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1∶5万区域地质填图及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变质岩石中的岩浆侵位变形构造、褶皱构造及变形与变质作用的关系等三个方面的问题。研究表明冀东太古宙高级区变质岩石中不同程度地发育岩浆岩构造,包括在不同类型片麻岩之间所表现的穿切构造、基性岩墙中的矿物定向构造以及基性岩体边缘及其围岩的变形构造等,褶皱构造可分为表壳岩褶皱及片麻岩褶皱,高级区可能不存在大型的片麻岩褶皱,通过镜下特征矿物相的研究并结合野外变质基性岩墙的产状及特征,建立区域变质与变形作用的关系,从而为区域地质事件表的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 六十年代后期以来,早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在我国产生了积极影响。例如通过对全球太古宙构造对比,从而把我国北方地台区内太古宙地体也归属为高级变质区。这一认识已经被多数人接受。但是,对于这一高级变质区本身地质构造的认识至今并不是一致的。作者认为,当前在太古宙高级变质区一系列重大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3.
华北地台北缘东段是华北古陆块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地质发展演化过程。早太古宙高级区为一套深变质的麻粒岩、片麻岩、紫苏花岗岩地体;晚太古宙为花岗岩—绿岩地体。晚太古—早元古宙为大陆边缘活动带。早太古宙高级区零星分布在吉林桦甸,辽宁清原、新宾、凌源,河北平泉、承德、迁西、张家口等地(图1)。区内出露总面积约11200平方公里,麻粒岩与紫苏花岗岩面积之比为7∶1。地体呈不规则的卵形,在冀东迁西和辽北清原等地具有穹窿状构造,其核  相似文献   

4.
田忠华  刘福来  许王  冀磊  刘利双  董永胜 《地质通报》2017,36(11):1942-1952
论述了构造解析在变质岩专题填图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意义。主要围绕以下5个方面:(1)构造解析在高级变质岩区地质调查中对重大地质边界的识别作用;(2)通过构造解析区别变质岩区不同岩石和/或构造单元因构造发生的堆叠作用;(3)通过构造解析识别并区分不同岩石单元的构造类型、期次和组合样式;(4)变质岩填图区剖面测制及地层原始厚度恢复需要在构造解析工作基础上进行;(5)变质岩区地质填图工作实际上是构造解析和变质岩石学的有机结合过程。总之,构造解析对变质岩填图区内地质情况的客观表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栖霞是胶东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典型地区。在原1∶5万地质图中,许多TTG岩石都被作为胶东群表壳岩看待,岩石形成时代也只在少数露头被确定。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和SHRIMP锆石U-Pb定年,对该区TTG岩石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在新修编的1∶5万地质图中,太古宙变质基底的主要岩石类型为约2.9Ga、约2.7Ga和约2.5Ga的英云闪长质片麻岩,也存在少量同时代的奥长花岗质片麻岩。2.9Ga和2.5Ga左右的表壳岩(黄崖底表壳岩和胶东群)比原认为要少得多。所有岩石大致呈北西西—南东东向分布,它们在空间上共存,可能是新太古代晚期和古元古代晚期强烈构造热事件作用的结果。这是国内首次在复杂的太古宙高级变质岩区,以野外地质调查和SHRIMP锆石U-Pb定年有机结合,确定不同类型、不同时代地质体时空分布的有益尝试,对于今后类似地区开展专题地质填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地质博物馆David. Bridgwater教授是著名的太古宙地质学家。他在格陵兰和拉布拉多等地区工作有二十五年之久。他对高级变质区的区域地质、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等方面有较高的造诣。1985年10月,应地质矿产部的邀请,来华与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副研究员孙大中等人合作,研究冀东地区太古宙岩石的有关问题。继为时三周的冀东野外地质考察之后,David. Bridgwater教授于10月底至11月初在天津讲学。全部讲学均由张一钧担任翻译。讲课内容充实生动,引用了大量的格陵兰和拉布拉多的实际资料,比较详细地讲解了该地区的地质、特别是岩石、构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等问题。现根据录音记录,将讲学内容整理成文。全文共四讲,其中第一、二两讲由张一钧整理,第三、四两讲由杨春亮整理。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地质事件的角度出发,根据岩石成因类型,变质作用强度、期次,变形作用方式、构造样式,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及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矿化资料,将冀东太古宙结晶基底区划分为高压紫苏花岗片麻岩区、低压紫苏花岗片麻岩区、TTG杂岩区和岩浆构造混杂岩区四个构造单元,并提出高压紫苏花岗片麻岩区和低压紫苏花岗片麻岩区是冀东太古宙地壳同一时期不同深度层次或压力环境下的产物。岩浆构造混杂岩区是叠加于高压紫苏花岗片麻岩区背景之上长期活动的弧形线性巨型构造活动带。而TTG杂岩区是太古宙末期形成于地壳较浅部层次的花岗杂岩穹窿。  相似文献   

