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9 毫秒
1.
本文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通过1990、2000、2010年3期盐城市域遥感影像解译,获取盐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并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评估城市交通干线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同时,结合Model Builder建模技术,综合运用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快速、一站式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以道路沿线5km缓冲区及道路出口10km缓冲区研究范围为最佳;(2)盐城市城市交通干线沿线5km范围内随着相应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变化非常剧烈,2000年后,高等级公路、高速公路和铁路改建及新建导致沿线土地利用变化发展迅速,特别是204国道沿线和沈海高速沿线变化最为迅速;(3)盐城市城市交通干线沿线重要交通出口10km范围内的变化也极大,新长铁路盐城站出口周边变化最为迅速。  相似文献   

2.
正浙江湘湖旅游度假区地处杭州市钱塘江南岸,与西湖、钱塘江构成杭州旅游风景的金三角。度假区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以历史文化湘湖、自然生态湘湖、休闲度假湘湖为定位,是国家旅游局2015年10月公布的全国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湘湖是浙江文明的发祥地,这里发掘的跨湖桥文化遗址,将浙江文明史前推到八千年。湘湖也是越文明的发祥地,城山之巅的越王城遗址,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如今的湘湖,以风景秀丽而被誉为杭州西湖的"姊妹湖"。她拥有融洽和美  相似文献   

3.
河南地处中原腹地,是华夏文明诞生和发展的中心,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关键地区,构成了中国历史的血脉筋骨,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辉煌与荣耀。从旧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悠久的历史在中原大地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甲骨、《周易》讲述古老的故事,洛阳、开封记录王朝的兴衰,大运河、古丝绸之路见证商业的繁荣,还有二里头遗址、灵宝西坡、明周懿王墓、汝州张公巷窑址等,无一不记录着历史,镌刻着河南独特的文化基因。正所谓“两手一摸春秋文化,双脚一踩秦砖汉瓦”,中原大地处处都是宝,拂尘能见金。  相似文献   

4.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大运河全长约1700多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其部分河段至今依然具有通航功能。运河沿线是中国最富庶的农业区之一,工业生产很发达,城镇密集,是中国精华荟萃之地,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6月25日,是第27个全国土地日。国土资源部将今年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确定为"土地与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维度,着力创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空间载体和构成要  相似文献   

6.
<正>水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关键。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更加注重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育生态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对包括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在内的水治理,更加重视、更加用力,也更加卓有成效。近日,《中国水治理研究》报告在京发布。这项研究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世界银行联合开展,旨在为中国新时代水治理提供科学实用的咨询意见,同时为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治水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为提升全球水治理的水平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7.
湘湖     
浙江湘湖旅游度假区是一个以历史文化、自然生态、休闲度假为主题的开放型旅游风景区,她位于杭州市东南部,距西湖15公里,与西湖隔钱塘江而南北相望。人文湘湖拥有山水城交相辉映的自然风光和悠久古老的跨湖桥文化及吴越文化。湘湖一期已于2006年建成开放,形成了一湖二堤五大景区三十多个景点。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杭州极地  相似文献   

8.
湘湖     
浙江湘湖旅游度假区是一个以历史文化、自然生态、休闲度假为主题的开放型旅游风景区,她位于杭州市东南部,距西湖15公里,与西湖隔钱塘江而南北相望。人文湘湖拥有山水城交相辉映的自然风光和悠久古老的跨湖桥文化及吴越文化。湘湖一期已于2006年建成开放,形成了一湖二堤五大景区三十多个景点。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杭州极地  相似文献   

9.
正9月8日~9日,以"引领生态修复,促进绿色发展"为主题的首届"一带一路"生态文明科技创新论坛在云南昆明举行。论坛围绕全面推进生态文明科技创新,集思广益,交流经验、建言献策,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此次论坛是我国首次举办的以生态文明科技创新为主旨,国内诸多省(市、自治区)以及"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国际生态环境专家学者参加的环境科技论坛,旨在宣传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与成就,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相似文献   

10.
正京杭大运河贯穿中国南北,连接五大水系,沟通着政治、经济和文化,在古代承担着人员和物资的运输职能,特别是通过漕运保障着首都的粮食供给,对于首都的发展和国家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大运河最初的功能定位虽然是运输,但运河的船载着文化、技术和人才资源,播撒到运河沿岸,无形中沟通南北,起到了文化交流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一直是中国文学研究的热点,大量的研究都是基于文学作品本身或文人个体特征进行,缺乏大数据的支持;历史的发展是大量个体共同驱动的结果,文化地理中众多文人的行为潜在影响着古代文化分布和变迁。本文提出基于文人群体运动行为的位置关联和聚合的大数据分析方法,根据唐宋时期文人的移动足迹数据来论证中国历史上的文化中心城市的变迁。文化地理领域中的3次文化中心转移的观点,是基于3次历史事件驱动的定性推理分析,缺乏有效的古代文化方面的数据支撑。本文力图从数据科学、信息科学和GIS分析角度来审视这一结论。从人文领域已经出版的学术研究著作中采集唐宋时期具有代表性作家的11万条足迹数据,利用GIS的位置关联技术形成足迹图,构建了文人迁徙网络图;并采用空间化的PageRank算法计算出唐宋时期各城市的文化吸引力,直观地呈现出了不同时期文人聚集的中心城市,重塑唐宋文化中心变迁。同时,从定量、地理位置变化和时序角度剖析了中国不同时期城市的文化吸引力的分布和变化。为论证中国文化中心的南北变迁,对唐宋时期的城市文化吸引力聚合,以20年间隔来科学计算出南北文化中心的对比和演变,科学表现文化中心的南北随时间的变化,论证了中国文化中心3次南移的后2次,发现中国文化中心南移的时间早在北宋时期就已完成。  相似文献   

