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图》1990,(4)
黄土高原是我国黄土地貌的主要分布地区,黄土堆积厚度大,经流水强烈侵蚀,地面切割破碎,造成严重水土流失,是黄河泥沙主要来源地区;黄土高原土地和矿产资源丰富,光热条件好,是我国主要能源和化工基地之一。为了综合治理和开发黄土高原,对测绘高质量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历来受到水利、测绘和地学等部门的重视,并列为重点研究课题。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院编制出版了《中国黄土高原地貌图集》是对中国黄土高原地貌研究的成果之一,是一本地貌遥感图像判读与测绘紧  相似文献   

2.
宋建军  艾蒿  刘通  李军 《今日国土》2023,(Z1):35-39
地处黄河中上游的黄土高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也是导致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的症结所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对提高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功能提出了新要求,要把黄土高原治理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重中之重,分区精准施策,提高治理成效。本文建议:开展黄土高原生态综合保护试点,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有计划地推进淤地坝系扩面升级,根治黄河水沙不协调的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生态共保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3.
前言黄土丘陵沟壑区是黄土高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陕西省境内包括延安地区和榆林地区的20个县市,其中以绥德、米脂最为典型。该区地形破碎、沟壑密集、土质松散、植被稀疏,土壤以黄绵土为主,侵蚀强烈,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的主要泥沙来源地区之一。防止水土流失,进行小流域水土保持规划与治理,是长期以来的重要科研项目之一。我们受黄委会黄河中游治理局和绥德县水土保持试验场的委托,于1985年5月—7月,在绥德县韭园沟、  相似文献   

4.
黄河是世界上著名的多泥沙河流。黄河下游河道系粉土细沙质河床,河道宽阔平坦多弯曲。河水的强大水力作用,把河床冲刷、淤积成典型的蜿蜒性河床地貌;不同的地貌形态又反过来影响水流结构,使水面形成不同的水流形态。认识和掌握水流形态与水下地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是我国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而地形、地貌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针对不同地形地貌特征对水土流失情况影响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从县域尺度选取了湘阴县、桃江县、桂东县三县不同典型地貌特征,通过Arc GIS软件利用ASTER和SRTM数字高程数据提取坡度值,分别按照间距为1°的等差分级方法和湖南省水土保持临界坡度的分级方法,绘制了地面坡谱图,进一步计算获得了坡谱信息熵。结果表明:湘阴县、桃江县、桂东县地貌坡度1°分级信息熵由小变大,体现了地貌形态在空间的变化特征;而各县临界坡度分级信息熵的大小反映了各地水土流失情况,有效地证实了坡谱信息熵参数能够定量分析和反映不同区域地貌起伏复杂程度及水土保持情况。  相似文献   

6.
赵丽兵 《三晋测绘》2003,10(1):20-22
介绍了遥感(RS)技术的特点,并论述了遥感技术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中的环境调查和动态监测等方面的应用。特别是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植被的监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DEM的USLE土壤侵蚀方程地形因子获取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欣  王维芳 《测绘工程》2010,19(5):20-23
坡长和坡度是研究水土流失问题中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地形因子,坡长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规律、地貌发育对坡长的影响,以及坡长与坡度之间的关系,是研究水土流失、侵蚀规律的重要条件之一。利用GIS以及相关软件为平台,在黑龙江省通河地区建立USLE水土流失方程模型,研究LS因子在水土流失中的影响以及作用,并探讨DEM数据分辨率变化对LS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泥石流灾害突发性强,成灾速度快,危害严重,易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基础建设造成严重损失。本文以甘肃省积石山县2018年8月2—3日泥石流发生时的降雨数据为临界值,结合该地区地形地貌、土壤土质、植被覆盖、水文等环境变量数据,利用GIS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发现积石山县刘集乡、石塬乡、大河家镇等为泥石流灾害高危易发区域。引发当地泥石流的原因主要为:①植被破坏严重,土体不稳定,强降雨引起泥石流;②研究区属于黄土高原地貌,水体侵蚀导致极易发生泥石流;③对黄河沿岸破坏较为严重,夏秋汛期,黄河水量猛增,对没有植被保护的土壤剧烈冲刷,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9.
冲沟在地貌学上称为雏谷,它的萌芽期即为雨裂。是一种主要由地表水作用而形成的比较短窄的侵蚀低地,具有较陡的斜坡。这种地貌在实地分布较广,特别在水土流失地区,形成了面积很广的破碎地形。冲沟地貌除了有一般谷地地貌的特征外,还有其本身的特征,尤其是黄土地区的冲沟地  相似文献   