8.
构造地层学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构造地层学是地层学中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它以现代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变质地质学为主要理论基础。多年业变质岩区地质填图的实践证明,要解决经复杂变形和变质作用改造的变质同岩系的地质问题,必须采用构造变形与地层学研究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9.
冀东地区以中元古代碳酸盐岩为染型金矿床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冀东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金矿床集中区,过去发现的众多金矿床主要赋存于太古宙变质基底出锯区。传统观点认为,在冀东中元古界稳定地台内,金成矿的可能性不大。但据近年来的地勘工作,在萁东地区发现了一种新的金矿床类型—— 即以中元古代碳酸盐岩为容矿岩的浸染型金矿床(Meproterozoic carbonate-hosted disseminated gold deposits),简称MPCD型金矿床。本文概咯介绍了MPCD型金矿床地质特征、与国外卡林型金矿床的对比及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建立了MPCD型金矿床模式。  相似文献   

10.
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冀东铁矿采空区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高精度磁法、电阻率剖面法、激发化法等常规地球物理勘查方法对冀东地区太古宙沉积变质铁矿采空区进行综合研究,建立冀东铁矿采空区有效的地球物理勘查组合模型,总结不同地质环境条件下各种地球物理勘查方法在冀东铁矿采空区勘探中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在辽北1:5万地质填图中应用遥感技术提供超前地质信息,加强基础地质研究程度.根据遥感图象结合航磁资料,划分出以线性影象为主的太古宙变质上壳岩系,以环形影象为主的变质深成侵入体等影象地质单元,并解译出以细线纹为标志的韧性剪切带和片麻岩中面状构造的分布趋势.  相似文献   

12.
该测区位于张广才岭西侧,山高林密,第四系覆盖广泛,给填图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在填图工作后期利用1/20万航磁资料配合地质填图,对划分岩体及断裂构造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将工作中的一些体会概述如下,仅供参考。一、地质概况及其地球物理特征本区地层以二迭系为主,由老至新为一拉溪组安山岩、英安岩及流纹岩等,杨家沟组主要为板岩、变质砂岩,马达屯组为疑灰熔岩、安山岩及流纹岩等。上三迭统西土山  相似文献   

13.
在太古宙领域中,有关早期地壳的发展和性质的连续争论.对推动巴伯顿区的研究起了重要作用。一种方案是对混合岩露头的进行非常详细填图(1:50),这些“混合岩”可能揭示出花岗岩和绿岩之间的至今尚未阐明的某些原始关系,所进行的填图都辅以详细的地球化学和地质年代学的研究。由于详细工作对该区以前没有描述过的某些岩石类型产生了一些认识。这些混合岩的最有意义的成分就是无色石英—长石质岩脉的变化,其中某些岩石以具有很高的Na_2O  相似文献   

14.
西部断陷盆地覆盖区覆盖层与基岩面地质结构及盆山关系是当今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需解决的重点与难点。基于新疆巴里坤山间断陷盆地覆盖区地质填图试点实践,梳理出断陷盆地区地质填图的基本内容和填图目标;强调覆盖区地质调查必须针对需解决的关键地质问题,贯彻地表地质调查-地球物理探测-钻孔验证相结合的基本工作思路;确定出普适性的填图技术路线和围绕填图目标及基本内容的针对性填图方法组合;最后以巴里坤断陷盆地填图为例,从调研目标的确定到物探工作及方法组合优选和钻探布设,系统介绍了巴里坤断陷盆地覆盖区地质填图的方法体系,并最终落实到地质填图成果的体现,成为西部断陷盆地覆盖区地质填图的示范。   相似文献   