12.
正浙江湘湖旅游度假区地处杭州市钱塘江南岸,与西湖、钱塘江构成杭州旅游风景的金三角。度假区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以历史文化湘湖、自然生态湘湖、休闲度假湘湖为定位,是国家旅游局2015年10月公布的全国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湘湖是浙江文明的发祥地,这里发掘的跨湖桥文化遗址,将浙江文明史前推到八千年。湘湖也是越文明的发祥地,城山之巅的越王城遗址,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  相似文献   

13.
正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土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国家土地督察机构督察发现,随着生态文明持续深入推进,一些具有生态功能的土地在多年以来大量被占用后,开始受到关注和重视,公众对此类用地的需求激增。而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一些地方一味追求"绿色政绩工程",贪大求全,将以往城市"摊大饼"式开发的用地思路和方式直接"拿来",绿色城市、景观工程、绿化工程等大量占用耕地甚至基本农田,造成优质耕地  相似文献   

14.
<正>历时5年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又“上新”了。2023年12月27日,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开门迎客。这三大文化建筑北临大运河,西临六环高线公园,与北京市委、市政府隔大运河相望,是北京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两环、一心”规划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5.
湘湖     
浙江湘湖旅游度假区是一个以历史文化、自然生态、休闲度假为主题的开放型旅游风景区,一她位于杭州市东南部。距西湖15公里,与西湖隔钱塘江而南北相望。人文湘湖拥有山水城交相辉映的自然风光和悠久古老的跨湖桥文化及吴越文化。湘湖一期已于2006年建成开放。形成了一湖二堤五大景区三十多个景点。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杭州极地海洋公园(萧山少儿公园)、下孙文化村、燕尔园、荷花庄等主题景点相继开放,湘湖成为萧山人民的休闲天堂,百姓乐园。  相似文献   

16.
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是现实的选择,也是历史的必然。春意盎然的四月,我们迎来了第44个"世界地球日"。为纪念这个有意义的日子,也为了动员全民积极行动起来,以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梦,今年地球日的主题定为"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这是现实的选择,也是历史的必然。当今中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观赏石协会主办的2015中国(洛阳)赏石文化艺术展近日在洛阳市落下帷幕。中国观赏石协会会长寿嘉华剪彩并指导工作。展会以"盛世中国梦,丝路奇石情"为主题,展现洛阳丝绸之路、大运河"双申遗"城市的特点。本次展会展出作品多为河南、陕西、宁夏、青海、甘肃、新疆、山西等丝路沿线区域具有代表性的石种,还包括国内各类观赏石、宝玉石、盆景、根雕、瓷器等。经中石协专家精心鉴评,共评出特等奖四方、金奖十六方、银奖四十四方、铜奖八十八方。山西报送的两方作品分别获金  相似文献   

18.
一、背景 在生态文明理念倡导城市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已在城市建设方面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双修"等多项部署,意在破解全国城市发展困境,加速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9.
湘湖简介     
《浙江国土资源》2015,(3):65-66
湘湖位于杭州市萧山区,钱塘江、富春江和浦阳江三江交汇口的东侧,与西湖隔钱塘江南北相望,是西湖的"姊妹湖"。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湘湖南为杭州绕城高速公路,东有杭州地铁1号线,距市中心20公里,往返于西湖与湘湖之间只需30分钟,距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也仅30公里。历史厚重,人文荟萃,早在8000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先民所孕育的跨湖桥文化,是浙江远古文明的源头,也是华夏古老文明的源头之一。城山之巅的越王城遗址是2500年前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屯兵作战的城堡,是国内已发现保存最为完整的同类遗址。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萧山县令杨时率百姓"依山为湖,筑土为堤",建成湘湖,九乡县民  相似文献   

20.
通过开展"八水绕长安"深化研究,旨在改善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将陕西省西安市建设成绿水青山交相辉映的生态文明城市。首先阐明了景观水资源深度开发的含义,然后参考陕西省西安市汉城湖和昆明池的实践经验研讨如何进行景观水资源的深度开发。深度开发主要包括:确保景观水资源的水安全;水景观的创新性与独特性;深入发掘历史文化,注重水文化因素的导入;实施综合开发;坚持以人为本及人水和谐的思想。深度开发的具体建议有确保水安全、绕城水景点连网、深化景观水资源的功能、景观水资源与历史遗迹的结合以及景观水资源与绿化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