拟的区位优势,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特别是约占全国的36%、拥有9616×108m3的年径流量(为黄河的20倍),是我国最重要的水源地。这不仅对长江流域资源优势的发挥和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日趋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至关重要,而且对全国的可持续发展也将产生深远影响。然而,在长江流域大规模开发及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类活动与自然规律的负面效应相互叠加,导致了流域环境的生态调节和自我恢复功能大幅降低,引起了日趋严重的水环境退化、洪涝灾害威胁加剧等问题。文章首先对长江流域水资源的重要性及其作用做了分析,肯定了其丰富的资源和重要的战略地位,该流域在占全国不足18%的土地上,集中了40%以上的人口及国民生产总值,而且其经济地位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在水量及水能的蕴藏上,全流域湖泊面积达10323km2,占我国淡水湖泊总面积的37.2%,水能蕴藏总计达2.7×108kW。另外,对长江流域日趋严重灾害及水环境问题做了探讨,尤其中游的洪水、淤积以及随着经济发  相似文献   

10.
《地球科学进展》1991,6(6):81-8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简称重大项目)是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要和学科发展趋势,结合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有计划、有步骤组织的重要基础性研究项目。其目的在于促进不同学科、不同单位的科学家联合起来,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研究解决综合性的重大科学问题,争取在某些学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重大项目一般具有创新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意义重大,目标先进。包括:在国内有较强的研究工作基础和优势,近  相似文献   

11.
为保护长江生态环境,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了"长江经济带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通过采用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监测以及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相结合等方法,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和认识:①初步构建了长江经济带地质资源环境综合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系统梳理了长江经济带与重点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和重大地质问题,提出相关建议;②创新地将"光纤技术"应用于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监测,相关成果引领了光纤监测技术发展;③编制了1∶5万比例尺的环境地质调查技术标准和要求;④创新形成了3个层次环境地质调查合作机制,探索建立了3种尺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方法体系和大流域环境地质工作模式;⑤建立了江汉平原地球关键带监测网络,编制了平原区地球关键带调查技术方法指南;⑥提出了长江流域重大水利工程与生态地质环境多元响应研究思路,创新构建了一套多模态传感器调查系统,提出了重大水利工程对地质环境影响新判断;⑦建立了长江中下游不同沉积单元区第四纪地层多重划分对比序列,构建了重点地区第四系三维地质结构模型,提出了长江贯通时限和演化新认识;⑧编制了流域、经济区和城市系列地质调查报告和图集,成果转化与服务成效显著。该工程进展及成果提升了长江经济带地质调查工作水平,可为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绿色生态廊道打造、立体交通走廊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脱贫攻坚工作等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遥感图像信息处理及其监测和评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长江三峡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水库堤岸的长度、水库容载力、三峡移民数量以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都成为议论的焦点。最引人注目的是长江两岸存在大量的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等,其中有些大型灾害体目前仍处于活动状态,这将给三峡工程的安全与库岸稳定性以及库区生态环境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采用3S和多时相TM、SPOT、ERS—SAR和RADARSAT等图像集成新技术来快速有效地监测、研究和评估地质灾害对三峡工程以及周边环境的影响,为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中国为开发黄河干流水电资源,先后在甘肃省永靖县黄河区段建成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大水电站,统称为"黄河三峡".三大水电站的修建除了具有发电效益外,还发挥了防洪、灌溉、防凌、航运、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同志曾亲自参加刘家峡和八盘峡2座水电站的建设,成为建设"黄河三峡"留给后人的一段佳话. 为配合水电站建设,库区218km2淹没区范围内的65994名居民就近异地搬迁.广大移民舍小家顾大家,离开世代居住的家园,放弃黄河谷地条件优越的水乡家园,迁移至干旱贫脊的黄土台塬安置区.与全国其他库区移民特别是长江三峡库区移民不同的是,永靖库区移民正处在20世纪"大跃进"、"三年困难"和"文革动乱"的特殊年代,补偿标准较低,广大移民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重大牺牲.  相似文献   

14.
在今年召开的全国地质局长会议期间,孙大光同志代表部党组提出:“地质工作是探索性很强的调查研究工作,更要依靠科学技术”.他还指出:“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和地质找矿,集中主要力量研究解决有重大地质、经济效益的关键性科学技术课题,并且组织成果的推广应用”.这是地质战线贯彻十二大精神应当遵循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指导思想.作为  相似文献   

15.
《水文》2001,(1)
日前从国家环保总局得到消息,为使我国水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我国将确定未来五年水污染治理的重点。国家将长江流域重点是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地区,黄河流域重点是小浪底及其上游地区作为未来五年水污染治理的重点。编制并实施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水环境保护计划。同时,在此基础上努力推进四川生态省的建设,治理重庆市和三峡库区以及位于黄河中游的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四省区的水污染和水土流失,并继续加强滇池的污染治理。我国确定水污染治理重点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把滨海新区建设作为振兴环渤海经济、促进全国经济总体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市委八届八次会议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指导思想,功能定位,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具体要求。2005年6月26日温家宝总理在视察天津滨海新区时指出:进一步规划和建设好滨海新区,推进新区的改革开放和开发不仅对于天津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施全国总体发展的战略部署,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天津…  相似文献   

17.
三峡工程库区公路复建工程主要地质病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吴永锋  石林 《地球科学》2001,26(4):402-405
三峡工程建成后, 库水回水将淹没沿江(河) 地带的公路约1 000 km. 随着库区的开发, 不仅需要复建被淹没的公路, 恢复其功能, 而且还将大量修建新公路. 通过实例对三峡工程库区公路复建工程中的主要地质病害进行了论述, 指出已发生的地质病害主要是山区常见的滑坡、崩塌、泥石流, 而潜在的地质病害是由于水库库岸再造对公路工程的不利影响; 分析了产生病害的原因, 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对三峡工程库区今后的公路建设、相似地质条件地区的道路建设均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叶维延 《中国地质》2000,(12):22-24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新疆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很大,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矿产资源是新疆优势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和保护工作,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在新疆的实施,对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条件与重大地质问题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系统梳理了长江经济带以往地质研究成果,对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条件和国土规划建设中应关注的重大地质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耕地、页岩气、地热、锂等资源条件优越,0.3亿hm2无重金属污染耕地集中分布,拥有3个国家级页岩气勘查开发基地,探明储量5441亿m3,每年地热可利用量折合标准煤2.4亿t,相当于2014年燃煤量的19%,发现亚洲最大的能源金属锂矿床,资源环境条件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清洁能源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长江经济带部分地区存在活动断裂、岩溶塌陷、地面沉降、滑坡崩塌泥石流等重大地质问题,影响过江通道、高速铁路、城市群和绿色生态廊道规划建设,应予以关注,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同时,提出了下一步支撑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地质工作设想。  相似文献   

20.
一、在治理整顿中调整好黄金产业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今后两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放在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和全面深化改革上,这事实上是一次新的调整.从全国来看,黄金产业属于短线,是要发展的,应利用这两年的时间,进一步搞好调整,使黄金产业能够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新的贡献.在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中.发展黄金产业具有特殊的意义.发展黄金生产,既可以为国家增加黄金储备和外汇收入,有利于增加国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