15.
怀安镇幅(K50E022002)位于晋冀交界地区的恒山—桑干高压麻粒岩带内,属华北克拉通典型的早前寒武纪高级变质岩区。怀安镇幅1∶50 000地质图数据库是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新颁布的《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D 2019—01)和行业其他统一标准及要求,采用现代变质岩区填图技术方法和数字填图系统编制完成。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对测区新太古代变质深成岩体进行了详细解体,划分出5个不同构造层次的变质深成岩体填图单元;新厘定出新太古界桑干岩群和古元古界集宁岩群2期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变质表壳岩单元,为晋冀蒙交界地区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单元的划分与对比提供了新的依据;系统总结出古元古代3期变质事件,重塑了古元古代造山构造演化过程。该图幅采用特殊线段直观地表达了古老造山带深部地壳岩石塑性流变构造变形样式,丰富了图面表达形式;建立了高级变质岩区变质深成岩和变质表壳岩的识别标志。该数据库为MapGIS格式,数据内容包括1∶50 000地质图和图饰部分,并包含11个锆石U–Pb年龄数据,数据量为137 MB。本地质图数据库充分反映了晋冀交界地区最新的区域地质调查成果,为后续地质矿产调查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地质图库。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三维地质填图进展与实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应军 《地质与勘探》2014,50(5):884-892
三维地质填图是目前国际上实现深部找矿勘查突破的重要途径,其通过对多元数据的集成,将不同学科、不同尺度的数据在三维空间中进行分析和对比,展示研究区地质体、构造之间的空间、成因和演化关系,有助于理解成矿系统和开展流体模拟,进而预测深部找矿靶区。本文从三维地质填图的概念出发,介绍了三维地质填图的工作流程和常用的工作平台。结合澳大利亚三个三维地质填图实例,介绍了三维地质填图在成矿带、油气和水资源领域中的应用和进展。通过对澳大利亚三维地质填图的综合分析,提出了对我国开展三维地质填图工作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 0 1年 5月 9日至 1 0日 ,中国地质调查局前寒武纪地质研究中心、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中心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华北地区项目管理办公室联合召开了“前寒武纪地质和年代学研究进展”研讨会。出席“华北地区 2 0 0 1年区域地质调查设计审查会议”的 32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他们分别来自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北京和天津等地区的地质调查院(所 )。研讨会邀请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的陆松年研究员、李惠民研究员、长春科技大学地球学院的杨振升教授作专题报告。报告题目分别为“前寒武纪高级变质区地质年代学”、“高级变质区地质填图的…  相似文献   

18.
戈壁荒漠覆盖区地质填图是新时期地质调查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覆盖区地质填图的基本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揭示覆盖层下伏基岩面地质结构,即填绘基岩面地质图;二是揭示覆盖层地质结构,包括地表覆盖层地质结构和覆盖层的三维地质结构.综合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可以获得覆盖区地下地质结构、岩石属性、沉积物分布与层状结构等信息.而经济有效地选择和组合实施地球物理方法是完成覆盖区地质填图目标任务的重要保障.基于近年在新疆东天山地区开展的覆盖区地质填图工作,提出了针对多覆盖层结构背景下地质填图的综合地球物理方法组合的技术策略.综合地球物理方法以及新技术在巴里坤盆地和哈密盆地的应用展示了其效果,并为在戈壁荒漠覆盖区地质调查过程中如何开展地球物理工作提供了示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吴良士 《矿床地质》2014,33(6):1400-1403
正地质填图篇共有12节,前十节已在本刊前5期陆续发表,本期刊登此篇的最后2节:第十一节接触变质带的地质环境及找矿和第十二节地质填图资料的整理工作。第十一节接触变质带的地质环境及找矿在矿区地质填图中接触变质带是比较常见的,它主要出现在侵入体与沉积岩的接触部位及其附近,并且与黑色、有色金属矿床的关系较为密切。因此,中国在上世纪对于接触带上的找矿工作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各地布置了大量勘查工作,取得了丰厚的资源储量,同时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为地质找矿工作创造了  相似文献   

20.
构造地质填图是地质填图的重要内容,也是构造地质研究的基础源泉。填图的主要目标是确定地质体的空间展布规律、变形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建立填图区构造格架和构造演化序列,探讨构造运动与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成矿作用的关系;主要内容是确定填图单元、表示各种(可填的)构造要素。填图的详细程度根据填图的比例尺而定,比例尺越大,可填制和表示的构造要素越多。填图中要重视中小构造要素的观察和描述,构造要素的测量要尽可能多。主要方法包括穿越法、追索法和查证法;比例尺越大,追索法的重要性越大。卫星遥感影像是填图的重要基础,影像的使用贯穿填图的始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