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光电导星装置是自动化光电测微器中星仪中的主要部份。本文介绍它的基本原理,并对电路进行了分析。实际观测使用表明,导星精度达到优于10″。结构简单,工作可靠。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施密特望远镜导星系统的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主光路导星系统的设想。在这种导星系统中,引导星位于视场的中心,避免了由于大气较差折射引起视场尺度变化对导星精度的影响。这种导星系统的另一个显著优点是不需要任何运动机件来搜索所需的引导星,从而使导星系统结构简化。文章还对导星系统相关的其它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掩星情报站     
三月发生月掩天蝎σ星之后,4月30日-5月1日将再一次发生月掩2.9等的天蝎σ星。小行星掩星适合观测的有五次,掩食时间最长的一次是的2.1秒,这颗小行星是以我国昆明市命名3650号Kunming小行星。被掩星最亮的为7.5等的。  相似文献   

4.
型号为XX1340三级象增强器被加装在云南天文台一米望远镜20厘米导星镜上,提高了导星镜认星、导星能力。导星星等增加2.76等,可看到14.5等星(目视星等)。它可用于恒星导星及目视观测,也可以用于其它天文观测的导星及目视观测。  相似文献   

5.
掩星情报站     
2011年四月仅有两次适合观测的月掩星和三次小行星掩星,全国大多数地区都可见这两次月掩星,三次小行星掩星中被掩星最亮的是8.6等,掩食时间最长的仅为2.1秒。虽然还有几次小行星掩星,但由于掩食持续时间极短而不适合观测。  相似文献   

6.
针对1 m太阳望远镜导星镜光轴与望远镜光轴在跟踪过程中的相对变化对光电导行系统的影响,从数值模拟和实测两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首先介绍1 m太阳望远镜及其光电导行系统的基本结构,并建立主镜镜筒的基本有限元模型,分析弯沉随镜筒指向高度的变化规律,模拟有弯沉存在时引入的跟踪误差及变化规律.然后根据该望远镜的系统结构,提出了望远镜光轴相对于导星镜光轴变化的实测方法.最后通过实测数据获得了望远镜光轴相对于导星镜光轴变化随镜筒指向高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一套完备的深空拍摄系统,一般包含相机、光学系统(镜头或望远镜)、赤道仪、导星设备与电脑。具体来说,三脚架与赤道仪支撑起所有的拍摄设备,并负责自动跟踪、自动寻星(Goto)与导星的执行。光学系统上装有相机与导星设备,并通过鸠尾板与赤道仪连接。电脑可以控制赤道仪的指向与相机的曝光,并且发出导星指令。  相似文献   

8.
丽江2.4m光学望远镜自动导星系统升级改造需要计算CCD图像中实际星像中心的位置,在现有导星定心算法的基础上,利用机器视觉Canny边缘检测和椭圆拟合的方法识别星像轮廓,然后对星像直接二维高斯拟合,计算星像中心位置.研究了导星算法中涉及的天光背景参数、星像轮廓识别所需阈值、星像拟合边界参数的整定方法,总结出有效的自动导星定心方法,并开发了基于Linux平台的高速自动导星定心系统软件.软件对星像的高斯拟合结果与IRAF软件高斯拟合结果一致;同一天区相邻时间图像中星像中心偏移量计算结果也表明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一米望远镜偏置导星的检验方法和结果,并讨论了误差原因。 偏置导星是利用主光路上的被观测天体附近的亮星,来进行导星的装置。寻星棱镜位于组合滑架上,由x、y两个方向的丝杆,使组合滑架在视场里移动而找到导引星。  相似文献   

10.
掩星情报站     
七月份适合观测的掩星事件数量也比较多,共有三次月掩星和四次小行星掩星现象,在这几次月掩星中,被掩星最亮的为2.9等。而小行星掩星中,被掩星最亮的为8.1等,这几次小行星掩星的最长掩食时间均不超过两秒钟。  相似文献   