10.
张培宏 《测绘通报》2001,(Z1):41-42
以黄河中游重点水土流失区——秃尾河流域为研究区域,讨论了如何利用RS和GIS相结合的技术,为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海河流域水土流失微地貌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外引进的3D激光地貌分析仪的组成及技术指标.在海河流域水土流失区进行水土流失微地貌测量,获取了数据,并就地表高度、坡度、典型剖面和粗糙度等方面分析了仪器的先进性,提出了设备引进和实地测量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研究地形因子对水土流失造成的影响,可为区域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参考.本文以广西百色市、河池市、贺州市、防城港市为研究区域,以ArcGIS平台为技术支持,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数据,选取坡度、剖面曲率、地表粗糙度、沟壑密度4个指标,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得到研究区基于所选地形因子的水土流失强度分级图及水土流失面积,得出如下结论:1)基于地形因子的水土流失分析结果与实际水土流失分区具有较大的吻合性,表明所选地形因子是导致研究区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2)仅考虑文中所选地形因子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四市的水土流失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河池市、百色市、贺州市、防城港市;3)不同地貌形态下地形因子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程度不同,根据本文研究结果,山地地区及喀斯特地貌形态地区受地形因子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3.
针对已有坡度相关研究多选取黄土高原等特殊地貌,且基于单一分辨率,缺乏普遍适用性。该文以德宏州地区的大起伏山地、平原的多分辨率DEM为数据源,采用排序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回归分析、LSD、对比分析等6种坡度算法提取样区坡度,以比较不同地貌类型在不同分辨率下的坡度平均值、中误差等指标。实验结果表明,地貌类型及分辨率均应作为坡度算法选择的重要依据,这为地理国情监测中地形地貌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区域地貌数字地形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国安  那嘉明  程维明 《测绘学报》2017,46(10):1570-1591
区域地貌研究是区域地理研究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基于DEM的数字地形分析方法,虽能较好提取各种地形定量因子,但由于分析算法的局限,很难实现对一个特定区域地貌的宏观形态特征与成因机理进行定量的分析。为此,近年来我国学者在该领域进行了系统的探索与创新实践,基于国家基础地形数据库多尺度、高精度的DEM数据,开展了基于DEM的区域地貌形态特征、地貌发育演化特征的研究。通过宏观形态指标分析法、地形特征要素分析法、地形信息图谱分析法等一系列方法,实现了对区域的地貌形态特征提取与分类、分区制图,取得了一批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在全国尺度以及黄土高原、青藏高原、西南喀斯特地区和月表月貌的区域数字地形分析方面,更彰显出研究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15.
陈述彭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他提出的《桂林七星岩喀斯特溶洞地貌图》、《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徐霞客游记在怒江、腾冲地区的实地验证》等论文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他在地形鸟瞰图的制作,喀斯特洞穴地貌图的编制,中国地貌区划和中国气候地貌研究,黄河、淮河和长江下游平原地貌制图与地图分析,中国的地表侵蚀与堆积研究,大比例尺景观制图方法与实验,中国的新生代火山群等方面对我国的地貌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公元2008年7月10日.陕西延川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揭碑开园。黄河记住这一天.中国地质史上也写下这一天。它掀开了黄河流经延川68公里路程的美丽面纱。黄河从雪山走来.在延川翩翩起舞.形成5个巨型S大湾。它们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变迁,浓缩着黄土高原的风情.推演出许多鲜为人知的神话.传承着黄河文化和中华文明。这里凝聚了天地之灵气.汇集了九曲黄河之神韵。黄河用乳汁哺育延川儿女.同时也以美展示母亲的风采。  相似文献   

17.
雍伟  欧阳晓 《现代测绘》2012,35(1):21-23
信息容量是计算机图形图像学领域的概念。文章将信息容量引用到地学分析当中,通过建立遥感影像信息容量的计算模型,对黄土高原不同地貌类型(塬、梁、峁)区遥感影像的信息容量和分形维数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信息容量和分形维数有很好的相关性,这就说明信息容量也能很好地反映不同地貌类型的地表特征,挖掘出了信息容量所蕴含的地学信息,为信息容量在地学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下游河道地貌分形分维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黄河下游河道地貌特征是影响河流水动力地质作用和悬河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首次采用遥感与GIS相结合的方法对黄河下游河道地貌进行了定量的分形分维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度量尺度由0.1km增大至100km,河床的分形弯曲度随由1.54减小为1.11,且不同河段的分形弯曲度不同;②河床浅滩数量与大小呈单对数线性相关关系,但是由1986年至2000年表现出规律性变化;③悬河的稳定性随不同河段河床分维值D值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9.
针对陕西黄土高原沟壑地貌矿区的特殊地形,应用D-In SAR技术,可以有效地提供最新的矿区沉陷信息,真实地反映了矿区地表发生的形变动态信息,并能够准确获得矿区沉陷的位置和下沉程度。  相似文献   

20.
《测绘信息与工程》2007,32(4):51-51
黄河设计公司测绘信息工程院利用GIS技术和数字制图技术相结合,利用渭河流域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采用GIS表面分析技术,成功研制出渭河流域三维显示模型,经与数字制图结合,编制出以三维晕渲方式表示地貌的渭河流域水系图,直观清晰地表示了渭河流域地貌特征,水系与地貌的关系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