11.
简单介绍了Bemese GPS4.2版本软件的一些基本情况,包括主要功能和优点、主要内容和应用、存在问题等。  相似文献   

12.
李正兴 《天文学报》1998,39(1):40-51
本文介绍GC星表相对于FKS星表的系统差及其计算方法,对星表系统差中存在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FK5系统内建立一个新的暗星系统(RFK5ex).(2)GC星表中的暗星相对于RFK5ex的系统差.(3)GC星表中的亮星相对于FK5bas的系统差.(4)GC星表中的暗星系统与亮星系统的差别,以及GC星表系统差改正中的一些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掩星情报站     
九月份一共有3次月掩星、5次小行星掩星事件适合爱好者观测,在月掩星事件中,被掩星最亮的是4.4等,小行星掩星事件中,被掩星最亮的为8.0等,小行星掩星的最长掩食时间为2.7秒钟。  相似文献   

14.
掩星情报站     
八月份适合观测的月掩星仅仅只有一次,被掩星亮度是4.2等,小行星掩星事件就有6次,而新疆地区就可见4次之多,在小行星掩星中,被掩星最亮的为6.4等,这几次小行星掩星的最长掩食时间最长的为2秒钟。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给出了一种计算观测过程中较差大气折射引起的星象移动的方法,包括焦面最佳转动的确定.算法中除大气折射公式外,都是严格的.本文用这种方法详细计算了我国即将研制的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中较差大气折射引起的星象移动,文中详细计算了望远镜安放在纬度40.4°,观测天区-10°δ+90°,天体过子午圈前后1.5小时,视场直径5°情况下,星象移动的结果,并得到星象的最大位移为0.859″,LAMOST中光纤的直径是3.3″,光纤定位系统可不作校正.本文提出了实现焦面最佳转动的导星方法:在导星元件是CCD的情况下,可任选一颗星来引导焦面旋转,只要使星象在CCD靶面上作切向位移,其值等于按本文方法计算得到的值,若采用赤径、赤纬分角线方向(四个45°方向)的星来引导旋转,也可近似地得到焦面的最佳转动.本文提出的算法和导星方法,可应用于任何天区,任意的观测时间和任何形式的焦面可旋转的望远镜.  相似文献   

16.
掩星情报站     
2月份适合观测的月掩星和小行星掩星并不多,我们可以看到一次月掩星现象,六次小行星掩星现象。其中有四次小行星掩星适合多个地点进行联合观测,这四次小行星掩星中被掩星最亮的是8.2等,也是掩食时间最长的,可达16.7秒。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在邦贝中星仪上进行。光电测微器由原接触测微器、光电检测器和伺服跟踪机构组成,能自动对准和跟踪星像。由穿孔纸带指令操纵机械传动装置执行:转置水平轴、安放望远镜天顶距和确定伺服电机跟踪每颗星的速度、操纵望远镜扫描来实现光电寻星和导星。用光电测微器记录星过时刻和实现观测自动化后,能从天文观测结果中消除人差和光电装置的迟滞差;减小大气抖动、天空背景和光电装置的噪音、导星和操作仪器引起的误差,提高测时的准确度和精度。  相似文献   

18.
深空天体摄影作为天文观测的一个重要手段,被普遍应用在广大爱好者的天文观测中。看着动辄数万元的高级赤道仪、望远镜(AP0)、天文CCD(冷冻CCD)、自动导星系统。对于很多天文爱好者来说犹如水中花、镜中月,可望而不可及。那么,一架简易的赤道仪、一支普通的天文望远镜、一部廉价的入门级单反相机,这些简单的器材组合在一起可以做深空天体摄影吗?可以,完全可以。只要选择正确的方法、适当的改造和精细调试与操作、以及精心的后期处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计算并讨论了当13C以渐进注入方式进入氦燃烧壳层时,19F在小质量AGB星热脉冲中的核合成问题.采用小质量AGB星热脉冲的氢氦混合燃烧模型,中子源为13C(a,n)16O,质子则是脉冲开始时从氢燃烧壳层卷入的.对丰度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小质量AGB星的热脉冲中,19F是能够有效合成的,有效合成的温度T的范围为1.8≤D<2.8(T8=T/108K).采用小质量AGB星的挖掘模型,计算了AGB星大气中氟、氧等元素丰度的变化,较好地拟会了观测结果.对中子源的双脉冲机制,本文亦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掩星驿站     
金秋十月是个收获的季节,对掩星爱好者来说,同样是个观测掩星的良好时机,因为本月适合观测的掩星事件有十次之多,其中月掩星和小行星掩星事件分别各有五次,均适合爱好者进行观测。在五次月掩星事件中,有四次发生在凌晨,被掩星最亮的达2.3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